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四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四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一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一些总结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a砖混结构设计中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 ,根据抗震规范 ,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来增强和

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实习相关大全()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如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等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都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就是“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对此有专门规定。伸缩缝在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 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实习相关大全()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二

通过4天的认识性实习,我初步的的了解了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一些总结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a砖混结构设计中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 ,根据抗震规范 ,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来增强和

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实习相关大全()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如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等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都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就是“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对此有专门规定。伸缩缝在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 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实习相关大全()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三

经过了两年半的理论知识积累之后,要有一个踏入工地进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这次实习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紧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

单位名称:日照某建设有限公司

实习岗位:技术员

1.技术员是在主管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技术工作。

2.配合主管工程师编写每月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月报表,向主管工程师审报所管领域的资金预算和具体支付,参与开工前的有关工程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协调。

3.负责初审施工单位报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配合监理全面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检查验收,直到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4.掌握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负责工程进度,安全消防等文明施工的检查监督。

5.负责现场协调,设计、土建、安装在进度与质量关系上的矛盾。

6.参加所管理工程范围内的工程、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及合同的准备工作,及时对进场材料、设备的供货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认可。

7.核签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量的资料,并报总工程师及部门经理,审核整理工程竣工资料,并报资料员存档备案。

8.及时与现场监理发现不按图纸施工、不按规范施工的行为,若现场纠正无效,配合监理发停工整顿单,并报总工程师。

9.对现场安全保障设施、措施及施工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予以监督,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xxxxxxx。

1.本项目位于xxx。总用地面积10.03公顷。

2.本工程为住宅楼,地下一层,层高2800mm。地上三层,一层层高3600mm,二三层层高3000mm。

3.本工程为二类多层住宅别墅,基本风压wo=0.4kn/㎡,地面粗糙度为b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4.本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本工程按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等级为三级。

6.本工程按7度(0.1g)抗震设防,结构形式为异形柱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物场地类别ⅱ类。

建设单位:山东某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日照某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日照某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在工程开工前,建筑物位置的确定很重要,在从事测量的工作中,我了解到为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应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建筑物坐标点及坐标线、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测量,确定它的位置。

1.以外轴线作为基本纵横线,以绝对标高作为±0.00标高,分别将基本轴线标高引到临近建筑物上。

2.建筑物的垂直测量。

1)建立辅助轴线控制网。

2)建立施工线控制网,根据辅助轴线控制网画定墙边线、柱边线等施工线。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

1)根据图纸算出各建筑物特征点与红线控制点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放样数据。

2)依据线控制点,确定并布设施工控制网。

3)依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4)最后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5)上楼层后的轴线投测方法:经纬仪投测法(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是根据复核后的红线桩或平面控制坐标点来测设的,平面网的控制轴线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间距宜为30~50m,并组成封闭图形,其量距精度要求较高,且向上投测的次数愈多,对距离测设精度要求愈高,一般不得低于1/1000,测角精度不得低于20〃),采用经纬仪进行投测。其工艺流程是:延长建筑物四周轴线至建筑物总高度外或附近建筑物顶面上→将经纬仪安置在延长的轴线上→按正倒镜分中,投测轴线。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向上逐层投测。

6)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以总平面图、红线图为依据,采用网点控制。

7)根据测绘院所给出的控制桩的坐

标,利用经纬仪将坐标网引入现场围墙内,作四个坐标控制桩,并妥善保护。

8)将建筑物控制轴线延伸至围墙或混凝土地面上,并作可靠保护。为避免交叉轴线产生误用,凡横向的轴线用红色标志,纵向轴线用蓝色标志,四角必须设有不会移动的后视点

施工测量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质量和工期,而且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在施工中我们谨慎的处理以下问题:

1.根据该工程是采用经检验合格的拓普康全站仪、50m钢卷尺等测量器具。使用测量器具必须检验合格,器具应固定使用、妥善保管。组织固定的不少于三人的测量小组,确保各测量标志(控制桩等)的完好。随时检查校正,作好原始记录。

2.工程的测量放线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区方格网、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布置图等资料为依据,测定出该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即轴线控制桩)。在基础施工中以此为基准,临时加密各轴线的控制桩,以便施工。

3.基础施工前,一定要将整个建筑物外形轮廓放出来,对照放线总平面图中标明与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关系,找出测量误差,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点应该返工重测,并找出出错的原因认真总结。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对楼面标高,房屋及部位垂直度、梁的位置、尺寸及各轴线位置进行复检,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基础施工以控制场区方格网为基准进行定位,由各轴线控制桩测定出各基础的纵横轴线,并用细线交叉,再以交叉线为准用钢尺测定出各基础的位置,并做好各施工测量的轴线标记。

