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纸韵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常用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小编整理了一些热门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一

[内容摘要]家庭因素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系统描述,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其生活的家庭因素中考量,理顺家庭因素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脉络;通过探讨家庭因素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归纳总结出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会很大程度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心理健康。家庭作为个体的最初经历的社会化环境,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还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就中职生现状看,中职生的家庭状况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部分中职生“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不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来自丧偶、离异、子女长期交由他人抚养等的“非常态家庭”。家庭状况和由此形成的家庭内部关系无疑会对中职生的学校适应性产生消极影响。

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普教高中阶段学生相比,中职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受家庭成长、学习水平等因素影响,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行为习惯、自律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更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的产生、作用途径和过程,更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更是个体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基础。中职生的年龄阶段恰处于个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归结为是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等两方面。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家庭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家庭成员在家庭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一个家庭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到中职生的健康的成长。一般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家庭组织结构会使得整个家庭的沟通交流更加开放一些,这样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都会更加的紧密。

2.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和感情的培养,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反之,家庭气氛的乏味沉闷,缺乏民主,往往造就了家长的独断专行,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中职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中的些许小事往往得不到解决,往往容易诱发中职生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多方面影响到而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愈高,愈有利于家长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健康状况成正比。

2.家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用到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是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我们可以将家长的教育方式归纳为民主、专制和放任三种类型的家长,每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民主式的家长。

民主式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一般比较开明,在民主式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一般都能够健康成长,形成独立的个性特征,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细致的分析,不会粗暴的解决,性格不会很冲动。在自己真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他们也会正确的向家长求助,并且把家长作为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信赖但是不依赖家长。这样的良性模式有利于学生心理的自由健康的发展。

(2)专制式的家长。

专制式的家长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倾向于使用一种比较专制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的很多个人的事务习惯于代其作出决定,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学生,在学生发展到中职的阶段忽视了学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仍然是运用这种自己掌握学生命运,为学生决定未来的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自由的成长。

(3)放任式的家长。

放任式的家长一般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个人的时间分配上很少能够把自己的时间分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除了经济上的关心,其他的关心很少。在放任式的家长影响下,家长没有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很少有时间能给予学生关心和照顾,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只能被动的生长,往往会带来一定问题。

3.父母的性格特征。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从出生就一直和家长在一起,最初的学习也是由家长教给的,家长的很多方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育。父母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学生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长的教育沟通方式。

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存在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和中职生沟通的方式不能够再像学生小时候一样,期待着他们能够言听计从了,只能够通过更加民主的方式和中职生进行交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很多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子女沟通,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样学生的心灵容易形成一个不会轻易被人吐露的自我封闭世界。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将子女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是重养不重教,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总之,家庭的教育方式的一些差异,容易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偏失。

遵循中职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中职生的心理发展。中职生在这一阶段身体发展很快,心理发展落后于身体发展,表现出心理发展速度不同步的特征;中职生正处于认知容易产生极端、感情容易冲动、行为容易盲目的危险年龄时期。家长应该了解这些特征,认真把握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中职生的成长,为其安排合理的膳食,让中职生能够构造强健的体魄,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应该在心理上更要多关心中职生的成长,用平等的方式多和中职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其在特殊的年龄阶段里能够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冷静认真的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塑造良好的人格。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个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越是宽松和民主越有利于中职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宽松的家庭氛围,中职生会的自我尊重感的加强,能够提升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当这种渴望成长和认可的欲望被满足以后,他们就会真正的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主人来看待,将父母看做朋友,更加有利于中职生冷静客观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一些心理问题就涣然冰释了。

(三)促进家庭沟通方式的多样化。

沟通方式的多样化是促进中职生与父母良好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这一时期的中职生和初中阶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交际面拓宽,认知水平提高和交际的视野扩大促使他们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认同家长的观点。家长应该多和中职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及时的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积极地沟通交流尤其是要重视沟通方式的选择,要摆脱一味的说教,应该学会和学生讨论问题。沟通的形式也应力求多样化,遵循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以达到拓宽学生对道德认识的广度,增加对事物复杂性的认识,最终达到逐步形成独立观点的认识。沟通的形式除了讨论还可以采取谈话和书信等多样化的方式走近中职生的心里。

(四)构建一套学生自主参与、家校充分互动的心理健康实践平台。

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多媒体交互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为中职学校和学生家长更好的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便利。在此多媒体交互平台的基础之上,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于当地中职生心理问题疏导和解决的家校互动平台,在此平台之上,学校与家长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家校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合作活动,形成家校互动合力,优势互补,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三、小结。

综上所述,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职业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当前教育背景下,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责任。认清家庭因素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智育德育工作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然而,正视中职生发展中的家庭因素,营造良好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建立一套家校沟通的心理健康实践平台,对引导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7)125[2]家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12)42[3]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二

女性天生多愁善感,对外界的反应更为强烈,因此职场女性更容易受不良因素所左右,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可能产生各类心理问题。从近一阶段来看,影响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存在四点因素。

