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优秀(二十二篇)

时间:2024-11-14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一

1.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我想邀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师生朗读诗歌——《台湾》。

2、读毕,点生回答,此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中国台湾)

3、揭题: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难忘的一课》,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读后点生交流收获。

3、引导概括课文大意,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文字,并参观了他们小礼堂的事,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一)、探究“学习国语”部分

1、让学生找出“学习国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作者来到乡村小学走近教室,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中国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段落读一读。2、作者被这情景吸引,于是他走进教室做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为什么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热爱中国)

3、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国语”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表达,进一步让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习“参观礼堂”这一部分

1、作者参观小礼堂看到了什么?点人读一读。

2、课件出示四幅伟人画像,点生回答,作者为什么看着看着眼睛湿润?于是生发出怎样的感慨?齐读15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体会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

3、师述:作者在教室聆听了老师的国语课,又在礼堂参观了中国的伟人画像,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此时他内心无比激动,此时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他的全部感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学生深情地齐读这句话。

四、品读重点,总结升华

1、读课文, 找一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课件出示三次出现这句话的相关句段,引导品读悟情,感受三次出现作者感情的层层递增。

五、阅读链接,情感延伸

1、阅读链接: 师述:同学们,中国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至今仍未回归祖国,但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回归,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那首饱含浓厚思乡爱国之情的《乡愁》吧。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代表朗读。齐读最后一小节。点人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渴望回归)

3、总结升华:同学们,无论是香港同胞,还是台湾同胞,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难忘的一课。

4、播放歌曲《中国心》。

附:拓展小资料

《乡愁》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二

2008-2009学年 课     题

难忘的一课

教学时数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 点

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步 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二、初读,感知难忘事

三、精读,揣摩难忘心

四、课外延伸

1自由读故事,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 交流关于中国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3 读题。

1、默读课文,然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可到底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来说说吧?

3` 再读题。

1、以演促读:“一笔一画”:

2、理解“一遍又一遍”:

(1)、这“大声地、整齐地”如何来表现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朗读。

(2)、他们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难道他们不觉得枯燥吗?

(3)`引读。

3、理解“光复”、“自己的”:

(1)学生齐读课文。

(2)比较句子。

(3)学生再读课文。

品读余光中的《乡愁》。

教 学 步 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⑶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中国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作  业  设  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三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2008.12.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最近中央一套在热拨一部连续剧《台湾,1895》。你们知道这部片子讲的什么吗?生交流。

2、大家都知道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它怎么被日本统治了呢?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解吗?

资料: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3、中国台湾人民不断抗争,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预习后你们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

生: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这篇课文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请勾画出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

三、自读感悟

每次出现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节中?请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第一次: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二次: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三次: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对这节课难忘在哪里?请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为什么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中国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他们在表达着回到祖国怀抱的激动之情,对祖国的爱,都融入到他们所独得这句话中。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用自己对他们的理解来一起读一下(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3、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四、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在我们的眼中母亲是最美的,祖国也是最伟大的,我们的语言在传递着我们的感情,如果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来用心读这句话。

五、感情升华

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23课生词。

2、做23课练习册作业。

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

回顾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感情”主线,读中感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很多遗憾:

1、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2、没有领悟语文“工具性”的含义。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只重视情感,却完全忽略了对重点“字”、“词”、“句”的提炼。应该换个角度,从重点字、词、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离工具空谈感情。

3、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抛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对此,我感觉是我最失败的地方。纠其原因是:

(1)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年级的教材,心里没底,对学生的把握不准,对学生不敢大胆地放手。

(3)还是自身的素质问题,语文素养实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能到点子上,我就可是乱了阵脚,不能冷静地进行引导。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体,自演自导。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1、网络教学,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样可以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通过网络的传输作用,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反馈和引导,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反思活动

2、通过网络,搜寻更多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与阅读,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营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中的课堂教学和礼堂中的伟人像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多次出现的作用,学习从语言中体会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网上出示问题:

1、上一节可课,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课文着重写了哪几个主要场面?

