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字海

范文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参考范文来审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请大家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相信其中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一

xxxx年10月1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两位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听了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吴凌艳老师这节《分段整理数据》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吴凌艳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课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非常得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教师先是提供了为鼓号队员买服装这一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要先收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由此可以把他们的服装分为三类,大号、中号、小号,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记录,想到可以用画“正”字法来记录,让学生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吴老师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正”字法来记录,怎样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一问题上,让学生通过通过操作实践得出画“正”字法的方法,要按顺序找,可以左手指着数据,右手画“正”字法,还可以在原始数据上面做点标记,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验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这一过程学生做的都很仔细,非常好。吴老师在课堂展示活动中,也都是有目的收集,在统计鼓号队服装型号时候,先是展示了几个只是把正字画出来的同学,让他们说是怎样来整理的,最后展示了一个在“正”字后面把人数算出来的同学,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各种型号的服装有多少人了。让学生比较哪种统计的方法更好些,一步一步让学生完善这个表格,这都是吴老师智慧的表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学的都很轻松,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融洽。

在这节课中,吴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来统计一下儿童享受免票、半票、全票的各有多少人?这题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分段整理的方法。吴老师又对统计表作了分析,特别对于制表时间的说明,不能填错了或者是忘记填了,统计的数据是我们现在的时间统计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统计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教学中就没做强调,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填写现在的时间,而没有讲清楚时间的变化,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会有变化。吴老师还很善于捕捉信息,能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点滴思想,她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马上进行总结提炼。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二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赵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赵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赵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赵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三

3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张建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感觉到张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着那种睿智、沉稳、大方、有条不紊等非常优秀的品质。张老师的教学有我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

张建婷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学习,体现我们学校宽和问学的理念。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让学生摸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物图中找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特征,学生能直观的认识角。在动手做角环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数学有时候是做出来的。角是有大有小的,这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自己的体验。整节课,学生学的非常好。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画角时,是否教师能演示一下,毕竟画角不是说说或探讨出来的,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角。在做活动角时,变大变小等操作是否能让学生演示和说明。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已经作好了铺垫。

今天有幸听到了一节四边形,首先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四边形。

1、让同学们找共同点:四条边,四个角。

2、区分是否是四边形,认为是的点点头,不是的摆摆手(这样的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

3、继续出示图片,让学生们区分是不是四边形。

4、揭示封闭图形的图形,强调四边形都有4条直边。

1、让同学们在丁字板上摆一摆。

2、画一画:让同学们在课本上面画一个四边形。

1、最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强调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为下面求周长的课题做铺垫。

3、拿出教具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他们都有什么特征。

总结: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是有限的,他们的语言组织也不到位,需要老师去补充说明。还有一些孩子画图顺手就用钢笔,这是不对的。老师要早强调,加强强调画图用铅笔。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做题习惯。然后要学会自己去比较,去探索。当然这需要老师的引导。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比老师讲清楚印象会更深刻。

卫芬芬老师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简洁,准确。带给了孩子们一节轻松愉快的课堂。

朱双文老师思路也非常清晰,强调重点,唯一不足就是老师说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

我觉得自身也有这种情况,以后会加以改正。学习各位老师的长处,避免自身的一些不足。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四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费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费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费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费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本节课中费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放大镜等功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听了本节课后我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层次性。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

2、练习设计也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

3、有些练习题可以重复利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如简单的口算练习后(口答开火车或抢答形式都行),可以对这些口算式题进行整理,在有序排列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一个加数不变都是9,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到的结果即和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在这里就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会一个比一个大1。然后再观察得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二个加数的关系,并能根据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各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我就各位数学老师的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和教师指正。

数学课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的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各位数学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各位数学老师的课堂中,教师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江美春、陈志蕾的课中,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这三位数学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她们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课前与学生交流互动比较少。在课前多交流,会促使孩子们以最佳的心情无拘无束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之中,也有利于教师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

二、教师的评价激励性语言较少,应该加强。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要参与其中。

四、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五、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过渡语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各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一节课,从这些课中我们既看到了青年教师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希望全体数学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堂效率的有效性,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六

