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是对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的总结,是对自己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的一个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一
《幸福的哲学》是周国平老师讲演的摘录。该讲演录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集,第一集收录1996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讲演,取名《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二集收录2006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讲演,取名《幸福的哲学》。两个书名反映了两个不同时期的讲演,两集的话题是有交叉的,但话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幸福的哲学》共分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谈幸福,谈人生,谈人文精神,谈阅读和写作,谈教育和文化。周老师曾在山东省团委齐鲁青年讲坛做过一场名为“幸福的哲学”的讲座,也就是这本书书名的来源。讲座中,作者首先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幸福与价值观的关系。他认为,不管是把幸福看作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状态,抑或是二者的统一,价值观都起了决定的作用。从哲学上来说,对幸福问题的探讨要立足于价值观。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最宝贵,一是生命,二是精神。而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人在世上生活,应该力求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一个是人际关系的简单。人为什么会烦恼?就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太复杂了,纠缠不清,如果能够保持生命的单纯,就会得到心灵的宁静。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些人当亲人去世时会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平时没能够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总想等到以后,却再没有以后了。人生的旅途中,时常会有人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也会有人先走。能够珍惜生命中的人来人往,将时间用在亲人和朋友身上,平凡的生活才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人生在世,当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了,精神方面就会成为主要的目标。精神的丰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生活,就是能够学会享受你的学习和工作。独立思考,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个是情感生活,这里的情感是广义的,指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比如,阅读好书,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去旅游经历文化的积淀。阅读的价值不在于学习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锻炼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去思考,去体验未知的快乐。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优秀和幸福。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长。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就会对世界有着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就能够享有心灵的宁静,品味幸福的味道。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哲学》专著,获益匪浅。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深奥、枯燥、难懂。细读后稍有感悟,作者从教育者的角度深刻思考教育是什么,人是什么、教育特性、教育公理、教育社会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阐述教育特点及发展等。
张楚廷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教育哲学》的阅读,是对身心的净化,也是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积累。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而言,读书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则之一。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三
本书分为四部分,就这四部分基本囊括了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一是日常生活心理分析,其实这一章就是阐释意识潜意识以及自我和本我等思想。第二部分性爱与文明。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性爱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性欲冲动,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所以弗洛伊德在对病患进行精神分析的时候大多都能够从和性有关的方面入手找寻答案。第三部分是精神分析论,在这部分集中阐释了神经官能症的问题,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最后一部分是梦的解析,关于梦,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在弗洛伊德面前,所有和梦有关的一切会让我们觉得是那么陌生又那么神奇。同时,你会发现他的想象力的确是无比丰富。
弗洛伊德,奥利力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作为精神病医生,他主要的思想和理论是作为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所以与一般的心理学有所不同。他的很多思想,作为正常人其实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他在治疗那些心理变态病人,他几乎都能够从性冲动这方面来解释。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专门写弗洛伊德治疗病人过程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没什么理论,就当是本小说一样的看。但是却深刻地感受到了弗洛伊德对性爱的研究成果。每一次深层次分析病人的问题,他分析的结果全都与性爱有关。很多人对于这一点的确很难接受,对他提出了很多质疑。对于我而言,要说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性冲动在作祟,我也是无法接受的。但是,神奇的是,你看他的分析,尽管你心中充满着怀疑,但是他的结论却是合情合理有依有据,根本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不知不觉我还是撇下了心中的疑虑,对他的学说深深着迷。至于当时很多人对他的质疑声,弗洛伊德是清楚明白的,但他并不在乎,依然继续他的研究。其实,不只是心理学这个领域,应该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对于任何一个伟人提出的任何一个观点,都会充满着多种声音,这才是正常的,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浮躁,焦虑的事情越来越多,把太多的事情压抑着,所以现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或轻微,或严重。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弗洛伊德的著作吧,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好处的。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四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从事高等教育50多年的总结,是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我觉得就像是一篇写得十分出色的综述,他总结了美国众多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哲学问题的思索,其中也有互相矛盾对立的观点,直接还原了当时美国社会上关于这些问题热火朝天地讨论。
布鲁贝克写这本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后,进入了“艰难时期”,是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由此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和“象牙塔的衰落”,美国的高等教育内外部陷入了危机之中,经费紧缺,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度下降,社会上充斥着一个问题“高等教育为何而存在?”这些都需要从本质上根源上探讨高等教育的存在价值的哲学依据。这本书也应运而生。
坦白的说,读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到高等教育有这么多哲学的问题需要回答,在开头的导言里,作者罗列了他认为自己将在本书里论述的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其中的几个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高深的学问在何时是可靠的?”
