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毕业顶岗周记篇一
于是接下开始我“坚持不懈的骚扰”行动,可能是之前一直有听到师兄师姐说,在报社实习要找老师要事做,于是我隔几个小时就会问波哥“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或者做的么?”估计第一周我这句话说了不下15次,还好每次都换着方式说,不然波哥肯定被烦死了。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波哥整理资料和找数据。在经济报道里面,与数据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前两天我就是负责帮波哥找各种资料和数据,各大政府网站统计的数据什么的我都得去看看。
第三天开始,波哥会带着我一起去开各种会议,在会议上,我就负责记录,把别人讲的如实的记录。几乎不用录音笔,在波哥看来,录音笔只是辅助,但绝不可依赖录音笔,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自然工作的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用了录音笔你就要花两倍的时间才能整理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于是波哥给我的第一个建议:把笔头速度练好了,机器的东西常常会发生各种状况,如没电了,坏等,但手写记录却少了很多可能的状况。
这就是记者们工作的真正状况,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报道,只是每天醒来想着今天要做什么新闻,政府经济活动,各种会议必须到场,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就是新闻。不管会议政策有多无聊,它总与民生社会息息相关,所以总有亮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毕业顶岗周记篇二
来到报社第一周,开始只是到处看看报纸,熟悉一下周围。后来每个实习生都分配到一个指导老师,总的来说报社的记者都负责不同的线。因为对财经稍有点兴趣也想挑战一下自己,于是自告奋勇的要求要跟波哥(即我的指导老师,经济组的,主要负责经济报道的)。于是接下开始我“坚持不懈的骚扰”行动,可能是之前一直有听到师兄师姐说,在报社实习要找老师要事做,于是我隔几个小时就会问波哥“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或者做的么?”估计第一周我这句话说了不下15次,还好每次都换着方式说,不然波哥肯定被烦死了。
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波哥整理资料和找数据。在经济报道里面,与数据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前两天我就是负责帮波哥找各种资料和数据,各大政府网站统计的数据什么的我都得去看看。
第三天开始,波哥会带着我一起去开各种会议,在会议上,我就负责记录,把别人讲的如实的记录。几乎不用录音笔,在波哥看来,录音笔只是辅助,但绝不可依赖录音笔,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自然工作的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用了录音笔你就要花两倍的时间才能整理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于是波哥给我的第一个建议:把笔头速度练好了,机器的东西常常会发生各种状况,如没电了,坏等,但手写记录却少了很多可能的状况。
这就是记者们工作的真正状况,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报道,只是每天醒来想着今天要做什么新闻,政府经济活动,各种会议必须到场,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就是新闻。不管会议政策有多无聊,它总与民生社会息息相关,所以总有亮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毕业顶岗周记篇三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___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___:在__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
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记不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
毕业顶岗周记篇四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___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___:在__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
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记不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