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风格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启示。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一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小学生思想情感与人文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不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师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控制教学过程,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来营造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现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影响促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虽然已经推广新课程改革,但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沿用传统“灌输性”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课堂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着重教材知识讲解,学生并没有足够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实际上,语文旨在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感情,传统讲解语文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这就使得语文知识缺乏色彩,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若是将该种教学方式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学生被动性比较强,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意思机械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提升综合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制作微课课件。考虑到小学语文的课时非常有限,不同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现代语文教学要求、小学生学习需求、小学生接受能力等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课件,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高效的传播语文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秦兵马俑》的教学过程中,全文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珍贵历史文物,文章中非常详细的描述西安已经出图兵马俑规模与兵马俑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知识理解也更加浅显,世界认知能力比较差,很难很好理解课文中描述场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收集更加合适图片与视频,利用微课演示方式来更好的了解秦兵马俑宏伟壮观与秦兵马俑珍贵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内容探索热情,同时还能够侧面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与爱护历史文物意识,更好的保护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小学生爱国心。
2、利用教学内容来拓宽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篇幅非常有限,这就使得教材内容并不是非常丰富,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多媒体教学资源,这样有利于丰富语文知识内容。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进行课本内容演示,不断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有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标注好教学重点,利用微课课件来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能够借助小组讨论方式来定义幸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更加勇敢表达个人对于幸福认知,更好吸取他人的意见,逐渐丰富个人学识。总之,通过微课课件的辅助性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利用多样化内容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发展能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情境。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实际教学效率。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学生能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那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特点,创造更加生动、更加活泼课堂环境,更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环境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播放与背景春节密切相关视频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讨论,不断的交换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自然引出课堂教学主体--北京的春节。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体现老北京的春节文化,通过趣味化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三、结语。
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教学活动,有利于转化传统枯燥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与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制作课件,营造更加有趣、更加生动课堂氛围,利用丰富微课资源来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通过微课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现象能力、独立探索能力等等,更加全面的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凌颖,王修玲,刘晓娟,等.浅析微课在固始县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6).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二
第一,微课的应用频率非常低。对于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很多教师只是偶尔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微课,很少会有教师经常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微课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微课内容,更谈不上如何驾驭微课。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微课教学资源非常稀少,而很多教师工作非常繁杂,再加上教师们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导致教师使用微课次数非常少。第二,微课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在使用微课教学之时,只有1/4的教师认为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效率,有1/4的教师认为不会有任何提高,有1/2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够明显。从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够显著。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一些教师认为微课的使用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但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等于提升了学生们学习效果,因此很多教师认为使用微课并不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微课的应用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当前,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微课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上,教师并没有在课前预习或者是课后复习中使用微课,因此微课仅仅是教师作为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从总体上看,教师们只是在课堂教学之时使用的微课,但是使用微课形式非常呆板,使用范围又过于局限,导致微课对学生激发作用不够明显,难以显著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第四,缺乏系统微课设计教学。当前,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之时并没有做好充足教学设计,只是简单的将一些原有模板套路到教学过程之中。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微课内涵,教师自身对微课教学也存在着迷茫和困惑。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三
