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心中的月亮篇一
啊,奶奶,您看今夜的月亮真瘦真弯,多像您佝偻的腰杆啊。今夜的月光也愈加的温柔明亮,月光下的我,分明已感到您的抚慰,缕缕的温情。
想必今夜纵然远离天涯的旅人也能伴着月光入睡,可我却迟迟不能入睡,难以合上湿湿的泪眼,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记忆中的大平房子。我扑进您温暖的怀抱,重新淋浴您的爱怜。
奶奶,不知道为什么,梦中我常常看见您眼角舒展的鱼尾纹,夹杂着缕缕的大麻辫和嘴角边浮现出的笑意,还有那彭你跟着我鲜红奖状,微微颤抖的双手。啊,奶奶,您是在为您的孙女骄傲吗?每次从梦中醒来,我的鼻子总是算算的。奶奶,孙女我愧疚啊!
怎么能忘记?小时候,因为贪玩偷偷跑出家,不懂事的我,一直玩到天黑也没回去,可急坏您了,从家门找到邻镇。后来,我回家后,您急急忙忙从邻镇,连大气也没来得及喘一口,便急匆匆地蹲下来查看我有没有事。“我的好孩子啊,你可真把我吓得不清,以后再也莫这样了,再有下次我这老命可经不起你折腾了……”您的泪滴在我的肩头,暖暖的,像一股股暖流,温暖了我那懵懂的心,柔柔的,像一条细线,缝合了我那破碎的心。奶奶,您的宽厚叫我心酸,可我只能咽下如泉的泪水。
怎么能忘记?您香甜的爱,揉进面团,夹着一位农村女人的期待,夹着一位长辈的惦记。一同装进我的书包。你总爱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去吧,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您的爱的目光跟着我的脚步飘过了家乡的土地,直到远方,猛地回头,您佝偻的身影仍牢牢地贴在夕阳偌大的圆盘里。
怎么能忘记?暑假的一个夏天,我因补课在外,您拿着雨伞来接我回家,您为我撑着伞,矮小的我跟您说话时,却发现您的肩膀都湿了,我告诉您伞打歪了,您却说没有。如今,我长高了,奶奶我为您撑伞,又是一个雨天,这是明白阿布突然被对我说:“孩子,伞打歪了。”而我也固执地说没有歪。
怎么能忘记?在寒冷的冬天,您为我细细缝补衣服……
奶奶,今夜的月儿真瘦真弯。月下,我把深深地思念,送到您的身旁。
我心中的月亮篇二
兔子上月宫:
在人们心目中,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吴刚登上月宫,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代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至于这兔子的上月宫,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好玩的“兔儿爷”: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
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又称团圆饼)、水果等供品。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月的古俗。
在祭月的供品中,“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射木兔和食兔肝:
在我国一千年前的辽族,前身是契丹族,源于东胡,是辽河上游的一个游牧民族。因为契丹人以游牧为生,对兔子一类小动物既不以为奇,也不作为神物崇拜,只是一种狩猎对象而已。从这点出发,他们也产生了和兔子有关的娱乐和饮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别有风趣也具有浓郁的北方特点。
每年重阳节,辽族人民还有食兔肝的饮食习俗。该日,辽统治者先率领臣属部族,举行射虎活动,规定射中少者要罚重九宴,这大概也是对骑射的鼓励和考查。射毕,选择高地,立起帐幕,给蕃汉臣僚饮菊花酒;同时,把兔肝切成片,拦以鹿舌酱食之。兔肉鲜嫩,并富有营养。兔肝更是美味可口。辽族人民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美肴的。
我心中的月亮篇三
;摘要: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后创作的又一部巨作,带有半自传性色彩,一经发表便引起不小的反响。小说虽是一部虚构作品,但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毛姆自身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合作者的童年创伤和婚姻创伤。创伤叙事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新的解读。
关键词: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创伤叙事
创伤叙事“是一种解剖个人和公众创伤,帮助读者接触创伤经历的虚构叙事方法”①。创作者通过闪回、回忆和模拟创伤场景帮助创伤者重构当时场景和历史发生瞬间的过程。②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对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创伤进行解剖,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将这些创伤写出来,而是通过虚构的叙事方法,模拟出曾经的创伤场景,以叙述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表现出来。
一、童年创伤
