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梦幻泡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一

与往年不同的是,首都高校2011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的。为他们授课的是知名院士。10月1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师昌绪、袁隆平、杨乐等著名学者以自身经历,向2011年新入学的5700多名研究生新生宣讲如何遵循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仅仅依靠外界监督、制定惩罚措施是不够的。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2011年9月,中国科协、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11月份,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试用本)》,收录了53个鲜活案例,目前已印制1.5万册,发送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教委)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师德楷模,身体力行宣讲科学道德。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学风建设,力争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

辽宁省选择沈阳、大连和锦州地区部分高校作为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人进行培训,研究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贵州除安排集中宣讲外,还安排8场覆盖相关高校的宣讲活动。

作为宣讲活动的重点,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也积极行动起来。南开大学积极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国际论坛,并邀请杜祥琬院士等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与权益专委会委员们面向1500多名新入学研究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周边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纷纷赶到现场聆听科学家现身说法,反响极其热烈,师生们普遍反映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11月30日上午,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表彰大会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行,恰逢济南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位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感慨:“能这么近距离的聆听知名专家教授的教诲、感受他们治学的魅力、使自己在今后科研中少走弯路,冒再大雪过来也值。”

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后深有感触:“做科研就像和尚打禅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在做一个课题的过程中,可能很久出不了文章,或者出不了什么科研结果,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

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与教育部联合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二是推动建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并真正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三是逐步扩大宣讲教育范围。

9.2016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小学道德与法制心得体会。

10.2016讲道德有品行心得体会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二

与往年不同的是,首都高校2011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的。为他们授课的是知名院士。10月1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师昌绪、袁隆平、杨乐等著名学者以自身经历,向2011年新入学的5700多名研究生新生宣讲如何遵循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仅仅依靠外界监督、制定惩罚措施是不够的。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2011年9月,中国科协、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11月份,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试用本)》,收录了53个鲜活案例,目前已印制1.5万册,发送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教委)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师德楷模,身体力行宣讲科学道德。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学风建设,力争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

辽宁省选择沈阳、大连和锦州地区部分高校作为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人进行培训,研究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贵州除安排集中宣讲外,还安排8场覆盖相关高校的宣讲活动。

作为宣讲活动的重点,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也积极行动起来。南开大学积极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国际论坛,并邀请杜祥琬院士等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与权益专委会委员们面向1500多名新入学研究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周边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纷纷赶到现场聆听科学家现身说法,反响极其热烈,师生们普遍反映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11月30日上午,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表彰大会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行,恰逢济南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位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感慨:“能这么近距离的聆听知名专家教授的教诲、感受他们治学的魅力、使自己在今后科研中少走弯路,冒再大雪过来也值。”

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后深有感触:“做科研就像和尚打禅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在做一个课题的过程中,可能很久出不了文章,或者出不了什么科研结果,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

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与教育部联合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二是推动建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并真正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三是逐步扩大宣讲教育范围。

9.2016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小学道德与法制心得体会。

10.2016讲道德有品行心得体会教师。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三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

教学。

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一名二年级的的硕士研究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生命。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我们应当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目前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我们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

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科学伦理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完美word格式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和伦理学等帮助自己认识自我。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更要以身作则,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修养自律,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自己做好这些要求是,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科研人员戒骄戒躁,勿贪图名利,扎扎实实做学问,坦坦正正过人生。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更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避免出现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来说,科研伦理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科研人员在涉及到人的科研活动中要遵守尊重、不伤害、有利和公正四项原则。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四

“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学风建设。

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

名言。

“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由于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必须尽早完善有关规则的制定,早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

(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9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对待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

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

毕业论文。

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学术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培养科学道德意识。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是一名科学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为铸就人格而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他而奉献生命。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意义重大,需要选择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优良学风的要求和特征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差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为支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祖国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学习动力,能为实现既定的成才目标而学习。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五

做好宣传教育,进一步道德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体认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校院共建的基本格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科学现代科学人性和学风建设。他希望各高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科学道德良心和学风建设;教师和青年学生坚持“尊德、务实、求真”的校训,成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捍卫者,恪守学术道德,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和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爆炸物专家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曹雪涛此后报告作了报告。王泽山院士以“牢记使命”

