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ZS文王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

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一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二

期中考试已经两次了,但两次考试都没有预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从两次考试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能不断改进。

一、考试卷看似简单,没有难度特别高的题目,但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量都很大,还有个别题目虽是考查重点内容,但设问比较偏,以至学生答题时失分点多,a率不高。

二、这两次考试时间是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钟,时间各为50分钟。跟学生交流后了解到,以往学生答卷时,历史、政治两科分开考,现在考试时间进行改革,但试卷的题量跟以往一样,学生对时间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门科,那一门就考得比较好,加之答题时又不抓紧,导致许多同学考到后半阶段时答题仓促,导致后考的一门科差。

三、主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这也是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我在九年级教学工作准备做好如下几点:

一、抓好进度,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注重教学方法,在平时多加强审题的训练,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二、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时事政治,多看、听新闻,多读书,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的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

三、教会学生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强调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不断的进行反思。

五、通过两次期中考试对我个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这就要求我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逐步让学生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我也要适应他们,形成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并扭转学生“开卷考,只要了解知识点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错误观念。师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三

班级九年级考试人数35任课教师王晓春。

分数段统计:

50—40。

39—30。

29—20。

19—10。

10分以下。

15人。

14人。

3人。

3人。

0人。

等级统计:

特优线40及格线30。

特优人数15人及格人数29人。

高分线37。

高分人数19。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试卷考查得是初中历史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从总体上看,这张试卷学生考得一般。其原因有二点:(1)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以至于无从下手。(2)有一部分选择题比较难,不容易做正确。在以后的教学中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学习和运用两者并重。书写适中。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四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五

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

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意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汉武帝、宋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元朝实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与意义。

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几代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重点是军机处的理解掌握)。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六

初三月考已经两次了,但两次考试都没有预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从两次考试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能不断改进。

一、考试卷看似简单,没有难度特别高的题目,但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量都很大,还有个别题目虽是考查重点内容,但设问比较偏,以至学生答题时失分点多,a率不高。

二、这两次考试时间是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钟,时间各为50分钟。跟学生交流后了解到,以往学生答卷时,历史、政治两科分开考,现在考试时间进行改革,但试卷的题量跟以往一样,学生对时间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门科,那一门就考得比较好,加之答题时又不抓紧,导致许多同学考到后半阶段时答题仓促,导致后考的一门科差。

三、主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这也是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我在九年级教学工作准备做好如下几点:

一、抓好进度,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注重教学方法,在平时多加强审题的训练,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二、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时事政治,多看、听新闻,多读书,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的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

三、教会学生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强调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不断的进行反思。

五、通过两次月考对我个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这就要求我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 “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逐步让学生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我也要适应他们,形成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并扭转学生“开卷考,只要了解知识点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错误观念。师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七

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是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二是阅读。

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三是作文,

最好先看好题目在答题。

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平常多写,多练,逐步提升,平常时应该多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

我没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时的基本功没有打好。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会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努力!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听讲!没有考好也在与临场发挥的不够完善。我在考完试后会仔细检查。我会“更上一层楼”!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会在下次的考试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八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九

美丽的三亚,小雨过后,空气清新,少了平日的炎热,倒是凉爽宜人。海南省高中历史中心组在领头人李海英的`带领下到达三亚二中,映入眼帘的校园不大,但干净整洁,特别是师生热情喜悦的面容令人愉悦。

此次高中历史中心组观摩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亚二中柯晓云老师授课《高三文科历史试卷讲评》和评课;第二部分是:全国著名历史教育专家张道林老师的《如何解决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柯晓云老师授课(后附相关课件)。

分析试题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二、成绩分析。

1、分数段分析。

2、与其它班级成绩比较。

三、选择题分类讲评。

1、文字类。

2、图表(回顾新课改内容)。

3、逆向型选择题。

4、因果选择题。

5、组合题。

6、比较选择题。

四、材料解析题。

评课:1、做课老师柯晓云谈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2、组长李海英强调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及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第二部分:张道林老师讲座。

一、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1、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2、做好教研工作。

3、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以便于通盘了解教材。

4、多参加例会活动。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十

2.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3.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

8.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9.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1.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4.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5.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8.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21.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22.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4.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25.导致德国在职941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26.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直接原因:丘吉尔拒绝与德国和谈。

2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8.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

2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

30.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31.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32.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

34.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36.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7.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39.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

40.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42.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