4.1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原则。第一,微原则。微原则是微课的一项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微课资源容量较小,微课时间较短,微课选题范围较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时,语文教师微课教学时长应当控制在15分钟之内,所选择教学内容也应当是以某个具体知识点为准或者某个重难点问题为准。第二,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微课是向学习者提供服务,所以衡量微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之时,所选择的课程以及各项资源都必须以学习者作为中心。在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之时,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们学习需求,了解学生们最想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同时分析学生们学习特点。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与学习者作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第三,交互性原则。在设计微课之时,微课不能从头到尾都是文字性的讲述,这样很可能会使得学生感到非常无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微课设计之时需要根据中小学语文学习内容需要插入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画,增强微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第一,加强微课和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时,我们可以将微课与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结合,将微课制成趣味性微视频供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观看。例如,在开展文章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以及文章写作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们进行预习观看,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尽量发挥微课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微课来创建逼真的教学视频,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加强微课认知。为了提高中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们认知。学校需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学校领导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微课制作方法,深入了解微课开发、设计等各个不同环节。在培训过程之中,培训应当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微课进行细致指导,加强各种制作技术制作流程教育,帮助教师解决在使用微课时出现的现实问题。第三,加强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为了真正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微课可以更好运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要转变传统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注式教学方法,真正倡导素质型教育理念,让微课这一全新教育模式融入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微课教育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微课运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要加强微课与中小学语文学科融合,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师对微课认知,不断加强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便使微课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四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以短小精炼、生动直观、精准到位等特点突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对于“微课”,我认为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法,教师要先了解什么是微课,并明白“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而学会“微课”的制作,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
一、解读微课。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资源的特点是“短、小、精”。“微课”时长一般为10~15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的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时空限制,创设了更为客观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微课的教学特征。
1、教学时间短。
基于学习认知,视觉驻留规律和听觉记忆等特征,一般微课时长都控制在10~15分钟,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视觉、听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也可以避免知识讲解过于冗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2、教学内容少。
而精由于上述“教师时间短”这个特点,使得微课程不能像传统的教学视频那样以章节为单位进行授课,而要以单个知识点、一道习题或者某个学习环节为单位进行讲解。由于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所以制作者必须保证教学信息的精致、紧凑,不能言之无物,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微课教学载体资源容量小。
微课教学视频一般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根据微视频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精的特点,视频大小基本可控制在几兆到几十兆之间。按照现在的网络传输速率,基本可以实现在线流畅播放。这样既可确保学生能够选择在线看或下载卫视哦以及相应的教案课件和教师的点评信息,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碎片化学习;也适用于教师来进行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运营微课,课前自主预习,进行热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会有这样的镜头:上课时学生中规中矩的在听,教师头头是道的在讲,可是到了下一课时,情况会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学生不能解决上节课已学过的知识。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虽然课上得很流畅,但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看,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主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的知识点设计好微课,可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导入微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做好准备。
1、巧用微课,师生互动突破教材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中午。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他们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减轻难度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达到将知识笑话的目的,真正让微课教学变得“活”起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课,分解教材重难点,步步实现学习目标。
2、利用微课,做好举一反三,进行教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这样可以促使微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微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对课外拓展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觉得兴趣盎然,使学习变得简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借微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形象为抽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了学習效率,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的学习乐园。“在翻转课堂上“玩”微课,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起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整合,是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进课堂”改变了师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更能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为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的愿景打下夯实根基!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五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两个特长,其一是其呈现方式以视频为主;其二是它的特点是“微”。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微课“微”的特点。第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般都是针对一个细小的问题或者范围较小的知识点,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较少。第二,微课的表现形式以视频为主,体现“微”的就是视频的时间,一般在八分钟以内。第三,微课的形式趣味性较强,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第四,在短时间内切入课题,并清晰地表达出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捷地理解教授的内容,主题较为明确,并且耗费的时间短,更容易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的语文自主学习。首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课对将要教授的课文进行基础的了解,明确课文知识点并做到熟悉,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有所关注,在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解决困惑。其次,微课能够解决课后学生的困惑。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后就可以利用微课巩固学习、辅导学习。最后,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微课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有自己的兴趣方向,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知识点范围狭窄的缺陷。
