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建议我们制定一些灵活可行的意见建议。在以下意见建议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角度和思路下的意见建议表达方式。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长城,做到以下几点: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护长城的宣传队,在旅游点等地方进行宣传,提醒人们要保护长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5、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6、向有关部门呼吁,利用电视、广播向全国宣传,让每人心中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
7、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8、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9、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10、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11、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2、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保护长城,保护文物,保护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财富,这既是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表现,愿我们从小树立保护长城等文物的意识,做一个守法爱国的好公民,愿我国的“世界遗产”永远放光。
建议人
年月日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二
每年的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第xx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和文化繁荣。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财富,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足迹,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正蓝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逐步建立,旗公安局文物保护大队、元上都遗址派出所、旗文物局“马背文物保护队”等机构相继成立,《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管理规划》、《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相继出台,文物安全防范系统逐步完善并与旗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实现联网。特别是xx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协同配合下,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元上都遗址成为今年我国唯一一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6月24日—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对包括元上都遗址在内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表决。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及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旗8.3万各族干部群众发出建议:
一、全旗各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本着对历史、人民以及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旗实际和部门职能,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全旗各族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咨政育人、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在全旗范围内掀起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五、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提高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植绿护绿,保护生态,为保护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自觉保护身边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等每一处文化遗存和文物,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全民运动中来,为我旗文物部门更高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将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推动全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三
每年的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第xx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和文化繁荣。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财富,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足迹,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正蓝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旗、苏木镇(场)、嘎查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逐步建立,旗公安局文物保护大队、元上都遗址派出所、旗文物局“马背文物保护队”等机构相继成立,《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管理规划》、《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相继出台,文物安全防范系统逐步完善并与旗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实现联网。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协同配合下,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元上都遗址成为今年我国唯一一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6月24日—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第xx届世界遗产大会,对包括元上都遗址在内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表决。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及第xx届世界遗产大会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旗8。3万各族干部群众发出建议:
一、全旗各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本着对历史、人民以及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旗实际和部门职能,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全旗各族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咨政育人、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在全旗范围内掀起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五、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提高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植绿护绿,保护生态,为保护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自觉保护身边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等每一处文化遗存和文物,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全民运动中来,为我旗文物部门更高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将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推动全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四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根据20xx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之规定,自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20xx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我国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社会的转型和急速的现代化正无情地吞噬着传统文化,使许多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逐渐消失。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变成其他民族的申请专利,而我们的青少年却沉浸在西方的节日对传统节日置之不理,这怎不令人哀恸;当我们的文物陈列在他国的博物馆里,而在我们国度的`文物却沉落在某个角落,这怎不令人惋惜;当我们的传统文化变成他人的盈利工具,而许多人却还在哈韩哈日,这怎不是我们民族的遗憾……因此,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文化遗产保护,中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地下文物第一,地上文物第二”的盛誉,为了保护我们民族的遗产、为了我们民族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文博事业的接班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呼吁同学们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特提出如下倡议:
3.主动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比如用相机记录您看到的文化遗产,并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4.如果遇到正在遭受破坏的文化遗产,请主动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
5.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遗产景点时,文明参观,不乱画乱刻,破环文物。
文化遗产是滋润现代科学、教育、文化和民族自尊心的源泉,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丢弃,终将导致精神的贫乏和历史记忆的缺失。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只有倍加保护,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使我们民族的文化能源远流长。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五
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西安的市民们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爱护文物,保护文物。
一、要做文明的西安人,热爱古城,爱护古迹,依法保护古迹;。
三、教育青少年从小要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这项工作应从学校、社会、家庭联合做起,创建文明的古城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作为主要发起人于亚男说,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齐名为四大世界名都,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历史留下的文物古迹是我们特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如果没有全民的保护,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是留在纸上。
建议人:
日期: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六
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
我们从网上了解到了很多名胜古迹都遭到了破坏,就像生了病一样,身上千疮百孔,很多美丽的风光景区都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容颜,到处可见垃圾和"某某某到此一游"这样的"留言"。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很难过很焦急,我们想借此文呼吁大家,呼吁所有的小学生,呼吁所有的`中国人行动起来,保护好中国的名胜古迹,保护好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以免我们的下一代只能从图片上看这些珍贵的文化景观。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爱护景点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做起,为环境保护事业捧上一份爱心,献出一片真情!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家园的名胜古迹,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七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xx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呵护,依法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
作为长期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民间志愿者,我们目睹了全国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责任在肩。为了唤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和年度贡献奖获得者,我们发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对破坏文物的刑责惩处力度。
第二,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区的大拆大建。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去,对历史城区、街区实施成片保护。设立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以应对非法拆迁对文物的破坏。
第三,对暂时不具备文物身份的历史建筑,采取谨慎处理、保护为主的方针。
第四,加大对文物日常维护的投入。对文物的修复,实行严格监督,杜绝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护精神行为。
第五,大力扶植各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唤醒全民文保意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设立私人博物馆,鼓励将私有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精髓的物质和精神!