薛玉凤在《美国文学的精神创伤学研究》中提到:“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创伤,尤其是童年创伤,是许多艺术家产生创作冲动的内驱动力之一。它不仅促使艺术家自觉地投入创作,而且对艺术创新具有积极的功能,为创作动机的起因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㈢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生活优渥,备受父母宠爱。但在毛姆八岁到十岁的短短两年间,父母相继去世,这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而沉痛的打击,之前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一去不复返,迎接他的是无穷无尽的伤痛和迷茫不可知的前路。之后他被送往英国的伯父家,伯父是一个教区牧师,自私吝啬,一直以十分冷淡的态度对待毛姆,在伯父那里毛姆没有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里陰森的宗教氛围也让他觉得可怕。后来毛姆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由于身材矮小和严重的口吃,毛姆经常受到学校里大孩子的欺负和折磨,有时甚至平白无故地遭到各种羞辱”④。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如此孤寂凄清,这在毛姆稚嫩的内心中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同时也铸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观。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童年时期的创伤主要通过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体现出来。从小缺失家庭关怀和自身缺陷所带来的自卑,让毛姆变得沉默寡言,他也将这样一种性格赋予了思特里克兰德,让他变成了自己的化身。小说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拙于交际的哑牛形象,他是在伦敦做事的一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优雅端庄、爱好文学,儿女双全,孩子们健康聪颖。在外人眼中他很幸福,过着很多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是人人羡艳的人生赢家,可是他一出场,“我”就看出了一些异样。他穿着整洁的正装,但有一种说不出的不适合,不太与外人交流,只是礼貌性地握手、附和性地微笑,与宴会中谈笑风生的人们有些格格不入,身上也没有体现出众人认为的幸福感。
毛姆这种童年创伤所造成的性格也导致他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他让自己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在伦敦拥有的一切,抛弃了所有的光环,独自一人来到巴黎,最后在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上定居,这一切只是为了追寻隐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绘画理想。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做法不可理喻,甚至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自动放弃辛苦打拼来的优渥的都市生活,跑到一个偏远的小岛上过物质匮乏的原始生活。但是对毛姆这样一个内心受到极大创伤的人来说,思特里克兰德的这种做法是他一直向往的。当然,毛姆也付诸了实践。毛姆年轻时候渴望成为一名作家,迫于生活压力以及长辈的旨意从事律师、医生的职业。当生活趋于稳定,理想又再次从其内心深处蹦了出来,而这次,他毅然决然选择遵从内心,抛弃一切,追逐理想,因为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种,就像武侠小说中把武功分为两种:内功和外功。大部分人认为的成功是外功,即物质上的成功,而毛姆和思特里克兰德所追求的是内功,即精神上的成功。在物质生活中取得的成功并不是毛姆真正想要获得的,他想要挣脱绑在他身上的层层枷锁,去追寻精神世界的成功,从中获得极大的自由。
二、婚姻创伤
毛姆除了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创伤,在婚姻中也深受重创,毛姆和西里尔的婚姻,是毛姆一生的伤痛,他甚至曾经表示这段婚姻差点毁了他。在这段婚姻中,毛姆没有体会到他想象中的婚姻本该带给他的自由和美好,有的只是无尽的伤痛与折磨。毛姆没有将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的创伤直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而是经过一些艺术加工,表现在了思特里克兰德与妻子的婚姻生活之中。他通过模拟婚姻中的创伤场景,带领读者走进他的创伤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他在婚姻中所受到的种种创伤。
小说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在外人眼中是个贤妻良母,完美主妇,她行为举止端庄优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在外安心工作,让孩子安心上学。她喜欢和一些文学家交往,经常参加各种文学聚会,在自己家中开文学沙龙,邀请很多名人作家来家中做客。在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眼中,丈夫是一个无趣的人,没有任何艺术细胞。可事实并非如此,思特里克兰德十分热爱艺术,只是妻子不够了解他,他也无法融入妻子的这种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存在的“艺术”。当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得知丈夫是为了追求绘画艺术离开家庭,并非之前猜测的对婚姻不忠而离开家庭时,她出人意料地选择不原谅,甚至对外宣称自己的丈夫就是和别的女人远走高飞了,和外界舆论一起攻击他,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使自己成为受人同情的一方。自思特里克兰德离开家庭到他去世的这些年中,他和家人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也不了解彼此的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去世后,世人发现了他的价值所在,把他捧成了一个伟大的画家,贵族们开始疯狂收藏他的绘画,作家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的生平,争相为他写传记,记录他的传奇人生。当有一位作家找到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了解情况时,她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好,优雅镇定,充满虚荣心,把自己和思特里克兰德的关系描述得完美无瑕,努力表现出一个著名画家妻子应有的仪态和修养。