2、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内容。
微课的应用就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共享,而微课的制作也十分快速简便,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微课,将基础的知识点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并且也能够实现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的应用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微课内容制作进行补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语文课堂教学外,微课也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应用,例如在表演比赛以及网络的征文中。在提出合理的方案之后,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比赛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度。同时,也可以将之前比赛的过程通过剪辑编成视频花絮,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比赛当中,并且从中更好地了解学习,记录关键知识点。
与传统的语文教研方式相比,微课可以将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相关的理念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不需要再通过教师集体的备课、说课或者说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讨论,虽然传统的教研方式能够更为详细地展示出各位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但是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而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教研活动的开展更加快捷,更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首先,起步阶段就是微课的自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就要自主进行教学内容的录制,而后应用到教学当中,这是一切微课应用的基础。其次,将其他优秀的微课资源与自制的微课内容相结合,利用网络查找一些优秀的资源,或是购买一些优秀的微课资源,补充自制微课内容中的不足。最后,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将微课的内容制作扩大化,完善语文学科的微课资源库,实现师生间的资源共享,明确发展的方向。在相互合作中才能更加统一地进行组织,从而将微课的最大价值体现出来。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单一的知识点或是技能点的展示上,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点较少,因此,教师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就要组织高素质的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将微课的应用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一些微电影、微博等信息媒介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微课在语文教学的应用及价值的探索,了解到微课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后不断完善微课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六
纵观各高校教育者对于微课的研究,多集中在设计、开发、制作等或强调形式,或强调理论方面。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总数超过一万件[1]。胡铁生老师对参赛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指出:“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2]微课这样一个时髦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模式,是否能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件“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呢?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教学中已有多年经验并得到验证,它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3]。我们以建构主义为切入点进行微课设计的探索并尝试在教学中运用。
2理论背景。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4]。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4]。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4]。
2.3微课程。
黎加厚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6]。微课设计项目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李亦莉王晓(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微课程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综合黎加厚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6],可以归纳为下面三个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微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水平、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二,选题应以解决难点、重点、易错点为导向。选题时,可以选取一个独立的小话题作为切入口,把内容讲通讲透。要针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入手,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与问题无关的内容坚决不用。第三,设计要紧凑、突出重点。录制前规划好教学方案。任何多余的话语、画面或不合适的停顿都会削弱微课程的效果。
3微课在课堂中的实践。
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这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7]。《要求》引发了教学模式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入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了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尝试将微课引入高职课堂公共英语教学中。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尝试以上述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路指导我们创作微课程。
3.1微课选题。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学观认为,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的选题要求在新的场景中,学生能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再进一步建构新的知识。在公英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商务用餐中宾主坐席的安排总是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而且从开始讨论到结束,学生对话题兴致很高,经过老师分析讲解,学生的满足溢于言表。而且,学生对于就餐的坐席安排已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因此,决定以此为题。《新职业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的businessmeals就成为我们微课设计的蓝本。接下来要设定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西方商务宴会中座位安排的相关原则。2)能力目标:能把西方商务宴会中座位安排的相关原则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商务宴会实际情景当中去。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参与任务了解中西方在商务宴会礼仪上的文化差异。
3.2微课设计。