1、对于小组的成绩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让人觉得空走形式,这是一大遗憾。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时间紧,我担心后面的高考链接做不完;

二是因为在前面的必答题中,有其他小组抢答了,并且答对了也给加分了;其他小组也知道答案只是没有喊出来,所以最终得分相差悬殊。

2、孩子很聪明,领悟能力非常强,感觉自己准备的练习有点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情认真组织教学。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只有热情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更好。例如:这次竞赛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平时就是小组讨论没有评价,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此次猜词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归纳,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效果自然达到。

4、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怎么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容易接受又很喜欢这是关键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学情,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把同一个内容上成不同的风格。

5、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学生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所有有的练习难度系数很小,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这短短的40分钟有所获。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七

《对策问题》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听了曾老师的《田忌赛马》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上课伊始,曾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引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然后窦老师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本节课中,窦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多次自主探究的机会。先是让学生根据第二场赛马填表,并小组讨论:把田忌对齐王采用的所有策略找出来,看看田忌和齐王各赢几次,田忌只有怎样出马才赢得比赛的。接着同桌讨论:田忌要想再获胜,应采取什么策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在玩游戏中让同桌找找赢的秘诀。窦老师就是这样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去探究本节课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并在发现中寻求更深刻发现的学习行为特征,使课堂的教学呈灵动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策略。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3、与生活相连系的练习设计新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跳绳比赛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梯度,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但在拿旗子的游戏中,需提示学生:我们在玩中输赢是次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游戏中发现获胜的方法、规律、策略,这就是学数学不过,这节课也有小小的遗憾,学生在填表时,曾老师并没有指导学生理解表格的意思。希望在教学中,教师指导要到位。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八

20xx年10月1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两位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听了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吴凌艳老师这节《分段整理数据》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吴凌艳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课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非常得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教师先是提供了为鼓号队员买服装这一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要先收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由此可以把他们的服装分为三类,大号、中号、小号,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记录,想到可以用画“正”字法来记录,让学生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吴老师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正”字法来记录,怎样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一问题上,让学生通过通过操作实践得出画“正”字法的方法,要按顺序找,可以左手指着数据,右手画“正”字法,还可以在原始数据上面做点标记,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验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这一过程学生做的都很仔细,非常好。吴老师在课堂展示活动中,也都是有目的收集,在统计鼓号队服装型号时候,先是展示了几个只是把正字画出来的同学,让他们说是怎样来整理的,最后展示了一个在“正”字后面把人数算出来的同学,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各种型号的服装有多少人了。让学生比较哪种统计的方法更好些,一步一步让学生完善这个表格,这都是吴老师智慧的表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学的都很轻松,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融洽。

在这节课中,吴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来统计一下儿童享受免票、半票、全票的各有多少人?这题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分段整理的方法。吴老师又对统计表作了分析,特别对于制表时间的说明,不能填错了或者是忘记填了,统计的数据是我们现在的时间统计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统计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教学中就没做强调,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填写现在的时间,而没有讲清楚时间的变化,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会有变化。吴老师还很善于捕捉信息,能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点滴思想,她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马上进行总结提炼。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九

这节课一改以往传统复习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复习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进学生的实际。比如:课本上是传统的相遇问题,而这节课出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发生在本校校长和教课教师之间的求两校距离的问题。例题的结构没变,但是呈现形式却是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求“两校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渴望。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学生都瞩目的节日。接受来自于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别人为这个节日所准备的活动,更是学生乐于倾听的,更有兴趣的事情。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创设出了一个个鲜明的现实情景,使学生学习的材料变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利用这个话题引出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再让学生解决在这个话题里情景里产生的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设计,使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复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得到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愉悦,体验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应用题复习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本节课的复习教学,第一题让学生口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得出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梳理两种算法的解题思路;第二题着重复习,先让学生做出这道题,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使用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的是算术方法需要把数量关系式变形,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而方程则是直接利用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的方式。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得出方程与方程在解答上的联系,方程与算术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题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学习第二题的方法的去主动复习整理。在课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一议,想一想,去争辩,去探索。像这样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愿意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多次采用了学生自主评价。如:学生说等量关系后,全班学生一起判断对错;两名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后,全班评,那个学生(说得比较复杂的)自已评;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后,请学生批改。尽管投入的时间并不多,但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来自学生群体的评价。加上教师非常亲切的话语和积极的鼓励,课堂成了十分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师生之间的心知交往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从而也在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赵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赵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赵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赵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

