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对某一类文体的典型样本进行总结和概括,是学习和参考的好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它们包括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二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光明小学,高兴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师:噢,这么多我们熟悉的图形,有些同学还认出了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真厉害!
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发现的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3.给四边形涂色。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的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我们来看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那冬冬你说说看,为什么长方体也是四边形呢?
生: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我觉得它也是四边形。
师:对啊,很有道理,谁来反驳他呢?小明你说。
生: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整个图形就不是四边形了。
师:恩,很好,四边形他是个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所以冬冬你现在认为呢?
4.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哦,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有四条直的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不是,他有一条弯曲的边。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来。
生:要有四条直的边。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生:他们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另外几个没有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就要看他有没有具备四边形的特征板书(四边形的特征)。
师:下面同桌之间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再分别指一指这些四边形的边和角。
4.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生:黑版的表面,电视机的表面,课本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
师:是吗?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面是四边形呢?小红,你来。
生:因为他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所以我认为他是四边形。
师:你说,课本的表面对吗。
师:你来,国旗的表面她说得怎样呢。
二.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我们说也说不完,虽然都是四边形,可他们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好,开始吧!分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来说,君君。
生: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君君是按照什么来分的呀。
师:哦,也就是按照是否有四个直角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为另一类。
师:长方形正方形真这么特殊,你能上台来验证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动手试试。
师:恩,刚才君君按角的不同,把四边形分成了两类,分法很不错!
师:好,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回答的同学不仅要说出分类结果,还要说清楚你的分类标准,会不会!
生:我是按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说的真完整!来,掌声表扬一下。
师:那么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四边形各边,只有他们的对边相等,所以刚才的分类结果是对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正方形和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特征真不一般,你们发现了吗?
师:很好,刚才从边的角度进行分类,恩,真会思考!同学们,你还有其他分法吗。
师:你说,恩,也可以!
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怎么分,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啊!
三.围一围,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好,请大家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围出你心中的四边形。然后给你的同桌欣赏下你围的四边形。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围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正方形。
师:那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好,谁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师:哦,都有四个直角,非常好。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呢。
师:来,小组同学再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能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呢?
师:好!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三
一、学习目标: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简称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求证: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矩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5、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菱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形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四
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五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六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3500÷700720÷90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七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八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即教材68页至69页内容)。
二、设计思路: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一)指导思想: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二)设计理念: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分为两块内容:教材第68页的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第69页例1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表内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
四、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解决问题。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有部动画片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是哪部动画片里谁的台词?(生答)。
师:正是因为喜羊羊机智勇敢,才让灰太狼吃尽了苦头,今天,热情好客的喜羊羊来邀请我们去羊村做客,你们高兴吗?不过,去羊村要经过一座趣味桥,它是由许多算式搭成的,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过桥,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学生口算,复习表内乘法。
出示:5×39×48×53×2。
4×76×58×79×8。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计算高手,走吧,我们去羊村喽!
(二)引导探索,交流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师:看到这么多好玩的,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想玩了吧?别急,我们先看看价目表吧。
学生叙说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
2、交流口算方法,优化算法,明确算理。
师:在玩之前,羊村的村长慢羊羊有问题要考考我们,大家一起来接受挑战吧!
(1)旋转木马准乘9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生口答)10人呢?板书:2×10=20(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10个2相加是20;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就是20.
师:你们算的方法可真多,哪种方法好呢?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问题。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3×20=60(元)。
(3)假如我们班70个同学都想到游乐场来玩激流勇进,一共需要多少钱?生回答,师板书:6×70=420(元)。
(4)假如三年级300名同学都想来玩过山车,需要多少钱呢?生回答,师板书:9×300=2700(元)。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数。
揭示课题并板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得快,哪种方法最好呢?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我们试试看。(出示69页的做一做,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尝试应用。
同学们真勇敢,不仅接受了慢羊羊的挑战,还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现在让我们尽情地去玩吧!
瞧,这几个同学再玩什么?
出示练习题一:儿童三轮车每辆90元,4辆一共多少钱呢?(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羊村的伙伴们考虑的可真周到呀,知道你们玩累了。看,在给你们准备美味的水果呢?想吃吗?可是想吃水果,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算对了,才能摘下来。
出示练习题二:
20×6300×46×503×700。
20xx×42×50060×83×3000。
(生答题,师发苹果卡片)。
出示练习题三:
吃了美味的水果,我们去和羊村的伙伴们玩一会儿吧!先看看美羊羊在干什么?美羊羊正在数她节约的零花钱呢!美羊羊每个月节省20元零花钱,她半年节省了多少钱呢?我们帮她算算吧:(出示)。
节省钱数。
小结:同学们,我们也要学美羊羊,节约零花钱。
出示练习题三:
再去看懒羊羊在干什么?懒羊羊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小手最伶俐,我们一起试试吧!
