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蜘蛛的日记读后感篇一
一直以来,喜欢读杂志类图书的我,看文章都是走马观花,看到哪一篇感兴趣了,才会细细读完。会细细把这篇文章读完,是因为作者的第一句引言“当你看到这样一条彩练,你也会想起老蜘蛛。”没什么想象力的我实在难以把蜘蛛与彩练联系起来。作者冰波从婴幼儿至中学生均有适龄作品,是中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从前,美丽的网,像一张迸发着力量的满弓。)(从前,美丽的网会在晨风里抖动,像一块轻纱。)(从前,当猎物掉在网上拼命挣扎,也会在网里荡出一阵阵波浪,像这池塘一样。)(从前的肚子是那么饱满、光滑,泛着一种金属的光泽。)(它记得睡在网上的时候,阳光照着风,风儿轻轻摇着网。仿佛躺在云朵上,仿佛躺在秋千上,仿佛躺在微波上。)
老蜘蛛的点点美好回忆,在周围环境的记忆中渐渐绽放,在蟋蟀、萤火虫、蝴蝶、金铃子的陪衬下,慢慢显出以往的美好时光。它们在大自然中合唱一支歌“活着多么好可以尽情的歌唱、发光、舞蹈……”我们,其实生活很美好,但往往心情不够安静,忽略了身旁的许多美好。
蜘蛛的日记读后感篇二
《1984》讲的不(只)是关于红色的寓言,是一切集体对个人的吞噬,把《1984》过度代入中国无疑是太过狭隘的自恋。这里的高墙,有着更广的含义。纳粹,奥斯维辛,法国大革命,五月风暴,太多太多的高墙,它们不只在中国耸立着。
我开始的犹疑,不是对高墙的依恋,而是对蛋的警惕,无条件站在蛋这一边,也是在建筑另一堵高墙啊。凡个体汇聚成集体的洪流,都将成为高墙!无条件站哪一边,都是危险的,《1984》里捍卫的,正是不把脑袋拱手让人的权利。
远离洪流,保持距离。孤独的蛋是好蛋。
代入中国来读看得津津有味,也似乎隐隐约约解答了心里的一些疑惑。总觉得吧,像中国这样古老的文明,不论换哪个朝代何种制度,都免不了投上历史重重的影子。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看似新,其实旧,都藏在文明的基因里,不停复刻。
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纪初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法国重建起来,我们丝毫不必感到惊异。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里,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重新崛起,而且比以往更为坚固。
可见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
当我在那个时代的法律、思想、风尚中碰到吞噬过旧社会,如今仍在折磨我们的某些弊病的痕迹时,我也特别将它们揭露出来,以便人们看清楚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恶果,从而深深懂得它们还可能在我们身上作恶。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并不情愿这样做;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暂时忘记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国,而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这些旧制度仿佛原封不动地倒塌在自己身上。
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的读后感5
《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出身英国中产阶级,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年少时仍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即使没有上大学,但是在其后接触贫下百姓时,仍受到身份阶级的排斥,因为在那时的英国,光从口音上就有了阶级之分。而正是这个走不如上层社会,也融不进下层群众的人,却以及其睿智的眼光窥见了极权主义的萌生,并写出了一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政治预言的经典之作”的书——《1984》。符号为1984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书中的极权主义没有甚嚣尘上,这是我们庆幸的东西。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极权主义,却以不同的形式在各个国家上演,并且至今未绝。极权主义便是一国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它掌握了现代政治的统治手段,包括政治组织、社会生活、舆论工具、艺术创作、历史编纂,甚至个人思想和隐私。书中描绘的极权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变态的发展状况。作为政治最高领袖的“老大哥”被人奉为天神一般的人物,好像每个人的忠诚都应该毫无保留的奉献出去,以至于以它为代表的一切事物都能够被人理解。城市的各处张贴着他的头像,他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便从每一个关键的地方向下凝视。
在书中的那个社会有一句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当权者向所有人灌输的思想。国家不停地打仗,因为世界需要的和平就是战争不断;当权者对下层人民的奴役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在为他们创造自由;知识和文化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上层社会引导发展,下层人民的无知即可推动这种发展。一切我们觉得荒谬的东西,在那个极权主义鼎盛的社会里都顺理成章,因为他们的生活只有一条原则——服从,他们的信仰就是忠诚于“老大哥”,即使只需要看到他的画像。
为了维护统治,他们在各处安装“电幕”,一种可以接收和放送的工具。让这些生活的居民知道“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即使这种全面监视实施起来有难度,但是人心上的那道坎就会让每个人都谨言慎行。“掩饰你真实的感情,控制你脸部的表情,大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的,恐惧,是当权者利用得最好的武器。
极权社会里的统治者秉承着这样的原则:“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极权主义者可以凭着自己的喜恶去破坏伦理、控制思想、剥夺自由、扼杀人性、捏造和篡改历史,他们认为过去并不客观存在,它只存在于文字记录和人的记忆中,于是他们拥有庞大的机构为他们篡改历史,以使所有的文字记录都无一例外的表示他们的决策从来就是最正确的,而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进步迅速,至少从文字记录上来看是那样的。如果某人的记忆不符合文字记录,那么他必须修改自己的记忆,而不是质疑是不是过去与执政者说法不一致。这就需要人们学会“双重思想”。