这样一个爱慕虚荣的妻子形象的原型,就是毛姆现实生活中的妻子西里尔。西里尔是一个爱好文艺、舞会和交际的时髦女性,经常会邀请很多人来自己家中做客,在家中举行各种大大小小的聚会,这样嘈杂的环境严重影响了毛姆的创作。西里尔之所以选择和毛姆走进婚姻,是因为她看上了毛姆的金钱和地位,她想让她的孩子在出生之后有一个有地位的父亲,甚至利用孩子强迫毛姆与其结婚,简单来说就是西里尔的虚荣促成了这段婚姻。毛姆在这段婚姻中受到了很多创伤,忍受了很多不情愿,他本来就是个内向、害羞、不爱与人交际的人,可西里尔的爱好又迫使他不得不与人交往,做一些他内心并不想做的事情。他还要接受西里尔对他的各种控制,忍受她的自作主张,这些都让他在婚姻生活中备受压力,以至于让他对婚姻产生了厌倦、抵触,最后选择逃离婚姻。毛姆借思特里克兰德之口说出了很多自己对婚姻的切实感受和看法,正是这段婚姻的创伤让毛姆对婚姻失去信心,对女性也产生了一些偏见。
三、创伤叙事
在这样一部看似平淡的小说中,毛姆融入了很多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创伤。我们无法想象毛姆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创作这部小说的,因为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毛姆要再次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创伤,揭开那些已经愈合的伤疤,将这些创伤揉碎,融入到小说之中,这无疑会对毛姆本人的身心造成二次创伤。当然,小说中的情节和毛姆当时受创时的场景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读者可以通过结合毛姆的生平以及文中的一些叙述,接触到当时的创伤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毛姆当时的伤痛。感同身受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境界,虽然毛姆已尽力让我们对他的创伤有所体会,但是读者用想象的力量仍无法完全体会到这种创伤所带来的巨大精神摧残。
“创伤叙事是人在遭遇现实困厄和精神磨难后的真诚的心灵告白,也只有通过真诚的心灵告白,心灵的创伤才能得到医治。”⑤毛姆在经历创伤之后,没有人可以倾诉,文学作品是他最好的倾诉地,读者是他最好的倾听者。《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让伤痕累累的毛姆有了心灵告白的地方,在这里,他借思特里克兰德这一虚构人物,将自己的创伤重现于世人面前。这种独特的创伤叙事让毛姆与自己当年的创伤经历拉开了距离,曾经折磨自己的那些伤痛已经变成了自己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自己可以不再深陷于过往的那些伤痛而无法自拔,心灵的创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医治,自己也能活得更加豁达。毛姆作为一个作家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可以以一种上帝的视角去审阅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跳脱出主角的身份,用一种客观清醒的目光看待曾经的那些伤痛,并结合自己当下的思想感情重新体悟这些创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一种抚慰和治疗,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中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⑥而对于每一个读过《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样一部作品又何尝不是一次重生!“重新体验创伤(即使是他人的创伤),也会涤荡自己的心灵,宣泄自己的痛苦,并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⑦读者在读过小说之后,体验到了毛姆的创伤,有的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解决自己人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的可能会在毛姆的创伤经历中找到宣泄自己痛苦的出口,让原本黯淡的人生重新焕发光彩。如果是这样的话,毛姆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的创伤叙事也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所在。
①李桂荣:《创傷叙事:安东尼·吉伯斯创伤文学作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②周涓:《创伤叙事视角解读麦克尤恩的(赎罪)》,《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第49- 50页。
③薛玉凤:《美国文学的精神刨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④周颖:《论毛姆的内在精神矛盾——从叔本华和毛姆的创作探索其内心世界》,《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第7期,第47- 48页。
⑤⑦季广茂:《精神创伤及其叙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60- 66页。
⑥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心中的月亮篇四
夏日的夜晚,天上到处都是亮晶晶的星星,一轮弯月挂在空中。
不一会儿,月亮又在水盆里出现了,妞妞百思不解。
妞妞想了很久,想起光学知识,妞妞抬起头来看天空中的'月亮,她恍然大悟,原来水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呀!
