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篇一
;[摘 要]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而耆英是1842年至1848年清政府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耆英外交活动的研究开始起步。学术界对耆英的评价分为三类,即完全批评、完全肯定以及部分批评部分肯定。争论主要围绕耆英禁烟态度、耆英与基督教弛禁、耆英处理中英冲突问题、耆英与“协定关税”条款的签订、耆英外交理论是否正确等方面展开。历史有其客观性,历史研究尤其是历史人物研究应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要论从史出。
[关键词]鸦片战争;耆英;外交;客观性
鸦片战争史对中国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英军以残忍暴力之势摧毁了清朝天朝上国的梦想,清政府的一败涂地使中国走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开启了中国通向近代的屈辱之门。政治的腐败无能、军事的颓败涣散、思想的陈腐封建、外交的妥协失败暴露无遗。几代学者倾力于对鸦片战争史的诸多研究中,外交占据了很大部分。而作为1842年至1848年清政府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主要代表人物,耆英当难辞其咎。但是学者们对耆英的研究却很不充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笔者认为,这是耆英所主持的失败外交和卖国贼形象已深入人心所致。然而近些年,一些学者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耆英外交并非全部为投降外交的观点。针对这一矛盾问题,笔者搜集了研究耆英外交思想与实践及相关问题的著述并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评析。
记载耆英外交情况的原始资料存在于通史和鸦片战争史中,包括齊思和整理的道光朝《筹办洋务始末》、中国史学会主编的《鸦片战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编的《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翻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这些原始资料比较全面地记录了耆英在鸦片战争期间所进行的外交活动经过,包括上谕、奏折、照会等。此外,国外也有一些一手资料弥足珍贵,比如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编纂的《鸦片战争的研究》(资料篇)、《鸦片战争后的中英抗争》(资料篇)、美国人马士编写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一、对耆英外交思想与实践的评价问题
耆英是清朝外交从封闭到开放转变时期的重要官员,先后负责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毕竟他在外交活动中也提出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思想,使中国的外交成就获得了些许进步,因而不同学者对于耆英外交的评价大致分为三种。
相对于前两种观点而言,第三种观点占据多数,即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耆英的外交思想与实践。李光和对耆英的人物研究较为深入,他多次撰文发表观点,包括对外交涉思想探析、耆英对禁烟的态度、耆英的西洋观等一系列专题研究。在他的文章中,他将耆英的外交思想概括为“务存大体,量为变通”、“力争国权,整军经武”,把辩证客观的思想融入文章中,他指出:“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主持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不平等条约中所包含的丧权辱国以及遗祸后世的条款内容,耆英当难辞其咎,然而究其根源,一方面也是由于耆英的见地和近代知识的无知所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时势及末代清王朝的落后腐败而致。”除了李光和,我个人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开玺教授对耆英制夷思想与实践的评价更为合理。他的基本观点为:耆英的夷务思想,带有明显的愚昧成分;其制夷方法,带有封建官僚的智术狡黠。但是在此期间的耆英,对西方国家的某些认识是较为清醒的,也曾提出过一些可贵的制夷思想。耆英虽算不上开明、进步的外交家,但却是一位力图重新认识夷人、探求制夷之策的‘夷务’大员;虽然未必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主战者,但亦绝非如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位可耻的卖国者、投降派。此观点是精练而又鞭辟入里的。认为耆英的外交活动既存在愚昧、妥协成分,也包含值得肯定的因素的学者还有陈开科、庄玉丽等。
二、对耆英外交思想与实践进行评价的几个方面
第一,耆英对禁烟问题的态度成为争论焦点之一。关于耆英是否有弛禁鸦片的言论、是否与英方代表达成鸦片免税默契,学者大致分为两派,而争论的根源是耆英对朴鼎查复照中的一句话:“关于撤销鸦片的禁令,此时不宜急于向朝廷禀奏。但是,中国管理对禁止鸦片的权力,当然只以不准中国军民吸食为限,至于各国商船是否载运鸦片,中国无须过问,也无须在这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对此,李少军的观点是,在林则徐禁烟后,鸦片战争结束之前,清政府坚持内禁外不禁的立场,而耆英最先对外承诺并促使清政府放弃外禁,他亲手推翻了清政府的外禁法令,顺从了外国对华输入鸦片。而李光和却在《试论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禁烟的态度》一文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前后耆英的禁烟措施和活动,认为战争前期耆英禁烟行动积极,态度明确,比如耆英果断地推出了惩治腐败官吏、疏清旗民10家联保、清理外来闵人等一系列措施以表禁烟决心,而战争后期与英方达成鸦片贸易免税的观点是立不住脚的,他认为耆英复照内容的真实性有待查实,是朴鼎查一厢情愿地向英国政府作的交代。