30×340×3500×33×500。
200×3200×2600×460×4。
(四)拓展创新,发展思维。
费羊羊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玩接龙游戏。
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八、教学反思: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是我县开展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执教的一节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能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3.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为了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摘苹果,打手势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评价方面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小组合作时,在集体汇报之前给学生留的自主交流时间过少,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10=20(元)3×20=60(元)。
6×70=420(元)9×300=2700(元)。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拿整十,整百数的最高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九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摆小棒,加深对新识的理解。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巩固练习,多种方式结合。
与平时只为了答出问题不同,本次的练习先让学生继续用摆小棒的方式回答,动手的同时也巩固了刚学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安静的完成后续两题,留出思考的时间。像这样动静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实际教学和设计毕竟不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因为学生热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所以课堂一度稍显混乱。所以以后设计课堂时不仅要注重引发学生兴趣,还要多注重教学常规与管理。实施数学新课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一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二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图片。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94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找出多音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自己险些丧了命。
三、朗读体会,深化感悟。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你体会到此时鹿的什么心情?(自豪,他为自己有这么一对美丽的鹿角而无比的自豪)。
得意,为自己尤如珊瑚似的鹿角而得意;开心,为自己有那么美的角而陶醉其中。
鹿看到那美丽的鹿角,其实,这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什么呢?
自己的优点。
是的,鹿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欣喜不已,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鹿自我陶醉的话语吧!(重点指导“啊”。1、读出惊喜。2、读出激动。3、读出喜悦。……一切的感情融于这个错综复杂的“啊”中。)。
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起了波纹,此时他又看到什么,心情也起了变化呢?
读读描写腿的句子。
同学们,此时的鹿,他看到了什么呢?
那四条细长的腿。
那四条和他的美丽的鹿角不般配的腿。
看到了那四条让感到美中不足的腿。
也就是他的短处。
他的不足。
读出此时他的一点伤感。
读出他的感叹。
读出他的为自己感到的美中不足。
把你体会到的情绪,通过各自的朗读表达出来。
正在他抱怨之时,他又遇到了什么呢?
请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什么?
鹿遇到了麻烦。狮子在向他扑来。
于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
是什么让他脱离了险境?
生:那四条细长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感到难看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认为美中不足的腿。
……。
在这紧要关头,是什么差点让他送了命?
那两只漂亮的鹿角,当他的鹿角挂在树丛里的时候,他此时会对鹿角说什么?
生:这该死的角,怎么在这个时候给我带来麻烦,气死人了。(埋怨)。
生:我恨不得把你剪掉。(讨厌)。
生:后悔身上长了那两只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脱离了险境。
当他奋力奔跑逃离狮口后,他再次来到小溪边,又会说些什么呢?
原来光讲漂亮是没用的,要讲求实用。
原来身上每一样东西,对我说都是无价之宝。
原来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
四、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灰猫妈妈。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感悟到的道理。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
抓两个感叹句为契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惊险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在平和的环境中,他才自己欣赏到鹿角的美丽。而在危机时刻,是那四条细长的腿救了“我”的命。从而领会到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四
本单元教学一位小数。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进行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全单元编写了四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三次“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和一篇“你知道吗”。
通过第100页的两道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这两道例题先引起学生的回忆: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诉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4/10米还可以写成0.4米、2/10元还可以写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题写成零点几这样的小数,下面的一道例题写成几点几这样的小数。通过把十分之几写成小数,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突出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出来的,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道例题之后,列举了以前学过的数1、2、3……以及0,指出它们都是整数。又列举了0.5、0.4……指出它们都是小数。引导学生在数的外部形态上认识小数,但这不是小数的本质意义,教学小数的意义不能局限在数中间有个小数点上。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1题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别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第3题的图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写出相应的小数。这两题都让学生从十分之几写出一位小数,学生能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想想做做”第5题在数轴上写相应的小数,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分数,但学生在看数轴上的点写数时,都需要先想到相应的分数,又一次体会了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
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的价钱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8和0.5这两个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教材让学生应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自己想办法进行。无论是转化成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义。教材统筹安排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试一试”里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想想做做”里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怎样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题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别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数,最好能既写成分数,又写成小数,可以又一次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第4题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联系数轴上的点理解0.7、1.3、1.9和2.4这四个小数的意义。
第二,比较数轴下面的三组小数的大小。
