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 中秋月阅读答案(汇总8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灵魂曲

在辩论过程中,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辩论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这些范文展示了辩论的魅力和力量,每一篇范文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思考。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一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之夜,天色渐晚,暮云像知人事一样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圆月。明月当空,月色如水,让人感觉到清寒之气。在这寂廖广阔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转动着她玉盘一样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流逝着。

3.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本文来源于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二

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1-3题。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之夜,天色渐晚,暮云像知人事一样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圆月。明月当空,月色如水,让人感觉到清寒之气。在这寂廖广阔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转动着她玉盘一样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流逝着。

3.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三

中秋月,特指中秋节的满月,在唐诗宋诗中曾出现多首以之为名的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又名《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之夜,天色渐晚,暮云像知人事一样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圆月。明月当空,月色如水,让人感觉到清寒之气。在这寂廖广阔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转动着她玉盘一样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流逝着。

(3)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四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写法上由 入 ,抒发了作者 之情。(2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2分)

3.这首诗写法上由什么入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2.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3、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写法上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1.前两句中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两个?请找出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溢”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转”再现了明月的运行轨迹和浑圆的形态美。

2.全诗用什么手法抒发出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

注释:

银汉:即银河。

玉盘:指月亮。

译文:

赏析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五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v(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1.《中秋月》阅读答案

2.病人阅读答案

3.社戏阅读答案

4.信任阅读答案

5.蝈蝈阅读答案

6.往事阅读答案

7.阅读及答案:《读书》

8.《锄》阅读答案

9.海啸阅读及答案

10.《石榴》阅读答案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六

1、能分别从时令上、祭祀上、气候上三方面说清原因即可。

2、围绕怎么玩、吃什么展开描述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答案:因相隔两地的亲人能同时看到一轮明月或一轮明月同时照着相隔两地的亲人因而引起思念之情。仅从圆字上联想,言之成理的,亦可。

4、无标准答案。

月到中秋阅读答案解析篇七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仰视日渐丰满的中秋圆月,孩童时的点点思绪袭上心头。小时候最有盼头的是过年有新衣服,中秋有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单一却很好吃,不知道是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还是别的原因,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记得小时候买食品需要凭粮票,月饼也不例外。每年母亲都会拉着我一同去,只有那年的中秋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那年中秋节下小雨,母亲留我在家等候,独自打伞买月饼去了。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盼雨停,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可雨停了,月亮已经从云层中露出笑脸,母亲却迟迟不归。当熟悉的脚步声在山墙头渐渐近了,是妈妈回来了,我冲了出去。令人疑惑的是母亲两手空空,她拉着我进房子,把我抱在怀里说,“妞妞,妈妈和你说件事情,你不许哭鼻子,今天买月饼的人多,等轮到妈妈,就剩下一块了,你知道娇娇的姥姥嘛,快八十岁了,这几天病重了,她家人都忙着照顾她,没有时间买月饼,我回来的路上看见娇娇哭着问她妈妈要月饼,我就把咱家的月饼给娇娇了。妞妞,不要难过。你想想,你上下学都是娇娇的爸爸骑车接送你们,你坐在前面,娇娇坐在后面……”“妈妈,是不是今年没有月饼吃了,我想吃月饼”,委屈的眼泪已经爬上我的脸颊。母亲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拨开后是半块月饼,“这是娇娇的妈妈硬是掰了半块给我家的'馋猫”,母亲刮着我的鼻子,我破涕而笑。母亲仅是嘴唇碰了碰月饼,剩下都是我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块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而那半块月饼,是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和娇娇拼凑了一个中秋节。我吃的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因为母亲没有吃上月饼。虽然已过了近二十个中秋节,但我却难以忘怀对已逝岁月的回忆。然而,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

选自《石河子广播电视报》9月29日出版926、927期a15版

5.对文章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很喜欢吃月饼,但月饼单一,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那年中秋的月饼特别好吃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b.因为娇娇的爸爸每天都骑车接送我,妈妈过意不去,就将月饼送给了娇娇。

c.这篇文章通过“半块月饼”的故事,表现了妈妈的慈爱和善良,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那个中秋节“我”只吃到半块月饼,很不圆满,所以只能算是半个中秋节。

答案

1.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凭票买月饼,不容易吃到;半块月饼充满了母亲的慈爱,令作者无法忘怀。

2.因为母亲为了我能吃上月饼,排了一整天的队,但最后一口也没有吃,对此我感到遗憾,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3.童年的月饼里充满了母亲的爱。深深留在作者心里的,不只是队月饼的渴望,更是那温馨的记忆。

4.对孩子来说,一个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虽然“我”只吃到半块月饼,但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拼凑了一个中秋节。然而妈妈没有吃到,“我”感到很遗憾,故这个中秋又是不圆满的,称为“半个中秋”。

5.c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