忠诚与奉献,结合科研经验,讲述了坚持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感人故事。以“不断思考”作为追求超越的工作教育工作和努力学习方式,告诫我们在做科研关键步骤的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学会宽容和诚实,杜绝学术腐败、抄袭、伪造、夸张、浮躁等背离科学人文精神精神的行为,发挥群体作用,关注跨文化融合的趋势,坚定理想信念,珍爱大爱,忠于党和人民,在为人民利益斗争中谱写人生篇章。钱七虎院士以《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会闪光》的头衔通过了“爱党、信党、跟党,这是人生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投资理财紧密联系出去,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科学是一门诚实的经史,容不得一点马虎浮躁。”“只有纠正制止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纠正个人与集体的关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为题,院士用邓稼先、屠呦呦、顾、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他指出,青年学者是推动高新科技变革历史学者的先锋,鼓励青年学者成为爱国、诚实和仁慈的研究人员。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六

近日,听了魏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课,在课上魏教授阐述了学术界学风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了中外学术界学术不端的一些问题。课后,我又查阅了学术界其他学术腐败的资料。通过这些学习,我才认识到原来学术界还还有这么多学术不端的问题。对于这些不端的行为,我感到很不解,甚至愤慨。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科研道路,更加坚定了要实事求是,诚实做学问的态度。

在听魏教授的课之前,我一直认为:高校的老师教授,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都是在学术上修行多年的人士,其德行也必然是很高的。现在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是这样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以前被认为是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被查出学术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术界抄袭、造假、夸大成果等现象令人担忧。对于当前在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教育,学术界这种腐败、不端的现象就很难根除。

在课堂上,我了解到的印象较深刻的学术腐败的案例有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事件、韩国生物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原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造假事件等。作为一个科学家、教书育人教授,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已经相当不菲,可是为什么还要冒着被查的风险做出学术腐败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无非是贪欲太重,或是想获得名声地位,或是想要骗取经济利益。

课上列举的例子中,性质最恶劣的就是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事件。汉芯事件是指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通过课下我还了解到陈进通过商业运作、声誉影响等,在上海汉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不正当获利数千万元。陈进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思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利用我国希望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的期望,伪造科技成果,骗取国家科研经费。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犯罪,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感情,为所有科研工作者所唾弃。

其次是黄禹锡造假事件。黄禹锡是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曾任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首席教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韩国举国哗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立,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身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大学教授,其天赋学识一定在众人之上,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就。如果老老实实做学问,即便没有特别杰出的成就,也足以令人敬仰。从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到被判刑的罪犯,一念之差不但毁了他自己的未来,对于韩国学术界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李连生造假事件也很严重。李连生是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长江学者”称号,曾任职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委会技术委员、《流体机械》杂志编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及博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等。2007年底,西安交大陈永江等6位教授向学校实名举报,李连生、束鹏程在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涉嫌学术造假。2010年3月,李连生职务被取消并遭解聘。2011年2月10日,其科研项目推荐材料被发现存在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所获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也被撤销。李连生的行为跟陈进汉芯造假事件的性质类似,只是严重程度上不如汉芯造假事件。学术是一块圣地,在这块圣地上,所有的研究都应该脚踏实地,学术上的研究成果,应该实事求是描述,任何造假、夸的成果的事件都是经不起调查的。脚踏实地地搞研究,即便在当时的条件下研究成果是错的,同行们也可以理解,而主观地反应不实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一点点的夸的也是为人们所鄙视的。

在我们在学的研究生中,我相信也有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抄袭、造假、没有贡献而在论文中署名等。在学生当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刚开始从事研究的时候就有实事求是搞科研的理念,未来的科研道路才不会误入歧途。学术能力稍差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也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将来从事科技工作,也能造福于人类。学术能力出众的人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理念。前文提到的三位当事人能走到教授、科学家这样的位置,其学术能力毋庸置疑,弄虚作假最终还是害人害己,毁了自己,也让国家失望。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七

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由于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必须尽早完善有关规则的制定,早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