所有人都知道全部真实情况却扯着一滴水不漏的谎话,同时持两种相互抵消的观点,明知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逻辑来反逻辑。一边表示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一边表示民主的办不到的一遍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忘掉一切必须忘掉的东西而又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来,然后又马上忘掉它。“双重思想”要求所有人有意识地进入无意识,去改变我们的认知,而后又不能意识到刚刚完成的催眠。虽然很困难,但是为了老大哥,所有人都必须做到。
当所有人长时间接触这些思想,受着这种禁锢,许多人都开始信仰着当权者灌输给我们的一切东西。新一代的人成长在革命后的世界,并且不知道有别的世界,把党视为万世不易的东西,就像头上的天空一样,对它的权威绝不反抗,只是千方百计的加以回避。极权主义便更加根深蒂固,因为人民已经不会反抗了。这样的一副政治图景显然给执政者带来极大鼓舞,而对于普通民众却无疑是一个噩梦,为了避免其发展壮大,人民要学会反抗一切有悖于人性发展的东西,不要惧怕权力的压制和暴力对待。
蜘蛛的日记读后感篇三
有一天我们换到了一些蚕宝,一共有七只。
我的蚕大约三毫米长,有大大的头,胖胖的身子,其中有一只蚕有细细的身子。我和妈妈把蚕宝宝照顾的特别好,每天给它采叶子吃、换叶子,于是我的蚕宝宝就开始茁壮成长起来,我的蚕宝宝身体变白了。我给它放了一片叶子,让蚕爬上去吃,它爬呀爬,爬到叶子上,我发现它吃叶子的样子是头一点一点的,不久叶子干了,蚕不吃了,我给蚕喂了新的叶子,可是它还是不吃,妈妈说蚕正在蜕皮时期,蚕蜕皮时不吃叶子。我爱蚕宝宝。
蜘蛛的日记读后感篇四
在与大家分享《1984》这本书前,先说点别的。哈哈!转眼间暑假已经开始了好几天。不知道大家在工作呢,还是家里蹲呢。其实暑假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我的建议是在暑假看看书,提升下自己或者去打份工,体会赚钱的不易也不错。我的选择是打份工,明年就去工作了,这次暑假是最后一次了。虽然自己选择去打工,但是读书也不能落下。这次暑假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读一些书看英文报纸。在我看来,读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水于鱼一样。在读书中,我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一面。同时,读书让我能够去安静自己,不再浮躁。读书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想象一下,在阳台上放张躺椅,然后再拿本书。躺在椅子上看书喝茶岂不美哉。
好了,进入正题。《1984》这本书给我震撼很多,让我能够更深去了解社会。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压抑,这本书好像营造一种恐怖的气氛,让人恐惧,感觉阴森可怕。这本书差不多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到了朝鲜,感觉真的很像,独裁、思想控制、监视无处不在。
书中的背景是这样,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主人公温斯顿就是生活在大洋国的一个外党党员,他负责的就是篡改历史。看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历史还能被篡改?但是在这本书中一切都可以被篡改,除了老大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为政治,或者说极权而服务的。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温斯顿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开始怀疑这个社会,怀疑老大哥。他甚至在日记本中写下了打倒老大哥。其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是很痛苦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监视,你的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可能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温斯顿后来遇见了一个叫裘丽娅的女子。他们很快相爱,但每次约会都非常谨慎,为了防止被发现,他们每次回去的路线都是不一样的。之后,他们在租了一个房间,那个房间好像成为了他们的天堂,他们做着各种事情。不幸的是,被思想警察发现了。温斯顿随即被关押,并进行了“改造”,到最后他也成了爱老大哥的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在书中,奥威尔在书中所刻画的温斯顿个人形象,所展现出来的个人价值最后是失败的,个人价值被否定。这本书是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写的,预言1984年发生的事情。但是书中说的世界将会变成三个国家并没有发生,新话也没有出现。我们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的出行,就餐,打电话,大数据都是知道的,以及路边无处不在的“天网”,还有网上的很多信息都是过滤掉的。有时候我们都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许只是生活在政党制造的世界当中。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去探究事情的真相。
蜘蛛的日记读后感篇五
昨晚终于把1984给读完了,断断续续看了几个月——finally!
其实,除了主角温斯顿、朱丽亚,其他人的名字我仍旧记不得。小说里描述的历史背景压抑,压抑地像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又那么现实跟残忍。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思想暴政下的统治,每个人都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科学以及串改了的历史。唯有男女主角似乎是清醒的,区别在于男主想改变,想找到组织有契机去改变,他记录着他所参与历史阶段的各种政治谎言,希望有一天能揭露虚假的“党”。而女主聪明机灵,在行尸走肉的环境里只想找到属于自己快乐的生活。但是他们想要的自由却是不被党所接纳的。将他们拘捕,残忍地折磨,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变成同样的行尸走肉,并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之。男主到最后都是清醒的,只是无力再对抗,两滴泪落到杜松子酒里,不知是感激解脱还是无奈悲伤。
看完书已经是半夜12点多,临睡前我内心是压抑的。我在想若是我生活在1984里,我会如同他一样吗?肯定不,我应该会选择被同化,活成像那个哼着歌洗晒衣服的妇女吧。忽然明白92跟我说的,作者是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在写这本书。
现在我所生活的环境,没有像小说里那么糟糕。但是书本警示我,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洞悉。微缩到生活里,如果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跟环境,那就努力提高自己,有能力去寻找另一个更适合的平台。
回头再去看看网上对这本书的书评,然后把电影也给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