4.施工放线前,测量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掌握各个房间的细部尺寸,放线前检查测量工具,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放线时作好测量记录,放线工作结束后,重新复核一遍,使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5.施工测量放线后,后续工作施工时,以所放线为依据,同时依据施工图进行复核,进行工程施工,如:钢筋绑扎时,钢筋尺寸与模板支设后构件成型尺寸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6.该工程标高、垂直度的控制用j2级光学经纬仪、s3水准仪、30m钢卷尺、铅垂线等测量器具进行。施工必要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以备后续工作使用。

7.工程砖墙砌好后,弹出各个房间的水平控制线,并作好标记,以便在抹灰后重新弹出控制线。水平控制线作为水电安装预留预埋、室内抹灰、门窗安装、吊顶安装的依据。

8.测量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各部位的标高。含夹角的柱、梁轴线放线前,必须先绘制放线图,经检查无误后,才进行正式放线,并由专人认真复核。

9.本次项目的测量放线采用专人负责,专人复核的控制办法,并由监理再次复核,以确保测量放线准确。

10.施工测设记录应真实可靠,随测随记。认真做好对各班组的交底工作,班组人员要切实掌握各测设标志的具体数据,进行施工操作。按规范要求,做好测量结果永久标志、临时标志和测量记录,以便前后续测量工作的检验与验证,同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标高点。

11.测量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具有丰富的施工测设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

根据平面控制网,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和柱位置线,顶板砼浇注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标出标高控制点。

1)钢筋接头及搭接长度。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搭接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对于梁、板类构件钢筋的接头,上铁应在跨中1/3范围内,下铁应在支座1/3范围内。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区段为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在此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所有后浇带钢筋直接通过,不断开。

2)钢筋放置顺序 单向板下网钢筋一般短向受力筋在最下层,上网钢筋负弯矩筋在最上部。主、次梁钢筋交叉处,次梁钢筋搁置在主梁钢筋的上部。独立基础底板钢筋一般长向受力筋下网在下部,上网在上部;短向受力筋下网在上部,上网在下部。

2.施工工艺(略)

1.主控项目:钢筋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及进口材料的化学检验报告;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钢筋绑扎点的松动、缺口不多于总量的5%,钢筋弯钩朝向正确,钢筋的接头位置、数量,钢筋的搭接长度,保护层等符合有关规定。

3. 检查数量: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在同一检验批内

,对于接头位置和数量全数检查而对于其它尽可能全数检查。否则,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均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3.2.3 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分类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2.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得随意抛掷。

3.柱钢筋必须在操作平台上绑扎操作,专用通道上下,严禁脚踩钢筋和施工。

4.柱封模时,严禁施工人员撬、踩、松绑等方式破坏钢筋。

5.板、梁钢筋施工时,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严禁任何人直接在钢筋上随意行走,重点保护负筋部位。

6.钢筋工序完毕后,办理工序间的交接清单,做到责任明确。

7.钢筋在完全隐蔽以前,钢筋工实行全天值班,随时调整和处理现场所出现的问题。

3.2.4 安全措施

1.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小心,注意安全。

2.起吊和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雷雨等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3.运输钢筋的工具是吊索必须在使用前检查安全、可靠性。起吊时,捆绑牢固,专人指挥,工作本院内不得有人走动,吊装到位时,扶钢筋人员注意钢筋摆动惯性。

4.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

5.工作平台满足施工所需的工作面,并有护栏等安全设施。

6.施工人员精神集中,班前进行安全讲话,检查每一施工人员,对不符合安全上岗操作人员严禁上岗施工。

7.作好每天的安全记录。

3.2.5 施工注意事项

1.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吊点的数量及位置。并合理地选用吊索的形式,以确保吊装时平稳。骨架各钢筋交叉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采取焊接。

4.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且依据所绑钢筋的规格合理地选择绑丝的长度,左右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后需检查,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6.钢筋未完全隐蔽前,对已绑扎完毕的钢架,必须有专人或专组进行值班检查,对钢筋位置发生偏离、钢筋形状被破坏等都要及时调整。

7.对于钢筋接头在绑扎之前检查接头数量是否超过规定,如有,则应作调整后才可绑扎成型。

1.防止墙体保护层偏差,钢筋移位等,加绑竖向梯子筋,间距1.5~3m米。墙体水平方向上加水平固定筋,暗柱上加用箍筋套子。

2.梁、柱加放定型卡具,垫块。

3.底板钢筋应弹间距线,纵横钢筋应平直,间距应均匀,马凳高度尺寸应准确,码放合理,间距不大于1米。

4.钢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派专人负责修理钢筋,并在顶板上铺设脚手板,以防止踩踏钢筋。

