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程的连贯性。下面是一些小班教案的案例,包括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示例,供教师们参考。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一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二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认识4以内的数量,知道它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巩固对4以内数字的认识。
2.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学具:分组材料:第1组是印有数字的作业纸,第2组是画有水果的图片,第3是组数字纸卡、水果印泥。
人手一份1~4数字卡,苹果图片4张。
3.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子内放1~5数字卡、苹果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数字4,感知4的数量;难点:是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活动过程:
好,现在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2、复习数字2、3及其数量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图片里有多少个苹果呀?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从盘内取出相应的数字。
3.认识数字4,感知4的数量出示桔子图景,请幼儿目测桔子数量,认识数字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像什么。
师:4除了可以表示4个桔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现在小朋友们就和周围的同伴相互讨论、交流一下,然后让小朋友们讲一讲。
4.游戏“看数取苹果”师:出示数字请幼儿看数取相应的苹果,边拿边说:1、2、3……,个苹果和数字做朋友,并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5.分组操作活动告诉幼儿水果宝宝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向幼儿介绍分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现在老师分下组,第1组的小朋友看数字画自己喜爱的水果;第2组看水果贴数字;第3组看数字印水果印泥。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待会老师要让小朋友们边操作边讲述。(教案出自:)(如数字3和1个水果做朋友,幼儿做完一组后可交换形式。)。
6.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师生互评。
延伸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为水果宝宝们唱歌、跳舞,随音乐出活动室。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xx和xx拼成”的句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
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引入课题。
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山羊伯伯。)。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
t: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
1、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
t: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边走边问: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
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几个呢?
(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
它又有几个呢?
t:哇,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
(太阳、小松树、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贴画。
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展示出来。
五、活动结束。
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2、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六
活动目标: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及交流活动。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八戒图片一张、各种各样的水果、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拍手。
师:这是几?生:这是3;
师:你拍几?生:我拍3(xxx)。
教师出现9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拍手表示,复习9以内的数。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新老师,我们一起来和新老师们打声招呼吧(新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们班除了来了这么多的.新老师,还来了一位很特殊的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出示猪八戒的图片)。
师:猪八戒今天是来我们班可是有个艰巨的任务的,他是帮他的师父来找水果的,瞧,老师为他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学生说一说。)。
师:这么多的水果,你们知道他们各有几个吗?分别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师:
师: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个西瓜,10个草莓,10个桃子还可以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在身边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数量是10的物体。
生自由回答(如:10张小椅子、10个本子、10本数)。
师:找一找我们身上有没有10?(我们有10个手指,10个脚趾头。)。
3、练习巩固。
师:刚才老师说猪八戒今天来是干什么的?(找水果)。
师:那他要找什么水果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猪八戒找水果这一课,看谁动作最快!
师:猪八戒手上拿的是数字几啊?(10)原来猪八戒要找到与她手上数字一样多的水果,接下来请小朋友帮助猪八戒找到数量是10的水果,把它和猪八戒手上的数字连起来。
三、拓展:找朋友,巩固对数字10的理解。
幼儿作画。
画好后,请个别幼儿说10个什么送给10做好朋友。今天数字娃娃10看小朋友给它画了这么多好朋友好开心啊,谢谢小朋友。
四、游戏:数糖果。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我也有奖品送给你们呢!奖每个小朋友10粒糖,请你想一想,如果不满怎么办?如果多了又怎么办呢?完成后请给后面的老师检查,分享糖果。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七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各种动物的特点。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范图;各种小动物的拼图。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观察完整的小动物拼图。
教师出示完整的小动物拼图。宝宝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们吗?
