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模板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紫衣梦2023年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模板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深入惯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

二、主要任务

1、明确幼儿园数学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并对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和组织进行实践。

2、学习有关幼儿数学学习发展路径的理论。

3、经验交流学习,开展实践研究,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讨论具体问题。

三、活动方式

老师上公开课、平常课堂观察分析,自主学习、反思与评课

四、活动安排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第2——5周 办公室 按年龄段老师集体研究本期所学内容

第7周 大二大五教室 祁艳玲、胡小兰上公开课办公室 老师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8周 中一中二 田冯、李春红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 办公室

第9周 中三、办公室 王巨光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10周 小一、办公室 李殊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1周 小二、办公室 廖宇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2周 办公室 讨论集体教学中幼儿操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第13周 办公室 讨论如何对幼儿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何评价幼儿的操作等

第16周 办公室 总结本期教学活动及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篇二

:深入惯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

1、明确幼儿园数学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并对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和组织进行实践。

2、学习有关幼儿数学学习发展路径的理论。

3、经验交流学习,开展实践研究,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讨论具体问题。

老师上公开课、平常课堂观察分析,自主学习、反思与评课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第2——5周办公室按年龄段老师集体研究本期所学内容

第7周大二大五教室祁艳玲、胡小兰上公开课办公室老师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8周中一中二田冯、李春红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办公室

第9周中三、办公室王巨光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10周小一、办公室李殊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1周小二、办公室廖宇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2周办公室讨论集体教学中幼儿操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第13周办公室讨论如何对幼儿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何评价幼儿的操作等

第14、15周办公室教师的读书交流会,老师准备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文章,进行文章交流

第16周办公室总结本期教学活动及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篇三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习、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习。

教师自行学习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体位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平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习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习、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习。

教师自行学习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 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体位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平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习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2页,当前第212

小学数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篇五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习、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习。

教师自行学习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体位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平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习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