5.标高垂直偏差控制: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做现场指导,对十字节点,转角处,丁字节点重点检查,用线调整钢筋的垂直度。对外墙,内墙窗口尺寸,洞口尺寸,统一用线拉直验收,并做固定标高杆,专业工长应跟踪检查。

6.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底板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在砼浇筑完毕后,在钢筋表面涂刷一层素水泥浆予以保护(后浇带砼浇筑前再将素水泥浆清除),然后覆盖一层竹胶板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难以清理。同时,为防止后浇带处积水,配置一台潜水泵随时抽水。

1.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

2.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

3.力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砼浇注时不漏浆 4.支撑系统应配置水平支撑和剪刀撑,以保证稳定性 3.3.2 施工准备

1.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有关施工及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

2.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

3.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和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4.采用预组装模板施工时,模板的预组装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过的场地上进行。组装完毕后应予编号,并应按组装质量标准逐块检验后进行试吊,试吊完毕后应进行复查,并再检查配件的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5.经检查合格的组装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平行叠放时应稳当,避免碰撞,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立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并保证稳定,平装运输时,应捆紧,防止摇晃摩擦。

6.钢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表面需作处理的工程,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1.模板拆除前必须申请办理拆模手续,待混凝土强度报告出来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模板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前要向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范围设安全警戒线关县挂警示牌,拆除时派专人看守。

3.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顺序。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模板要随拆随运,严禁随意抛掷。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5.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事故,等该片模板全部拆除后,再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

6.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也可用带钩的绳子往下吊运,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7.模板拆除扣,要运至指定地点,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修整后的模板要按编码放整齐,以备待用。模板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0m。

8.拆除模板作业比较危险,防止落物伤人,应设置警戒线,有时显标志,并设专门监护人员。

自拌混凝土用于防止散装商品混凝土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混凝土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散装商品混凝土的保持一致。

1.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2.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防冻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槽加入量预先装入小包装袋内,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槽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出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1)除非采用加速养护或另有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视水泥的水化作用及达成适当强度之需求尽可能延长,且不得少于7天。

2)养护期间应保持模板潮湿。若于养护期间拆除模板,则拆模后应符合下列条件继续养护:

a.养护期间其周围温度应维持13℃以上。 b.混凝土暴露面周围应尽量避免空气之流动。

3)采用液膜养护时,所使用材料应与预备施作于混凝土表面之防水材料或其它材料兼容。

除使用液膜养护剂外,可使用下列养护方法:

1)水平之混凝土表面应采用滞水法,使其在规定之养护期间内保持浸于水中。

2)养护期间之最初24小时内,使用喷雾器于混凝土表面连续喷雾,应使水呈雾状,不可形成水流,亦不得直接以水雾加压于混凝土面。混凝土面不得形成水流或冲刷现象,以免造成剥损。

3)混凝土表面以覆盖材料如麻布、席、布、pvc布及细砂等完全覆盖。覆盖材料应直接铺盖于混凝土表面上,并随时保持湿润。

4)依上述规定,混凝土表面经喷洒水雾达18小时以上之后,应以完好无破损之覆盖材料完全盖住混凝土表面,并予以固定妥当。

5)养护期间不得损害覆盖材料、防水养护布或混凝土表面。

1)液膜养护剂应在不影响混凝土表面外观及不适用湿治法之情况下经许可后方得使用。

2)混凝土表面若须接合新浇置之混凝土或涂装其它面层,如油漆、瓷砖、防潮层、不透水层或屋顶隔热层者,不得使用蜡、脂类或其它有害混凝土表面及强度之养护剂。预定使用化学封面剂之地板,不得使用养护剂。施工缝处亦不得使用养护剂。