2、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场面时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

学生交流

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根据“指导栏”,理解课文大意。

指导栏:

(1)、弄懂主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不懂的提出来写在留言板上。

同学们一起讨 (2)、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提供几个网址,学生可以搜索有关资料,在归纳整理中扩大对威尼斯的了解。

(3)、测一测,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

2、主题讨论:

问题1:一个中国人,而且是教师,自己祖国的文字写得很“吃力”,自己祖国的语言“讲得不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相关资料:《日本占据中国台湾时期的历史教育》;《闽南语》)

问题2:“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老师、学生对这个陌生人坐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应会感到“惊奇”,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

问题3:参观小礼堂,听了教师的介绍,“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师生说些什么?(相关资料:中国四位伟人像;《郑成功收复台湾》)

问题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别的话”可能是些什么话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把同学们所说的与作者的这句话相比较,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问题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每一次“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用“先是……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三、测一测。

四、赏佳文。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想起丘逢甲》

五、搜索资料,扩大知识面。

对于中国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提供相关网址)

六、写一写。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把它写出来。(写写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话?)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五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3课(需1课时)。

这是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六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教学是,我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从教学设计看,我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设计中突出了略读课的特点。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能环环相扣。设计中还突出了读作用,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中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特别是背景资料的介绍上,我将背景资料与歌曲《我的中国心》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为节省时间,又渲染了气氛,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在背景资料的选择和安排上我都花费了一些精力,将图片配些言简意赅的文字,以达到图文茂、意思表到通俗易懂、主题思想突出的目的。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下面这个环节,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一)学生交流第1---6自然段。

1、哪些场面令作者难忘?

2、看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吃力”说明什么?

3、小结:此刻他们所读者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他们同时也正读者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

4、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练习★

3、谁能理解“火热而真挚的心?”-----情强烈而恳切,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和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一齐,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学生跟读三遍,

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6、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当大家理解了“火热而真挚的心”后,当我让学生们和我一起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几个大字时,同学们的感情迸发而出,情不自禁的和我一起写起来。我看到他们是那么的认真,当时我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景的感染下,我和学生们饱含深情的大声的一遍一遍地朗读起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听课教师也被深深地感染,大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这发自内心的呼喊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含着泪,感受着爱国激情。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此刻还有什么语言更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呢?当我问起“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很多同学只是重复着这句刻骨铭心的话。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另外,课件的制作和合理的使用也是这堂课较为出彩的地方,加上教师精炼透彻的总结语,使得这个环节就像是一个引子,点燃起了学生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感。

是啊,他们可以侵占我们的土地,但他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中国心。法国小说家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感受一下,抗战胜利后,中国台湾人民是怎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将学法指导潜移默化的贯穿其中,使学生不仅能领悟文章思想情感,还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特别是结尾处我选用了余光中的《乡愁》作为补充,以此来升华主题思想。在课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我读起诗来,可以看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

但也有几个地方令我感到有些遗憾:

1、课件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但课件中设计观看资料的时间有些短了,没有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所以,当我的问题“看完短片后你想说什么?”提出后,学生答得不够全面。

2、在下面这个环节上当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激发起来时,我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多读、读透,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这样学生在我设置好的情境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那份火热而真挚的心,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和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一齐,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学生跟读三遍,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在教学10---15自然段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所以,此段学生说的不是很透,感觉对参观伟人像这一场景学生理解不是很透。事后我想,如果我把一些重点的句子提出来,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品味,可能目的性会更强一些。同时也使他们更加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有助于学生把握主题思想。学生如果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哪令作者感动?从哪看出?找关键词说一说。

看伟人像,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被老师和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你被哪句话所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师生读15自然段

是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带着你的感动)女生读、(带着你的自豪)男生读、齐读。

4、课堂的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在下面这个环节中本来设计的是我自己读第一遍,即使示范,又能激起一个情感小高潮,然后让学生去读,学生那个时候已是箭在弦上,一定会充满激情地去读。但似乎效果比我设想的要好,学生竟然和我一起读起了那首诗,打乱了我的计划,结果我又按原计划让学生又齐读了一遍。现在想一想,第二遍我如果自己读或让学生按小节去分读,既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上的全员参与性,又不使这个环节显得单调重复。

这是每个中国人发自肺腑的感言。这时我想起了中国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一首小诗

教师配乐朗读。

余光中的《乡愁》写出了诗人思国爱乡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再一次的随着作者的思绪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拳拳赤子心。

学生读诗

同学们,“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的爱国情感越来越强烈。回顾三次出现的情景,能说说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身难忘 ?

小结:希望今天的这堂课也能成为你难忘的一课。

总之,语文课上要把听、说、读、写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还有创造性地想象、创造性地朗读,还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等等着实不易。教师要创设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性阅读开辟一片“绿洲”。学生拥有这片“绿洲”,自然敢想、敢说、敢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活”起来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七

一、激情导入,生自定学习目标

1、课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师充满激情地叙述:

一曲雄壮的中国心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不忘祖国的感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深清地呼唤它的名字。

3、生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快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结合预习,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2、师:谁告诉老师,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⑴ 生:作者走进教师,中国台湾师生为什么没感到意外?

