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感谢唠叨篇一
“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垃圾倒了没有?”、“又跑一身汗,你洗澡没有?”……天啊!又来了。
“妈妈,你每天都要唠叨几句,你不烦啊!你不烦,我都要烦死了。”我说
“我唠叨,你作业写不完,明天怎么会不受罚?你看你一身臭汗,哪个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妈妈一脸严肃的说。
我被妈妈问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也只能从命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和姑姑们一起带我去外地游玩,我看一个叫“激流勇进”的游戏很好玩,就吵着要去,妈妈又唠叨着说:“这么危险的游戏还是不要玩了吧,万一有个什么磕磕碰碰的该怎么办呢?”我假装没听见。硬要去玩,妈妈拗不过我,就只好让我去了,还一个尽的千叮咛万嘱咐,但是我看到妈妈的脸上明显的还是有一些担心。
就是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妈妈的唠叨里更多的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感谢唠叨,感谢妈妈的唠叨。
感谢唠叨篇二
我妈今年40多岁了。她身材苗条,说话尖刻,特点是爱唠叨。不信,那就过来看看!
每天7点,她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刷完牙就催:“快点,你到底去不去上学?快点”。
上补习班的时候也是“路上小心,看路,看行走的车辆,注意安全。”
第二天,考试的日子真的生效了,一切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我记得我妈的唠叨,一边做一边看公式。申请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终于交卷了,我信心满满的交了,等着考试结果。
最后,当老师念《王》100分的时候,我很激动。看来我妈的唠叨还是有用的。我妈来接我的时候还在唠叨,我也不觉得无聊,但是听起来很舒服。
感谢唠叨篇三
有一种感受,无处不在。有一种体验,别有一番滋味。有一种情感,醉人无比。这一种感受,这一种体验,这一种情感,它叫做感动。
相信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个“话唠”,而充当这个角色的,多半是母亲。你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你需要的时候,她在唠叨,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她也在唠叨,总之无时无刻,母亲的唠叨总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个人大概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世上还能有比我妈妈更唠叨的人吗?每次看《大话西游》,总是对里面的唐僧嗤之以鼻,可相比起我妈妈来说,还差得很远。她的唠叨范围非常广泛,从衣服着装到生活用品,从买菜钱到水电费,几乎没有什么是她说不了的。
我是很喜欢安静一个人的,所以对这唠叨自动当成了烦人,一直以来是敢怒不敢言,敢想不敢做,导致自己越来越憋屈。
那一天周末,我正在家里看电视,正看到精彩的部分,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我随手伸过去胡乱摸了几下,摸到手机就拿起来瞥了几眼,心中更加烦闷,又是妈妈打来的!我挠了挠头,她今天已经打了三次电话回家了,而且内容无一不是“吃早餐了吗”“起床了没”“在干什么”一类无趣至极的话题,现在是第四次了,如果再没什么实质内容,我想我就要被逼疯了。一手点击接听,一边拿起遥控器换台。
“哎,宝贝,吃午饭了吗?”妈妈温和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入我的耳朵。
瞧,又是这种无聊的问题!但又不敢怎样,敷衍地回了一声:“恩。”接着又说:“妈,给我买番石榴吧。”想起自己喜欢吃的番石榴,转而用讨好的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她一定会答应给我买回来的。
在这一刻,母亲的唠叨成为了一根导火线,燃烧起了我心中的熊熊烈火,爆发出来。忍无可忍的对着电话那头大吼一声:“别烦了!”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电话扔在沙发的一边。
“是,她也太烦了点吧!一天几通电话,烦都烦死了……”我小声嘀咕着。
我顿时哑语,是啊,她从来都在为我唠叨,却从未唠叨过自己。
这句话是令我感动的。虽然唠叨的表面是那么烦而俗气,可母亲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爱。我凭什么嫌弃她烦?又有什么资格嫌她烦?她一心一意付出,换来的只是我一句:“别烦了。”我不知该怎么言说,但我唯一肯定的是,母亲的唠叨是我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而我却幼稚的令她伤心。
泪水在眼眶打转,我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