数学公开课评课稿8

乌鲁木齐十三中于菲老师的一节八年级的《中点四边形》一课,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贴近的必熟悉,熟悉的必喜欢”,通过美丽的图案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知识,再通过实际问题引导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当学生初获成就感时,将问题推向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形状,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交流时间、探索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事物,再次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发现并理解影响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后,又回归生活实际,通过一道中考开放题的探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到学习乐趣。

整个课堂以人为本,教师不断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合理想法多给予肯定,一堂课中不停的用不经意的赞许、夸奖、点头、微笑甚至全班鼓掌,让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还多次使用“请坐”、“请回答”、“真棒”等用语,尊重关注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课属于“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课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之前可以借鉴参考的课例不多,于菲老师的课是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二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三

《图形的相似》是《相似》这一章的起始课,杨老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地设计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这样确立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杨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比如:杨老师从课题的出示就选用了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它们是相似的。然后从生活中相同的图形出发,提炼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在探索并证明相似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类似的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让学生通过刻度尺或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

2、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由正三角形的推导类比到正六边形,再到正多边形;通过推导相似比为1,得出全等属于相似的特殊情况,这都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3、突出了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观察、猜想、类比、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4、重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了类比、归纳思想。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以课件为载体,变教为探。本节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采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相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顺利解决了问题.

杨老师的课堂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相互抢答,达到了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

教师备课细致到位,板书规范,语言简练,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环节语言过渡自然,选题有层次性,教师亲和力强,处理问题过程中,具有大师风范。

教学中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清,学生负担低。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充分观察、猜想的基础上,类比已得出的相似正三角形的结论,让学生自己猜想验证,再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这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由学生归纳,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学得很轻松。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推导正六边形的性质时说成了正五边形。

3.概念、性质等内容没有板书。

4.由于时间略显仓促,没能对小组给予评价。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杨老师做到了针对学生学情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恰当的处理,使本节课较为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学生在数学上得到较大发展.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四

听了梁老师这节课,我感触很深。她讲授的是一节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的课,但是却上的很精彩。我由衷感到很钦佩。

梁老师的课,我觉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活”。主要表现在:

1.教材处理灵活。梁老师选择的是大家熟悉汾河公园的景区图片,并附有数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带着兴趣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灵活。这节课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而且学生也把自己的结果进行了展示,教学效果很好。

3.激励学生的评价灵活。改变了教师原有的评价学生单一的现状,这一点让我很敬佩。她在评价学生中用到了:你很棒,你真棒,你很牛,你是n.1......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更加有信心的去学习新知识。

4.整堂课的气氛很活跃,学生时时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配合默契。

此外,梁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懂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在作业布置上,梁老师选择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山西的特产,并做成学习小报,这样不仅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山西的文化。

总之,梁老师的这节课真的很美,要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在设计有关0的读法时忽略了一种情况,万级和个级中有两个0的读法。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五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各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我就各位数学老师的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和教师指正。

数学课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的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各位数学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各位数学老师的课堂中,教师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江美春、陈志蕾的课中,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这三位数学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她们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课前与学生交流互动比较少。在课前多交流,会促使孩子们以最佳的心情无拘无束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之中,也有利于教师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

二、教师的评价激励性语言较少,应该加强。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要参与其中。

四、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五、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过渡语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各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一节课,从这些课中我们既看到了青年教师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希望全体数学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堂效率的有效性,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六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费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费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费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费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本节课中费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放大镜等功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听了本节课后我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层次性。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