师板书:

感到意外?

⑵ 生:为什么老师写字很吃力?

⑶ 师: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⑷ 生: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师板书:

湿润了?

⑸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为什么出现三次?每次有什么感受?

师板书:

三次?感受?

3、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问题,还能抓住主要问题,(师手指板书的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中,哪一个是最主要的问题呢?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什么出现三次?每次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是主要问题。

师:(在三次?感受?前加“·”号)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的出现都伴随这一段感人的故事,都表达着浓浓的情感,这节课让我们抓住这个最主要的问题来领悟全文,大家有信心么?

三、自读自悟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想一想你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生十分投入地读句子,边读边想边划。

四、交流点拨,突破难点

1、小组内交流:

(师适时提醒:小组长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

2、集体交流:

⑴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那么认真……因为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非常爱自己祖国的文字。

师:击键出示相应的句子,问:对这段话的理解谁还有补充?

生:……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读这这段话好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继续交流。

⑵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7、8自然段,因为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

师:(击键出示相应段落)对这段话的理解谁还想补充?

生:……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读这段话。

生:读(读得不到位)。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来到光复不久的中国台湾小学,你们就是那群学生,我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现在跟着我读这句话。

(教师手指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有慢渐快教读两遍。)

师:同学们,虽然老师的国语讲得不太熟练,但我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教你们,知道老师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你终于可以在课堂上教自己祖国的语言了,你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师:是呀,老师刚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读的,刚才,你们也和老师一样读得那么富有感情,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此时的感受和体会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生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国台湾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浓浓的爱国情,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读书时,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人物来读,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继续交流。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六自然段,因为……

师:(击键出示相应的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你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生非常自信地读起来。)

师:大家评价一下,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非常好,因为从他的读中我感受到了……

师: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满意吗?

生:满意……

师:真了不起,这位同学的朗读得到了这么多同学的认可,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读这句话的吗?

生:我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人物来读……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把刚才咱们的读书方法马上用到读书中了。现在,想读这段话的同学可直接站起来读。

师:交流到这里,咱们来看课前的疑问:为什么没感到意外?

生:……

(教师让课前提出疑问的同学回答。)

师:是呀,他们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接近,使他们融合在了一起。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5自然段,因为……

师:(击键出示相应的段落)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生自信地点点头)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看从他的读中你能听出什么?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对他的朗读满意吗?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

师:刚才朗读的同学,你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满意吗?

生:满意,但我还有补充……

师:是呀,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不允许中国的孩子了解中国的伟人,妄图使中华儿女永远受他们的统治,而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挂上中国伟人的像了,这怎能不令作者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了解文中的这些伟人吗?谁结合着课前查阅的资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想说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生:……

师:放课件(历代伟人的像,边放边旁白:这历代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伟人在他们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师生说些什么?

生:……

师:交流到这里,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师手指板书: 

湿润了?

生:……

⑶ 师:听着中国台湾师生那激励的话语,看着我们祖国历代伟人的像,作者的感情更浓了,感受更深了,他写下了更为感人的语句,现在让我们端起书,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

生:……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正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在这最简单的九个字里却包含着千言万语诉不尽的情,有激动,有崇敬,更重要的是作者也是中国人,作者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再一起重复着读读这句话。

生:“(师手指板书)充满激情地重复读。

师:交流到这里,现在谁弄懂了这个问题?

师手指板书: 

三次?感受?

生:……

师:第一次是作者看到中国台湾师生认真学祖国文字的情景,此时的他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的爱国情,第二次是作者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跟中国台湾师生一起学习,抒发了他的爱国情,第三次是自己被中国台湾师生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深震撼了,从心底里抒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

⑸ 教师:交流到这里,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

五、整体回归,课外延伸

1、师:速浏览课文,思考课题为什么称为难忘的一课?

生:……

2、学完课文,同学们回去想干什么?

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背过。

生:做读书笔记。

生:写一篇读后感……

师:大家喜欢哪项就做哪项,有一项工作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回去继续搜集祖国伟人的资料,并关注中国台湾现在的发展,可以通过看书、看报、上网等办法,下节阅读课咱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意外?中国台湾师生

湿润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作者

三次?感受? 全国人民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台湾被侵略的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认识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自尊精神。

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中国台湾被侵略、收复的相关历史知识。(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中国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2、让学生摘抄爱国英雄的故事。

3、准备国歌的音乐。

六、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最难忘的一节课吗?那节课为什么会使你们难忘呢?今天,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看看作者为什么说这一节课让他终生难忘。

(二)学习生字

闽南语     诸葛亮

词语意思:

光复:收复。本文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被收复。

真挚:本课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浓厚:色彩、意识、气氛重。

(三)引入课文

1、熟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课文大概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

2、找出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      地点:高雄一个乡村的学校里

人物:“我”、老师、学生      事件:我看一位老师给学生上国文课

3、了解文章结构,给课文分为四部分,分小组朗读,概括出大意。

(1)“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来到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

(2)“我”在小学里见到师生共同认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

(3)“我”在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很受感动。

(4)“我”对在这所学校的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5、男生、女生比赛找出3次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情景是怎样体现的?