(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八

在当今社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国际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的确如此,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有必要接受这样的教育,肩负历史使命,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恪守学术道德,抵制不良之风,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和原则,也包含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基础。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术界存在各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现在的学术研究开始变得功利化,在利益诱惑驱动下,引发各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迷失方向,淡化学术人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定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所以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利益的驱动。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范本是17世纪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这些英国早期的绅士被认为是自由而诚实的,他们不为任何私利,只为探索真理而从事科学研究。然而20世纪以后,科学家的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动早已不仅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成为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而同时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有限,这些有限的科研资源成为科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的提升与完成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相关,“要么在研究后发表,要么在研究后‘死亡”’。在“发表”或“死亡”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就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3、制度的缺失。人类社会区别于其它动物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类学会了制定和遵守制度,这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在科研工作中,这种制度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包括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惩罚制度。

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尚未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同时,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和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使得默默无闻潜心科研的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成果难以得到承认。对于科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持科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到及时发现。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提供的报告,在每十万名研究人员中,大约每年只有一件不端行为会被发现,这显然比我们调查了解的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率低得多。另外,现存的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应该确立起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但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是微乎其微的。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在著作权法中,对因剽窃而造成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应予以制裁。但执法方面却存在制裁偏轻、打击不力的实际情况,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的作用。

制度的缺失降低了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其收益又相当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鹜。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4、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一旦有学术不端行为暴露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灭火”,保全名声,而不是积极查明真相,严肃处理责任人。现存,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美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上的矛盾也可以反映这个问题。美国科学院主张将不端行为的定义尽可能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则希望将定义放宽,并加强对此类事情的监督。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你连抄都不会”这种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之,有时竟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加有恃无恐,这是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由上可知,科研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它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所以我们应积极加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提高科学界人士的道德素养。拥有73个基础研究所的德国马普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协会积极为青年研究人员开展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计划,他们认为必须培养青年科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名负责任成员的重要性”,防止不端行为比揭露少数的越轨科学家更具治本意义。在科学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注重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老一代科学家严以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保持科学前沿创新的精神和增强对科学事业的严肃性和责任感会起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2、强化宣传。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有相当多的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大多数群众也是对这种事情冷眼旁观,甚至认为这是因为被揭露者“运气不好,倒霉了”。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宣传来扭转这种局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形式及其危害程度告诉大家,促使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学术风气建设、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宣传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监督和惩罚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可引发科研从业者的自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得治理学术不端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且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这应当成为我们优先选择的对策。

3、设立机构。相比较而言,学术不端者也是属于高智商人群,有些不端行为还经过了相当巧妙的伪装,所以没有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对不端行为做出认定。现在大部分的学术不端是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在处理,由于在知识结构和人员等方面的欠缺,很难对这些不端行为做出及时、有效、准确的判别。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分别成立专门机构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也已经成立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专职管理机构,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等,但真正具有行业性质的还很少。

4、建立健全制度。人是有理性的,都会明白“不自律就要接受他律”的道理,如果他律的后果远远劣于自律的结果,那么自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也不是自发的,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加强他律,包括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及其惩罚机制,包括明确的处理流程。

作为一名学术工作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我知道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重要,从现在起培养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或许我们是无名的小辈,甚至没有任何的成果,但走进了学术殿堂,这一刻我们就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我认为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导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对提高研究生的个体学术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术上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严格要求,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营造学术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

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认真对待、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科研、论文过程中,我们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标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我们应坚持原创精神,坚持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弄虚作假,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九

与往年不同的是,首都高校2011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的。为他们授课的是知名院士。10月1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师昌绪、袁隆平、杨乐等著名学者以自身经历,向2011年新入学的5700多名研究生新生宣讲如何遵循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仅仅依靠外界监督、制定惩罚措施是不够的。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2011年9月,中国科协、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11月份,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试用本)》,收录了53个鲜活案例,目前已印制1.5万册,发送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教委)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师德楷模,身体力行宣讲科学道德。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学风建设,力争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

辽宁省选择沈阳、大连和锦州地区部分高校作为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人进行培训,研究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贵州除安排集中宣讲外,还安排8场覆盖相关高校的宣讲活动。