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当高深的学问来自学术自治的学术团体时它是可靠的。但是,这就引出新的问题,谁来监督或者评价这些高深的学问。首先,这些高深的学问是“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这就排除了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可能性,但是作为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复杂性的专家和学者,一方面是作为高深学问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自己为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价,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谁能胜任了,政府和宗教如果完全控制这些学问,那对真理的探求来说是致命伤,学生作为高深学问的接受者是不能作为指导和评价的一方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完全全的学术自治也是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经费上做不到完全独立的,当然这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政府和社会上各界团体包括宗教团体是不可能完全撒手不管的;学生对于自己要接受的知识是有一定的知情权的,特别是在现在,学生的意愿和需求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高深的学问是否因为要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而只好被关在密封的象牙塔中,或者应该在具有这些成分和事件的熔炉中得到锤炼?”
历史是不可能倒退的,而且在真正的象牙塔中也不会追求到真理的,更何况现在的社会还没发达到可以完全发展不用改善现有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知识,那么就不能不在社会中“摸打滚爬”,但是“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对于高深学问来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关键是要躲避的是“曲解”,而不是积极的影响,一定要在各种因素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肯定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只是影响,不能让它们“鸠占鹊巢”。
“显然,并不是被个人都具有掌握高深学问的才能的,那么学院和大学之门应该向谁开放,选择的标准应该是门第主义、功利主义还是平等主义?”
我觉得,学院和大学之门应该向那些愿意接受并有能力完成对高深学问追求的所有人开放。这其中,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我觉得,应该把高等教育建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系统,能够适应从低到高不同能力的人关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五
《教育哲学》这本书,不仅仅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阅读,还适合家长和学生同时阅读。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教育中哲学意义的存在,从而更好的进行教育安排;家长们阅读则可以在家庭教育的情节中适时地帮助孩子成长;而学生自己阅读后会更了解学习的意义,教育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等,因此,《教育哲学》这本书让我们受益匪浅。
存在的意向性中指出,意向性的基础是“意志自由”,从某种角度讲,“灌输”“洗脑”是不人道的,是违背人性的,是“精神上的屠杀”。文章里的字词色彩很浓重,但是我认为说的非常恰当,现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不也存在这种违背人性的教育吗?学生创造力的`匮乏、墨守陈规、不敢于改变,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在我看来教育应负有最大的责任,有些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意志自由。
我认为有理性的人都喜欢接受教育,而受过教育之后更加理性了。假如问我理性是什么?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哲学》中这样说: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在《牛津哲学词典》中的释义:“人类心灵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行为,信念,论述,政策等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后来康德又把理性分为世间理性和纯粹理性。黑格尔把理性分为积极理性和消极理性。韦伯把理性分为分解理性等。这些我都是才知道的名称,具体的内涵也没有查资料。人事需要理性的,并且越想做大事的人越需要理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而列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也加强了创新意识的考查。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即“促进人们产生新颖、独特想法的思维”,它是创造活动的必备条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六
如果要在18年自己看的书单里推荐三本好书,《万历十五年》肯定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听说的很早,看的也挺早,当年看了一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天,终于看完了,算是完成了一项拖延许久的任务。看完后,对大历史观还是没摸着门,但书中的文字还是让自己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些文字不得不让人击节叫好。
书名叫《万历十五年》,其实讲的是六个人,高高在上而不能自主的万历、乾纲独断的张居正、调和阴阳的申时行、模范而偏执的海瑞、审时度势的戚继光、儒家文化的叛离者李贽,而通过六个人,我们可以一窥中国政治制度、文官集团、文化之玄机。
万历是国家的主人,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表,代天行事,天下万物皆归天子所有,他是高高在上的。想象中,他应该是为所欲为的,但事实上他是全天下受束缚最多的人,他一切的行为都要在文官集团为他制定的礼仪之内,他是天命的象征,而不能是帝国具体事务的.指导者,他富有四海却又一无所有、他权倾天下却又不能自己。文官集团需要的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皇帝,而只在文官集团产生分岐时产生作用,平时最好什么作用都没有。对国家来说,皇帝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所有人都把他当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人,他有正常人的思维,有正常人的需要,而这些是他不能得到的。他刚登上帝位,他也有过想要奋发的念头,而且他也身体力行的去做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就像是陷在泥潭里,他不能决定任何事情,所以他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对抗整个文官集团,消积怠工是他最后的反抗,也是他唯一能做的反抗。