第一次:老师一笔一划认真吃力的写在黑板上。(体现了老师对祖国的爱。)

第二次:同学们严肃认真、富有感情、认真地、大声地、一遍一遍地读。(体现了学生强烈的,浓厚的爱国热情。)

第三次:看了中国伟人照之后,我内心的激动。

6、3次出现这句话,“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第一次:我被这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课室。

第二次:很感动。

第三次:我眼睛湿润了,很激动。

(说明作者也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感情)

7、作者看了中国伟人照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看了伟人像,作者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他“紧紧地握着”年轻教师的手,想向他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到一时间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感情,所以用反问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肯定、强调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七、拓展延伸:让同学们听国歌,谈谈他们的感想。培养爱国情操与民族自豪感。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将收集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国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中国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回顾课堂,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我首先播放了中国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祖国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过了解中国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二、学生质疑,紧抓主问题

略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跟精读课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个课时。在这仅有的四十分钟里,只有紧抓住课文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拎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供大家到课堂上来研究。课前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谁上了这一堂难忘的课?”“难忘的一课上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就让学生的自学的过程中解决,并马上反馈。

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时,我没有将课堂拉回到“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这个主问题上来,没有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作者认为这节课难忘的原因,致使本节课的中心仍不够突出。

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不是单一因素

本课教学前请学生们收集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台湾“光复”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运用资料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的。但是本节课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什么时候做补充把握不够适时,人物介绍前后有重复,造成环节不紧密。教师对伟人的介绍语言情感也不够充足,也致使学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写话没有水到渠成。我们在理解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当学生写话完成进行交流时,还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上有所评点,让学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资料,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这仍然是我困惑的问题。

四、略读课文教学老师的位置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练,多展示。教师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的时候讲,提升的时候讲,在提学习要求时更要讲明白、讲透彻。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些操之过急,自己讲得过多,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形式也有些单一,我想请教的是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3

(a)

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国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中国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

什么是重点句?重点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难忘的一课》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的重点句有两个: 1、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内涵。教学时当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

一、初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因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学应从介绍时代背景开始: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宝岛归还中国。本文写的就是中国台湾刚收复后的事。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句:“读过文章后,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学生不难找出那三个隔离反复的句子。这时教者可设问:“为什么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中国。)“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初知大意的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点句

设问:“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多次?每次出现,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细读课文。

1、读第一段(第1、第2节):

提问:作者看到和听到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见第1节)。地点呢?要求学生看第2节,从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乡村小学”三个词语,并准确地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中国台湾高雄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归纳主题打下基础。

2、读第二段(第3~第12节):

这一段写上课情景,分四个层次:一是从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轻教师在一笔一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我”为此深受感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台湾同胞的愤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台湾的学校里只准讲日语,不准讲国语,以致中国的老师今日写起自己祖国的文字来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听,听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遍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时,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从那每一个字音里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火热的真挚的”爱国情怀,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三是走进教室读,“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彼此亲近,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四是课后谈,通过与老师的谈话,更激起了“我”对台湾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 3、读第三段(第13~第16节):

这段写参观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而今都换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重复着刚才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而其感受又更进了一层,因为从这历史的巨变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为什么说是“强烈”?因为这种民族精神虽遭长期压抑、百般摧残而终未泯灭,一直像火焰一样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为什么说是“深厚”?因为中国台湾人民不仅爱祖国的语言,更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这种感受便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全部内涵。

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领悟写法,紧扣重点句

本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归纳主题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它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反复出现就使这根鲜明的思想红线贯穿首尾,使主题更加突出。而后再问:围绕这根思想的红线,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文章详写了上国语课的情景和看中国伟人像的感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写上课的经过而不写看伟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为看伟人像这一情节不仅更进一步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而且伟人像本身还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郑成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壮举,这些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感召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式合作学习(自读──自探──自议──自悟)。

1、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在一群热情洋溢的孩子中间,“我”与中国台湾教师两手相握,含笑道别的情景,在他们背后,黑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九个大字,并配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谈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是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语言,但是,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使作者是如此难忘、如此感动。为什么一句简单的话,能激起“我”全部的感情?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1、课文中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要求学生按照:

自读课文──画出句子──谈感受──提问题──讨论互评──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

(自由分组,学生可以下座位,每组为2~6人,推选一位组长主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交流、讨论:

⑴ 你们已解决了哪些问题?