3)必要时养护剂可依制造厂商之建议加热使用。

4)如在养护期结束前养护膜发生破损,应立即以养护剂修补。

5)涂敷厚度应依照制造厂商之产品说明书规定施作。

6)养护剂使用前应彻底搅拌,并于混合后1小时内涂敷使用。

7)使用养护剂前混凝土表面应先修饰。

8)养护剂应涂敷两层。模板拆除及混凝土修饰工作经认可时立即涂敷第一层。

9)若混凝土面干燥,应先以水予以全面湿润,并于水渍刚消失时立即涂敷养护剂。第一层养护剂凝固后即涂敷第二层。

10)养护剂涂敷完成后,应保护其不致受损至少10天。若有受损则应补行涂敷养护剂。

11)若因使用养护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斑纹或斑点之现象,即应停止使

用并改采其它养护方法,直到造成瑕疵之原因消失为止。

1)由承包商提出经工程司核可后可使用高压蒸气、常压蒸气、加热与湿治及其它加速达到至强度之养护方法。

2)若采用连续或分段加热法进行养护,应俟混凝土浇置完成初凝后方得开始加热。采用连续加热法时,温度升高速率不得超过20℃/h,采用分段加热法时,连续两段间之温度差不得超过20℃且每段之加热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且最高温度不得大于70℃。加热养护完成后混凝土之冷却速率不得超过其加热速率。 3.4.3 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漏振、漏浆。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砂浆,才能使接缝严密,防止侧板吊脚。

2)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或垫块脱落。

预防措施: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润湿。

4)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粱柱接头)应分次下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未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建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7)粱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粱板模板前,先安装柔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粱模板。

8)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9)缺棱掉角。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0)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的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垫块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粱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1)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平。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孔洞处理。

孔洞:凿去松软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厚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裂缝:视裂缝宽度,深度不同,一般将表面凿成v型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所以在施工时我们谨慎的处理这些事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时要注意的,在施工时采用何种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还有混泥土的早期保养。

砌筑砂浆应符合设计规定,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拌合均匀。

生石灰熟化要用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少于5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常温下砌筑砖砌体时,对黏土砖要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一15%,但过多浇水会产生堕灰而使砖砌体走样或滑动。灰砂砖,粉煤灰砖的自然含水率已满足要求,砌筑前一般不浇水湿润。

砌筑砖墙通常包括抄平,放线,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勾缝等工序。 实心砖砌体的砌筑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 本工程采用的是梅花丁砌筑形式,“三一”砌砖法砌筑。

清水外墙面勾缝应加浆勾缝,用1∶1.5水泥浆勾缝。内墙面可原浆勾缝,随砌随勾,使灰缝光滑密实。

砖墙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水平灰缝不饱满易使砖块折断,所以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以满足抗压强度的要求。竖向灰缝的饱满程度可明显地提高砌体抗剪强度。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规定为l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过厚的水平灰缝容易使砖块浮滑,墙身侧倾,过薄的水平灰缝会影响砌体之间的黏结能力。

上下错缝,是指砖砌体上下两皮砖的竖缝应当错开,以避免“通天缝”。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天缝”丧失整体性而影响砌体强度,同时内外搭砌,使同皮的里外砌体通过相邻上下皮的砖块搭砌而组砌得牢固。

“接槎”是指相邻砌体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设置的临时间断,便于先砌砌体与后砌砌体之间的接合。为使接槎牢固,须保证接槎部分的砌体砂浆饱满,实心砖砌体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的每一个高度差不得超过每步脚手架的高度。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可从墙面引出不小于120mm的直槎,并加设拉结筋。

砖砌体工程的冬期施工应该以采用掺盐砂浆法为主。掺入盐类的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微沫砂浆称为掺盐砂浆,它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砂浆冰点,使在一定低温度条件下能起抗冻作用,防止水泥砂浆结冰。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是为建筑施工提供工作平台或作业通道的重要设施。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宽度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坚固稳定,装拆简便和能多次周转使用。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按其搭设位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按其所用材料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多立杆式、框式、桥式、吊式、挂式、升降式和用于层间操作的工具式脚手架;按搭设高度分为高层脚手架和普通脚手架等。

金属制作的脚手架,具有多功能的组合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如钢外脚手架常用的扣件式脚手架(由标准的立杆、横杆、斜杆和特制扣件组成的脚手架骨架与脚手板,防护构件,连墙件等组成的,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由钢管立杆、横杆、碗扣接头等组成),门式钢管脚手架(由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架、锁臂等基本构、配件组成)等。本工程采用的是扣件式脚手架。

建筑施工的外脚手架有单排式和双排式。单排式只有一排立柱,横杆的另一端支承在墙上,墙面上的脚手架洞需要修补。外脚手架需与外墙拉结,增加稳定性。拉结件可每隔3步3跨设置1根,拉结件有刚性和柔性的。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用于墙体砌筑或室内装饰施工。里脚手架通常为工具式的,包括折叠式,支柱式,门架式等结构形式,具备轻便灵活,装拆方便等特点。本工程采用外脚手架双排式和里脚手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很抽象,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但很难很好的理解应用,也不便于长期记忆。因此,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把这些理论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周老师的悉心指导。周老师多次询问实习进展,并为我指点迷津,帮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周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实践,在此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班委成员及我的同学xxx等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四