表情暴力。

所谓影响到女性心理健康的表情暴力,是指办公楼里打照面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心理专家认为,这种表情暴力,其实只是当事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自然反馈方式。但女性天生敏感的心,对这种表情的猜忌和怀疑常常会让自己感到烦躁不安。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大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使职场女性不堪重负,无法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这是影响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特别重要的因素。很多心理压力大的职场女性,往往对工作感到倦怠,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更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而一旦失误遭受批评,就有加大了心理压力。

婚姻家庭。

女人是感情的动物,对很多女人来讲,家才是她们一生的事业。相比于工作来说,她们可以为了家庭而不惜牺牲事业,这是男人很难做到的。也正是因为女人如此重视家庭和婚姻,因此一旦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对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打击是致命的。

人际关系。

职业女性心理健康在职场人际交往中备受考验。职业女性大都比较要强,当她们的工作不被上级领导或者外界认可的时候,很容易自卑。而当她们受到指责时,更会觉得受到了嘲弄,伤害了自尊心。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还会给职场女性带来各类躯体疾病。

职场女性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大,需要及时调节放松心态,以保障女性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一旦发现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要尽快消除,以避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焦虑症等重大心理疾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三

工作压力大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使职场女性不堪重负,无法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这是影响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特别重要的因素。很多心理压力大的职场女性,往往对工作感到倦怠,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更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而一旦失误遭受批评,就有加大了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

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还会给职场女性带来各类躯体疾病。

3.表情暴力。

所谓影响到女性心理健康的表情暴力,是指办公楼里打照面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更有甚者,皮笑肉不笑,让人感到非常尴尬。

心理专家认为,这种表情暴力,其实只是当事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自然反馈方式。但女性天生敏感的心,对这种表情的猜忌和怀疑常常会让自己感到烦躁不安。

4.婚姻家庭。

女人是感情的`动物,对很多女人来讲,家才是她们一生的事业。相比于工作来说,她们可以为了家庭而不惜牺牲事业,这是男人很难做到的。也正是因为女人如此重视家庭和婚姻,因此一旦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对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打击是致命的。

职场女性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大,需要及时调节放松心态,以保障女性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一旦发现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要尽快消除。

以避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焦虑症等重大心理疾病。如果您有什么心理问题和困扰,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心理医生免费咨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四

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85%的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着老年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加速着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五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待人接物、处世办事的过程表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能正确反映事物,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兴趣广泛,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有追求的决心和勇气;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积极,且能恰当地表达,有健康的情感生活;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等。那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初一年级397名同学作了一次心理素质情况调查,主要从注意、想象、情绪、意志、心境、心态、能力、兴趣、态度、观念等方面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焦虑倾向:

(1)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感到不快或每次希望能顺利通过者有3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8.4%。

(2)受到别人批评时,心里总觉得不安者有19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1%。

(3)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者有2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8.9%。

(4)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总是怕读错者有16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2.5%。

(5)当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者有2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1.2%。

2、自卑倾向:

(1)碰到为难之事,总后悔那时不做就好者有1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

(2)当学习成绩不好时,总认为自己不用功的缘故者有1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2%。

(3)在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只要一出错就特别留神者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7%。

(4)受到批评后,总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3、过敏倾向:

(1)碰到不顺利的`事时,心理总觉得很烦躁者有25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4.9%。

(2)心理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心理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者有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9.7%。

(4)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总担心会把东西弄坏者有9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9%。

4、恐怖倾向:

(1)心理非常害怕黑暗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2)心理怕到很高的地方去或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或怕一个人在房里睡觉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自己心里觉得胆小者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1%。

5、冲动倾向:

(1)自己经常想大声叫喊者有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9%。

(2)自己想过一个人到远方去者有1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5.7%。

(3)经常发怒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4)有时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者有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9%。

一连串的具体数字,反映了在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欠佳。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那些呢?我们认为有来自许多发面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学生,正是“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呵护,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降低了孩子的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忽视孩子品行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同时也增加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反之,则易使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自身表率作用不力,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出言不逊,经常打骂孩子,动辄训斥,这些易使孩子产生易怒、焦虑、急躁、冷漠、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把学习当足苦差使。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因素: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信息交流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惟利是图及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六