张居正是一个能臣,他是帝师,是大学士,他以一已之力去改变帝国的走向,他最大的遗憾是去世太早,如果他再有十年时间,帝国的车轮应该还会再向前滚动许久。张居正主政时期,皇帝还小,太后信任,他可以大刀阔斧的施行自己的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的施行,帝国官场风气为之一振,国库充盈,经济好转。他任用循吏不用清流,注重的是政绩能力而不是道德。他以强力压服一切反对新政的势力,他在世的时候,经济军事都能在他的强力下改善,包括皇帝,都得在他的管教下。他去世后,改革嘎然而止,帝国的一切又走上老路,他被清算,清算他的人摸准了皇帝的心思,因为他也忽视了皇帝也是一个人的事实,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人。
申时行一门心思的要调和阴阳,但最后他发现他还是那么无力。他总想用道德来约束官员,用道德来替代技术和行政上的不足,他明白文官集团有两面性,但他还是没有找到最合理的应对方法,只能一次次的去强调道德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短暂的调和阴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帝国还是一步步滑向深渊。他太中庸了,中庸的像一张白纸。
海瑞是帝国官僚的榜样,但他只能是一个挂在墙上的榜样。他身体力行着儒家思想,奉守着太祖成法,他孤独的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在那个时代,人人都知道他是清官,而人人都不想成为他,他注定只能被供奉在天上不能落地。文官集团都知道学与用是两回事,而只有他认为是一回事,别人都是用学来给做装门面而且他真的是用学来指导做,所以他是孤独的、是不容于时代的。他死了后皇帝都松了口气,他太不容于时代了,他心里懂“阴阳”,要不然他不会去职要官,但他就是不那么去做,他是帝国的异类,他只能被一脚踢到楼上,去做一个理想中的清官代表。
戚继光是一个能审时度势的将领,他对帝国的官僚集团及军事体制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没有想去从根本上改变帝国军事状况。他会妥协,向官僚集团妥协,向帝国体现妥协。他认清了现实,他从细节上去协调,找到强有力的后盾张居正,来进行自己的军事协调,所以帝国军事一扫颓风,彻底解决东南倭患。做为将领,他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现实面前,他做到了最好。
李贽是一个文人,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哲学家,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被儒家文化所困惑。他明白清廉为官却不拒绝不合法收入,他认同做官本为名利所以他从不打为国为民的幌子;他明白家族对一个官员的期望而拒绝这种期望;他学儒家思想却又用行动来反抗。他勘破表象,而指出了真实的东西。所以,他的行为,他的思想不能容于整个文官集团,他的著作不能容于世间。
书读罢,感触颇多。
感触一、礼仪和人事为什么是整个朝廷千头万绪的要点?礼仪代表的是一个对权力的膜拜和认可,有了礼仪,权力有了表面体现的方式。而人事是权力的施行,归根结底,所有问题是人的问题,掌握人事就是掌握了权力。礼仪与人事,互为依赖,缺一不可。所以帝国官员要求皇帝都要遵守各种成法,贵为皇帝也不可违反,从上到下都要在礼仪的约束之中。
感触二、道德不能解决技术上和法律上的问题。当帝国将道德大旗高高树起的时候,大明王朝其实注定要走向末路,技术上、行政上没有一丝改进空间,用粗线条的道德来改进,社会的进步,必然受到约束。中国历史两千年以来用道德代替法治,至明而极,而明的历史也确实精彩。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七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实践》,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对于我来讲是一本有点深奥的哲学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学习借鉴,我会常常翻阅这本好书。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八
这两天读了《教育哲学》,这本书的逻辑性是很强的,从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历史,从人生与教育,知识与教育,理性与教育,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里面讲的东西,主要的体会就是:教育哲学是个力量学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比如人生:书中讲了很多的人生观,宗教人,自然人,社会人,理性人等,可以讲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问题,用教育来扩展哲学的界限。记得最早的时候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出的一门学科。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这门课,随后赫尔巴特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
(1)缩短师生距离,建立自信心。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在美术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主动在美术课堂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拍拍头、摸摸小手……主动借美术用具给胆怯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培养自信心。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首先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还不断鼓励学生:“你说的非常棒!如果能再补充一点,会更好!”“小朋友,你回答很精彩,能再说的更流利些吗?”……接着,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各种美术课堂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教学手段:谜语、故事、游戏……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回答的问题,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了。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巩固自信心。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九
美国学**结束后,我回到竞天所工作。
我、师弟小付,在同一间办公室。
一天,他兴致勃勃地送我一套书《哲学的故事》,告诉我这套书令他受益匪浅。
读后,我着实喜欢上这套书并整理了读书笔记。
“不强求我们的成就与我们的欲望相等,而是降低我们的欲望使之于我们的成就持平。”书中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对事业的态度:我做到哪一步,哪一步就是我的成就。
和我的事业平平不同,小付是律师队伍中优秀的大趴。
这些年来,我和他从未提及过《哲学的故事》。
个人觉得书中尼采的一句话很贴合他的成功,但不确定影响他的人生的是不是这句话:竞争是成长的规律;性格是在大风大浪的动荡中确立起来的;人只有通过强制锻炼、尽心尽责、含辛茹苦才能达到顶峰。
甚至痛苦也有它的理论基础;它是生命的`象征,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图强。
同样一本书,每人所得必不同,因为性格相异。
在我看来,所谓好的人生就是和自己性情贴合的人生。
由此而论,我和小付算是从此书中各得其宝。
接近年底,闲暇之时,我开始反观自己的20xx甚至于整个过往的人生。
记忆一幕幕向回倒的过程中,捡拾起了这份曾经的读书笔记。