引导幼儿跟每个小动物问好。
2、小动物变魔术。
教师出示小猴子拼图:小朋友们看,小猴子来变魔术了。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用神秘的变魔术的动作把猴子的身体故意变掉,贴在黑板后。变魔术的游戏可真好玩,其他两个动物:狗熊和大象也想来变一变。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把狗熊和大象的身体也变到黑板后。
呀,现在小动物只剩下头了,咦,他们的身体变到哪里去了呢?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我们再来变魔术,把小动物的身体变回来。
教师把黑板转过来:瞧,小动物的身体变回来了,可是,到底哪个身体是哪个小动物的,我有点搞糊涂了,小朋友来帮帮忙吧。
教师请个别幼儿把动物的头拼到相应的身体上,并进行集体验证。
3、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操作幼儿用书44页,请幼儿把动物的头和身体连线。
(2)找找右边的一部分身体是哪个小动物的,并连线。
4、评价。
检查自己的操作纸上的作业是否正确。
表扬书面整洁的幼儿。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八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
2、大图书一本,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2.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教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1)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
(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
(2)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
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教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教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
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
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动评价。
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九
设计意图:
“过新年”这个主题蕴含了许多节目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
我通过与家长交流,发现新年礼物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伴有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元素,比如,收到礼物时的感受与交往(礼仪与交往),打开礼物前的猜测与判断(合理想象与判断的方法),打开礼物后的验证过程与心情(验证并获取经验)。
在思考活动方案时,我认为以不打开礼物为前提,让幼儿用各种方法来判断包装袋(盒)中“有”和“没有”礼物。是活动中幼儿积累认知经验的重点。由此,我形成了设计思路:以礼物为线索,将寻找礼物、猜测礼物、分享礼物的过程自然衔接并层层递进,激发幼儿从寻找中收获情感,发展语言;从探索中寻找方法,发展思维;从分享中体验快乐,尝试交往。
目标:
1.在猜测礼物、打开礼物的过程中,体会节日来临的快乐。
2.尝试用各种方法(如摇、捏、闻、掂等)来判断礼物的“有”或“没有”。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
1.包装精美的礼物(事先藏在活动室内的各处,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1)礼物既有盒装的,也有袋装的,其中有极少数盒(袋)内没有礼物。(2)礼物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需要出发考虑,能引起幼儿猜测或判断,如:有或无声响,有或无香味,有或无重量,等等。其中有一两样是能够产生争议的,如分量很轻,无法一下子判断出来。
2.桌面上有笑脸和哭脸两个大圆圈,分别表示“有礼物”和“没有礼物”。
3.幼儿有收到或打开礼物的经验。
4.歌曲《新年好》磁带。
过程:
一、寻找礼物。
1.新年快到了,你想不想收到礼物呀?别急,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新年礼物,就藏在我们活动室里,一起去找找吧!
2.你在哪里找到了礼物?(可以随机用“哇!你找到一大盒礼物”“瞧!他找到的是一袋礼物”等进行评价。)。
3.你是怎么一下子就找到礼物的?(发现礼物的精美包装。)。
4.礼物盒、礼物袋里究竟有没有礼物呢?老师请你们先不要打开,想办法猜猜看。
二、猜测礼物。
1.你找到的礼物盒(袋)里有没有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运用摇、捏、闻等各种方法来判断礼物的有与无,并注意动词的使用。)。
2.如果你觉得你找到的包装盒(袋)中有礼物,就把它放在笑脸娃娃的圆圈里;觉得没有,就放在哭脸娃娃的圆圈里。
3.共同验证猜测的结果。
(1)验证笑脸娃娃圆圈里的礼物盒(袋)。
(2)验证哭脸娃娃圆圈里的礼物盒(袋)。
a.这些盒(袋)子里有礼物吗?(请几个幼儿再次上来辨别或判断。)。
(其中有一件礼物因为没有声音、没有重量、没有味道引起了幼儿的争论。)。
b.究竟有没有呢?我们也打开看看(请个别幼儿打开)。
(幼儿打开礼物盒,一只大大的氢气球慢慢升起,孩子们非常惊喜,大声喊道:“有礼物的,是氢气球,气球飞起来了……”)。
c.原来是有礼物的!是氢气球!气球你好!祝你新年快乐!
d.小结:刚才大家想了许多办法,终于发现了礼物盒里的秘密。
三、享受礼物。
1.新年里,大家一定还能收到很多礼物。收到礼物时应该和送你礼物的人说些什么呢?(谢谢;祝你新年快乐!)。
2.《新年好》音乐响起,幼儿和教师、同伴一起分享礼物。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十
2、让幼儿体验与他人一起动手操作、一起讨论的乐趣。
重点:理解分类的含义及方法。
难点:区分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名称)
1、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形卡片、动物作业卡片若干、水彩笔;
2、小熊头饰一个,熊妈妈头饰一个。”
(1)师戴上小熊头饰做小熊,手捧大量卡片,边讲边进教室:唉,这么多卡片,乱七八糟的,怎么办?作思考状,并请幼儿一起思考。“卡片全部混在一起,拿的时候多不方便啊!”让幼儿讨论“怎么办?”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用一种办法:分类放好。
(2)怎么分——“这么多卡片,放在这乱糟糟不行,怎么放呢?怎样放以后看上去才整齐,用起来也方便。
(1)教师分发卡片,引导幼儿先观察:“好好看一看,这些卡片到底是什么样的?”