建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八
20xx年12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举办。来自中国、东盟确定与会国家及英国、肯尼亚等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大计,共同倡议如下:
一、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贸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对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友好往来,拓展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共赢,意义重大。
二、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年,跨越亚欧非,在沿线各国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考古调查与研究、人员培训与交流、修复保护、展览展示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共同建立一个开放性交流与合作平台,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交流合作。
我们将共同努力,借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良好机制和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开展与域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四、共同抵制和防范非法占有水下文物的行为。
损毁、盗掘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的非法活动,是对人类文化财富的严重侵害和野蛮掠夺。我们呼吁,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共同防范、共同抵制、共同打击非法占有或破坏水下文化遗产的行为。
五、倡议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机制化。
我们倡议建立定期定址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机制。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会址常设海南,可采取申请或推荐、指定等方式决定论坛主宾国,每次论坛的主题由主宾国提出,与参与国共同商定。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九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长城,做到以下几点: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护长城的宣传队,在旅游点等地方进行宣传,提醒人们要保护长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5、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6、向有关部门呼吁,利用电视、广播向全国宣传,让每人心中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
7、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8、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9、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10、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11、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2、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保护长城,保护文物,保护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财富,这既是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表现,愿我们从小树立保护长城等文物的意识,做一个守法爱国的好公民,愿我国的“世界遗产”永远放光。
建议人。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
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西安的市民们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爱护文物,保护文物。
倡议书提出:
一、要做文明的西安人,热爱古城,爱护古迹,依法保护古迹;
三、教育青少年从小要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这项工作应从学校、社会、家庭联合做起,创建文明的古城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作为主要发起人于亚男说,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齐名为四大世界名都,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历史留下的文物古迹是我们特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如果没有全民的保护,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是留在纸上。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一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xx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呵护,依法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
作为长期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民间志愿者,我们目睹了全国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责任在肩。为了唤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和年度贡献奖获得者,我们发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对破坏文物的刑责惩处力度。
第二,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区的大拆大建。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去,对历史城区、街区实施成片保护。设立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以应对非法拆迁对文物的破坏。
第三,对暂时不具备文物身份的历史建筑,采取谨慎处理、保护为主的方针。
第四,加大对文物日常维护的投入。对文物的修复,实行严格监督,杜绝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护精神行为。
第五,大力扶植各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唤醒全民文保意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设立私人博物馆,鼓励将私有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精髓的物质和精神!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二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长城,做到以下几点: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护长城的宣传队,在旅游点等地方进行宣传,提醒人们要保护长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5、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6、向有关部门呼吁,利用电视、广播向全国宣传,让每人心中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
7、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8、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9、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10、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11、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2、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保护长城,保护文物,保护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财富,这既是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表现,愿我们从小树立保护长城等文物的意识,做一个守法爱国的好公民,愿我国的“世界遗产”永远放光。
建议人。
xx年xx月xx日。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三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长城,做到以下几点: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护长城的宣传队,在旅游点等地方进行宣传,提醒人们要保护长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5、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6、向有关部门呼吁,利用电视、广播向全国宣传,让每人心中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
7、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8、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9、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10、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11、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2、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四
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西安的市民们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爱护文物,保护文物。
倡议书提出:
一、要做文明的西安人,热爱古城,爱护古迹,依法保护古迹;
三、教育青少年从小要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这项工作应从学校、社会、家庭联合做起,创建文明的古城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作为主要发起人于亚男说,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齐名为四大世界名都,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历史留下的文物古迹是我们特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如果没有全民的保护,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是留在纸上。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五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她曾经那么美丽:波飞浪滚,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瓜果飘香,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诗人李白曾经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无节制的开垦,树木一棵棵地倒下,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的遭受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稀疏,植物越来越稀少,昔日的天际之水变成了苍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黄沙土,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因此,我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行动,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关爱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的行动中来。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营建红领巾树林。每名少先队员每年参加一次植树活动,为改善黄河流域的土壤植被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节约用水。杜绝那些不良的用水习惯,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水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三,禁止排放污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同学们不仅要自己做到爱护水资源,还要主动监督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海纳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黄河之水就不再断流,中华民族的栖息地将永远铺满绿色。愿黄河母亲青春永驻!