我发现曾经摘录的语言,仍然喜欢。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原则和方法。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学习《教育哲学》,通过学习与思考,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我将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价值及自我教育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教育哲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哲学》上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意志、创造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有自主能力、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有文化素质、有创新能力、有健康体魄、有独立人格的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更是为了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智慧、美感等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人。
教育的方法是因材施教。教育的方法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让学生在适应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成长。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应该灵活多样,不能一刀切地定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个性化教育。同时,教育也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教育的价值与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良、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价值还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上,通过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证,人的自我实现也得到了促进。因此,教育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我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自我教育,一个人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教育需要个体的自觉与努力,通过自学和自省,不断提升自我。自我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有自我激励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了解了教育的方法和价值,对自我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去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最终为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也将注重自我教育,通过自觉、自省、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一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它研究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哲学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我们要助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其次,教育哲学教会我教育不能只关注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在面对知识的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仅仅把知识当作培养目标,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教育哲学让我意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潜能和发展需求。因此,教育应该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和个性。
第四,教育哲学使我认识到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还涉及到教育的理念、管理、评价和政策等方面。因此,教育需要多学科的思考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环节,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教育哲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我们应该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应该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思考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二
哲学教育是一门启迪智慧、培养思维的学科,通过学习哲学,我们能够理解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本质以及世界的本质。哲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更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多年的哲学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哲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益处。下面我将从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思考、人际关系和自我修养等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哲学教育的体会。
首先,哲学教育培养了我良好的思维方式。哲学教育强调思辨与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能力。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我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多角度思考。这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善于分析问题,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不再盲从和被动接受知识。哲学教育教会我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将问题从表面现象解剖到本质,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其次,哲学教育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教育关注人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通过学习哲学作品和思想家的观点,使我深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目标是追求幸福与善,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财富。