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

时间:2024-09-10 作者:QJ墨客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他人分享,促进相互的学习和交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和欣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好自己的读后感。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一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在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还有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父亲和母亲对安利柯的话,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爱”,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伯特这篇日记,事情是这样的:一个要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跑了起来,结果在马路中央摔倒了,这时有一辆马车正好行驶过来,罗伯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去,抱开了小孩,自己却被压伤了,昏迷了过去,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罗伯特善良,勇敢,不顾自己,而却去拯救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将友善、善良、坚强、真诚高尚品质注入了我的心田,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也要看一看哦!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二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大学网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五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三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五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

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

2013-3-18。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三

快点!再快点!

——读《中国最佳教育随笔》。

读罢这本《随笔》,只感触真是太多:当一名好老师的艰难,新课改的困惑,高考制度的是是非非……可最触人心弦的却是两个字——农民!差距!——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我来自农村,在农村生活了15年到县城读师范,在县城工作了11年又来到省城。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这个农村人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路的经历,我更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差距。

走上教师岗位,我再一次面对这样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知识层次低,无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曾经年轻气盛的我,常常责问这样的家长:“为什么你不过问过问你孩子的学习?……”面对面带愧色的家长,我的心中涌起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可现在,我要向这些曾受过我指责的家长真诚地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他们是不幸的,可不是“不争”!

常常想这个问题,农民为什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不重视”?是“不重视。

”还是没办法“重视”?是农民“不重视”,还是有谁“忽视”或是“轻视”了?

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可以等待,但孩子所学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缩小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贫困,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这脚步能否快点!再快点!

如果我能为之做点什么,我愿献出我的全部!!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四

最近,我阅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爱的教育》,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疑惑起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爱,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疑惑,我跟着主人公——安利柯一同去寻找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安利柯在芭蕾小学上学,他总是在学校度过愉快而美好的一天。那里的老师和蔼可亲,对学生关心备至;同学之间也团结互助,非常友爱。安利柯是一个天真烂漫,善良懂事的好孩子,他懂得感恩,还有爱心。通过阅读他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安利柯的父亲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第一个朋友,他的父亲教给他了许多知识,许多道理。

爱是空气,它无处不在,总是围绕着我们;爱是大海,它一望无际;爱是天空,它看不到边,也永远无尽头;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我们的`心灵。我还记得,姐姐曾对我说过一句话“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因为只有好好爱自己,才会全心全意地爱别人,我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五

有感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四、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六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七

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

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八

新的暑假开始了,我早早的买了本书———《爱的教育》他就像一个我的亲人,与我为伴,给我生活的乐趣,像一个老师给我丰富的知识。这本书讲了作者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以高尚的感情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人声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现了社会的画面: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整整九个月四年级画面爱是主要。融汇了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无比的.感动用生命去感受身边得点点滴滴。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安珂10个月所积累下来的日记其中一篇让我映像很深讲了主人公不小心把一个老爷爷的眼睛给打瞎了,许多群众都开始骂他,又给人指责了大家让小男孩回家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原来那个老爷爷住在他家楼上,他非常想去看看可是很害怕,但还是去了,他进了老爷爷家,老爷也开始指责他,他感到伤心说了声对不起,老爷爷也马上转悲为喜,说了声不要紧。

这篇让我感受到了,犯了错误只要勇于承认,大家都会放过他,可是如果不敢承认反而推辞,大家都不会放过一个连声对不起都不敢说的小人。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九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于是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感悟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感悟之三: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感悟之四:要善待“问题”学生,呵护其自尊。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有个科学家叫麦克劳德,小时候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仅以让其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作为惩罚。校长的宽容和善心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当时这个校长给予他的是严厉地呵斥、指责甚至言语的侮辱,他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很不舍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以后,过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仍然记得你这位老师的,就是当年的问题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得心血最多,这是你应得的回报。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感悟之五: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回过头来看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收获很多,他用爱诠释教育的本真,塑造孩子们的灵魂,他是积极灵用灵魂做教育的人,值得佩服与学习。

在书中,一个个李老师和学生间的故事,打动人心,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这份爱这份情来的珍贵真挚。他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呵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得到集体和老师的热烈的温暖与真诚的鼓励和期待。他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教育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事业!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

《爱心与教育》告诉我们:爱、微笑、鼓励、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它们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润滑剂!让我们一起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一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不由想起1x年10月底那段几近让我崩溃的日子:当得知父亲疹断结果时,当云里雾里地站在讲台上时,当极力控制自己的泪给学生解释一段日子要离开课堂时,我一定没注意到,一段更深入内心的“人对人的理解”的品德教育已开始了。是的,我几乎忘了,当时就有好些孩子——内秀心软的女生、调皮成性的男生,抽泣的、悄悄试泪的……是的,我更不会忘却,一周后我来到教室,孩子们那询问关注的眼神,还有那一捧一捧一盒一盒的幸运星,将我的办公桌堆满,将我的心堆满……想到孩子们要毕业,我再也没请假,将心全放到了孩子们身上。