(2)在观察过卡片后,幼儿进行操作。摆弄卡片,经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找到分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随时注意指导,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去尝试,去操作;“这张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它和哪一张长得一样啊?… …”
“太好了,我看到小朋友分的这么好,有的这样分,有的那样分,真开心!”
(1)先把自己分的方法告诉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幼儿轻声与人交谈、讲述,师巡回倾听
(2)请个别幼儿讲述,大家一起听,并适当进行讨论、理解。
幼:我把红的放在这,绿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颜色分的
幼:我把方形的放在一起,圆形放在一起
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形状分的。
(3)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分的时候,把相同的分在——起,可按不同的特征来分,如颜色、形状等。把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并告知幼儿,这样分的活动叫分类活动。
熊妈妈拿着又一叠作业卡片来了,“小熊,你们把这些卡片分得真整齐,让我在来考考你们吧!你们也要把它们理整齐哦。”(熊妈妈带来的是动物作业卡片)
妈妈走了,小熊与小朋友开始分卡片。
(1)一起观察,看看卡片与刚才的卡片是不是一样的?这些卡片上有什么?我们来帮它们找个好朋友怎么样?但是,这些小动物喜欢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做好朋友。
结束活动:
妈妈回来了,表扬小熊和小朋友:“你们分得真好,按不同特征分好了卡片,分类的本领真大。”
妈妈放好卡片,带小熊与幼儿一起出去做游戏。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十一
课前提示: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父母特别依恋,行为很受情绪的支配,出现了哭着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演等情况。本活动通过“你喜欢谁”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思想品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幼儿喜欢并大胆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要表扬几个小朋友,如某某。他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一点都没哭。我们用掌拨鼓励他们!
2、看图片,理解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图片上都有谁?(有明明、壮壮,还有医生)。
医生在干什么?(在打针)。
壮壮表现得怎么样?(壮壮很勇敢,没有哭)。
那明明呢?(明明很害怕)。
(2)教师鼓励幼儿向壮壮学习。(勇敢,不怕打针)。
(3)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不怕冷。
(4)教师请幼儿看图片(三),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故事表演,参与各种活动。
(5)教师总结:我们要做大胆勇敢的好孩子。
3、练习。
(1)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你喜欢谁》一课,观察图片。
(2)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
(3)教师: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4)教师总结。
建议: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图片上的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我们来帮你。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
数学教育中的小班教案设计(优秀13篇)篇十三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小ji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
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提高尝试
教学手段:师讲——〉个别游戏——〉师生讨论——〉集体游戏
师:“叽叽叽,谁来了?”(小ji来了)。
出示小ji:师:有多少小ji?(许多小ji)想不想和小ji做游戏?(想)每个小朋友和一只小ji做游戏。
师:咯咯咯,谁来了?(ji妈妈)ji妈妈要让ji宝宝回来(幼儿送小ji回家,放进筐里)
刚才家里没有小ji,现在怎么了?(许多小ji)
师:ji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母ji生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蛋蛋?(有红蛋蛋、绿蛋蛋、黄蛋蛋、我们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蛋蛋,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蛋?”
师:(请每位幼儿拿一个蛋蛋)我这里有几个蛋?(许多)。原来我有许多蛋蛋,现在我把它分给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
请幼儿各自说说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1、师:现在我们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边生蛋一边说:“小母ji,真能干,生下一个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儿游戏)
师:刚才草地上没有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师:你生一个,我生一个,变成了许多蛋蛋。
2、师: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们来帮ji妈妈把蛋拉回家,一边捡一边说:“我捡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1、刚才箩筐里没有蛋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2、告诉幼儿下次再来玩游戏。
评析:
根据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初步经验以及小班计算活动中教学的目标,孙老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老师在活动中始终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感受“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
如:老师采用了“和小ji做朋友”、“帮ji妈妈捡蛋”、“小母ji生蛋”这三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活动中有一个较好的方面,即在活动中,老师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