哲学教育激发了我对道德和正义的关注,使我能够在面临抉择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哲学教育引导我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真善美为标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三,哲学教育提倡理性思考。哲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逻辑学、辩证法等教授我们如何运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我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摒弃情感和偏见的干扰。这使我在面临挑战时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判断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理性思考让我更加注重证据和理由的论证,不再被感性的表象所迷惑,提高了我的辨别能力和决策水平。
第四,哲学教育丰富了我的人际关系。哲学教育开拓了我的思维,使我能够以更加包容和理智的态度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哲学教育教会我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培养了我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品质。同时,哲学的讨论也提供了与人思辨的机会,使我能够与他人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增进友谊和理解。
最后,哲学教育加强了我的自我修养。哲学教育教会我如何审视自己和整理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要理解他人的思想,还要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哲学教育引导我反思自身的局限和偏见,在不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同时,也注重自我的超越。这使我始终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的思想。
总结起来,哲学教育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哲学教育的培养,我形成了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理性思考和辨析问题的能力,丰富了人际关系,加强了自我修养。哲学教育教会我如何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取得更好的人生收获。因此,哲学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哲学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目的和使命。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哲学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哲学的定义和意义。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论等问题。教育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澄清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指引教育实践的方法和方向,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和科学地面对教育问题和挑战。
第二段:教育目的的探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这种发展和实现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品德、个性和思想素养的提高。因此,教育是人的向善和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的主要手段。
第三段: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这种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努力,需要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第四段:教育方法的探究。
教育方法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方法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需要教育者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的支持,也需要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第五段: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哲学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究,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启示和引领。教育改革需要深入挖掘教育问题的本质和矛盾,强化教育意识和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能更加顺利和有效地推进。
总之,教育哲学是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广泛的实践意义。在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扩大视野,深化思考,不断反思和实践,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四
教育哲学是一种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旨在指导人类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我在参加大学教育学课程授课时,深受教育哲学的启发与影响,感受到其独特的思想魅力与价值。接下来,我将分享自己的教育哲学心得体会,探索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与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教育哲学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教育目的、价值与思想基础的重要参考。其次,教育哲学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具体方法与手段,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最后,教育哲学还能促进教育体制与环境变革,推动社会教育进一步发展。
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本质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目的,它是教育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取向,例如,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贤能良知的人,现代教育目的则更注重个人的特长与发展。此外,教育的价值也是教育哲学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方面。