经过了两年半的理论知识积累之后,要有一个踏入工地进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这次实习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紧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

单位名称:日照某建设有限公司

实习岗位:技术员

1.技术员是在主管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技术工作。

2.配合主管工程师编写每月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月报表,向主管工程师审报所管领域的资金预算和具体支付,参与开工前的有关工程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协调。

3.负责初审施工单位报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配合监理全面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检查验收,直到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4.掌握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负责工程进度,安全消防等文明施工的检查监督。

5.负责现场协调,设计、土建、安装在进度与质量关系上的矛盾。

6.参加所管理工程范围内的工程、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及合同的准备工作,及时对进场材料、设备的供货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认可。

7.核签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量的资料,并报总工程师及部门经理,审核整理工程竣工资料,并报资料员存档备案。

8.及时与现场监理发现不按图纸施工、不按规范施工的行为,若现场纠正无效,配合监理发停工整顿单,并报总工程师。

9.对现场安全保障设施、措施及施工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予以监督,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xxxxxxx。

1.本项目位于xxx。总用地面积10.03公顷。

2.本工程为住宅楼,地下一层,层高2800mm。地上三层,一层层高3600mm,二三层层高3000mm。

3.本工程为二类多层住宅别墅,基本风压wo=0.4kn/㎡,地面粗糙度为b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4.本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本工程按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等级为三级。

6.本工程按7度(0.1g)抗震设防,结构形式为异形柱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物场地类别ⅱ类。

建设单位:山东某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日照某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日照某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在工程开工前,建筑物位置的确定很重要,在从事测量的工作中,我了解到为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应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建筑物坐标点及坐标线、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测量,确定它的位置。

1.以外轴线作为基本纵横线,以绝对标高作为±0.00标高,分别将基本轴线标高引到临近建筑物上。

2.建筑物的垂直测量。

1)建立辅助轴线控制网。

2)建立施工线控制网,根据辅助轴线控制网画定墙边线、柱边线等施工线。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

1)根据图纸算出各建筑物特征点与红线控制点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放样数据。

2)依据线控制点,确定并布设施工控制网。

3)依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4)最后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5)上楼层后的轴线投测方法:经纬仪投测法(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是根据复核后的红线桩或平面控制坐标点来测设的,平面网的控制轴线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间距宜为30~50m,并组成封闭图形,其量距精度要求较高,且向上投测的次数愈多,对距离测设精度要求愈高,一般不得低于1/1000,测角精度不得低于20〃),采用经纬仪进行投测。其工艺流程是:延长建筑物四周轴线至建筑物总高度外或附近建筑物顶面上→将经纬仪安置在延长的轴线上→按正倒镜分中,投测轴线。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向上逐层投测。

6)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以总平面图、红线图为依据,采用网点控制。

7)根据测绘院所给出的控制桩的坐

标,利用经纬仪将坐标网引入现场围墙内,作四个坐标控制桩,并妥善保护。

8)将建筑物控制轴线延伸至围墙或混凝土地面上,并作可靠保护。为避免交叉轴线产生误用,凡横向的轴线用红色标志,纵向轴线用蓝色标志,四角必须设有不会移动的后视点

施工测量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质量和工期,而且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在施工中我们谨慎的处理以下问题:

1.根据该工程是采用经检验合格的拓普康全站仪、50m钢卷尺等测量器具。使用测量器具必须检验合格,器具应固定使用、妥善保管。组织固定的不少于三人的测量小组,确保各测量标志(控制桩等)的完好。随时检查校正,作好原始记录。

2.工程的测量放线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区方格网、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布置图等资料为依据,测定出该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即轴线控制桩)。在基础施工中以此为基准,临时加密各轴线的控制桩,以便施工。

3.基础施工前,一定要将整个建筑物外形轮廓放出来,对照放线总平面图中标明与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关系,找出测量误差,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点应该返工重测,并找出出错的原因认真总结。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对楼面标高,房屋及部位垂直度、梁的位置、尺寸及各轴线位置进行复检,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基础施工以控制场区方格网为基准进行定位,由各轴线控制桩测定出各基础的纵横轴线,并用细线交叉,再以交叉线为准用钢尺测定出各基础的位置,并做好各施工测量的轴线标记。