新疆昌吉卫生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区别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年龄段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着有别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社会认知的偏见,学校、家庭一些不正确、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以及青春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使中职学生在情感心理、性心理、个性心理、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较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本文希望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剖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对策和建议,使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中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这些不良倾向的出现,其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学生个体的内在原因;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又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又有教育方法的原因。有些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又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对职校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校的不断扩招,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状况下,中职生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更加不景气,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和入学时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面对求职时理想与现实、专业和爱好、职业与地域、经济实惠与发挥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矛盾,使学生们无所适从,形成心理压力,往往让学生们产生困惑、迷茫和不满、内疚等心理。[1]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不利于健康性格的人生观的塑造。由于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中职学校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纵观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在过去传统的择业观中,人们职业选择往往是由国家统分、统管,特别是中职教育也曾成为国家“包分配”大军中的佼佼者。[2]那时中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提前拿饭碗的最好途径。高分学生、优秀学生纷纷涌入中职学校成为其中一员。初中毕业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农村生大多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普通生源和少数家庭状况较好的优生进入高中;而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初中毕业就如分水岭,优质生源大部分流向高中,只有进不了高中的学生才考虑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客观上,从高校扩招至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取消入学资格,也就是所谓的“0分录取”,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发生了逆转性变化。自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人增至2005年的504.46万人,增幅达366%;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87万人增至2005年的1561.78万人,增幅达358%。[3]社会就业领域也纷纷提高对用人文凭的要求。网上也频频爆出饭店卫生员的招聘启事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社会舆论也把中职教育简单的定性为“工人”,大学生为“白领”、“金领”。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学生纷纷涌入高考大军的行列,中职学校一度无人问津。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的导向,高校投入逐年增多,一些好一点的中专开始合校、升格,通通步入高校的行列享受国家政策。剩下的这些中职学校生源一年不如一年,最终打出了“o分入学”的旗号。那些学习成绩差、家长难以管教的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多,难以管理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逐年增加,对学生的补助给予很大力度的支持,于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通过2-3年的学习尽快步入社会,为家庭减轻负担。这样以来另一个问题也就逐渐浮出水面,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高于常模,这些学生同样成为受关注的群体之一。

二、学校因素。

三、家庭因素。

四、自身因素。

目前的中职生与过去相比较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以不同于过去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和未来职业选择上表现在个体间的差异,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自我认知比较全面,就业时能表现出自信、敢于竞争,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能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部分同学仅在中职生中占有很小的比例。能力较差的同学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等待,自我认识受教师、家长的影响较多,依赖心理严重,不能很好的把握机会和适时的作出选择,去适应社会。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在认知能、择业的信心不足。“等、看、靠”的思想严重。把就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总想等待学校老师给予推荐,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来找,更要等待父母亲朋为自己托关系寻找出路,总认为毕业就可以就业。而且目前在职业生涯中人们的择业完全市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自我认为与高职生、大学生无法相比,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我应建立的择业层面是动手能力较强的操作层,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自己所占有的位置,不能根据自我所学专业实事求是分析,更不懂得如何面对就业竞争,对现实与将来的一系列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知如何获取用人信息,如何进行自我设计,如何推销自我。成绩不佳的同学甚至在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取向问题回答一无所知,认为这种事情不是由个人考虑的问题,一谈就业一脸的茫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已无兴趣可言,行为举止是散漫的。为掩饰自卑的心理,在吃穿上相互攀比,行为习惯极不规范,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将来即使是选择了某种职业,也缺乏竞争力,仅仅是混饭吃,满足生存需要而已,生活缺乏长远的目标。[18]作者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心理环境,重视中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增进学生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闫晓波;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体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七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不良的人格倾向,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很高的比例,突出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自信缺乏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el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这几乎是一切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

1.社会转型,价值多元。

对价值的追寻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而又备受困扰的一件事。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

2.高校扩招,收费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并轨体制的实行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青年学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费大幅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剧增。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经济困难比例约为200/0,特困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走进大学校园的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面对所有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克服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难。以往凭借学习成绩的优异而支撑起来的自尊在评价更加多元化的大学校园里遭到了挑战。经济上的拮据导致了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愧疚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很多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生。经济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竞争,就业困难。

随着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们在学习、考证和参加各种兼职等实践活动之间疲于奔命,压力陡增。

二.家庭因素。

家庭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言语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这种长期的影响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累效应。父母关系不良、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敌视、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形成冷漠、孤癖、自卑、多疑等不良性格特征,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点。与父母关系较查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

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延缓偿付期,为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进行的自我探索活动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冲突。

1.心理延缓偿付期。

所谓心理延缓偿付期的意思是:从年龄和生理上讲,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相对应地,就应当承担成年人的义务,但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间,鉴于此,社会合法地延缓他们承担责任的时间。即便如此,还是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身份与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匹配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冲突。

2.对自我同一性的追寻自我同一性是指大学生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也即是回答“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做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大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已经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和“我应该成为什么”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往往是和困惑,甚至痛苦联系在一起的。

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的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人格倾向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

1.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防御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与冲突时内心产生的一种摆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倾向,主要有推诿、压抑、否认、合理化、幻想、退避等方式,心理调节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情境时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调适行为,主要有调整心态、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和总结经验等方式,外部疏导机制,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和外在手段以减轻内心焦虑的行为方式和手段,主要有转移、宣泄,倾诉求助等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的相关。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大学生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大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探索的关键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他们的自我概念往往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3.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韦纳的研究表明,每一维度对动机和情绪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有密切关系。

