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需求、课程要求和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最近有一位教育专家分享了他的教学工作计划心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
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
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
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
4、(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板书:继续北上)。
三、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要完全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妄想,狼狈,震耳欲聋”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抓住“飞”和“夺”,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现在的泸定桥图片,让学生观察这座桥是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说说走在这种桥上,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泸定桥就是一座让人心惊胆寒的桥,在1935年5月29日,发生了一场让人至今难忘的战斗,顺势让学生找出课题题眼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我将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段落写了“飞”?哪些段落写了“夺”?读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这样为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五自然段。
接着我还将引导学生读课文6—8自然段,来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我将通过这样的过渡语“当红军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时,却发现”,让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读后让学生说说:泸定桥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13根铁链,木板被抽掉,河水溅起“两米高的水花,水声震耳欲聋”来感受泸定桥的险要。接着我将抓住守城敌人疯狂的喊叫,引出课文7—8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默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场景句子。预设学生划出“22名战士——————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和“英雄们听到——————搏斗”这两段话,让学生齐读这两段话,找出第一段话中描写动作的词和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和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从英雄们的动作词语中和对英雄的描写中,感受到英雄们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无比崇敬之情,并让学生再通过过渡句“正因为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才能飞夺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他们为什么要渡大渡河?结果怎样?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顺序。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课文学到这儿,我将设计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接命令。
抢时间。
夺胜利。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运用以下词语: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飞夺泸定桥》。找同学读一下前五个自然段。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这一段。
简单的说这段在写什么?(泸定桥)。
读完这段话你有何感受?并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读课文。集体交流。
重点问题点拨。
桥:抓住重点词:“算”品味它的妙处,抓住一个比喻句: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水:找学生读,师生共同探讨写了水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水声:震耳欲聋(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水色:红褐色。
水势:抓住重点词体会(学生勾画,师生共同探讨)。
溅起、直泻、心惊胆寒、撞击。
比喻句:象瀑布一样。
句子比较练习:下面句子好还是文中的句子好?“红褐色的河水从上游山峡流下来流到岩石上,溅起了浪花”
教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词准确,一字字琢磨。
岸:两岸高山峻岭,城堵桥头。
2、详写泸定桥有什么用处?(衬托)。
3、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什么意思?
1、敌人猖狂2、渡桥困难。
四、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这样的天险,我们的红军飞过去了没有?(飞过去了)下面的文章是不是就开始写怎么飞?下面请同学们画出“飞夺”过程中表现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指导:
1、句子“22位英雄拿着端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敌人冲去。”中重点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引导同学如果换成其他词,行不行?从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指导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要大声,速度快,读得有劲,读出紧张的气氛。
2、句子“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的穿过大火,冲进城去……”中重点词:奋不顾身。比喻句。
3、词语:“千钧一发”、“狼狈”结合课文理解。“千钧一发”要会运用,狼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形象地看到敌军的溃败,我军的胜利。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课文,读出我红军战士的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英雄气概,展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读出对红军战士的崇敬、赞扬、热爱。
五、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把胜利的消息传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六、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机会,请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始吧。
七、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从课外选一篇长征故事,读一读。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五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夺”中见勇。
“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六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渡过大渡河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时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结构条理非常清楚。全文分四个部分:1、为什么夺泸定桥。2、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3、红军怎样夺天险。4、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其中飞和夺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内容,飞强调神速,夺强调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1)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
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
五、说学习方法。
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为本,注重读的效果;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夺桥的险,红军的勇;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六、说教学过程(略)。
因为在以下的板书设计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所以在此从略。
七、说板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在说课活动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与语言。板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把握课文的脉络、线索,并有助于记忆。
课堂上,先板书什么,再板书什么,要周密考虑。按什么顺序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定。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采用了板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板书教学。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介绍当时的时代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东布,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审题:《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板书“飞”“夺”)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飞”和“夺”在课文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目了然,简洁明了。接着讲读第一自然段,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为什么要夺呢?(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必须夺桥,起因)。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夺桥的原因,理解重点词语"天险",学生读书,屏幕出示大渡河地形图,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夺桥的必要性。接着学习抢时间部分和学习攻天险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生成对敌人的仇恨之情。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夺桥时激烈的战争场面,感受到红军英勇的气概。理解体会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板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经过)。课文最后的部分讲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结尾与开头部分相呼应(第一自然段讲决定夺取泸定桥,结果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板书:渡过天险,奔赴前线,结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边说课边板书的方式,这种出示方式与说课过程同步,与课堂教学同步,能使听者一步一步清楚地了解说课者说课的思路与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本课在设计板书时,紧紧抓住“飞夺”二字展开。这则板书设计形象美与图示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帮助。
附:板书设计。
北上抗日奔赴前线。
飞:抢时间。
必须夺桥 渡过天险。
夺:攻天险。
(起因)(经过)(结果)。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七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连线组词。
崇山()岭------。
正确答案:崇山()岭------峻。
()工------。
正确答案:()工------竣。
英()------。
正确答案:英()------俊。
()马------。
正确答案:()马------骏。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密集的枪弹,()铁链向对岸冲去。
a.背着提着拿着冒着攀着。
b.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
c.拿着背着带着攀着冒着。
d.背着拿着带着冒着攀着。
正确答案:b。
3.“飞过来吧”含有什么意思?
a.在敌人眼内,这没有木板的铁索是无法过的,除非长翅膀“飞”。
b.在敌人看来,红军就是能攀索过来,在他们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也无法到达桥头,除非能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
c.敌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红军。
正确答案:abc。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八
《飞夺泸定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九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 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 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 ,但是 。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手榴弹,( )敌人()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 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 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 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 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 学生交流。
12、 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
13、 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 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 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十
星期四,我校组织我们到高明一个以水上活动为特色的农庄游玩。平时最爱争强,出风头,好胜的我盯上了一个名叫“泸定桥”的游戏项目,看看难度级别:,也就是说这是最难的了。这真是一个大展伸手,锻炼意志的好时机呀!
