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案(4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搭一搭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2、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 师生活动师范。

(4)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和这位同学的游戏谁能说说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三、拓展应用.

四、全课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搭一搭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课件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设计意图: 由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教师鼠标点)指指被谁挡住啦?

(认识到有被遮挡的,课件显示)

(看到的立方块透明,感受被遮挡的立方块与其他立方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都做对的举手)

7、师: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自己动手画,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没有通过摆,直接画出来的,没摆怎么就能画出来?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摆帮助画出来,只有通过不断的摆加强印象,才能最终不用摆靠想象就能画出来。

(设计意图: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5是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6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7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出示学生画的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汇报:(指名到前面边摆边说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他是从正面先摆的,有没有摆的方法和他不一样的。也就是先从哪个面入手摆出基本图形都可以,)

(设计意图: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组,师:再来摆一个,试试,行不。

师: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别的途径知道的吗?(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

(数量上相同的,先摆上面看见的)

(设计意图:优化摆的方法,比较怎么摆简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 师:给2个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

自己尝试,汇报

3、 出示例题;判断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样的?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看来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发现新问题,结束全课。新课开始是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再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数学课堂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阵地。另外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级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搭一搭教案篇三

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

课件、每人40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并板书:搭一搭(一)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够搭出几个呢?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指名汇报结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够搭多少个正方形呢?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指名回答。

2、认识余数

(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动手写一下。

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组内交流订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

请每个同学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思考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小结:当我们用小棒搭正方形时,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没有剩余的小棒。

(5)像这样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试写,指名展示,集体纠正。

13÷4=3(个)……1(根)板书

(6)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想一想13÷4=3(个)……1(根)这个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7)归纳:像13÷4=3(个)……1(根)这样的除法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数“1”叫余数,除法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继续增加小棒根数,搭一搭,你能发现什么呢?

(1)学生根据教材p4页“搭一搭,填一填”处的表格独立操作并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填写的算式和单位名称。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余数比除数小。

4、余数真的都比除数小吗?

组织学生分别用25根、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验证一下。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2、教材p5页“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2题,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2、教材p5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四、拓展延伸

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算式?

□÷□=4……1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级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搭一搭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教师说学生摆。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讲评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 看图连线后,再填空。)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 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 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