第三,看一看这四个数在数轴上的排列顺序。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了算。教材没有把法则作为“规定”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这是“需要”,就“应该”这样算。例题计算0.5加0.7的和,先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5元和0.7元分别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竖式计算,应该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与“7”上下对齐,这样就把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过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那一位上进1。学生理解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向小数减法迁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想想做做”第5题估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比1大还是比1小,是在能进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估计又促进对笔算的掌握。
练习十是对全单元内容的回忆、整理与实际应用。第1~4题再现小数的意义,其中第4题要求略有提高。第5题练习计算,四组题里都含有加法与减法的比较。第6、7题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7题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第8、9题中含有找规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适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六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编排特点。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主题图。
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四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篮板是一个长方形,篮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很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四边形。
2.例1(认识四边形)。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
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认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
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3.例2(对四边形分类)。
(1)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
(2)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
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他是一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征。)。
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征。)。
(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两类,或分成邻边不相等的和菱形两类。)。
(4)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四边形,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题,让学生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可以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矩形四个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认识四边形时,学生已经见过平行四边形,这儿是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
(3)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就是对例1问题的回答。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固定,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6.围、画、剪平行四边形。
(1)前面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在这儿也不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比围平行四边形稍难,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任意画出相邻的边,这样就确定了三个顶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
(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两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剪法来,而且要保证剪出来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四边形,不能仅凭感觉剪出来像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7.练习九。
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
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例2(长方形的周长)。
体现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宽)×2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题。
可以看作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开放性很大,选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规则,采取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先量再计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长)。
编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题。
解决的方式多样,可以看作一个新的2×1的长方形,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合的两条边的长。
6.练习十。
第3、4题都是实际操作的题目,体现开放性。其中第3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围。
(三)长度的估计。
对长度的估计不是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
1.例4。
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
2.例5(对周长的估计)。
涉及到对铅笔盒长、宽的估计,周长的估算,对彩纸长度的估计。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
3.“做一做”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哪条路线近些,哪条路线远些,再运用数学知识精确地判断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有两条路线是同样长的,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第3题,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估计一下,可以直接估计,也可以先估计出一个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个同学拉成一圈的周长。第2小题也是同样。
4.练习十一。
第3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当长方形的一面靠墙以后,首先要从图上判断是哪一面靠墙,再计算。计算时,可以直接把其他三边长度相加,也可以用计算出来的周长减去该边长度。
第4题,由于学生还没学习24÷2,所以在这儿还不能要求学生用周长的逆运算来解决。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来解决,如可以先确定一条边的长,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通过探究围出一个长方形后,可以启发学生有规律地围出其他图形(一边增加1厘米,另一边减少1厘米)。
第5题,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比赛、统计、观察等活动中,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激趣(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1、谈话引入。
师:光说不练不是好汉,今天我们就先在班级开展一次男女生踢毽子比赛,好不好?
2、队员入场。
师:下面就请我们的队员入场!(男女各四人)。
3、采访队员。
4、同学猜想。
5、举手表决。
师:这样说老师一点也听不清,这样吧,请支持男队的举手,请支持女队的举手,支持率还真差不多,看来还真得到赛场上见!
6、裁判入场。
师:下面就请我们的裁判员入场!
7、踢毽子比赛。
师:下面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每名运动员的踢毽子的时间是20秒,踢坏了可以接着踢,记总数。请裁判员做好记录。
活动(二)、探索意义(初步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
1、同学计算。
师:现在比赛结束了,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会获胜呢?
2、宣布比赛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女队一共踢了120个,男队一共踢了116个,因为120116,所以比赛获胜的是女队!
3、老师参与。
师:看到同学们踢的这么开心,王老师也想踢一次,现在王老师申请加入男队,请同学们帮老师看时间。
4、再次公布比赛结果。
师:这回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男队一共踢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
师:再来看女队一共踢了120个,男队一共踢了136个,因为120136,所以现在老师宣布:男队获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5、激起矛盾。
师:老师看到男同学得意洋洋,而女同学直喊不公平,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不公平?
6、出现问题。
7、引出平均数。
生:既然人数不同,比总数肯定不公平,我们可以比平均数。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
师:平均数是怎么回事,以这次比赛为例说一说。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8、猜想结果。
师:我们再以女队为例,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女队的平均数会在什么范围?
师:那男队呢?