用abc公司作为课程的背景,以情景演示法导入,以具体的任务――坐席安排,即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作为学习的动力,将学习的过程寓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来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商务聚餐坐席的安排。本微课在设计上运用了ppt、真人、道具以及喀秋莎软件等技术手段让课程模拟度更真实,充分体现了现代英语高职教育的创新性。3.3微课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该微课程安排公英学生以2~3人为一组进行课前准备的学习及问题的讨论。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对商务就餐坐席安排及三原则掌握的情况,学生基本都能很流畅地说出正确答案。课后对150多名学生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反馈,超过95%的同学认为这种方式比课堂学习更有趣,收获更多。
4结论。
这一次的尝试结果是喜人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微课作为课题学习的预习、导入部分,如何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第二,由于微课的选题、设计、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以区区数人之力不足以将微课普及到公英全程教学之中。因此,只能期待将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更大规模的参与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技术,(02).
[3]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5):4.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周军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5):2.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04).
[7]梁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七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在上课时难以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去听课。儿童总是对多感官刺激的事物感兴趣,而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坐在座位上,视觉和听觉在感受黑板和老师的声音,未免枯燥无味,并且外界的各种变化对于儿童而言都有可能影响学习。而微课则改变了这一情况。首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例片段,外围包含了设计、素材、反思、练习与反馈等,如果把传统的`课程看作是米饭,那么微课就是一小块精美的蛋糕。量少、内容精、目的明确是学生最直观的感觉。微课只有几分钟,而在这几分钟内,视频、音频能让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达到最高,再加上明确而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二、微课可以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把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视频、音频发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由于音视频的丰富程度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使学生全神贯注,这样能在课前就消化相当一部分知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减压、知识精讲、学习反馈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对一些重点进行二次讲解的时候,微课又有它的用处。在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一知识点时,先学习知识,按照正常的模式学习,然后进行小型测试,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转换上面出现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些漏洞“对症下药”详细讲解,同时做好记录(笔记、视频、音频等)和反思。通过让学生复习记录,再进行一次小型的针对化测试,获得学生的反馈。学生在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点强化,因此,记忆力深刻,效果不言而喻,并且整套内容花费的时间是传统教学时间的一半,学习效率提升显著。
三、微课可以分层教学。
因为微课教育模式更加尊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层针对教学中要重视引导,从微处入手,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同时,由于微课的独立自主性,可以重复、多次地观看视频,因此性格内向而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的休息时间仔细地观看、学习,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的出现。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那么必然就会在广、深上存在不足,因此,微课不适宜在系统性复习的时候使用。因此,学习者系统性地学好知识,就需要微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微课是早餐,营养精细针对化学习,传统教学是午餐,大量知识填实肚子,微课是下午茶,补充重难点的不足,传统教学是晚餐,系统复习知识系统,微课是夜宵,针对复习进行二次查漏补缺;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达到教学质量的理想化。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八
历史毕竟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无法深切体会当时的情境,而文字叙述太过笼统、抽象,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影视资源的应用,使得历史事实变得生动直观,更加形象化、具象化,进一步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影视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就是能够将语言无法表达的事情和东西传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且深入了解很多书本中没有的历史事实,吸收更多的历史知识。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历史教学的一大主要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要求,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就是思维能力,即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和评价能力。而应用影视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身体感觉,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影视资源比文字更有优势,影视资源通过将图像、声音、文字结合起来,传递给学生历史知识,能够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为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供了新渠道。
2.3有利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重构。
只有实现了课堂创新,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探寻,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开放性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有助于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课程知识的现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而且应用影视资源有助于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体而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有利于全面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课堂,进而促进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九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指感觉媒体。
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十
数字故事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欧美中小学的各个年级中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对数字故事分析论述和实践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数字故事的内涵。
1.1数字故事的概念。
数字故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atchley)被认为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人,他用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成了一部自传体电影,并在公共场合播放,得到了人们的好评[1]。之后数字故事的概念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关注,并在教育中加以应用。数字故事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声音、视频来讲述故事的,它融合了声音和视觉两大元素,使学生从音画中获取故事内容,并能够得到直观的感受和体会。
1.2数字故事的特点。
(1)数字故事具有真实性。数字故事不同于童话故事和民间神话故事,它是基于真实的故事,需要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创作数字故事作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些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观点。
(2)数字故事具有较强的故事感。故事感就是围绕故事的主题,有效组织信息,并结合语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人们在一定的背景或内容中去讲述故事,在设计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寻找故事的冲突点和感人的地方,并且情节设计要跌宕起伏。