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比较方面的总体消极特征较为明显,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易比性上的对社会比较的依赖程度、体验性方面的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强度、突出性上的偏执程度较高,属于“消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那些在社会比较方面总体上具有相对积极的特征,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具有适宜程度的内外控特点,在易比性方面对社会比较能够灵活运用,在体验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在突出性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选择社会比较的对象、事件和看待比较的结果,属于“积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刻板的社会比较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以大学生(被支持者)为核心,由大学生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独立于大学生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身心健康的增进及维护。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获得客观支持较多、主观上对获得的支持较满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的大学生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差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

6.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会碰到、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之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大学生无法避免的人际关系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心身症状,终止这种关系,症状则立即消失。就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持久而顽固地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因素。可见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始终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同学关系。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往往同学关系不好。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有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同室关系。此外恋爱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八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令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当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又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长此以往,就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跟着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孩子没主动要家长帮助,无论孩子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参与。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时,家长也要马上回应,当孩子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与家长建立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

例如:妈妈刚刚做好了饭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饺子。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诉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妈妈。现在饭已经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饺子”,我们就要重新去买菜、擀皮、包饺子。你还要忍着饿,同妈妈一起来做这些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么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让孩子学会等待。

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应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办代替。如:让孩子适时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决与小朋友的纠纷等等,尝试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让孩子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不如别人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着急,抱怨的话、情绪化的行为就会出现。经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与能力。

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家长、幼儿园老师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针对孩子,表扬鼓励应讲究策略:

第一,表扬可间断无规律,做好了有时表扬,有时马上提出下一个努力的目标,让孩子总有前进的方向。

第二,鼓励应找“准”点,在不同的方面给予鼓励。如,孩子坚持做完了事情,给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坚持精神。再如,小朋友之间比赛,孩子虽说输了,但却没有哭,也给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坚强。

再有,比如孩子一些特殊表现,如:玩具让给了小朋友、帮助了弟弟妹妹等等,让孩子学会团结友爱。

孩子的心理问题跟父母育儿方法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九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如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采取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等,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行为问题。

(二)教师素质。

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感染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教师还是行政人员,都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己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好的教师能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因材施教;好的教师能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好的教师还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情感体验,能理解学生……要做到这一切,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学校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中小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师生关系紧张,在班集体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淡,受不到平等对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焦虑、恐惧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这两种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起着熏陶作用。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催人积极上进,使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的不适和痛苦。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婚姻状况: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存在着有配偶率低、丧偶率高的现象。多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丧偶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4、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5、家庭环境: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6、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7、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通常,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和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就越高,其健康状况也就越好。此外,老年人文化程度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其再就业,或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对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一

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目标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社会存在。正确认识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加强对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至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虽然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了的成果,但要想更好的坚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心理健康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1]。然而,心理健康的标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的标准,只能根据心理测验、具体观察和个人主观体验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人的心理健康都是通过自己对他人、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它是危害心理健康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失去信心,整日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对学习、生活缺少活力和乐趣,感到前途渺茫,而产生一种失落感[3]。

焦虑症状。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交际范围较窄,缺少和别人交往的和谐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退缩、回避、固执己见等现象,甚至有个别的中学生对别人表现出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正确的心理状态[2]。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下岗待业,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干扰着中小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充满暴力、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不健康游戏,计算机网络的缤纷复杂以及腐败、受贿等十分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妨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住宅的独立化,生活方式越来越封闭,限制了学生的交往[7]。

体育教学的多重性。

一是加强体育教学中交往的互助性。体育活动能给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体育活动中,不必用语言即可相互交流,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这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往的学生提供了交往场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在活动中提倡互帮互学,特别是在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鼓励互相帮助和保护,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特别是对性格孤僻,人际关系障碍症状学生来说更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二是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手段的娱乐性。研究表明,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这对中学生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如果学生不喜爱所从事的体育活动,那么在活动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不可能的。[11]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活动中,能体验到愉悦和快乐,这种良好的情趣气氛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起到调节心理、发展乐趣的作用。这对患有忧郁、焦虑和偏执不良心理症状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三是强调体育教学中形式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有多种形式。集体活动的形式最能促进师范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集体运动项目,可以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使人产生自信、自尊、自强。对有焦虑和人际关系障碍症状的学生,无疑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教育作用。四是调整体育教学中活动的竞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便会产生。如果任务缺乏挑战时,就会使个体产生厌倦感。因此,个人的能力适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有忧郁、焦虑和偏执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其运动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活动形式,让活动的竞争性适应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心理需要,使有忧郁、焦虑等症状的学生也能体会到运动竞争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12]。

总结。

体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增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水平。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二

另一个出问题比较多的症状是适应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参加校内的课外活动,不适应现在的学校生活,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的生活环境等等。

学习的劲头忽高忽低;感觉学习压力特别大,一提及上学考试就特别讨厌;常常对成绩好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心理不平衡等等。虽然这些行为不具有普遍性,但在许多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着,甚至很严重。

