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一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如何写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大诗人苏轼的作品,也是老师和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作文题材。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风卷着愁飘扬,苦情的桃花再度红颜,失意的文人于某月某日登临这西湖,湖光山色虽好,却掩不了仕途失意的悲伤。小雨微漾起池中的游鱼,惊碎了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泡沫之梦,五彩明灭在蓝天的影像中。诗人独饮,对着这无边无际的雨雾,看不清来路,也看不见去路。
然而似乎是眨眼之间,当诗人饮进一杯,举目四望,天已晴朗,金灿灿的阳光射入平静的湖水,绿色的叶子极力舒张它柔弱的身躯。酒已尽,人未醉,苏轼傻傻地凝视这一池山水。天地,寂静无声。
远方,山的轮廓清晰可见,背后,树林掩盖着那条泥泞的小道。怎无去路?一个大诗人欣喜地呼喊,他上路了。固然,京城辜负了他,然这自然风光却不会辜负一个诗人的热肠。
从此,开始了一个文人的辉煌故事,流传了一个诗人的传奇。
读诗人的这首诗,我认为不应当只从写景的层面上来理解,更应该从诗人的内心去探究.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一切变故,处处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它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在 这首诗里,作者已把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把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不管是“晴”也好,“雨”也好,事物总有美好的一面,重要的是你自己以何种心态去看待罢了!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就讲讲这首古诗吧!这首诗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一次,苏轼乘着船在西湖中饮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兴而作此诗。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待着人们去采摘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湖边的孩子们在欢乐地玩耍,欢笑声、雪飞声,融合在一起,谱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生在杭州的我不禁感叹:西湖真美好啊,我们的家园真美好啊!我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细心呵护我们的西湖。愿诗中的美景常在,愿我们的西湖更加婀娜多姿,愿我们的家乡永远美丽动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三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饮酒作乐。他们各自倒了一杯酒,开始喝了起来。当时,正是晴天,西湖十分美丽,所以,他们一边喝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般的颜色,波光粼粼。碧水和绿树的的倒影融合在一起,有深有浅。微风吹过,送来一阵绿树的清香,那千丝万缕的柳梢儿轻轻抚摸着碧波,划出一圈圈动人的涟漪,一切都变得那么瑰丽,那么让人心醉……苏轼的朋友惊讶地赞叹道:“哇,西湖的晴天居然这么美丽啊!真是别具一番风味啊!”说完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今天我就讲讲这首古诗吧!这首诗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一次,苏轼乘着船在西湖中饮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兴而作此诗。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待着人们去采摘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湖边的孩子们在欢乐地玩耍,欢笑声、雪飞声,融合在一起,谱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生在杭州的我不禁感叹:西湖真美好啊,我们的家园真美好啊!我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细心呵护我们的西湖。愿诗中的美景常在,愿我们的西湖更加婀娜多姿,愿我们的家乡永远美丽动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四
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写得如痴如醉。来几篇唯美的读后感,更加让你如痴如醉。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将古诗中的“形象”代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美丽的西湖之畔。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通过此环节的教学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启发想象,训练表达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总之,这节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春风卷着愁飘扬,苦情的桃花再度红颜,失意的文人于某月某日登临这西湖,湖光山色虽好,却掩不了仕途失意的悲伤。小雨微漾起池中的游鱼,惊碎了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泡沫之梦,五彩明灭在蓝天的影像中。诗人独饮,对着这无边无际的雨雾,看不清来路,也看不见去路。
然而似乎是眨眼之间,当诗人饮进一杯,举目四望,天已晴朗,金灿灿的阳光射入平静的湖水,绿色的叶子极力舒张它柔弱的身躯。酒已尽,人未醉,苏轼傻傻地凝视这一池山水。天地,寂静无声。
远方,山的轮廓清晰可见,背后,树林掩盖着那条泥泞的小道。怎无去路?一个大诗人欣喜地呼喊,他上路了。固然,京城辜负了他,然这自然风光却不会辜负一个诗人的热肠。
从此,开始了一个文人的辉煌故事,流传了一个诗人的传奇。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五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首古诗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天我就讲讲这首古诗吧!这首诗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一次,苏轼乘着船在西湖中饮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兴而作此诗。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待着人们去采摘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湖边的孩子们在欢乐地玩耍,欢笑声、雪飞声,融合在一起,谱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生在杭州的我不禁感叹:西湖真美好啊,我们的家园真美好啊!我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细心呵护我们的西湖。愿诗中的美景常在,愿我们的西湖更加婀娜多姿,愿我们的家乡永远美丽动人!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