(3)数字故事具有多种感知方式。传统故事往往以口头讲述、书面记载或录音等形式流传,缺少感动和震撼的氛围。数字故事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它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信息量大[3]。
(4)数字故事的共享性较高。数字故事是传统故事和现代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为数字故事爱好者提供了许多交流、学习、共享的平台,数字故事作品的传播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另外,一些web2.0模式的多媒体工具也支持在线制作和分享数字故事。
(1)教学内容故事化,丰富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数字故事不是简单的“镜像”生活,它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围绕课文主题,通过对现实素材的探究、提炼、概括来完成[4]。由文字、图、声音组成动态的故事,学生在观看数字故事的同时,既会接收到来自视觉的信息,也会接收到来自听觉的信息,视听信息融合后,则可以使故事更加丰满。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故事创作者的内心,更能体会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
(2)语文课堂数字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数字故事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相整合,将语文课堂数字化。画面、文字、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氛围,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3)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通过数字故事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自我的整体认知。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十一
数字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资源引入课堂后,使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学习方式为之面貌一新,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要求改变过分依赖教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视野狭窄,空间局限的观念,要求拓宽教学领域,与生活、社会接轨。数字资源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集音清晰、画面形象,影音统一等诸多优点于一体,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老师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只局限于教室、书本,而是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那么,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多媒体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对课程进行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呈现教学内容时尽量充满童真童趣。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搜索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插入一些声音,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小猪盖房子”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课的始终。复习题是“数的组成”,我设计成“小动物找家”的情景:大象、小狗、小猴、小猪4只动物依次出场,三个房子也出现了。小动物门身上各自有题目,每座房子有答案,让同学们连线找“家”。可是小猪的家在哪里呢?接着引出新课――动物们帮小猪盖房的情景:大象搬来4捆木头,小狗运来4根木头,你能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吗?同学们尝试计算30+4。接着出现34根木头盖房用去4根了,还剩多少根?学生尝试计算34-4。这个新奇的故事情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兴致很浓,学习劲头特别足。动物找家,动物盖房,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多媒体直观教学,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的知识要合理转化成直观的易于孩子们的理解的知识。特别是对几何图形特征的感知,低年级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突出直观。如在讲《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特征掌握不清,还经常把球体说成圆形。我就利用多媒体,搜索了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上面和下面一样,左面和右面一样,前面和后面一样。长方体六个面可以是六个长方形,或者可以是两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但是正方体每一个面都是同样大的正方形。学生总把球体说成圆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件制作时有意把各种球体形状如玻璃球、皮球、足球等和一张圆形纸对比,接着课件演示球体滚动起来的画面。问大家球体到底有什么特征?学生说出球体无论怎样看都圆圆的,会滚,很光滑。但是圆形不是。演示切开球体的画面,让学生认识联系,切开球体,会看到圆形。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面在体上,面从体来”不理解,我仍利用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
3利用多媒体上网收集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在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课本上根本没涉及其他国家的钱币,但学生处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尤其城市的孩子接触事物更多,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搜索了一下欧元、美元、日元和我国香港的港元等,学生大开眼界。另外,课本附带的人民币学具太小,在模拟购物环节,老师在课件上设置了几个面值的选择按钮,让学生买东西付钱,效果很好,克服了钱具太小导致大部分学生看不清的缺陷。此外,有的孩子对人民币上的图案很感兴趣,我就设计了一个链接,上网搜了一下人民币图案的知识,有西湖美景、泰山、西藏布达拉宫、三峡等,这些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和爱惜人民币。
4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更趣味化练习题的形式。
虽然课程改革后教材的习题在编排和呈现的形式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但翻开数学课本,仍存在习题量多、重复、形式呆板、枯燥无味等现象。学生写的时候兴趣不浓,有的孩子甚至应付了事。比如口算总是那个样子出来,学生都看腻了,比如解决问题,总是几个人物在对话,学生懒得读了,比如笔算,总是空出答案,学生懒得填了。把这些死板的题目制成会动的,有情节的,分步出现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兴致高昂。如口算可以设计成“开火车”、“摘苹果”等,“开火车”、“摘苹果”的画面要逼真。我设计“摘苹果”,答对了,画面中的苹果伴着鼓掌声自由落地,孩子们可高兴了。“开火车”口算也一样,只有答对火车一节节车厢上的算式,车轮才会转动,伴着呜呜声开动起来。比如笔算,可以设计成“啄木鸟给森林公民看病”,看看谁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还可以让男生、女生来个对抗赛,看哪组又快又对做完。比如解决问题,不要一股脑同时把已知信息、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没有一点悬念,可以动态、分步、有声音地出现。这样,孩子们哪里还有时间开小差,都把思想集中到习题上了,教学效果不就好了吗?总之,多媒体能让课本上练习题的呈现形式活起来,把练习的趣味提高起来,让更多的孩子自觉参与到练习中来,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甚佳。
5利用博客平台,交流教学心得。
平时老师们除了在学校内进行交流外,还自觉登陆校信通博客平台交流教学经验,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言论,取长补短,解疑答惑,提高教学技能。并且每个班都建立网络群,鼓励家长积极撰写文章,参加校信通博客论坛。家长这个群体中有不少有才有识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很不错,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探讨的主题围绕数学学习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来展开。通过此举,增进了师生之间、家长之间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与感情。
6典型题放在公共邮箱里,供学生探讨。
老师讲完一个单元,把单元里一些重点题、易错题放在邮箱里,密码告诉大家,让家长帮助学生一起找寻,供同学们学习。讲完一册书,老师总结一些典型题,让大家点击查看共同探讨。或者根据平时老师和同学们的搜集,出一些智力题,放在邮箱里,鼓励智力水平较好、成绩较好、学习比较上进的孩子去钻研,学生喜爱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一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7照相机和多媒体巧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
在讲《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生活中有很多100以内的数,可是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我已经预设到了,就提前拍了一些孩子们身边的图片、超市里的'物品价格、超市里储物箱牌号、楼房的楼号、电梯的楼层数和红绿灯的秒数等等,孩子们智慧的大门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地方有100以内这些数。
另外,拍一些孩子们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扫地、擦黑板等好人好事,放进课件或博客,也是一种鼓励和教育;拍一些工整的作业,放进博客也是一种表扬和学习;放一些体现友谊,体现快乐的游戏的照片在博客里,孩子们更加珍视友情,更加热爱集体;放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在博客或讲课的课件里,同学们会更加热爱生活。