第二,耆英对基督教的弛禁是争论焦点之二。清政府对基督教政策的解禁与耆英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对于基督教弛禁原因的分析还存在较大争议。李光和认为,一是形势所迫,是国势衰落的清政府无可奈何的接受,外国使者是借耆英之手,撕开了清政府传统禁教政策的口子;二是耆英对基督教合乎理性的认知。而郭卫东则认为皇恩彤才是“在‘弛禁’交涉中起了一种十分关键又近似于内奸的作用”,这是不为人所知的。他指出皇恩彤在与法国谈判后,对耆英进行说服工作,之后耆英的态度大为改变,最终上奏道光帝实行基督教弛禁。另外,张建华利用拉萼尼与耆英之间的来往照会为材料,指出耆英利用条约问题为武器做了一些抵挡。
第三,耆英处理中英冲突的态度是争论焦点之三。最具代表性的是有名的广东黄岐村事件。耆英面对英国人首先违约,在黄岐村为所欲为,而当地居民将6名英国人打死这一案件,不但不持约与英人交涉,却将黄岐村村民就地正法。多数学者对此都持批判态度,比如李少军称其“不顾主权、残民媚外”,王开玺也认为这种做法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但王开玺同时又说明“耆英的‘媚外妥协’,并非其办理夷务之初衷,耆英这一错误,虽是其维护清王朝政治统治的阶级本性使然,更是英国侵略者政治、外交、军事讹诈的结果。我们在批评耆英的同时,更应谴责英国侵略者。”而王中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耆英以严刑峻法处置闹事者以避免事态恶化的做法是理智的、务实的,“在中外之间维持了数年和平相安的局面”。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存在谬误,而王开玺的看法更为全面。
第四,耆英对“协定关税”条款的签订是争论焦点之四。有人认为这是耆英外交活动的精彩一笔,通过议定关税,棉花、茶叶等五十六种物品出口税率增加,六十四种减少,这种新定税则使中国总税收增幅不少,因而称耆英税则谈判成功。然而此论一出,便遭到了李少军的强烈驳斥,他认为“该学者对于‘协定关税’条款严重损害中国关税主权缺乏应有的认识,也不明了耆英对于该条款的订立和史记贯彻所负的重大责任。”耆英等只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对关税主权做了最狭隘的理解,只盯住增加关税与保证清政府财政收入,而无确保关税主权的考虑。同时他在《鸦片战争史》中也做了全面叙述,论证了耆英的做法实为放弃关税主权,而且不免有鼠目寸光、竭泽焚薮的表现。
第五,耆英的外交理论的正确性是争论焦点之五。从耆英的外交活动中,学者总结出了很多外交理论。比如王中茂所稱赞的“首重诚信”,其侧重点是用“诚信”来制约对方。王开玺提出的“恪守成约”,一层含义是中国方面守约,在收回鼓浪屿事件中体现明显,二是外国方面守约,目的是将外国侵略者的既得利益和其他欲望限制在以往的条约内。陈开科提出的“以情感人”,这种与外国使者交往的手段,确实在外交谈判中会起到减少阻力的润滑作用,持同种观点的还有王开玺。但梁建认为这是耆英误会了西方人的礼节,试图以中国式的套交情软化洋人,最终使民族利益在充满误会的陶醉中丢失。还比如学者广泛涉及的“一视同仁”,有的人认为耆英在这一理论引导下,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要求视为天经地义,还有人提出了相反观点。李少军指斥了耆英的“攘外必先安内”论,认为这是耆英基于清朝黑暗统治的厉害得出的对内镇压优先论,实际是想确保清政府统治平安。
三、对耆英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中的不足点
从上文综述中,可以发现人们对耆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存在的不足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研究结果常带有主观性的问题。对人物进行评价第一要本着客观的、科学的、公允的、全面的态度,第二应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在今人的立场下寻求解决办法不免有事后诸葛之嫌。鸦片战争是中国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也是中国外交由封建到开放的转折点,历史选择了让耆英开启了这扇通向近代屈辱外交的大门。有些人痛恨于耆英作为首席代表却签署了诸多对中国不利的不平等条约,在文章中大骂其为“自有权奸以来,唯有丧良心,无廉耻若耆英之极也”,称他竭力促成清廷对英投降,是近代投降外交的鼻祖……另外还有一些人同情于耆英能作为首批对外交涉官员身膺重任,且在对外交涉中一直为中国主权殚精竭虑,我们非但不能批判耆英的外交活动,相反应对他在交涉过程中获得的成功而称赞。以上两种观点都是过于主观的。纵然历史人物的经历容易引发我们的畅想,文学影视作品的演绎也越发扑朔离奇,但笔者认为,从事历史研究所必备的素质是有思想、有观点但不可倾注太多情感,我们可以心怀着强烈的兴趣全身心投入所作研究中,但绝不可将兴趣转化为对研究的人物或事物的情感,无论是憎恶还是热爱,历史研究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之一即是理性与感性的区别。历史本身自有其不为后人意志转移的客观性,研究者也应本着客观的态度,摒弃自我的观念和倾向性,才能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要秉承客观公允的原则,第二要论从史出,合理正确地运用材料。
参考资料:
(1)李少军:《试论耆英的投降外交》,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2)李光和:《力争国权,整军经武——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思想探析之二》,社科纵横,2007年7月总第21卷第7期。
相关热词搜索:;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篇二
1,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篇三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2: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例5:重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取10n/kg)
例6:将质量是890g的铜块放入水中时,它受的浮力多大?若将铜块放入水银中,当铜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ρ铜=8.9g/cm3, ρ水银=13.6g/cm3)(g取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