4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

44.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

45.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46.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4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48.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

二、特征特点表现标志。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两种性质的政权并存的局面。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5、法西斯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

9、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

13、欧洲统一过程的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

16、日本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

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1940.5.10)。

19、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

20、1942年1月,26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

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一

(一)成绩汇总:

九一班应考人数为56人,班级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仅2人,无80分以上者。九二班应考人数为52人,班级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无80分以上者。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题,总分40,为基础型试题,涉及第一、二单元,共十一课的基础知识点,按具体题型可划分为:事件类、人物类、时间类、文件类,概括起来也可看作是对历史事件的经过之考察,皆是直接检验学生对一、二单元中所提重大历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从学生的卷面来看,做正确的平均只有9道题,这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现实: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没有五成。这里面不排除有些同学根本没认真对待选择题,只三、五分钟便搞定了这20道题,仓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观来讲,还是学生的基础太过薄弱,这是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的最大的问题。

而后者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最大的软肋所在,通过平时的了解,我得知很多学生一见这种题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脑中仅存的那些知识也便全不见了踪影,接着就是满篇的信口开河,想当然地涂鸦而作,甚至材料于不顾,只是凭感觉答题,结果,虽然是都答满了,但失分也极其的多,这次考试也不例外,两个班的学生在本大题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题,平均得分却仅有10分,许多同学都是个位数,在翻阅两个班的试卷后我发现其中的一个问题:不注意审题、马虎图快,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现在说他们不知道做题前应该先仔细审题也不现实,所以归结起来,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的态度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此种题型缺乏一定的训练和做题技巧也是导致这类答题得分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阅卷感想:

但就试卷而言,反映了两大问题:第一、基础薄弱,尤其是对于最基本的事件经过掌握远远不够;第二、态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题的基本能力。针对这两大问题,我的感触如下:

首先,对于整份试卷,学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观念,从卷面分数设来看,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较大,所以几乎所有同学都将答题的重点放在了其上,而对于选择题,只是草草地挥笔而成,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的时间审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即三个“缺乏”),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须是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量的储备是,而大部分学生的真实状况却是恰恰相反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就难度而言,选择题要较之简单的多,试卷的布可以说是先易后难,可我们的同学往往一拿到试卷就往难度较大的材料分析题里钻,说重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够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对于选择题,第一,以题型而论,我主张让学生放弃“时间类”的题,因为历史事件很多很杂,完全记清楚每个事件的具体时间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对于即将应考的毕业班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平时用不着刻意去记忆,那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既然这类题考试中不会超过三个,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弃吗?不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答题技巧排除法,此法不仅适用于“时间类”的题,其他类型的题在无法确信答案时也可采用,因为选项里面必然有一至二个是明显错误的,最常见的就是“世纪”不对,譬如“一战”是二十世纪的事,那应该是19××年,而有的选项会是18××年,或是20××年,显然可以排除,这时候一般会剩下两个选项,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么需要学生快速翻阅整个试卷,搜寻有关“一战”的其它题,尤其是材料分析题,如果有,看里面的时间,然后在选项中寻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经给出有关“一战”中的某一事件发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选择题中考察“一战”爆发的时间,如果有选项给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么就应该排除。第二,“事件类”的题其实就是历史经过的主要构成,这类题学生作答不好,归咎于我的教学策略,之前一直把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和讲授上,而对于“经过”言之过简,强调更是不够。

(一)上半学期教学回顾

1、授课方面。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讲了一、两课我就感觉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本册书所讲的世界史相当陌生,不论是重大的事件也好,还是著名的人物也罢,我在课堂上一说,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课后谈话中得知,几乎所有的同学在世界史和中国史之中,都钟情于后者,对世界史没有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其后的讲课中,不得不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做大量的扩充,以便能够让大部分同学明白,所以往往觉得一周三节课时间太不够了,所以课堂之上往往留给学生的时间极少,可以说是满堂灌,这就减少了复习提问和强调重点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的准备中尽量加入一些名人趣闻以及一些学生在书本上看不到的历史真相,这样之下,课堂学习气氛虽然还算活跃,但同时在笑声之中,对于知识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业批改方面。学期之初,我发现学生在作业中的抄袭现象相当严重,对此,在平时批改作业时,我将所有作业摊开而看,发现相似的就放在一块,找出其中相互抄袭的作业,记录名单,上课时公开指出,并制定相应规则:平时作业中累计抄袭三次以上者,作业本以后送达班主任处批改,并且平时作业成绩为零,而期末成绩分为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表现、平时课堂表现,期末卷面占80,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各占10,我会在期末成绩旁加上一列教师评定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多次发现作弊同学之后,整体的作弊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尤其九年级(一)班,只有一、两个“顽固派”仍是陋习不改。