倡议人:李想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六
尊敬的长城风景区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冒昧打搅了您们的工作,真对不起!我是一名小学生,我是看到了一则关于长城被破坏的.报道,才想起给您们写这封建议书。当我看到这则报道时,我感到非常羞愧,我们中国人怎么一点儿文明都没有!破坏长城也就等于是在侮辱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啊!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啊!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想过,他们正在破坏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祖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于是我为保护长城提出了几点建议:
1、让游客们自己带垃圾袋;并且在每隔100米处建设一个垃圾桶。
2、安装摄像头、广播;再找人巡逻,然后被发现的人在破坏长城罚款。
3、让那些住在长城附近的无业游民来当长城的保护员。
4、向政府建议:保护区内要少建房、并且要建必须建成风格统一的公用设施。
以上,是我为保护长城贡献出的一小点儿力量,希望各位领导不要见意。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七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呵护,依法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
作为长期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民间志愿者,我们目睹了全国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责任在肩。为了唤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和年度贡献奖获得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对破坏文物的刑责惩处力度。
第二,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区的大拆大建。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去,对历史城区、街区实施成片保护。设立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以应对非法拆迁对文物的破坏。
第三,对暂时不具备文物身份的历史建筑,采取谨慎处理、保护为主的方针。
第四,加大对文物日常维护的投入。对文物的修复,实行严格监督,杜绝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护精神行为。
第五,大力扶植各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唤醒全民文保意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设立私人博物馆,鼓励将私有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精髓的物质和精神!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八
首先要大力宣传现有的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在做好现有法律的完善和细化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面向公众的广泛宣传。
其次要加强道德上的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刻划行为不仅是违法的,也会对文物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通过宣传使公众认识到保持文物保护单位环境的美好,保护文物的庄严、美观和完整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公共道德,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现在的人啊,根本没有环保意识,不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经意间也降低人类的素质,请大家反思反思吧!改正你的恶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加油更美丽。
3.我们可以给博物馆写建议书,要求严格管理文物,不要让文物贩子做坏事。
4.也可以发些宣传单,告诉大家要爱惜文物。
5.看见文物要拿给鉴定师进行鉴定,还要查清它的价值。
6.我们发现文物,也不要倒卖,这是犯法行为,应该交给国家处理。
(3)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4)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住开来的文化渊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20xx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梯田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作为哈尼梯田的故乡、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元阳县,随着申遗的成功,标志着元阳拥有了世界级的资源和品牌,使元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元阳在全州乃至全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元阳山清水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特别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儿女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创造的19万亩梯田,是祖先留给全县各族儿女的宝贵财富,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良性农耕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景观,在世界农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哈尼梯田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遗产保护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值此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一周年之际,县委、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各界倡议:
人人都来做哈尼梯田的宣传者。哈尼梯田神奇壮观,被中外游客誉为“人间仙境,世界奇迹”。作为梯田故乡的儿女,我们要引以为豪,多向外界宣传哈尼梯田、宣传元阳的风土人情,提升哈尼梯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人人都来做哈尼梯田的保护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梯田周边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宣传好、遵守好保护哈尼梯田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同破坏哈尼梯田及其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共同保护好哈尼梯田四素同构、和-谐共生的自然文化景观,让哈尼梯田这块民族瑰宝永放灿烂光芒。
人人都来做梯田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梯田故乡的儿女,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哈尼梯田、热爱梯田文化,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梯田文化,为筑好“梯田魂”,打造“千年梯田”文化品牌做出贡献。
让我们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哈尼梯田,热爱哈尼梯田,走近哈尼梯田,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为建设“宜居元阳、美丽元阳”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二十
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给玉树众多重点保护文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寺庙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几乎100%受损。玉树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在地震中,新寨嘛呢的佛塔、护法殿堂等附属建筑倒塌,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损害严重,禅古寺近乎坍塌,结古寺几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县政府旧址、当旦石经墙等受损严重。
玉树众多文物多与藏传佛教有关,如东仓家族收藏的《大藏经》距今1000余年,被称为藏族百科全书;新寨嘉那嘛呢堆由25亿多块嘛呢石堆积而成,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呢堆”,之前曾多次申报世界遗产。鉴于此次玉树震区民族文物受损的严重性和抢救修复的难度,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议海内外个人和团体积极提供支持,推进玉树灾区少数民族文物、文化遗产和古建筑遗址的抢救性修缮和保护工作,尤其是寺庙文物区重建工作。
二、倡议在震后灾区积极进行民族文物知识的普及宣传,号召灾区人民积极参与保护少数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无论何时何地,不盗窃、哄抢、私分、非法占有,凡发现文物面临被毁、被盗危险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议集中专家队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灾区进行民族文物的调查和抢救征集工作。
四、重建中,受灾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保护、延续、传承其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和古建筑遗址风貌,又要着眼于长远,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科学规划。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二十一
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这些事:
一、不乱丢东西、垃圾等。
二、不折花、草。
三、不随地吐痰。
四、可以给博物馆写建议书,要求严格管理文物,不要让文物贩子做坏事。
五、可以发些宣传单,告诉大家要爱惜文物。
六、如果看见文物要拿给鉴定师进行鉴定,还要查清它的价值。
2023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精选22篇)篇二十二
12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举办。来自中国、东盟确定与会国家及英国、肯尼亚等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大计,共同倡议如下:
我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贸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对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友好往来,拓展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共赢,意义重大。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年,跨越亚欧非,在沿线各国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考古调查与研究、人员培训与交流、修复保护、展览展示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共同建立一个开放性交流与合作平台,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我们将共同努力,借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良好机制和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开展与域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损毁、盗掘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的非法活动,是对人类文化财富的.严重侵害和野蛮掠夺。我们呼吁,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共同防范、共同抵制、共同打击非法占有或破坏水下文化遗产的行为。
我们倡议建立定期定址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机制。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会址常设海南,可采取申请或推荐、指定等方式决定论坛主宾国,每次论坛的主题由主宾国提出,与参与国共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