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总10篇)

时间:2024-11-24 作者:文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一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巩固练习中,我分层设计练习: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二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三

一开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课时逐步呈现知识点,将重点知识融于练习中,进行着重的讲解。试讲一次后,发现这种设计显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学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致命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浮于表面地将知识点过一遍,无法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点像练习课。

在查阅更多资料,以及向前辈们请教之后,我醍醐灌顶:我需要一个将所有知识点都能串连的一个素材,以此作为导线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整理、复习并总结相关知识点。因此我选取了用几张数字卡片写数作为导入,将学生能写出的数作为后面复习的材料,达到教学素材取之于课堂用之于课堂的目的。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的步骤,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系统性地整理知识,建构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下来,相信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学之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重难点知识的突出还是不够明显。比如在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掌握的很不熟练,有些对单位间的进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乘除进率弄混。在之后的练习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复习单位换算,另外建议学生将乘除进率写在题目旁边,再去移动小数点。二是网课的模式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引导较多,学生自主的空间比较少。三是练习的设置针对了一般学生,没有进行拔高和拓展,学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没有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我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让复习课上的.更有质量,更适合学生学习。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四

小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一认”(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填一填”(提供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图写出图中所表示的小数,数形结合)——“拨一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及十进制,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这一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认知冲突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小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三点值得反思:

1、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问,充分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数学的王国中,激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迷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五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8个主要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六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课始以猜测老师的身高和讲桌的长度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动手测量讲桌的长度,提问两个问题:这个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并出示算式3÷2=通过计算,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由问题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就更好了。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七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

第一次教学:“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

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体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第二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二、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安排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

按照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非常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疑惑。经过观察、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现: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吸收、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暗示”培养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用提问来“暗示”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0.3米是几分之几米?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根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养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八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

第一次教学: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

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体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 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第二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 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二、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安排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

按照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非常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 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疑惑。经过观察、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现: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 “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吸收、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暗示” 培养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用提问来“暗示”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 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根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养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九

“模型图”是用来近似地描述或模拟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节课理解小数的意义,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木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课的开始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应该说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探索过程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学习分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0.25=25/100以及0.365=365/1000;在第二个层次中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形式来表示出一个个具体的小数,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比较、观察和归结,从而保证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课始当我打开课件,呈现的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学生们马上就兴奋了,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这下面有什么啊。我说:这个长方形下面有一个很特别的数看看谁能猜出来。当一个个小长方形不断飞走数字一步步凸显一直到8.9这个数出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前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熟悉的人民币单位背景中探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个环节。具体的作法是:

(1)出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角钱。有学生说去买九角钱东西就还剩下一角钱;有学生说把这一元钱换成10角钱再拿一角就行,我请这个学生上台示范给大家看。然后再问:一角钱用元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学生很快写出了1元=1/10元=0.1元。

(2)我又拿起一张一角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分钱。将上一个环节重复。学生又写出了1分=1/100元=0.01元。渗透了这种等量替换思想后让学生自学书上关于1分米=1/10米=0.1米内容。让学生感悟十进制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四位小数。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那该多好!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个人训练计划表 足球个人训练计划(模板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

    留队述职报告部队士官 部队述职报告士官留队(精选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最新班级庆祝元旦活动方案 元旦班级庆祝活动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

    最新快乐中秋节中班教案反思 都快乐教学反思(实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

    停车问题报告(模板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小班秋游安全活动方案及流程(优质5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

    最新餐饮经理工作总结报告(大全8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

    2023年选修一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汇总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

    最新化工社会实践报告(汇总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

    七年级数学教研计划(汇总10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七年级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