那座所谓的“泸定桥”,形状的确酷似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四川省圱定县的泸定桥。那座“泸定桥”,长大约15米,由6根粗大的`铁链横贯整个塘面。桥身离塘水大约1米有多,塘水深半米左右,乌黑乌黑的,而且桥边还没有护栏呢,所以掉下去就不得了了。在看看下面黄澄澄的塘水,正在“翻滚咆哮”着,似乎要把每一个“英雄”都吞噬掉似的,真叫人心惊胆寒!
然而,我们自信是有着红军长征的革命豪情,面对困难时毫不动摇。我跟两个田径对的同学,一起向“泸定桥”发起冲锋!
一开始,我们三个都采用国家长跑运动员起跑标准姿势——踞蹲式匍匐前进。我们都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地走的,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来,当我们走到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脚丫因为没穿鞋子而剧烈地疼痛着,我们咬紧牙关,硬是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又灵巧地将前进方式改为滑行前进式——一屁股坐在两根铁链上,双手向后使劲划,这使我们得到了一个经验:只要前进时觉得疼了,就即时转换前进方式。这时,身后一个十分好胜的同学向我们冲过来,想超越我们。可能因为前进方法不对路,一不留神,右脚一滑,整个身子撞在一根铁链上,然后又仰向天空跌到塘里去了。而我们呢,却还是安然无恙地坐在铁链上。虽说我们还在像蜗牛一般地摸索前进,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当我们“胜利”的时候,我向身后望了望,敢于向“泸定桥”挑战的同学,只有廖若晨星的几个男同学。
这次挑战告诉了我:第一,做事一定要开动脑筋,用最好的办法去完成它;第二,做事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把事情做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一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是顺叙,先写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再写向泸定桥挺进,然后写夺桥战斗,最后写过河北上抗日。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牢牢抓住重点“飞夺”,“飞”突出了红军的神速,“夺”突出了红军的顽强、硬拼的精神。“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课文。
1、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十二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是顺叙,先写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再写向泸定桥挺进,然后写夺桥战斗,最后写过河北上抗日。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牢牢抓住重点“飞夺”,“飞”突出了红军的神速,“夺”突出了红军的顽强、硬拼的精神。“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课文。
1、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交流“飞夺”的原因。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我军究竟是怎样的?
(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三
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这些在红军长征中最为惊险的历程,如今在美森欢乐营也可以体验。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同学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因为今天我们也要当一回“小红军”,到美森欢乐营重走长征路。我们一走进大门,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同时也照耀着我们身旁的花草树木。
“花仙子”早就守候在大门口,伸展着她美丽的腰身,展开她鲜艳的花瓣,好像在迎接我们呢。我们来到了“飞夺泸定桥”的活动场地。这项活动看起来好像简单,其实真正“飞夺”后才会感到惊险刺激。“泸定桥”上拉着铁链,有许多铁桶似的障碍物。第一个关是许多会转圈的铁桶,如果站不稳,就会从斜面上掉下去,如果踩住中间日积月累才形成的凹进去的桶面,就不会掉下去了。
第二关是两条铁链,中间穿着一些铁桶,只要抓着绳子走过去就行了,第三关是两边两根扶手,中间一条高低倾斜的铁链,要扶着两根宽宽的扶手,才能走着过去。最后一关,也是最刺激和惊险的一关,许多同学从桶上掉进了水中,这是一些被链子串住的`,飘在水上的塑料桶,有些同学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加上很紧张,就掉下去了,但有些同学很有办法,两个人一起合作,一个同学先用脚踩住桶,另一个同学把一只脚也踏上去,那个同学再踩下一个桶,以次类推,就能成功地渡过“危险区”,然后手脚并用,爬过铁网,就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任务啦。
这次活动,美森欢乐营设置了许多障碍,象征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长征途中著名的战役和征程。同学们在“体验长征”活动中,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听长征故事只觉得红军叔叔了不起,今天通过亲身体验,对红军叔叔更加敬佩了,今后我们一定要不怕困难,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2023年飞夺泸定桥教案(热门14篇)篇十四
泸定桥,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泸定桥现在非常有名,有许多游客都去观光。可是,你们知道吗?当年红军在夺泸定桥的时候,是多么的惊险,多么的辛苦。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拦住了去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数万大军无法靠渡口的几只小船渡河,所以必须火速夺下敌人重兵把守的唯一一座铁索桥——泸定桥。28日一早,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却还有240里。夜深了,还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湿滑难行。对岸增援的敌人怕苦,宿营了,红四团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在第二天早晨6点,如飞毛腿似的红四团及时赶到了泸定桥,占领了西桥头。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勇士们夺桥的.决心!总攻在下午4点开始。突击队刚冲到桥东头,突然火光冲天,阴险的敌人企图用火把红军挡在桥上,用火来消灭红军。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他们神速地冲了过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交战。红四团的战士们越战越勇,敌人节节溃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阴谋。
大家看,红军战士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打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小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以后的繁荣昌盛,开始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