⑵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

3、小组派代表谈学习感受,教师或肯定或点拨或引导。

教师相机板书:

写、读、说、见、闻、感

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⑴ 文中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为什么中国台湾教师写这几个字是如此吃力?

① 教师深情讲述关于中国台湾被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历史。

② 学生谈感受,从“认真、吃力”两个词进行引导,理解其中的隐含信息,激起他们对日本侵略军的公愤;悟出朗读课文的基调──低沉。

⑵ 文中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为什么教室里出现陌生人孩子们却不感到意外?

①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小组展开讨论。

(前后四人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主持讨论)

②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己悟出或教师引导学生悟出其中的原因。

⑶ 文中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为什么会“紧紧地握着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一句话”?

① 有感情地朗读“我”参观小礼堂时的有关段落。让学生明白在小礼堂中“我”面对中国古代伟人的画像为什么热泪盈眶。

②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小组展开讨论。

(前后四人为一组,每组的小组长主持讨论。)

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价。

④ 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加深对四个历史伟人的了解。

(全班分成四组,讨论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分别将下列历史知识或历史事件的序号写在相关的历史人物后面。)

a、兴办私学。

b、草船借箭。

c、建立。

d、民族英雄。

e、蜀国丞相。

f、古代大教育家。

g、三顾茅庐。

h、收复中国台湾。

i、革命先行者。

5、小结: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意

1、找出你最受感动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力求感染听者。

2、讨论这些内容为什么使人感动?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反复朗读最后一段:

⑴ 学生竞赛读。

⑵ 师生铿锵有力地共同朗读。

4、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时播放《我的中国心》的音乐,师生在音乐声中一起举手书空。)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台湾同胞们说点什么呢?

2、请你满怀热情地给台湾同胞们写一封信。

23、难忘的一课

写见

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闻

说感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意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二

引言与背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是很有深度和厚度的。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也能说出文章的主题等等,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似乎是由于时代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作者情感的世界。

这样一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的文章,教师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教学策略?该使用哪些策略呢?备课时,我反复思考,《难忘的一课》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文章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中国台湾历史的背景材料。我想,第一课时先介绍故事背景,并补充相近例子和学生交流,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背景气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再去发现。整堂课以“激情—阅读—发现”为主线,应该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过程

12月1日,五(1)班,上午第一节。

师生问好后,我开始做进入文本的铺垫——介绍背景、唤起体验。于是我开始谈,谈郑成功收复台湾,谈中国台湾的“光复”,然后我又满怀激情的谈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民族所受到的蹂躏和屈辱,谈到南京大屠杀中的近藤支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高涨,觉得学生也很有感触。于是我适时收口,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难忘的一课》。大约过了五分钟,我问:阅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来以为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让我失望的一幕出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说话。很多人都看着我的脸,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偷偷地交流着,有几个轻轻地说出:“感动?”另外有人连忙否定,说:肯定不对,应该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吧。课在尴尬中进行着,虽然主题和大意都说的不错,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猜测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的阅读。没有激情,没有感觉,甚至连起码的交流感也没有。一切就像机械的操纵,一问一答,顺利得有点麻木。

这堂课学生学的被动压抑,我也懊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有点烦躁。从理论上看,这一节课的安排应该没有问题。从营造背景气氛到文本阅读到探究发现,似乎很符合阅读的规律:由浅而深,由感性到理性;有学生的阅读,有教师的引导,有师生的互动;有探究也有发现。但为什么学生仍走不进文本真正的情理世界呢?是不是我的引导反而是一种束缚一个障碍?我突然有了另一个念头。我同平行班的老师商量,下午到五(3)班上一次。

12月1日,五(3)班,下午第二节。

进去的时候,里边有点吵。我走到讲台前,一反以前插浑打科式的组织方式,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等他们静了一点下来,我说:“静一下,再静一下,让我们静静地,细细地,来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被我这异常的肃穆感染了,静静地望着我,眼里写满了惊异。“让我们静一点,再静一点,静静地,细细地,阅读《难忘的一课》。”他们开始认真地阅读,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也异乎寻常的认真。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抬头,又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出声。我说:看完了吗?有几个人点点头。“那好,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们听话的合上眼睛。“现在,假设你就是作者,请你再静静地经历一次这难忘的一课。”时间过了多久,也许五分钟,也许十分钟?都无从知道。只知道他们睁开眼的时候,眼睛里装满了东西。我们对视了一会儿,开始了以下交流:

问题一:心情怎样?