4.施工放线前,测量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掌握各个房间的细部尺寸,放线前检查测量工具,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放线时作好测量记录,放线工作结束后,重新复核一遍,使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5.施工测量放线后,后续工作施工时,以所放线为依据,同时依据施工图进行复核,进行工程施工,如:钢筋绑扎时,钢筋尺寸与模板支设后构件成型尺寸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6.该工程标高、垂直度的控制用j2级光学经纬仪、s3水准仪、30m钢卷尺、铅垂线等测量器具进行。施工必要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以备后续工作使用。

7.工程砖墙砌好后,弹出各个房间的水平控制线,并作好标记,以便在抹灰后重新弹出控制线。水平控制线作为水电安装预留预埋、室内抹灰、门窗安装、吊顶安装的依据。

8.测量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各部位的标高。含夹角的柱、梁轴线放线前,必须先绘制放线图,经检查无误后,才进行正式放线,并由专人认真复核。

9.本次项目的测量放线采用专人负责,专人复核的控制办法,并由监理再次复核,以确保测量放线准确。

10.施工测设记录应真实可靠,随测随记。认真做好对各班组的交底工作,班组人员要切实掌握各测设标志的具体数据,进行施工操作。按规范要求,做好测量结果永久标志、临时标志和测量记录,以便前后续测量工作的检验与验证,同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标高点。

11.测量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具有丰富的施工测设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

根据平面控制网,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和柱位置线,顶板砼浇注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标出标高控制点。

1)钢筋接头及搭接长度。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搭接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对于梁、板类构件钢筋的接头,上铁应在跨中1/3范围内,下铁应在支座1/3范围内。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区段为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在此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所有后浇带钢筋直接通过,不断开。

2)钢筋放置顺序 单向板下网钢筋一般短向受力筋在最下层,上网钢筋负弯矩筋在最上部。主、次梁钢筋交叉处,次梁钢筋搁置在主梁钢筋的上部。独立基础底板钢筋一般长向受力筋下网在下部,上网在上部;短向受力筋下网在上部,上网在下部。

2.施工工艺(略)

1.主控项目:钢筋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及进口材料的化学检验报告;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钢筋绑扎点的松动、缺口不多于总量的5%,钢筋弯钩朝向正确,钢筋的接头位置、数量,钢筋的搭接长度,保护层等符合有关规定。

3. 检查数量: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在同一检验批内

,对于接头位置和数量全数检查而对于其它尽可能全数检查。否则,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均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3.2.3 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分类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2.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得随意抛掷。

3.柱钢筋必须在操作平台上绑扎操作,专用通道上下,严禁脚踩钢筋和施工。

4.柱封模时,严禁施工人员撬、踩、松绑等方式破坏钢筋。

5.板、梁钢筋施工时,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严禁任何人直接在钢筋上随意行走,重点保护负筋部位。

6.钢筋工序完毕后,办理工序间的交接清单,做到责任明确。

7.钢筋在完全隐蔽以前,钢筋工实行全天值班,随时调整和处理现场所出现的问题。

3.2.4 安全措施

1.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小心,注意安全。

2.起吊和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雷雨等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3.运输钢筋的工具是吊索必须在使用前检查安全、可靠性。起吊时,捆绑牢固,专人指挥,工作本院内不得有人走动,吊装到位时,扶钢筋人员注意钢筋摆动惯性。

4.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

5.工作平台满足施工所需的工作面,并有护栏等安全设施。

6.施工人员精神集中,班前进行安全讲话,检查每一施工人员,对不符合安全上岗操作人员严禁上岗施工。

7.作好每天的安全记录。

3.2.5 施工注意事项

1.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吊点的数量及位置。并合理地选用吊索的形式,以确保吊装时平稳。骨架各钢筋交叉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采取焊接。

4.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且依据所绑钢筋的规格合理地选择绑丝的长度,左右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后需检查,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6.钢筋未完全隐蔽前,对已绑扎完毕的钢架,必须有专人或专组进行值班检查,对钢筋位置发生偏离、钢筋形状被破坏等都要及时调整。

7.对于钢筋接头在绑扎之前检查接头数量是否超过规定,如有,则应作调整后才可绑扎成型。

1.防止墙体保护层偏差,钢筋移位等,加绑竖向梯子筋,间距1.5~3m米。墙体水平方向上加水平固定筋,暗柱上加用箍筋套子。

2.梁、柱加放定型卡具,垫块。

3.底板钢筋应弹间距线,纵横钢筋应平直,间距应均匀,马凳高度尺寸应准确,码放合理,间距不大于1米。

4.钢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派专人负责修理钢筋,并在顶板上铺设脚手板,以防止踩踏钢筋。