作为宣讲活动的重点,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也积极行动起来。南开大学积极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国际论坛,并邀请杜祥琬院士等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与权益专委会委员们面向1500多名新入学研究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周边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纷纷赶到现场聆听科学家现身说法,反响极其热烈,师生们普遍反映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11月30日上午,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表彰大会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行,恰逢济南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位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感慨:“能这么近距离的聆听知名专家教授的教诲、感受他们治学的魅力、使自己在今后科研中少走弯路,冒再大雪过来也值。”

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后深有感触:“做科研就像和尚打禅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在做一个课题的过程中,可能很久出不了文章,或者出不了什么科研结果,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

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与教育部联合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二是推动建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并真正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三是逐步扩大宣讲教育范围。

9.2016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小学道德与法制心得体会。

10.2016讲道德有品行心得体会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最关键的是人,这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艰苦奋斗,需要他们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对我国科学家精神进行了总结提炼和高度概括:即要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进入改革开放,抑或是新时代,我国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关注和投入始终是有增无减,大大地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他们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成为引领我们成长的精神标杆,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向前。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以求实和创新为核心诉求,是现实可能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科学家精神的发扬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毋庸置疑,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我们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要在全社会深入地开展对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一

根据学校要求,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106报告厅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的网络视频直播报告会。

黄旭华讲述了自身研制的核潜艇的历程和经验感受以及对所有核潜艇研制人员的赞颂。演讲开始,黄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历史以及研制的全过程。他感慨到他的一生以及所有献身核潜艇研制的同志们都是无怨无悔的。此外,通过与美国研制核潜艇的时间,体积,以及性能进行比较,我国在各方面都是略胜一筹的,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是我国在世界上的骄傲。这是党中央果断决策和英勇引导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是全国两千多院校,科研机构等呕心沥血的结果,是核潜艇研制人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的结果。演讲的最后,黄教授说到核潜艇研制员的一生属于核潜艇,无怨无悔,这是他们的.人生观,科学道德观,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他们一生所坚守的使命,担当与责任。

施一公教授演讲主题是“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其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讲述了许多例子,尤其是其自身的读博经历,谈到了他对培养学术品位和学术道德看法。

第一部分是: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时间付出是必须的。他认为科学家一定是付出了时间精力和心血的。他告诫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真心感兴趣才不会觉得辛苦和枯燥。

第二部分将的是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如果想在科研上取得成功只靠刻苦是不行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依靠科学来创造新知识。

第三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研究者需要具备独立人格和一些脾气,对事物要有独特的看法,不轻易的随波逐流。

第四部分则是讲述了科学研究的诚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事求是,二是只有自己对研究做出了贡献,才能在相应的科研成果署名。第五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科学研究没有所谓的真理,科学与民主的关系劝导学生不要对科学和科学家盲目崇拜。

怀进鹏院士报告伊始,以三个石匠的故事引出了科学家精神,指出科学研究是枯燥的,科学家对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是科研事业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本次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大变革时代的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主要的美德是诚实,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我们探索可能的失败和可能的成果。

第二部分,阐明亲历明德楷模的精神。感召以周光召先生的故事表明爱国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第三部分,提出新时代青年的科学担当,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源,基于此提出四点决定因素即视野、自律、想象力、梦想。

参加报告会的师生代表对报告会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这次报告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优良科学道德和学风,践行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必将产生激励和推动作用。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二

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培养创新兴趣,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保持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勇于探索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在某个领域保持长期探索。

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科技工作者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不可弄虚作假自以为是,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不断探求和追寻客观真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科研问题,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

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科技事业,投身科技事业,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甘坐“冷板凳”,反对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用心血和汗水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

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科技工作者要凝心聚力,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科技工作者要登高望远着眼未来,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努力进取向前追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各种利益纽带和裙带关系,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三

目前,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开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博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开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气氛。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开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开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方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顶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芒典范。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四

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才拥有完整人格。没有人格,“学问”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没有人格,也不可能有真“学问”。这就是人格与学问之间深刻的辩证法。追求知识和真理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在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最鲜明的禀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近5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几次转移,无不记载于人类敢于争先勇立潮头的拼搏史之中。19世纪之所以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发现创造性地通过技术应用第一次走出书斋和实验室,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面对日趋激烈关乎国运的世界高新科技竞争,抢占制高点,布局于长远,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时代担当。面向未来,中国科学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同时,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社会氛围。