9、计算完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求一求男队和女队踢毽子的平均数,一方面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队会获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0、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
11、再次宣布比赛结果,(对学生进行失败教育)。
师:这回我宣布获胜的还是女队。看来王老师在踢毽子方面也是一个弱者,也没能帮助男获胜。王老师要向男同学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课间我们继续练习,争取下次比赛我们获胜。
12、再次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1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谁再来说一说怎样求平均数?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4、理解平均数的用途。
15、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活动(三)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探索移多补少法。
学生解答。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汇报。
小结: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同学们今后在求平均数的问题时,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2、自学书中例2。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3页,自己学习这一页的内容。
师:通过自己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3、质疑问难。
活动(四)综合练习。
不同方法解答。
2、对比练习(理解平均数和平均分的区别)。
(1)老师把9支铅笔平均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一等奖的3名同学,每人获得几支铅笔?
(2)老师把9支铅笔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同学,平均每人获得几支铅笔?
先解答,再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小结:(1)题是把9支铅笔平均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一等奖的3名同学,每人实实在在获得3支铅笔,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2)题是把9支铅笔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同学,平均每人获得3支铅笔,不是每人都是3支,可能是2支、3支、4支,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平均数。
3、大屏幕出示超市销售甲、乙两种饼干情况的统计图。
(1)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第二季度你会怎样进货?
(3)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好的原因。
活动(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就留个作业,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数学课,请你对我们这节课上的是否满意(或成功)打一下分,满分是十分,回去后在小组内求一求平均分。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略)。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能做到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3、推测、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学生汇报)。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开盒子看看。)。
师:好!莫老师数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吧!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数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小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为什么?好,请6个小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三、应用、拓展。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案,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个同学拿到图案?
真聪明!那就把这张图案送给你吧?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转盘由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
要求一: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
要求二:指针指在蓝色的可能性大。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3)小结。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猫扑蝴蝶)。
师:小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小猫)。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小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小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数,让它的只数比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小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就大。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小,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四、总结、延伸。
1、延伸。
2、小结。
(3)师:刚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来,马上窜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小猴子说吗?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小猴那样喜新厌旧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大小。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指导书写“紫”。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大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大自然的美好。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课前交流:
一、导入。
1、揭题:是啊!春天就是那声声清脆的鸟儿的歌声,春天就是那缤纷的野花,春天就是那枯了又荣的青青草,那么在诗人朱熹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春日》这首诗。(板书课题)“春”。(仔细观察这个春的字形,你想到了什么?(三个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结伴去春游)。补充“日”《春日》正是诗人游山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来,齐读课题!
2、诗人在哪里去游玩,又看见了怎样的美景呢?
二、初读、感知。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师:读得很不错字正腔圆。第一句里有两个生字“泗”和“滨”你都读准确了。请你把第一句教大家读一遍——知道诗人在哪里游玩了吗?(泗水县)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文最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今就在泗水县呆过。朱熹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朱熹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等。看来诗人不仅仅只是去泗水县游山玩水呀!他可能是想寻找孔子的足迹吧!
“紫”是我们本课要求写会的生字,谁来说一说怎样写好这个字?指导写“紫”生练习(师补充板书:万紫千红)。
6、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呢?你呢?
三、再读、读出心情。
1、诗人朱熹看见了吗?你能猜测出诗人游览风景时的心情吗?(生交流)。
2、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二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二十一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规范作业。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课改工作搞得更好。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标(精选22篇)篇二十二
一、设计思想。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材从儿童游戏击鼓传花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生活事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2、可能性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
3、可能性是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作为概率论的初步。
三、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经过很久的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后,开展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如:击鼓传花、摸球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学生易学,乐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在整节课堂中,学生可以猜一猜,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索,一合作的方法得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七、课前准备。
硬币、鼓、花、球、盒子。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盒:1号盒、2号盒。(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盒)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盒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盒,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红球)。
为什么一定是红球呢?学生自己小结。
2、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红球?绿球?黄球?蓝球?)。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盒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都是红球,因为里面都是红球,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球,可能为?因为里面有三种球,有可能是红球,有可能是绿球,有可能是黄球。)。
(二)教学例题2。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例如:
我数学考试能考100分;
天上会出现彩虹;
公鸡会下蛋;
天上会掉钱;
……(请学生举例几个)。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地球在自转)。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不可能,因为人不吃食物是不可能活的)。
三天后下雨(可能,因为天气在变化)。
太阳从西边升起(不可能,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世界上的人有的是习惯用左手拿东西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可能,世界上人本来就很多,地球又很大)。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最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3、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汇报、讲评。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