第四段: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教育哲学是学术研究的学科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提供教育理论体系和思想支撑,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教育哲学应当与教育实践相互促进,为教育实践提供Feedback,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支撑,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
第五段:结语。
教育哲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研究教育的本质与内涵的重要区域。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哲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价值,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五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几位先哲对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历史进行了梳理,如胡适先生,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写出了一本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这里,有一个人是我们不能回避和跨越的,他就像一座大山般横跨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正是这个人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了“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个阶段,这个人将《论语》称为中国的圣经。
他就是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家之一,曾于1919年赴美国留学,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除了这里提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有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以及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建构的“新理学”体系等多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过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又经其学生涂又光据英文翻译为中文。中国哲学简史,顾名思义,就是一本简述中国哲学史的册子,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具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随精而语焉犹详也。”
虽说是简史,但是冯友兰先生却也把两千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在书中铺开,如一幅小的画卷,画中,但凡可以在中国哲学史上留名的人、著作、思想、学派,无不在画中留下一笔。一幅小小的画卷,却也勾勒出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与思想发展的线索。
全书,冯友兰先生用了二十八章。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铺开,依次论及诸子百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新道家、佛学、新儒家及现代的中国哲学。其中有详有略,但都论及了其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一部哲学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与思想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本简史,但是却有许多的人物与哲学流派要提及,并要能阐明其思想,因而著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流派都详加论述,简洁扼要就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
语言文字虽然简明扼要,但是内容却无比丰富,每一个段落都可以作为一个哲学命题进行研究,甚至一段话里都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具体的《中国哲学简史》的世界去细心体悟几段经典的句子:
(一)人的哲学性质。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一在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里没有宗教,而是伦理,这种伦理透露着一种哲学的性质;而西方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以宗教为基础。但是在未来,冯友兰先生认为人们将会以哲学来代替宗教。
(二)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
这似乎正是印证了中国两千年来“仁”在中国的地位。
(三)经验的……。
在名家的学说里有“在形象之内”与“在形象之外”的区别。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名家的所谓“在形象之外”的“一切”不能够是“经验的对象”的,因为“一切”无外。
(四)宗教与诗。
在中国的“礼”中,丧礼和祭礼是最重要的,但是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可是经过了儒家的解释,这些个宗教即净化为了诗。人们知道诗是不真实的,但是从诗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却也不妨碍理智的进步。
四、体验《中国哲学简史》。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至今仍觉得妙不可言——“文学是用于通情的,史学是用于明故的,哲学是用于达理的。”
写史易,写简史难。一部《中国哲学简史》,那就是一种成竹在胸的从容不迫,一本小小的册子后面有冯友兰先生多少年的学问和人生经验垫底。本书不枯燥,不高深,细细品味,心中那几分迷茫渐渐拨开了云雾,透出了些许的曙光,平添了几分理智。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前面说过的“哲学达理”。
这本书的最后,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划分为了四个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其解释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哲理,给人以无穷的人生启示,对于人的修身养性、达理明智有着积极的启发。虽然不能说读了此书就可以将个人的人生境界提高到“天地境界”,但是,当沉浸于此书时,恍惚间有时似乎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天地境界了。“无所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太一”、“在形象之外”,所有的一切都萦绕脑海中。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王国维先生是在研究古代文献之后的.感悟,与此相同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也是以古代文献为基础的。对于这本书,喜欢思索人生的,喜欢禅、道、儒家道理的,可以作为哲学来研究,并有所收获。对于那些累于哲学之人,本书也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本书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而完全可以当成一部研究文化史实的书来读。