多媒体播放器外观小巧,携带方便,也是数字资源应用的一种工具。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网上下载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给低年级的孩子听,一方面培养了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故事中学习,精神受到洗礼。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利用数字资源来辅助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深刻感觉到它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数字资源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是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它改变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昏昏沉沉缺乏活力的课堂形式,改变了学习枯燥、学习效率低的状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课堂也不能被数字资源完全支配。我们应深深懂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内容、方法、手段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学情出发,才能真正使高效课堂落实到位,在这条路上,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研究,道路才能越走越开阔。
参考文献。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十二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涉猎各个领域,尤其是越来越受重视的教育领域,这就直接造就了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趋势。历史作为一门中学升学必考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单调性,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影视资源逐渐映入历史教育视线,并且倍受欢迎。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影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引言。
历史影视资源就是指以电视、电影等形式,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再现,脱离时代、空间的限制,将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样的展示形式形象化、具体化,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描述,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影视资料将声音、图片、文字集中在一起,达到全面的体现,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中学必修课,其中叙述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由于是历史事件,所以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而是用影视资料就是一种主要途径,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利于人们深入了解。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通用13篇)篇十三
荥阳市第二小学,河南荥阳45010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下面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集体备课。
1.电子备课网络化。
根据每个年级一人教一班语文、平行班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条件,我校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电子集体备课。我们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初成定稿,个性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借助校园集体备课平台,将集体备课、研课过程网络化,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具体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学期初各年级组进行教材分析和备课分工。每位主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校统一的备课模板进行备课。并按教学进度提前将教案初稿、作业设计和相应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发布到教研平台“集体备课室”中。第二步,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及时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回复给主备人员。第三步,利用学校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年级组内深入研课,紧紧围绕“一课一得”“听说读写”能力齐步发展等理念进行研讨,初步形成定稿,并上传至“集体备课室”中。第四步,上课前,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以适应本班学生学习。上课后,教师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得失记录在备课文本中。可见,电子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过程,它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备课管理动态化。
一是方便语文教师自行管理。传统的纸质教案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教师一般要到第二或第三年上课时才拿出来参考。教师在平时接收的很多相应教学资源,很难及时收藏到原来的教案中去。而电子备课系统可以随时放在电脑中。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的相应资料、课件等,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中去。只要平时善于做个有心人,每个人的电子备课系统都会变成一个十分完善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二是方便学校行政管理。我们利用校园网络,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案及时上传,每个人的`教案备得是否及时,内容设计得怎么样,通过校园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学校管理部门也可采用略查与详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备课检查,并将结果以校园内网、qq、路路通校内通知等形式反馈给教师。
三是不断丰富电子备课资源。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和完善语文电子备课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同时,每学期末,收集各年级优秀教学设计(含教案、课课练、课件等),形成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
二、优化语文教研。
1.课堂教学实录使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时,用录像的方式把活动的全过程录下来,在研讨时进行同放。如开展“同题开课”活动时,我们录下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评课时就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环节进行回放,随机暂停,进行比较、分析。点评每人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引导大家关注细节,提高认识。课堂教学实录剖析使教研活动更富有实效,使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2.名师教学研究给我们指点迷津。
利用网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这是网络带给教学研究的最大优势和便捷。过去。专家名师对于我们来说难得一见。而如今,一上网就能看到专家名师们的风采。在教研中,我们观“专家讲座”,看“特级课堂”,上“名师博客”,聆听崔峦、杨九俊、高林生等专家的真知灼见,欣赏于永正、贾志敏、薛法根、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经典语文课堂教学,“特级教师家园”“玫瑰小语”“悦纳网志”等栏目都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内容。
3.博客与qq群网聊实现交流零距离。
学校先后把语文中心组博客、博客圈、语文qq群网聊引入教研,教师们以此为平台,不定期地上网开展主题研讨活动。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师们通过博客与qq群网聊实现了交流的零距离,在同伴真诚的鼓励与互助中感受到了思想碰撞后的快乐,提高了教研的实效。
三、优化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的确,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反思教案,写好教学后记(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持久性都直接影响教师成长的速度。当前是多元协作的网络时代,我们要积极发挥网络功能,促进教师课后反思的深入与持久。
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开辟“教学后记”栏目,要求教师及时将自己上课的得失、教学中闪现的火花记录下来,放到校园网的“集体备课室”中,与大家一起分享。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及时地将自己的课后反思以案例评析、随笔等形式发表在博客上。教师间实行了无障碍沟通,特别是在博客上,教师们的教研天地从校内走向了校外这个广阔的天地。在交流平台上,教师们认真书写着教学后记,享受着“发表与关注”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伴们的声声鼓励,在互相学习与交流中激发起教学的智慧与热情,使原来琐碎平凡的教学工作变得无比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