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高三化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生: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大的糖水或盐水,反之浓度小。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对于食盐溶液的浓度大小,也可以通过下列实验判断。
【探究实验】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与死海的漂浮原理相同)
师:其实,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2-43页,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生:溶质的质量分数=×l00%。
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2)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钠。
我们从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剂的质量为100克,溶质的质量为36克。
那么,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为:36.0g/(100g+36.0g)×100%=26.47%。
(3)错,它把溶液与溶剂混淆了。
师: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师: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课后小结
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互相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思考、回忆)
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溶液,请你们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高三化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你能写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
〔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板书〕: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nahco3 ,俗称小苏打;化学式: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
〔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co2↑+h2o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
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能或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 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高三化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 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
钙元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多的常量元素,若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学生回答】
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
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
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高三化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 系统的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的种类、性质、转换
2、 进一步分析巩固复分解反应条件
3、 能熟练鉴别几种物质
重点、难点: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殊离子的鉴别
考点及考试要求: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相关内容一直是化学学科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延伸领域较广,也是中考中占据分值的考点,重点突出较多,难点同样很多,很多学生学习此处内容时较为吃力、需要多总结归纳、强化训练。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一、概念:
1、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三者之一)
5、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酸的性质:(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显色
(2)酸 + 多数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酸 + 碱 = 盐 + 水
(4)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5)酸+活泼的金属=h2 + 盐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高三化学教案篇五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思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察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讨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
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
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
合电路。
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
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
高三化学教案篇六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考的化学教案怎么写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 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
钙元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多的常量元素,若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学生回答】
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
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
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
1、 系统的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的种类、性质、转换
2、 进一步分析巩固复分解反应条件
3、 能熟练鉴别几种物质
重点、难点: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殊离子的鉴别
考点及考试要求: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相关内容一直是化学学科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延伸领域较广,也是中考中占据分值的考点,重点突出较多,难点同样很多,很多学生学习此处内容时较为吃力、需要多总结归纳、强化训练。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一、概念:
1、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三者之一)
5、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酸的性质:(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显色
(2)酸 + 多数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酸 + 碱 = 盐 + 水
(4)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5)酸+活泼的金属=h2 + 盐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你能写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
〔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板书〕: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nahco3 ,俗称小苏打;化学式: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
〔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co2↑+h2o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
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能或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 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思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察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讨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
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
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
合电路。
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
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
★ 高三化学学科教学计划5篇★ 2021高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个人化学教学计划设计5篇★ 关于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计划5篇★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5篇★ 2021高三化学教学辅导期末总结★ 年终高三化学教学反思总结报告5篇★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高三化学各人教学总结报告★ 2021年高三化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