5.标高垂直偏差控制: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做现场指导,对十字节点,转角处,丁字节点重点检查,用线调整钢筋的垂直度。对外墙,内墙窗口尺寸,洞口尺寸,统一用线拉直验收,并做固定标高杆,专业工长应跟踪检查。

6.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底板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在砼浇筑完毕后,在钢筋表面涂刷一层素水泥浆予以保护(后浇带砼浇筑前再将素水泥浆清除),然后覆盖一层竹胶板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难以清理。同时,为防止后浇带处积水,配置一台潜水泵随时抽水。

1.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

2.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

3.力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砼浇注时不漏浆 4.支撑系统应配置水平支撑和剪刀撑,以保证稳定性 3.3.2 施工准备

1.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有关施工及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

2.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

3.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和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4.采用预组装模板施工时,模板的预组装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过的场地上进行。组装完毕后应予编号,并应按组装质量标准逐块检验后进行试吊,试吊完毕后应进行复查,并再检查配件的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5.经检查合格的组装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平行叠放时应稳当,避免碰撞,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立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并保证稳定,平装运输时,应捆紧,防止摇晃摩擦。

6.钢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表面需作处理的工程,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1.模板拆除前必须申请办理拆模手续,待混凝土强度报告出来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模板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前要向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范围设安全警戒线关县挂警示牌,拆除时派专人看守。

3.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顺序。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模板要随拆随运,严禁随意抛掷。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5.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事故,等该片模板全部拆除后,再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

6.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也可用带钩的绳子往下吊运,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7.模板拆除扣,要运至指定地点,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修整后的模板要按编码放整齐,以备待用。模板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0m。

8.拆除模板作业比较危险,防止落物伤人,应设置警戒线,有时显标志,并设专门监护人员。

自拌混凝土用于防止散装商品混凝土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混凝土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散装商品混凝土的保持一致。

1.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2.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防冻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槽加入量预先装入小包装袋内,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槽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出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1)除非采用加速养护或另有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视水泥的水化作用及达成适当强度之需求尽可能延长,且不得少于7天。

2)养护期间应保持模板潮湿。若于养护期间拆除模板,则拆模后应符合下列条件继续养护:

a.养护期间其周围温度应维持13℃以上。 b.混凝土暴露面周围应尽量避免空气之流动。

3)采用液膜养护时,所使用材料应与预备施作于混凝土表面之防水材料或其它材料兼容。

除使用液膜养护剂外,可使用下列养护方法:

1)水平之混凝土表面应采用滞水法,使其在规定之养护期间内保持浸于水中。

2)养护期间之最初24小时内,使用喷雾器于混凝土表面连续喷雾,应使水呈雾状,不可形成水流,亦不得直接以水雾加压于混凝土面。混凝土面不得形成水流或冲刷现象,以免造成剥损。

3)混凝土表面以覆盖材料如麻布、席、布、pvc布及细砂等完全覆盖。覆盖材料应直接铺盖于混凝土表面上,并随时保持湿润。

4)依上述规定,混凝土表面经喷洒水雾达18小时以上之后,应以完好无破损之覆盖材料完全盖住混凝土表面,并予以固定妥当。

5)养护期间不得损害覆盖材料、防水养护布或混凝土表面。

1)液膜养护剂应在不影响混凝土表面外观及不适用湿治法之情况下经许可后方得使用。

2)混凝土表面若须接合新浇置之混凝土或涂装其它面层,如油漆、瓷砖、防潮层、不透水层或屋顶隔热层者,不得使用蜡、脂类或其它有害混凝土表面及强度之养护剂。预定使用化学封面剂之地板,不得使用养护剂。施工缝处亦不得使用养护剂。