他们回答:激动!难受!悲愤!……课堂里真的十分的感人。我的心也酸酸的、涩涩的。

问题二: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爱国的感情让每个人彼此亲近……课堂里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跟着作者来到了这难忘的一课。

问题三:你想到了什么?

陈康的发言让我吃了一惊:老师,我读的时候,我想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被外国蹂躏侵占……不能学自己的语言……

徐梦雅站起来,急急的补充:老师,听说我太公小时候在诸暨时,他们读书……要学日本话,他们就把日文书放在上面,中文书放在桌子下,日本人来了就读日文书,日本人走了,就赶快拿出自己的语文书……

听的学生都露出愤怒的、惊异的复杂表情,大家似乎都被带到了那个动乱的屈辱的时代。

高健说:“中国台湾和东北三省都进行过长期的日式教育。”徐超补充:“所以中国台湾人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还以为自己是日本人呢。”于是我和他们谈起了“南京大屠杀”,谈起杀人者中那支“近藤支队”,谈起那些沾满自己同胞的鲜血还以为在效忠“祖国”的中国台湾“日本人”,谈起小时侯看过的有关的文章……

他们激动了,愤怒了,走进文本走进自己的心里去了。

“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灭亡。”我也谈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入侵者拼命地毁灭文化,而被压迫的民族呢——” 话未说完,很多学生迅速的接上:“绝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我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高健又谈起居里夫人在波兰沦丧时怎样一边用俄文回答侵略者的刁难一边含着泪学习波兰文,大家谈起了自己知道的中国人,谈起了令人尊敬的中国台湾师生,谈起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精确,最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他们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

忽然,下课的铃声响了。从未有过的短暂。

反思和讨论

两节课的构成相差无几,但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效果也应该是有很大的差别。五(1)班的语文阅读成绩向来优于五(3)班,但今天,阅读的效果却刚好相反。什么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我想,也许应该是自主的、完整的、真实的阅读吧。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中的发现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发现。在第一节课中,我自以为精心设计的导入,实际上只是我体验感受的的结果,并非是学生在阅读中实际的、自主的、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反而给学生的阅读过程造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外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编织了一个樊笼。整堂课下来,不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是学生围着教师的发现在不停的猜测。学生的读,是为了去附和教师设计的情境。课堂的中心和阅读的主体,已经不可逆转的由学生转向教师,这和“尊重学生主体”完全背道而驰,主体错位了,于是,一切都错位了。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独立的阅读。反思我们自身的阅读,有多少是在别人的干预下进行的?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阅读者、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思维交流。这三边构成一个相对完整与和谐的思维环境。阅读时,读者和作者的灵魂借助文字发生碰撞,产生“主体间对话”——真实的读者与完整的作品。如果太多的加入教师的干涉,学生阅读的就是教师版的作品:学生思考的就是教师指出的,学生感悟的就是教师暗示的,学生欣赏的就是教师赞美的。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恐怕要改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至于一千个学生吗,恐怕只有他们老师的那个哈姆雷特了。教师的好心反而在读者和作品之间造成了一条人为的鸿沟,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障碍,这恐非教师的本意。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完整的阅读。就像造房子要一层一层的造,真正的阅读应该遵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自表及里的规律,有一个自然流畅的完整过程。而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氛围,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实际,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感受过程,直接将阅读有可能得到的最深、最高的结果呈现了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被迫产生了极大的跳跃,一下子被放置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像第一节课,教师的导入将文章的主题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因为缺乏基础的稳固和循序渐进的积累,所以学生在并不理解的情况下被迫猜测甚至接受,使得“空中楼阁”最终变成“海市蜃楼”,时间一过,烟消云散,什么也没留下,于是他们拼命回忆开始的导入,猜测教师的心思,将自己的阅读拼命的往印象中的教师思维靠,结果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自己阅读所得也丢了。