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影响外,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校的教育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致使他们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值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他们也认为教师应该有良好的`素质,因为这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然,有不健康倾向的孩子也用不着害怕或者惊慌失措,应该端正态度,在生活中慢慢改善人际关系,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听听感人肺腑的故事,多看看哲理深刻的书。

闲暇的时候去郊外走走,休息的时候帮妈妈干点儿家务活。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对自己说:“ican!”相信明天永远是美好的。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不妨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试试看,健康定能回到你身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三

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四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到,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老年问题倍受关注。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

目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是心理量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我国在研究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所使用的量表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量表(cm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经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适合国情,题目适中,适用于老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李娟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为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测量工具。另外,有些研究会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胜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场所等人口学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问卷,如:自编老年人孙辈依赖问卷、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访谈法一般与问卷调查结合使用,为编制问卷提供资料。

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可概括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有: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社会因素有:社会支持、个体参与和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岳春艳等在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时发现男性好于女性,低年龄组老年人好于高年龄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好于农村老年人,高学历者好于低学历者和不识宇者。梅锦荣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状,并且对生活有更大的不满。从以往研究来看,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1社会支持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岳春艳等的研究发现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主观支持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主观情感方面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而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尤为重要冈。

1.2体育锻炼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如:广场集体舞蹈、太极拳锻炼、健走运动等。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网,参加集体型体育锻炼项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老化,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活力,延缓老化,并且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可以很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老年人只要坚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都会有积极的心理效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五

一、引言。

本文通过总结一些实验者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做了展望。纵观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马家爵事件等一系列由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

a.家庭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作为基础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其深远。如millikan(2002)等人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发现家庭的作用和大学生的抑郁有显着的关系。家长对子女社会化的过程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等因素,大学生与家长的联系仍然十分紧密,大学生迟迟不能够做到“心理断乳”.

首先,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父母坚定、热情、并考虑孩子的意见)、专制型(不考虑子女的要求)和溺爱型(无能的父母允许孩子为所欲为)。研究表明,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专断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凌四宝,舒曼,2003)。如果父母对孩子充分理解,给予温暖,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多干涉,拒绝否认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其次,家庭结构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显着。兄弟姐妹为2个或3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明显差于独生子女。并且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父母离异比正常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差,并且父母离异比父母去世的大学生更为敌对(曾美英,晏宁,于红军,卢丹蕾,2008)。

除此之外,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关系,家庭气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也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b.个人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样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着光环效应,成为大学生的青年人一般都会经历很多的成功,也受到过很多赞美,因此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往往会偏高。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周围的一些客观评价与他们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不一致,他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造成心理失衡。

其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大学时期是一个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期,不同个性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就容易心理失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诱发心理疾病。

此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学习的压力容易带来负性情绪,并且大学生的情绪处于比较复杂的时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个体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要想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稳定的情绪,热爱生活。

c.社会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很少,在当今的社会竞争压力下,理想主义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只能破灭。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大学生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而社会支持较差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有益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发展及生活的各方面都时时刻刻与这个社会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人的成长离不来社会的支持(程素萍,张潮,贾建荣,2009)。

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校园建设中,宿舍管理和宿舍人际关系也同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谐共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出利他、自信的人格,有利于对学习社会经验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思想品德的修养。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使人孤独忧郁,甚至与人交往时产生恐惧,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引发心理障碍。

d.其他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殷恒婵,卢敏,王新利,陈雁飞,2007)。例如刚刚失恋的大学生有可能会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减缓内心的伤痛,因为这样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进而可以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识品质,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何蕊,2015)。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扩展了人际圈,并且使得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过度沉迷于网络也会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低头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与他人打交道,严重者会失去社交能力。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恋也都十分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会渐渐地将网络上那个虚拟的“自己”带进现实导致心理扭曲,严重者还会发展为精神分裂。

相关研究表明,个体遭遇的应激性事件影响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张晨艳,周宗奎,耿协鑫,牛更枫,2015)。这是因为应激性事件会消耗个体的心理资源,从而降低其对心理健康的保护,引发个体的负面情绪及适应问题。

除此之外,睡眠障碍也可以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障碍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贪多、难以入睡等。这大多数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人际关系等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心健康。

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家庭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运动,网络,应激性事件和睡眠障碍等。

四、思考与展望。

1.注重研究方法的局限和改进。

至今为止的多数调查研究的样本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均存在不足,只有少数调查研究涉及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全国性的调查较为少见,这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而且我们还应该注重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方法仍是问卷调查,我们同样应该注重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不同的测量方法综合运用,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加以运用。

2.注重做发展研究和干预研究。

如果能够在研究中对同一批大学生跟踪两年到三年,并且能够在过程中对被试进行干预,然后对进行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将会更加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大学生对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认识还不全面,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情绪调节,高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各高校都应该开设心理课程,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六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像,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像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七

孩子健康成长中,家庭的和睦,父母关系的和谐,这两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的心理和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氛围和父母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习惯养成,都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关系的影响远远不可估量!