求实精神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原动力。科学是面对未知的无尽的探索,是揭开自然“面纱”的较真较劲。没有不变的发现模式,也没有恒定的预期路径,不变的只有对客观真理的不断探求和追寻。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新时代科学家秉持求实精神,就是要永葆好奇之心,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怀疑,大胆挑战;同时,尊重科学发现的规律,客观诚信,不浮躁求成,不急功近利。弘扬求实精神,还要坚持立德为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涉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时,不得突破伦理和法律的底线。

奉献精神成就科学家高尚人格风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数十年走完了西方一两百年的科技发展之路,描绘出无愧于时代的科技创新版图,这得益于中国科学家甘坐冷板凳甘于无私奉献。相比于单纯的才智成就,奉献精神是更为宝贵的道德品质,是支撑起站得住脚的科学成就的精神力量。只有弘扬奉献精神,才能“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

协同精神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之必需。纵观人类科技史,不难发现,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所处的时代,主要是科学家个人探索的时代;17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的先后成立为标志,科学研究的建制化时代来临;工业革命之后,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科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家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科学家之间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甚至国家政府之间的团队合作集体攻关成为时代潮流。这就需要跨界融合协作互利的新思维。中国科学家应弘扬协同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进程,培养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育人精神关乎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科学是一项承前启后不断超越的伟业,是甘当人梯的前辈和不断超越的后辈教学相长的过程。历史上伟大科学家的魅力和胸怀以及年轻人的努力和超越,对一个学科甚至一个学派的发展至为关键。如高斯黎曼克莱因希尔伯特之于哥廷根数学学派,玻尔海森堡之于哥本哈根学派,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于敏王淦昌朱光亚等之于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对新时代中国科学家来说,要身先士卒慧眼识英奖掖后学,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对年轻科技人才来说,要立鸿鹄志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五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目前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我们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科学伦理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和伦理学等帮助自己认识自我。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六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七

我们观看学习了关于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视频,我深有体会。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

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此外,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报告会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情绪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都受益匪浅,学到的不仅仅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素质,还有一颗爱国报国的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报告会对学术工作规范性、学风建设严谨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后要更深入地学习此次会议精神,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坐标”示范课,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像他们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八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开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剩余,“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根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急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科研标准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标准、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奉献。我们的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标准。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标准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标准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老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老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抗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急躁,注重论文质量,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老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老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抗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急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标准。遵守学术标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标准。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说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成心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标准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标准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的学术精神。

学术道德和学术标准是科学研究工应遵循的根本伦理和标准,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假设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贺海波事件”,外表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外表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十九

科学家是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两大类。古往今来,科学家为我们的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是科学家身上智慧与技能的集合,是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而不可获取的无形精神要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中,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报国实践,成为科学家精神的塑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塑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彪炳史册。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家精神以其强大感召力薪火相传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前,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掀起。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了科技瓶颈,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重大工程的诞生,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我国已进入了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在这个关键历史阶段,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正如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的,面临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只要我们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和潜力,就一定能跑出中国发展的“加速度”,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这是推进新时代创新的重大课题。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通用20篇)篇二十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以德先行的优良传统,道德和诚信是每个人立于世间的基本品格,形成了人们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可以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对于学者而言,科学道德规范尤为重要。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近年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部分群体因为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陷入了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做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积极,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老师,用贺卡传递园长的祝福大全(18篇)

    感恩的时刻要时刻保持,它能够让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和真诚的笑容。感恩的实际案例:提醒自己与家人多沟通、关心和表达感激之意。1.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

    研修个人研修计划内容(汇总14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范文范本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了写作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为了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今天很荣幸和

    钳工实训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对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金属加工工艺是从事

    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苏教版(优质17篇)

    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而制定的一份具体方案。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xx

    教师实训收获和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创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和

    教师艺术家的美术教学反思周记范文(19篇)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创新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一些专业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总结和建议,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

    教育工作者的入职转正个人总结范文(汇总16篇)

    总结范文通常包含了对于特定事件或事物的描述、评价和归纳,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下是一些名人写过的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热情。

    医疗行政人员的工作总结(通用14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次反思和总结,也是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机会。通过学习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总结方式,提升自身的工作效能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总结(精选21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组织、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总结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随着时间的步伐,我们告别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