关于课前的导入,尽管教师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可以不走歧途,但教师的启示有时反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说的越多,学生阅读的完整性就有可能被破坏的越严重,就有可能再也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把握,更不必谈发现与创造了。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而奇怪的现象,一篇普通文章一旦“荣升”课文,阅读者(学生)的阅读就不再自由,“读者”与课文对话的时间、方式、条件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在课堂上缺少充分阅读的条件,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句话阅读“不由自主”。这里,我无意混淆阅读教学与阅读行为的区别,更不是否认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恰恰相反,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个案例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么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教”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有些时候教师过分的、强势的“教”阻碍了学生充分的、直接的感受与思考,反而成了对阅读的一种束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不仅仅意味着“先声夺人”的积极介入,还意味着“欲擒故纵”的延迟介入,甚至“放虎归山”的不作介入。“发现教育”所珍视并追求的正是阅读主体经过自身亲历而获得包括体验、感受、问题、认识等在内的一切。语文阅读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需要我们对教师介入的程度、方式和时机作出新的选择,我以为这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最有价值的一点启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1、认识“闽、诸”2个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题,激发情感。

1 、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谁能读一读板上的句子。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黑板上的话出自课文《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介绍文章背景。

三、初读课文,扫请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四、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课文着重写了那几个主要场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两部分其中一部分。

3、汇报并说明原因

4、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在文章中出现几次?每一次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出示最后一句设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五、总结全文,了解详略

《难忘的一课》中“一课”都包含哪些内容?文章哪一部分详哪一部分略?

六、感情升华,读写结合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2、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四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能力目标: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3、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还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五

一、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

年轻的(     )   一笔一画地(     )  祖国的(    )

一遍一遍地(    ) 熟练的(     )      大声地(     )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 )里

1.每天放学,刘玉(     )看书,(      )打乒乓球。

2.(      )仔细观察,作文(     )能写具体。

3.(      )他不定来。我们(     )是要通知他。

4.奶奶(       )满头白发,(      )行动十分利落。

三、我会缩写

1、礼堂两面的墙上挂着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敌人被战士们赶跑了。

战士们赶跑了敌人。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2.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被我紧紧地握着。

五、我会用词造句

真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能按顺序排列句子

() 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 校园里很静。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六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师:齐读课题。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生:《难忘的一课》指的是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生:《难忘的一课》指独特的一节课。

师:说得好!到底是怎样难忘的一节课呢?带着你们对课题的理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全班学生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

师: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能用最简练的话说说吗?

生:第一次是老师写出的,第二次是大家读出的,第三次是作者说出的。

师:很好。你们读课文读得非常仔细。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是老师写出的,把文中描写老师写字的句子找出来。

生:“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课件出示)

师:哪些词最能表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认真、一字一顿。)

(生读:个别读,小组读。)

师:老师不但写得吃力,读得也不太熟练。(“不太熟练”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生:“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师:是的,中国台湾被日本抢占50年,这期间人民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不能说,文字不能写。一旦光复,中国台湾人民就努力地学习国语,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日本人太可恨。

生:中国台湾人热爱祖国。

生:中国台湾人喜爱祖国文字。

师:老师是怎样教学生读这句话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生“接着,他先用闽南话……火热的真挚的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标出这句话的重点词。

生:我认为这几个词是重点: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的、真挚的。

师:试着把这几个词读重音,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读(个别读、男女读、集体读)。

师:老师为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当作者看到这动人的情景时,他又会怎样做呢?

生齐读:“我被这动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现在听老师朗读这一段。

(师范读。)

师:到此为止,文中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

生:作者被师生的爱国热情感动了。

生: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我从中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

师:谁来小结一下第二段内容。

生:写作者在这所小学看到师生们很有感情地学习国语。

师:中国台湾师生学习这句话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写──读──交谈。)

师:依据这一过程你可以做什么?(对第二段进行分层)

师:作者除了写学习国语这件事,还写了哪件事?(参观小礼堂这件事)这一段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学,看谁学得认真,学得最好。(放录音)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__和深厚的__。”这是全文的___句。也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

(生答,师板书。)

师指板书总结:

作者通过写学习国语和参观小礼堂这两件事,就是要表达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并从中受到教育。再回到课题,《难忘的一课》仅仅指的是这一节课吗?

生:不是。

师:指什么难忘?

生:受到教育难忘。

生:除了这堂课难忘,更难忘的是中国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谊。

师:说得好。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又听到老师的介绍,感受更深,也更激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读:“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课文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情上一次比一次强烈。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一句比一句大声,一句比一句更有感情。

师:好,试试看。第一句由前二排同学读,第二句由前五排同学读,第三句由全班读,作好准备。

生读。

师:这篇课文感情充沛,写法上也有特点。先请大家完成一道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课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作文时,凡是和_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___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_。

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23、难忘的一课

(详写和略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谊

尊重课本与拓展内容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七

一、 设计思想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会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围绕"难忘"一词,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走进课文去学习课文,于是,我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课文为什么说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二、 教材分析

《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我"当时的身份,然后叙述了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先写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再写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最后写作者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得是"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三、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课堂学习很接近,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教师要让学生理解" 我"每一次的感受。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当然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切入口。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本,揭示中心。教师让学生找出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时,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重点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2、 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六、 教学策略和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学习《难忘的一课》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七、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粢料。

3、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的作者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板书课题)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2、简介:课文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事。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士。1895年,签订发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中国台湾人民连自己的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侵略者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5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 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交流: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读词,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3. 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教师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2、学生交流:"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a学习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b学习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c按刚才的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五、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九、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十、 作业设计

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问题研讨】

1、 学习了课文,学生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含义真正理解了吗?