一个家庭和睦的氛围,带给孩子的永远都是正能量,反之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父母良好情感的维系,这样的环境带给孩子的是安全感。父母感情的恶劣,只会带给孩子不安的情绪和恐惧感。所以,做好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更要给孩子好性格养成保驾护航。好婚姻和家庭,离不开父母之间的协调和养护,为了孩子,夫妻之间一定要学会包容化,尽量将夫妻矛盾降低到最低化,千万不要情绪失控,在孩子面前将夫妻矛盾扩大化,无视孩子、夫妻对抗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经常处在莫名的恐惧中,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怪异和不健康!

1、父母带给孩子情绪感染。

随着网络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也比较早熟,对父母关系最为敏感。当妈后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好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孩子社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跟小朋友相处没有惧怕,能正常的融入小朋友的.氛围当中。而极个别的孩子就会惧怕不和群,觉得跟小朋友相处是个痛苦的折磨呢?不用解释亲们就能明白,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2、父母带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家庭氛围。

父母除了带给孩子好的情绪感染外,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没有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在孩子面前不吵不闹,孩子就会阳光健康的成长!一个成天吵闹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众所周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卑感和洞察力。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揪扯多了,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他(她)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生活呢?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老是打架呢?“等到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对比时,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父母关系失和久了,有的孩子可能对父母的关系不为关注,但这样的孩子基本有我行我素的的表现和思想。而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抵触,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波动而受影响。

3、父母之间不能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矛盾理解不了,他们是父母关系的无辜者。一个离异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父母离异是孩子心里的致命伤。两个大人都好说,谁离开谁久了日子照常过,但是孩子不同,无论离开的是父母哪一方,失去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健全、有缺憾的。为了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轻言离婚,尽管现在的夫妻合约很容易解除,但凡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也要细心呵护婚姻。父母离异破碎的是一个家庭,出现的后果可能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带给孩子。出口成脏的父母、说谎的父母等等,这些习惯最容易传染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重形象。不吹毛求疵、不满口谎话,稳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好父母,要的不是外表的漂亮,更不是家产万贯土豪模样,而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信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标榜。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父母会为孩子着想,会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行为健康等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八

摘要:伴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在分析影响新疆物流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物流统一信息平台、推动企业内部物流外包、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疆;现状;物流业。

1、新疆物流业发展现状。

新疆物流业实现行业增加值391.97亿元较增加34.07亿元增长9.5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6%与20的13.2%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物流业占新疆全年gdp的比重为4.7%较2012年的4.8%变化不明显。

以货运量变化来衡量新疆物流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到20这十年间,货运量从38885.5万吨增长到83716.66万吨,增长了2.15倍。具体到运输方式上,公路运输实现的货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比例几乎每年都在80%以上,十年来虽然偶尔出现略微下降,但总体来看,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铁路运输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的13.1%下降到2013年的8.8%。航空运输实现的货运增长量较小,十年来仅增加了4.2万吨。管道运输实现的货运量在2004年至三年间维持平稳发展,而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更是超过铁路运输,达到6959万吨。虽然之后有过波动,但是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十年间,新疆货物周转量从947.2亿吨公里增长到2490.3亿吨公里,增长了2.63倍。其中: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从548.5亿吨公里增长到996.7亿吨公里,增长1.82倍;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从361亿吨公里增长到1055.2亿吨公里,增长2.93倍;民航运输货物周转量从0.74亿吨公里增长到1.60亿吨公里,增长2.16倍;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从37亿吨公里增长到436.8亿吨公里,增长幅度最大,增长11.81倍。

整体来看,新疆物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已经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管道运输快速发展的格局。二是石油化工、煤炭、矿产资源、棉花等大宗货物物流以点对点模式为主。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等物流以“干线运输+区域配送”为基本模式。同时,以边境小额贸易物流为代表的口岸外贸物流迅速发展。三是物流业整体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2013年新疆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仅为4.7%,低于东中部地区。四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新疆社会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总额的29.6%,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18%,高出全国11.6个百分点。

2、影响新疆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远离内地消费市场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新疆远离国内发达省份,远离消费市场,货物运输距离长,导致发展物流业存在先天劣势。例如,乌鲁木齐到国内中心市场郑州的铁路运距高达3000公里。在疆内,县与县之间的距离少则几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这种地理上的客观现实导致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价格往往高于货物本身的价格。

从运输货物来看,新疆运往内地的货物主要以资源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货物价值较低。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月15日起,铁路货物运价上调,货物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1.5分,提高到9.01分。2013年,新疆铁路运输货物7399万吨,如果以20铁路货物运输8000万吨测算,运送到内地郑州,铁路运输成本将增加约36亿元。运输距离长、运输地域分散、运输货物附加值低,客观上导致了新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新疆物流业发展。

2.2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新疆地域辽阔,占据国内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但是,与国内物流业发达的省份相比,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近些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新疆物流业的发展。