大自然真奇妙。
我心中的月亮篇五
;摘要:美学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美学更是其核心所在。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小说思想内容的崇高性以及小说标题中隐喻的使用,让读者对《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美学 《月亮与六便士》 隐喻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家庭优越、事业有成的思特里克兰德,迷恋上了艺术之后抛弃一切,离家出走,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过上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虽然他最终客死孤岛,却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这部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出发,挖掘和解读这部著作中的美学元素。
一、小说的思想内容所蕴含的美
首先,什么是“美”。古今中外有着对美的不同阐释。在中国,儒家主张美与善,情与真的统一,道家则鼓励人们超越现实去体验天地之大美。在西方,康德认为美是愉悦的,且不带任何利害关系的体验。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是用来表现“真实”的。小说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中年后开启了自己对美的探索和追寻。他本来是一位有着地位和财富的股票经纪人,还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他为了追求艺术抛弃了俗世的生活。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当大多数人放弃梦想,转向功名和利禄时,思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美”的存在,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尽善尽美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二、小说中的隐喻所折射出的美
隐喻能让文字变得生动,从而提升小说的美感。所谓让文字生动,即是让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读者头脑中有一个较明确的形象,便于读者进行感性关照。隐喻词的意义和目的在于跳出呆板和乏味,以满足思想和情感的充分表露。以小说的题目为例,如果改为《理想和现实》则显得平淡无奇,而《月亮与六便士》则恰如其分地运用隐喻,在貌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的特征。黑格尔曾经说过,隐喻是在精神处在内心激动时,深入关照当前的有关事物,而同时又要求摆脱其中外在的因素,要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寻求自己,把它们转化为精神的。《月亮与六便士》这一题目则很好地把作家毛姆的情绪和思想转化为美的形象。月亮和六便士,两者都是圆圆的,闪着亮光,一个挂在空中,一个躺在脚边,不仅形象美而且充满了对比,给人一种在迷雾中前进的感觉,一种矛盾的情感。作者毛姆把“月亮”和“六便士”这一隐喻形象贯穿到了整个作品当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月亮”的典型代表,他抛弃人世间与自己相关的人与事物,以自身的内心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完满。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则是追求“六便士”的代表人物,她恨她的丈夫,恨他狠心毁掉了原本平静而富足的中产阶级上流生活,她永远生活在 “六便士”的俗世泥淖里,不得解脱。
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所体现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要体现出美感,首先要具备性格的丰富性。一个角色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就在于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容。以小说主人公为例,在世俗意义上,他是一个冷酷无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然而他却敢于离经叛道,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勇于摆脱上层社会的荒淫和奢侈,淡泊明志,通过绘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获得内心的平静。人物的两面性让他成为一个完备的整体,正如黑格尔指出的,完整性格的理想在于自身融贯一致的主体性所含的丰富的力量。不仅小说的主角如此,其他人物亦如此,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小说中的施特略夫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作一味迎合顾客的需要,从而赚取了大笔金钱,乍一看他完全是月亮的反面,然而他却拥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无条件地信任,并给予极大的物质上的帮助,甚至在遭遇了夺妻之痛后依然愿意资助和侍奉思特里克兰德,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提升到了月亮这一层面,他是一个介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角色。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靠炒作来博得公众的同情和提升丈夫画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为六便士折腰的人,但她同时也渴望和作家们交往,这让我们看到她也有仰望月亮的时候,在丈夫出走时,她勇敢地靠自己的努力撑起家庭时,又让我们看到她坚强自立的一面。
不難看出,正是因为美学元素的注入,才让毛姆的这部小说文字充满张力,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左樱,女,硕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美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