2、练习设计也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

3、有些练习题可以重复利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如简单的口算练习后(口答开火车或抢答形式都行),可以对这些口算式题进行整理,在有序排列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一个加数不变都是9,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到的结果即和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在这里就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会一个比一个大1。然后再观察得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二个加数的关系,并能根据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观摩了大班数学活动《裙子中的秘密》,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孩子们随时会观察到、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的物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节奏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赵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另外,赵老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体验的过生日这个情节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那么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她从能力、知识、情感来制定的',在目标的制定时也考虑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活动中,赵老师也紧紧围绕着目标来开展每个环节。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赵老师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希望尝试的欲望。赵老师始终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观察、分析、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孩子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孩子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了“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一理念。

本次活动设计条理清楚、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赵老师从“发现裙子中的秘密”引起孩子“找秘密”的兴趣;随后又通过孩子的观察、老师的总结得出排序的规律一般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接着再通过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种规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散了孩子的思维;最后又回归到生活,激发起孩子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排序现象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幼儿至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活动效果好。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今天听了汪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汪老师的这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经历了“寻条件、设问题、找方法、明规律、自总结”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整节教学过程中都得以体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以故事情景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条件,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学生根据找出的条件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汪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初步感知,此时汪老师出示问题(32+4)×2○32×2+4×2让学生完成,通过计算再次找到相等关系。不过,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做好适时地引导,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通过“观察这一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为学生提供了发散的思维空间。提供猜测与验证的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激起了探究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公

热门数学说课评课(案例17篇)篇十七

《图形的相似》是《相似》这一章的起始课,杨老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这样确立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杨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比如:杨老师从课题的出示就选用了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它们是相似的。然后从生活中相同的图形出发,提炼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在探索并证明相似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类似的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让学生通过刻度尺或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

2、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由正三角形的推导类比到正六边形,再到正多边形;通过推导相似比为1,得出全等属于相似的特殊情况,这都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3、突出了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观察、猜想、类比、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4、重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了类比、归纳思想。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以课件为载体,变教为探。本节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采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相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顺利解决了问题.

杨老师的课堂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相互抢答,达到了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

教师备课细致到位,板书规范,语言简练,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环节语言过渡自然,选题有层次性,教师亲和力强,处理问题过程中,具有大师风范。

教学中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清,学生负担低。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充分观察、猜想的基础上,类比已得出的相似正三角形的结论,让学生自己猜想验证,再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这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由学生总结归纳,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学得很轻松。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推导正六边形的性质时说成了正五边形。

3.概念、性质等内容没有板书。

4.由于时间略显仓促,没能对小组给予评价。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杨老师做到了针对学生学情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恰当的处理,使本节课较为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学生在数学上得到较大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员工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转化知识为实际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培训心得体会之沟通技巧培训:在沟通技巧培训中,我认识到了沟通的艺术,只有善于倾听、善于表

    2023年河北房屋租赁合同(通用16篇)

    租赁合同是租赁双方确认租赁条款、权益和义务的书面合约。如果您正在起草一份租赁合同,以下是一些示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条款。乙方向甲方承诺,租赁该房屋作为

    2023年七年级教学计划语文大全(17篇)

    教学计划能够提前预设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序的学习环境。教学计划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1、培养学生写作

    专业员工入职合同(汇总16篇)

    合同协议是指为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而达成的口头或书面约定。如果您需要参考其他行业的合同协议,可以在下面找到一些实例。甲方:乙方:地址:身份证:为了俱乐部新员工能快

    最优同意送教协议书(汇总18篇)

    合同协议是确保交易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使双方在合作中更有信心。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方式。邻居建房协议书甲方:郑东乙方

    实用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稿样(汇总20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范文,演讲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演讲主题,提高演讲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演讲。——争做“四有”

    热门走进沙漠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前言:沙漠是一个神

    优质环保实践活动总结(通用17篇)

    活动总结能够加深对活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活动总结范文,其中包括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和专家的观点和心得,供大

    精选庆祝第个教师节活动方案(汇总23篇)

    活动方案需要考虑到人员、物品、时间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实践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学习。组长:副组长:成员:朵朵献花传真情,句句祝福暖师心进一步

    精选思想建设情况汇报(汇总18篇)

    情况汇报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也是展示个人能力和经验的机会。在范文中,可以看到汇报者对情况的概述、具体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分析等环节。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