截止到2014年年末,新疆铁路运营里程达5760.2公里,但远低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近1.2万公里,同时低于黑龙江、河北、辽宁、河南等内地省份。据2014年新疆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新疆公路运营里程为17.55万公里,但低于四川、河南、山东、湖南、云南、湖北、广东等省。从整体水平看,新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制约了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3物流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近年来,新疆各地市充分意识到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疆内各地市,如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奎屯、霍尔果斯等积极编制了物流业发展规划,但全疆目前尚未出台综合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在新疆,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公路货运场站建设滞后,物流技术装备应用能力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同时,疆内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运输效率低下。换句话说,运输企业的运力没有被有效组织起来,市场信息与运输企业时常出现不对称,运输车辆出现跑空车的现象经常发生。新疆地域广阔,跑空车的现象造成了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

乌鲁木齐作为全疆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水平远高于疆内其他地市。但是,据测算,目前乌鲁木齐公路空载率依然达到40%,而疆内其他各地市平均空载率远超乌鲁木齐,高达60%。与全国公路平均空载率35%的水平相比,新疆公路运输空载率较高。

2.4专业化物流发展水平较低。

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力度欠缺,疆内约60%以上的制造企业和66%的商贸企业以自营物流为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占新疆物流市场比重仅为6%,因此,第三方物流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较弱。

从新疆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看,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新疆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占比较低、物流服务功能少、企业竞争能力与融资能力弱、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经营秩序不规范、物流服务的辐射范围窄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调控,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改变第三方物流在新疆物流市场占比较低的局面。

2.5物流人才不足。

物流企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物流人才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我国急需一大批物流专业人才。从全国范围来看,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中高端物流人才匮乏的情况。

新疆远离祖国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阻碍了优秀物流人才向新疆流动。因此,新疆物流人才的输送重任就落在了新疆高校身上。但是,新疆39所高校中仅有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的物流人才极其有限。同时,相关高校物流专业师资力量与内地物流业发达的地区的.重点高校相比,差距明显,物流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困难。长此以往,新疆物流行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会加剧。

3、促进新疆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

首先,由政府部门在全疆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将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系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目的。其次,对新疆货运市场进行整合优化,支持疆内实力雄厚的货运公司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再次,加强对物流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企业智能化水平。如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设备,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实时调度,达到有效控制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车辆使用周转率,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的目的。

3.2推动内部物流剥离外包,提高新疆物流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

积极推动新疆传统物流服务转型升级,鼓励疆内优势企业将内部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社会物流需求,提高第三方物流比重,从而提高新疆物流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

3.3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降低新疆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加快疆内已经立项的物流大通道建设,同时对已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其次,重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提升新疆物流产业的集聚度。以乌鲁木齐、喀什、伊宁、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沿边、沿线重要地区为重点区域,建设一批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再次,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借助企业突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障碍。以铁路建设为例,铁路建设往往面临着审批缓慢、投资金额大、工程量大等困难,可以发动和吸引疆内外甚至境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参与,组建铁路建设公司,以企业的动力去克服和破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3.4鼓励支持新疆物流企业走出去,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一方面,鼓励实力雄厚的新疆物流企业积极走出去,与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新疆物流服务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吸引世界500强公司和国内物流企业100强公司以各种方式在新疆落户,为新疆物流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推动新疆物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当前,新疆作为我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应加强与中亚国家物流业合作,抢占中亚地区物流业发展制高点。同时,新疆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物流增值服务。

3.5重点扶持部分高校,大力培育物流专业人才。

针对新疆优秀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渠道,吸引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来新疆工作。同时,重点扶持疆内二至三所高校办好物流专业本科教育,扶持三到四所职业院校办好职业教育,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娟.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7,(2).

[2]王新娥,王学剑.论新疆物流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09,(9).

[3]李媛,李志刚.新疆物流业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十九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像,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像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对策与建议。

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

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

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二十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展,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态,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记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第三.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领如何摆脱年末综合症。

与同性性交就是同性恋吗?

为何男人无法拒绝坏女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二十一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一)父母关系。

在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孩子生活在充满矛盾、父母的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家庭中缺少宁静、平和、幸福的氛围,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发生神经――心理病态的危险很大。

(二)父母期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挫折感、压抑、敌视等不良心理,过低的期望则容易使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三)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的作用上。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良的影响,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小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方式与学生个性、智力以及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关系。

(四)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了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孩子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长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当孩子发现父母品行不良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心理上会蒙上消极的阴影,产生沮丧、怨恨、烦恼和自卑等心理。个性的消极使他们厌恶集体、厌恶家庭,一旦接触了坏朋友或不良思想,特别容易走上歧途;父母自身不正的家庭,父母亲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了威信,无法合理地管理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容易产生虚伪、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

(五)家庭其他重大生活事件。

对儿童青少年影响较大的家庭重大生活事件主要有:父母离婚、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板22篇)篇二十二