我一定没留心,这班也调皮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起,竟学会了察言观色,只要看到我不开心,就特别的乖巧;竟学会了自己的管理班级,早读午休安份规范,从不需我到场;竟学会了关心体谅,一张便条、一则日记,让人温暖。

现在想来,这一场我的灾难,又何尝不是对这班从蜜糖中长大的孩子的一次很好的品德教育?!从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我这个做老师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而经历事故,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二

毕业十年了,十年来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一项工作从事久了会觉得有些自己已经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实践中忽略了理论学习。

2010年的12月,参加了国培计划后,和省内各地的同行们相互交流,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来后将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不久前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方面的着作:《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是由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新的名词,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但正如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一样,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总有差距。不管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都要通过教育实践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很多教育理念在书本上看来是非常完美的,但操作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教育中,现实的教育资源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实际的教学条件限制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当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贯彻。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终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理念、知识无法得到更新,显然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终身教育对我们不断学习、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并且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

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尤其重要,不仅能让他们学会某种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表现在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全民化、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型社会中,人要进行终生学习,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话语权利。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

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氛围共同构成的大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把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可以整合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会风气,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音、体、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杆,这对一部分更擅长动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其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不仅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应该看到怎样去发展人的潜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应该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的养成上!

在这一点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评价和激励传统意义上的“差生”。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所以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预期效果和学生实际反映出的结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正确看待和缩小差异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于1632所着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让人感动的是,《大教学论》中提出的让所有人都能受教育的理念: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强调了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艺术。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平等,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推进教育的平等化方面还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其涵义包含四个重点: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人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缩小这种差距。

以日本为例:(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日本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摸索出一套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的有效办法。

在日本,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不论山区学校,还是繁华的东京都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均以全国统一标准配备。例如我们参观的茨城县麻生高中,虽然是一所建校81年的乡村学校,但配备着与东京市的学校几乎相同的基础设施: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座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

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日本的学校向学生提供便宜的营养午餐。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费午餐。

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师资平衡,“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教师经常性流动。在日本,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最长只能任教7年,没有一位教师和校长能在一所学校工作一辈子。

同时,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由于日本公立学校一般只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教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大学或短期大学,有多少学生考入大学,不会与教师的评估和待遇挂钩。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试图打破对所有学生实施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为此,日本从中学阶段开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做法。到高中阶段,学生基本以选修课为主,有的学校实行跨学年选修,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其实,教育公平堪称世界性难题。我国在法律上直接规定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地政府要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平等保护”。

从表面上看,这很公平,但实际上并没有教育平等的问题:父母开始通过购房等手段为孩子的就学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说你现在能否去得某个大城市的户口和房产不是关系到你自己,而是关系到你的下一代的入读学校的大问题。

所以,我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最重要的是缩小各个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例如象日本一样,设定某个统一的标准,使得每个学校的硬件设置和师资之间的差距逐渐的缩小。虽然要将所有的学校的均等化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去做,差距一定会一步一步的缩小,离真正的教育平等也会越来越近!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着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真理。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着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着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着,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三

当尤老师抱着一摞书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怀着疑惑,借来了这本书,好奇的翻开它,却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玫瑰与教育》写的是她取名“玫瑰”之后有关她和教育之间的故事,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此书又不仅仅是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对于我,一名语文教师有很大的帮助。捧读这本书,常常被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所吸引,被她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她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书中有一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能触动我的心弦,不忍割舍就摘抄下来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是呀,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了好的心情才能看到美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学工作中一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书中还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小红花的背后》。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之中把学生的伤害。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小红花不仅仅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都需要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我们应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窦老师为榜样,做一个玫瑰般的人,对工作多一份积极,少一点牢骚,多一份爱心,少一点抱怨,把教学工作处理的有滋有味。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四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积极阅读,积极成长,积极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专业教育专著的读后感(汇总15篇)篇十五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职责。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期望自我能够到达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证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积极去做。

积极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必须年龄差距的教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积极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教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一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先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积极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此刻我们面前,可是我们能够经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当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当积极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维修路灯协议书(汇总19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的法定要求,一份完善的合同协议能够降低合作风险,增加合作信任。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份合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

    最新主播自我介绍话术(模板19篇)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介绍自身的一种社交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自我介绍的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自我介绍示范,希望对你有

    优秀新任科干班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

    2023年村垃圾清理协议书(模板20篇)

    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确保双方的权益不会受损。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的实际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和修改合同内容。

    最热农业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进行总结和记录的方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欣赏。

    优质环保研学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

    2023年学校案例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经验或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见证和记录。小编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保险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保险

    实用卫生保健管理心得(通用19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

    最新防汛物资采购合同(模板23篇)

    在采购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采购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高效的采购流程,帮助大家提升采购效率。

    最热优化营商环境培训班心得体会大全(20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过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优化营商环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