同时,这本书在相关的中国哲学命题上还同西方哲学的相关之处进行了联系和比较。
一直以来我个人十分欣赏庄子的才气,但是对于其哲学主张却颇为瞧不起。在庄子及道家那里,提倡“无为”、“弃知”,但是如果真的弃知了,为何庄子与老子还学了如此之多的学识呢?在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在有关庄子的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无知’与‘不知’不同。‘无知’状态是原始的无知的状态,而‘不知’状态则是先经过有知的阶段之后才达到的。前者是自然的产物,后者是精神的产物。……”
道家提倡“弃知”来达到“内圣”并非否认知识,不同于“无知”。其所提倡的是在获得知识后理应超越它,忘却它,获得后来的不知状态,达到道家所说的“不知之知”的状态。
一般的书评,终归会说些该书在某某地方之不足,似乎这样才算是完整的。在这里,个人也不自量力地点出一两点冯友兰先生这本《中国哲学简史》的不足之处,给这篇书评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吧。
通观全书,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不知是著者笔误,或是译者笔误,抑或是出版者失误,将先秦时瓦解的社会制度都写成了“封建制度”,细数下来共有6处吧。
同时个人觉得,因其是为外国人讲解中国哲学的英文讲稿,对待某些哲学问题的解释未免过于简单化处理了;在全书的结构上也有所失衡,子学时代的篇幅过多,而近代的中国哲学问题冯友兰先生则是更多的介绍其“新理学”体系,似乎不妥。
这只是个人的意见,但终归本人才识有限,故而也不敢妄下定论。读者中有更精深者,或许会反对,而这一切的一切总归要各位拜读了此书,抑或会有更精到的见解。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六
教育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理论学科,通过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在我学习《教育哲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启发和感悟。下面,我将以五段式文章的形式,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第一段:对教育的本质的思考。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人的个体发展息息相关。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过程。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智力、情感、道德和体魄等方面,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综合的培养过程,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
第二段:对教育的目的的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道德素养。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个体。
第三段:对教育的方法的思考。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手段。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第四段:对教育的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利益的范畴。教育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是提升人类素质和幸福的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是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思想境界,使人具备追求真善美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教育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为目标,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和伟大的事业。教育哲学为我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和路径,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同时,教育哲学也提醒我要秉持教育的理想和价值,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和责任,也倍加珍惜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总结: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和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教育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利益的范畴,它是提升人类素质和幸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学习,我深刻体验到了教育的伟大和责任,也倍加珍惜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最后,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奋斗。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七
读过很多以普及推广哲学为目的而写的书——至少这些书确实这么宣称了——但大多不是过于刻板,就是失于浅薄。
而《哲学的邀请》却非常准确的把握住了一本哲学普及读物应有的角度和层次,从绝大多数人共有的经验和想法切入,真正做到了很多读物标榜吹嘘却做不到的深入浅出。
有些类似读物,虽然也是借着人生之名讲哲学,但是其本质却只是再编辑过的哲学史。将人生问题分解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范畴的问题,然后将前人的思想观点总结后倾倒给读者,不给读者指出理解认识问题的角度,埋没了思考的余地。最后读者们只能带走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形成一个对哲学的错误认识后悻悻而去。
(在读完一本糟糕的哲学史后,那些珍贵的思想往往只能在我们的脑海停留很短的时间,我们记住的通常是那些个哲学家的名字。而事实上阅读哲学史的目的本应恰恰相反:是为让我们记住人类历史上的某些人曾经提出过的精妙思想,并通过扬弃,走的比他们更远。如海德格尔所言:“一首诗的.伟大正在于:它能够掩盖诗人这个人和诗人的名字”。至于这个哲人是谁,他的人品如何等等,是次要的。我之所以会这么认识,是因为我认为有时先贤那如雷贯耳的名字恰恰是一种枷锁和累赘,会束缚后来的人的视界。)。
对于思考哲学的目的,维特根斯坦有过相当精彩的论述,他说:“哲学研究给你的只不过是使你能够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如果它不能改善你日常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思考,如果它不能使你在使用危险的词句时比任何一个……记者都更为谨慎(而这种人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种词句的),那么,它有什么用处?”