3)必要时养护剂可依制造厂商之建议加热使用。

4)如在养护期结束前养护膜发生破损,应立即以养护剂修补。

5)涂敷厚度应依照制造厂商之产品说明书规定施作。

6)养护剂使用前应彻底搅拌,并于混合后1小时内涂敷使用。

7)使用养护剂前混凝土表面应先修饰。

8)养护剂应涂敷两层。模板拆除及混凝土修饰工作经认可时立即涂敷第一层。

9)若混凝土面干燥,应先以水予以全面湿润,并于水渍刚消失时立即涂敷养护剂。第一层养护剂凝固后即涂敷第二层。

10)养护剂涂敷完成后,应保护其不致受损至少10天。若有受损则应补行涂敷养护剂。

11)若因使用养护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斑纹或斑点之现象,即应停止使

用并改采其它养护方法,直到造成瑕疵之原因消失为止。

1)由承包商提出经工程司核可后可使用高压蒸气、常压蒸气、加热与湿治及其它加速达到至强度之养护方法。

2)若采用连续或分段加热法进行养护,应俟混凝土浇置完成初凝后方得开始加热。采用连续加热法时,温度升高速率不得超过20℃/h,采用分段加热法时,连续两段间之温度差不得超过20℃且每段之加热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且最高温度不得大于70℃。加热养护完成后混凝土之冷却速率不得超过其加热速率。 3.4.3 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漏振、漏浆。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砂浆,才能使接缝严密,防止侧板吊脚。

2)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或垫块脱落。

预防措施: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润湿。

4)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粱柱接头)应分次下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未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建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7)粱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粱板模板前,先安装柔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粱模板。

8)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9)缺棱掉角。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0)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的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垫块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粱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1)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平。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孔洞处理。

孔洞:凿去松软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厚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裂缝:视裂缝宽度,深度不同,一般将表面凿成v型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所以在施工时我们谨慎的处理这些事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时要注意的,在施工时采用何种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还有混泥土的早期保养。

砌筑砂浆应符合设计规定,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拌合均匀。

生石灰熟化要用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少于5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常温下砌筑砖砌体时,对黏土砖要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一15%,但过多浇水会产生堕灰而使砖砌体走样或滑动。灰砂砖,粉煤灰砖的自然含水率已满足要求,砌筑前一般不浇水湿润。

砌筑砖墙通常包括抄平,放线,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勾缝等工序。 实心砖砌体的砌筑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 本工程采用的是梅花丁砌筑形式,“三一”砌砖法砌筑。

清水外墙面勾缝应加浆勾缝,用1∶1.5水泥浆勾缝。内墙面可原浆勾缝,随砌随勾,使灰缝光滑密实。

砖墙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水平灰缝不饱满易使砖块折断,所以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以满足抗压强度的要求。竖向灰缝的饱满程度可明显地提高砌体抗剪强度。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规定为l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过厚的水平灰缝容易使砖块浮滑,墙身侧倾,过薄的水平灰缝会影响砌体之间的黏结能力。

上下错缝,是指砖砌体上下两皮砖的竖缝应当错开,以避免“通天缝”。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天缝”丧失整体性而影响砌体强度,同时内外搭砌,使同皮的里外砌体通过相邻上下皮的砖块搭砌而组砌得牢固。

“接槎”是指相邻砌体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设置的临时间断,便于先砌砌体与后砌砌体之间的接合。为使接槎牢固,须保证接槎部分的砌体砂浆饱满,实心砖砌体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的每一个高度差不得超过每步脚手架的高度。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可从墙面引出不小于120mm的直槎,并加设拉结筋。

砖砌体工程的冬期施工应该以采用掺盐砂浆法为主。掺入盐类的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微沫砂浆称为掺盐砂浆,它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砂浆冰点,使在一定低温度条件下能起抗冻作用,防止水泥砂浆结冰。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是为建筑施工提供工作平台或作业通道的重要设施。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宽度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坚固稳定,装拆简便和能多次周转使用。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按其搭设位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按其所用材料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多立杆式、框式、桥式、吊式、挂式、升降式和用于层间操作的工具式脚手架;按搭设高度分为高层脚手架和普通脚手架等。

金属制作的脚手架,具有多功能的组合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如钢外脚手架常用的扣件式脚手架(由标准的立杆、横杆、斜杆和特制扣件组成的脚手架骨架与脚手板,防护构件,连墙件等组成的,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由钢管立杆、横杆、碗扣接头等组成),门式钢管脚手架(由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架、锁臂等基本构、配件组成)等。本工程采用的是扣件式脚手架。

建筑施工的外脚手架有单排式和双排式。单排式只有一排立柱,横杆的另一端支承在墙上,墙面上的脚手架洞需要修补。外脚手架需与外墙拉结,增加稳定性。拉结件可每隔3步3跨设置1根,拉结件有刚性和柔性的。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用于墙体砌筑或室内装饰施工。里脚手架通常为工具式的,包括折叠式,支柱式,门架式等结构形式,具备轻便灵活,装拆方便等特点。本工程采用外脚手架双排式和里脚手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很抽象,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但很难很好的理解应用,也不便于长期记忆。因此,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把这些理论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周老师的悉心指导。周老师多次询问实习进展,并为我指点迷津,帮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周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实践,在此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班委成员及我的同学xxx等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