3、复习总结方面。历史是一门知识点极其散碎的学科,所以复习总结很重要,在第一单元新课结束以后,我专门用来一节课进行复习,再次强调每课的重点知识,降低语速、反复提及考点,也对于当初笔记没记完整的同学以机会补全。由于课时有限,仅仅是在第二单元讲完之后用了一节课时间对第一、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检测,由于试卷是自己所出,难免有不足之处,加之没有时间进行以“做题”-“讲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的环节,所以效果不明显。

(二)下半学期教学计划

通过这次考试,反映了许多问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当然,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岔子,对此,经过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下半学期的教学应该做如下的调整和改动:

首先,就是对教学策略的调整。课堂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历史事件经过的讲授上,而对于背景和意义的分析,点到为止,不宜做过多的延伸和扩充,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课堂快结束时进行必要的小结,尤其对于经过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应的在下一节课新知识讲授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本节课小结时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或是集体共同回忆,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其次,加强基础知识点记忆能力的培养。起初,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繁重,所以平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下记忆背诵历史,现在看来是有必要采取“有选择性”的抽查工作了,对于(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进行统计,征集自愿背诵者,如果人数偏少,则统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数稍多,则分组,选出负责人来考察组员,而由我考察各负责人。对于(一)班,采取课前、课后提问的方式,重点针对历史成绩处于50分至30分之间的同学。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内容则还是以历史事件的经过为主,这点我会在课堂小结时针对课堂笔记做出划分,明确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强记忆的。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十二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三

本次历史试卷题目偏难,但仍然紧扣课本、题型多样、新颖,并且能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既考察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又很注重灵活运用,不过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在材料分析题中部分学生失分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二、审题不清,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三、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学生在做此题的时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凭印象答题。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自己记得多的印象深刻的东西,所以凭印象就做错了。

综上所述,本试卷失分严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许多原因在于我讲解的时候,有一些考点把握还不到位,还又要没有很好的监督学生进行识记,加上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也出现失分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二、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四、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六、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优秀历史考试心得总结(汇总14篇)篇十四

期中考试已经两次了,但两次考试都没有预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从两次考试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能不断改进。

一、考试卷看似简单,没有难度特别高的题目,但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量都很大,还有个别题目虽是考查重点内容,但设问比较偏,以至学生答题时失分点多,a率不高。

二、这两次考试时间是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钟,时间各为50分钟。跟学生交流后了解到,以往学生答卷时,历史、政治两科分开考,现在考试时间进行改革,但试卷的题量跟以往一样,学生对时间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门科,那一门就考得比较好,加之答题时又不抓紧,导致许多同学考到后半阶段时答题仓促,导致后考的一门科差。

三、主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这也是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我在九年级教学工作准备做好如下几点:

一、抓好进度,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注重教学方法,在平时多加强审题的训练,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二、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时事政治,多看、听新闻,多读书,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的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

三、教会学生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强调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不断的进行反思。

五、通过两次期中考试对我个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这就要求我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逐步让学生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我也要适应他们,形成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并扭转学生“开卷考,只要了解知识点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错误观念。师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自然养生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呈上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实用员工住房补贴申请书范文(18篇)

    申请书是展示个人经历、成就和动机的重要材料,它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标。下面是一些成功申请者的申请书实例,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尊敬的'领导:本人

    实用求职的自我评价(案例19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评价,可以获得更清晰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价需要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和短板,积极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精选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质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个人对于党的工作发展和自身成长的自我总结。勤政务实,廉洁奉公,争创一流,为民造福——我的党员心得体会。&ldquoproblems单词

    优质生活劳动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反思方式,通过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梳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春季幼儿园开学典礼发言稿(模板18篇)

    开学典礼不仅是学校正式运行的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最后,请大家共同欣赏以下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写作开学典礼总结时更加得心应手。尊敬的的园长、老师、

    优秀幼儿园大班期末工作总结大全(14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成绩、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的分享,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大一班

    最优中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模板16篇)

    范本是我们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和模仿范本,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以下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精选餐厅的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所经历事物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读别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吃饭对每个人来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