2.1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家庭养老者与社会养老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养老者离开了亲人,亲情纽带作用减弱,天伦之乐匾乏,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养老机构目前具有以下4个特点:有需求的多,想要入住的少;床位多,入住率少;要求就业的多,愿意从事养老护理的少;投入多,收益少。孙颖心等的研究表明,虽然家庭养老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社会养老者,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机构更加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管理和设施在不断完善。也有研究表明,敬老院中的老年人不仅在躯体方面得到了关心和照护,而且在强迫性症状、焦虑、敌对等心理问题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知识老年人人到老年,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无用、没有价值了,因而变得消极,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但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年人,仍然会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进行人际交往,这将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保持。陈天勇等的研究表明,高学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并且显著高于常模回。老年大学学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由此可见,老年大学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新知识,还能够为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内部和外部生活环境。

2.3空巢老年人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相对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绝对空巢老人的状况更加需要关注。相对空巢老人尽管不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是在同一个城市,联系较方便,而且可以经常相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空巢的消极作用;而绝对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难以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

2.4离退休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本忙碌的工作生活可能被无所事事取代,因此可能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表现为孤独、失落、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约三分之一的企业管理者在退休初期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某些群体的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表现良好,如: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文化水平高者一般从事脑力劳动,当他们退休后大多仍继续读书,学习,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因此情绪会保持良好。与未参加书法绘画练习的退休老年人相比,参加书法绘画练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网。

2.5代际关系与老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关系,是影响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于老年父母而言,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逐渐缩小,亲情对他们的影响更加重要。积极的代际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提升自尊感,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代际关系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痛苦、孤独感,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儿防老的中国传统观念正逐步减弱,这必然对老年人产生冲击,产生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失调。

2.6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打针吃药,注意饮食,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处处受到限制。身体疾病会导致老年人低落、烦躁等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与患有白内障、腰椎间盘突出和骨关节病等非心身疾病患者相比,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

2.7失能老年人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并且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居家不出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卧床状态,并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养老护理员短缺,专业程度低,使失能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增多,并且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张国琴等的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而且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失能老年人的机体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加之日常生活受限,因此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评价较差,产生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而且漫长的功能恢复过程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随着时间的延长,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将逐渐减少。

3展望。

3.1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研究比较缺乏,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研究几乎空白。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而且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匮乏。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形势更加严峻,需要得到高度的关注。

3.2老年漂问题。老年漂是指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被迫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甚至离开了陪伴几十年的老伴过上了分居生活的老年人。老年漂的出现在我国是一个必然,如今的上班族工作忙,压力大,妇女不能做全职太太或者雇佣保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漂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庞大,这个群体面临着医保、社保、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等问题。目前关于老年漂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几乎空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3充分考虑和利用社会资本,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根据关国社会学家thomasfbrown对社会资本的划分,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探讨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可利用的社会资本。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利用的微观社会资本有社会支持、组织参与和信任;可利用的中观社会资本有卫生服务机构、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可利用的宏观社会资本有政治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老年心理健康中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卫生资源压力,在有限的卫生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我国现存的和展望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身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使老年人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友谊,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第二,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身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融为一体,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家园。第三,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增速快、高龄人口比例大的地区成立老年协会,即养老服务协会,由公办或民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组成,以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够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老有颐养”。第四,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护理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护理理论、老年心理、职业道德、养老形式、政策与法规等方面向参加培训的护理员和服务员进行系统介绍,对卧床老人的生活照料技能和技术护理进行培训,为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专业服务保障。第五,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空巢、独居、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体育等服务,采取上门照料或者日托的服务形式,让老人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养老。

随着我国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获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尤其是特定群体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老年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确保老年群体的健康、幸福、和谐、稳定,也是确保我国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协议书的重要性(精选16篇)

    借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借款技巧和策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借款资金。代表人:抵押权人(乙方):代表人:为

    教师分享书法体会心得范文(22篇)

    范文范本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写成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和启示。这些范例文章包括了优秀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和风格。书法,是中国传

    教务员的财务顾问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让我们更加有目标和明确方向。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有参考价值。生产实习是大学最后

    行政助理的工作职责详解大全(17篇)

    行政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方式。总结是行政工作的必备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行政工作总结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策划师的中秋月饼活动方案(精选16篇)

    在策划方案中,我们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以选择最适合的策略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参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二、活动时间。20__年

    人力资源专员的团队建设心得体会(模板20篇)

    人力资源是指组织中负责管理、发展和利用人力的部门或者个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团队建设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团队凝聚力。20_年,是人力资源部收获的一年。

    教育工作者的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通用16篇)

    教学计划应该兼顾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希望以下这些教学计划范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实用15篇)

    教学计划涵盖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等方面。下面是一些经过教师们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验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重要性大全(18篇)

    为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成为必要。这是爱汇网小编整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哪些,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一、

    春节最佳旅游目的地大全(17篇)

    春节是传递家庭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传统礼仪的重要体现。小编从众多春节总结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阅读。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除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