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精选5篇)

时间:2024-10-05 作者:LZ文人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篇一

建始县实验小学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篇二

课本练习十五的第3――5。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重难点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篇三

建始县实验小学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篇四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在例5的教学中,一图4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但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素,既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优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优生想自主探素的欲望。

在例6的学习中,是认识加减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其实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己想。我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减法算式里,他们也自己的名字,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什么名字吗?”学生一听都纷纷开动脑筋,在学生讨论纷纷的时候,再出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已基本掌握,但在计算时对一些差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特别是减法,有的会说不会写,有的会算不会说,看来还是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篇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15里有个一。一个十和三个一合起来是()

2、出示数学卡片,说说它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11,18。

二、教学新课让学生拿出小棒,数十根捆成一捆,说一捆是多少。再数5根小棒放在这捆小棒右边。

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5=15-5=

2、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后,全班交流,提问:

10+5表示什么意思?(把10根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10+5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5+10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既可用数的`组成来想,也可能由10+5=15,想到5+10=15)

15-5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去掉5个一就只剩1个十)

齐读四道算式,感受相互联系。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书上,订正时指定两人分别报每组得数,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用“开火车”方式共同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

选4+10=14,让学生说出另外3道题。

4、做第4题。

观察后,说说从每幅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独立填算式,共同订正。

5、游戏:选几人从圆柱形盒子里各抽一道算式并解答。

10+()=18()+2=1210+()=()

19-()=10()-10=6()+()=14

6、教师在一个长方体的四个面上写出下列算式,依次旋转出示,同桌互说得数,再指名回答。

9+1+67+3+210-8+310-6+4

四、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样的计算?你能举出这样的算式吗?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课标》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并未直接采用书上的出示蛋糕图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

教学时能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虽然课堂教学容量较大,由于采用奖励五角星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学生学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但因为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