2、 学生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吗?以上问题我觉得是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参考资料】

1、着作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81页。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八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一笔一画地写,很认真也很吃力;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是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中国台湾刚“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第三次出现,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里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学校礼堂里的历代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看着听着,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就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高雄:中国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闽南语”,福建南方的方言。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在我国指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光复:收复。本课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被收复。

真挚:本课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十九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四十分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乡愁》,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想听吗?师配乐朗诵《乡愁》。你知道诗人写出了对谁的思念吗?指生回答。

说得真好!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中国台湾游子的思念之情。我们今天要学<难忘的一课>,同样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师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打开书,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二、检查词语

1、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吗?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点指读等。

(1)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方使用闽南语?师相机评价:你的知识可真丰富。

(2)什么是光复呢?师相机评价:你了解的可真多啊!

2、谁能概括地讲一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评价:说得真简练!

三、分析课文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并贯穿全文,知道是哪一句吗?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并出示课件。齐读。

2、这句话杂文中出现几次呢?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句子。如果让你们写这句话,感觉吃力吗?为什么青年教师写得吃力?

(2)是的,中国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字都饱含了他的爱国之情!同学们,祖国的文字最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请大家在本子上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几个字,把他们永远铭刻在心中!幻灯展示几个写得好的同学的字,进行评价表扬。

3、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是啊,整整五十年!中国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能说自己祖国的语言,多么渴望能学自己祖国的文化!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怎能不用心读呢?请再读读这九个字,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谁来读?指名读。谁想读就站去来读。

(3)看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样做?

(4)大家同意吗?是的,在那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感动、被吸引。我们都是中国人,就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

(5)这几个字,不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它更代表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和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再读。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名骄傲的中国人!再来!

(6)听着如此激情澎湃的朗诵,“我”走进教室里,为什么谁也没有感觉到以外呢?指名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更加起劲的、更加充满激情的再读!

4、这个饱含浓浓爱国情意的句子第三次又出现在哪?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

(1)看到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我”的心情为什么那样激动?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你了解这些伟人吗?想说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师相机评价:你们的课外知识太丰富了!这些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还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伟人在他们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指生答,师板书。

(5)是啊,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此时此刻,没有别的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所有的语言都化为了一句,那就是,生接读。

(6)同学们,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吗?是的,让我们带着共同的心声,一起说,学生齐说。

四、总结、

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哦不爱自己的祖国!一个中国人,无论生在哪里,总是心系祖国,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始终为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配祖国山河的图片。

五、拓展

是的,这个中国印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心向祖国!但是呢,由于一些原因,台湾同胞还无法到大陆来。不过现在两岸终于又通航了!咱们邀请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做客,好吗?课件出示拓展题。

六、板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我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二十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简说: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1、中国台湾,对我们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非常神秘的地方。课前老师请你们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中国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3、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抗日战争刚结束时,跟一所中国台湾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浏览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按要求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随机理解词语:光复

3、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最合适不过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找出来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短短的9个字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三、交流重点

1、第一次

(1)学生自由交流感受。(作者为中国台湾人民能够重新学习祖国语言而激动。)

(2)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补充资料)——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中国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

(3)整整50年,中国台湾人民不仅生活在殖民者的屈辱下,他们不能说一句中国话,写一个中国字啊!再读读他们学习汉语的场景,你是否也跟作者一样,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动?(交流文中师生学习汉文字的词句,如“一笔一画”等,感情读。)

是啊,这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

2、第二次

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此情此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被它深深触动,难怪作者也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一起朗读这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第三次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从这9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的,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小结提升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b、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日本的731部队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c、预习24课,做预习批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详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教案篇二十二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认真教孩子们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组,要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作者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制定了以下要求:

1.理解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中反复出现“中国人,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串联内容的主线,又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把理解“中国人,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的重点,又根据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中紧紧抓住“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中国人,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手段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的积极性,引导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程序

(一)读课题,明题意。

(二)找主线,理脉络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感情”等语句让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中国台湾人民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抓住他在中国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