(顺带一提,有时候像这样的哲学家的对哲学本身的观点对一个初识哲学的人来说比这个哲学家的具体的哲学观点更能带来启发——我不能解释确切的原因,但大概是通过激起一种对哲学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读本书时,作者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就像一位老者在你的对面和你畅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思想观点——而非像学究一样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其他哲学家的结论也只是作为值得参考的建议被一带而过。他的话语,让读者觉得,哲学应该是,也可以是紧贴着生活的。当他讲完一个主题时,还会停下来问问你的看法。阅读体验之神清气爽有如在哲学家小道上逍遥信步。
(说到这里我想到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哲学普及读物中的注解部分。一本好的哲学普及读物里,那些大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见解大都只出现在注解里面——就像立在路旁而非路中间的里程碑。)。
在合上这本书以后,对哲学的印象,应该是一条路——如同封面上所印的那条路一样,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路,作为哲学的喻体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了。但是在我所读过的关于哲学的所有比喻中,海德格尔的最合我心:“思想乃是一条无可回避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想成为拯救之路,也并不带来任何新的智慧。这条道路充其量乃是一条田间小路(feldweg),一条穿过田野的道路,它不光是谈论一种放弃,而且已经放弃了,即放弃了对一种约束性的学说和一种有效的文化成就或精神行为的要求。”
哲学是这样的一条路,而这本书,就可以成为最初的路标。尚未走过这条路的人,顺着指引,或许可以发现方向;已经走上这条路的人,顺着指引,或许可以找回初心。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八
哲学是什么?高中教材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一个是黑格尔的猫头鹰,一个是马克思的高卢雄鸡。黑格尔认为哲学好比密涅瓦的猫头鹰,它要到黄昏才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翱翔的痕迹。在他看来,哲学即反思,对发生在过去的一切进行反思,以及“对反思的反思”。马克思认为哲学是鸣叫的高卢雄鸡,预告着黎明的到来。哲学即先知,指导世人面向未来。哲学在此被蒙上了神秘色彩,显得如此高不可攀。然而在我的大学时期,寝室的老大杨告诉我:哲学便是爱智慧。尼采的哲学也是他的自言自语,你只需要将你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此一来,我似乎懂了如何去面对哲学了。猫头鹰是黑格尔的哲学,高卢雄鸡是马克思的哲学,超人意志是尼采的哲学。正是因为各人思想之间的不统一,不协调并得到了充分尊重,哲学才绽放出了缤纷的美丽。这便是我在哲学路上一去不复返,一路走到黑的原因。
哲学有哪些方面呢?从前哲学便是智慧,然而现在却不能这样认为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破除了迷信和宗教,它逐渐取代了“知识”这一概念。以前我们认为人类具有灵魂,然而解剖学告诉我们身体里面是器官,而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组织又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各类元素构成,请问灵魂在哪里?从前我们认为月亮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产物,然而当人类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登陆月球之后,才发现月球只是个毫无生机的荒原,太阳也只是一个不断核聚变的炽热星球,请问上帝在哪里?哲学也不仅仅是其它学科的指导思想,那只是哲学中的方法论而已。具体来说,哲学包含了一下五门学科: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而我们通常只注意了伦理学(人类社会与人)和政治学(社会组织形式),忽略了哲学里最高王冠——“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这本书很难啃。断断续续,前后延续了大半年,我才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因此未能完全领会其中真意,只是被其宏大的思想体系所折服,被其全新的精神世界所倾倒,导致我现在语无伦次,只能说出个大概感受,对其中深意不敢有半点谈论。等到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及以后,再来仔细地转述其中内容,到时就会有读后感的二三四了。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十九
教育哲学是指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原理的研究,它是教育理论的基础和导向。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对于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影响。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启示。
首先,教育哲学使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学习教育哲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创造力的人。通过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次,教育哲学让我思考了教育方法与方式。教育哲学提醒我,在教育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我明白了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有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教育哲学激发了我对于教育公平的思考。教育哲学教会我,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提供平等的机会,更在于实现公平的结果。教育公平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行动。在教育中,我们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的学习环境。教育的公平性不仅限于第一次机会公平,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公平和学习结果的公平。
第四,教育哲学启迪了我对于教育价值观的思考。教育哲学让我认识到,教育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不仅仅是一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最后,教育哲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追求。教育哲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意识到了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这种意识激励我继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意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思考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关注了教育的公平和价值观,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认识和追求。教育哲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和思考框架,引导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教育,对我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应用所学,不断探索并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
教育哲学读书心得(优质20篇)篇二十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哲学则是指导、推动教育进步的理论体系。《教育哲学》这本书对于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教育哲学》,我对于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我对《教育哲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不仅仅是成绩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人生观。
其次,教育的价值观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善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新一代人才。人本主义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第三,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教育哲学》中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
第四,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哲学》中提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发明创造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教育要与社会和现实结合起来。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要与社会和现实紧密结合,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通过与社会和现实的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阅读《教育哲学》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了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方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教育哲学》的研读,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