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班饼干歌活动反思篇一
我根据幼儿爱吃的特点,设定了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好吃的苹果》,希望孩子们在想要吃的欲望下能够学得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幼儿说一说,一个苹果可用几表示,一枝铅笔用几表示,一筐苹果又用几表示?又做了摘苹果的游戏,让幼儿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经验,使幼儿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有时它还不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双主体、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信任他们的创造潜能,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
上完这节数学课,我反思了许多,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我认识到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当我让幼儿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单个“1”和整体“1”时,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抢着回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小班饼干歌活动反思篇二
我所执教的“分一分”一课是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单元中的一个内容。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会计算有关“2、、5、、4、8”等简单的乘法。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初始阶段。教材中将除法产生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分一分——重复取走相同的数量的物体——可以用同数连减来表示。又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我在尊重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从动手操作到抽象思维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从“分12个草莓、分15个苹果到分12个桔子”的`活动中让每次的操作活动的层次性分明,从随意分、到按要求分、从动手操作分到看着实物在脑子里分,使学生有机会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数感和数学思考能力,为学生的算法的抽象打下了基础。
接着从“看着桔子想一想,12只桔子,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人”,学生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在脑子里想“4个为一堆,可以分成几堆”,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层面上升到抽象层面的过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在课堂中由于让学生复述老师的三句话:“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想:15里有()个5?15里面有3个5。”太少,所以在后面的反馈中学生掌握新知的面不广。
小班饼干歌活动反思篇三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饼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
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
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
“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
问:
(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
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
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
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
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
“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小班饼干歌活动反思篇四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每人手臂上一副袖套(红或绿);图形卡片;分类盒;小货车四辆,分别贴上标记。
一、游戏:进车间。练习按物体的单一特征分类。
教师以厂长的身份交代游戏规则。
幼儿根据袖套颜色分别找位置,教师检查找位置情况,幼儿互查。
二、游戏:分饼干。引导幼儿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
1、引导幼儿指认图形。
师: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根据幼儿讲述出示图形。
2、启发幼儿探索分类方法。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哪些饼干可以放在一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分饼干,先分好的幼儿在下面讲述是怎样分的。
4、个别幼儿讲述分类方法。
师:你是怎么分的?除按颜色分外,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分别再请按形状、大小分类的幼儿讲述。教师提出再次操作要求:这些工人干得都很棒,我们发现,可以按饼干的颜色分、形状分、大小分,现在我们再用别人的方法也来试试看。
5、幼儿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并给动作快的幼儿饼干盒上贴星。
三、游戏:运饼干。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
1、推出小货车,指认标记。
师: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这4辆车上,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不同的。(教师边指标记边讲述)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红盒子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上装什么?(指绿盒子有星的)最后一辆呢?(指绿盒子没星的)
2、幼儿分组来装饼干,教师检查分装情况,小结:表扬工人们能干。
3、(电话铃响)师:“喂,是幼儿园啊,我们已经把饼干装上车了,马上给你们送来,再见!”师生推车出活动室。
本次活动通过:感受、观察、操作三个环节进行。老师准备很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饼干卡片供幼儿观察,幼儿对同一种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征,如:物品的形状、颜色等。老师创设商店情境,引发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幼儿都喜欢动手把饼干按形状或颜色归类放好。
小班饼干歌活动反思篇五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用纸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饼干"若干。
2、人手一个圆形积木或瓶盖、橡皮泥、泥工板、记录纸。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子从点心店里买了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子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瓶盖或圆形积木等不同模具在泥工板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橡皮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的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什么能做这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两次的操作结果作一次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