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2-19 作者:储xy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

从小我就羡慕军人的英姿,羡慕军人的英勇顽强,羡慕军人的勇往直前,当一名军人是我从小的梦想。

在我的想像的世界里,军训是十分简单的,就是会走路,站个军姿会听各种口令罢了,可是,事实却让我出乎意料,仅站军姿的要领都很多,如两脚后跟靠拢,两脚分开约60度,肩要平,腰挺直等各种要求,当我按要求站好后,心里想:原来军训是那么简单。啊!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几分钟过去了。腿开始有一点酸了,不知不觉,几分钟又过去了,太阳变的火辣辣的。脸上流淌着一滴滴汗水,弄得我很难受,可只能忍着。最后,休息的时间到了,好不容易得到了解放,能坐下来休息。

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在艰苦训练,我们每天都在不断进步。日子过的飞快,日子匆匆,眼间,便来到了军训的最后一天。

在第七天的上午,我们开展了军训总结大会。个个班级把这几天的学的本事都用了出来。该我们班上场了,不知是回事,许多人都做错了口令,最终我们班上没有得上奖。

军训结束了,我知道那不是解脱而是不舍……在军训的过程中是艰辛的,也是是充实的,这些过程将会变成难忘的回忆。我会将这些难忘的回忆永远珍藏在心中,因为它们是我人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三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四

首先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当之重要。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指智慧品质、自主品质、责任品质、关爱品质、合作品质和交往品质等各方面的人文品质。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指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及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等良好的科学意志和品格。

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了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同步、综合、和谐。科学教育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可以获科学素养的同步发展。综合,一方面指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策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指将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综合起来,通过综合性的育人目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是协调的,同时,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小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且能够终生受益。

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主渠道,是实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科学资源,不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因此,研究实践中就要努力做到对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

其次,开发,对学校课开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内在修养、求生技能、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次,开展特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展示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去,不断探索和总结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五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尤其是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的人民教师,再加上他爸爸常年在外跑业务,我们作为父母的有太多失职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个过程中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一般隔代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溺爱”、“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

我家培养孩子的宗旨是“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们对孩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例如为了让她养成尊老的好习惯,我们教育她从小吃东西先给爷爷奶奶拿,到现在她也忘不了。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洗自己的内衣袜子等,开始不妨采取经济奖励法,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她连她爸爸和我的内衣也抢着洗。

我们一家人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所以我们夫妻从不掩饰我们之间的亲昵,甚至有时故意在她面前秀恩爱,给她绝对的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女儿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今年暑假我女儿除了全年班的书画学习未上任何辅导班,这是争取她自己意见与她沟通的结果,然后烟台、蓬莱、济南千佛山,再加上夏令营,走亲访友,她玩的是不亦乐乎,即增长了见识又玩得开心,我们看着也开心。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只能拜托父母接送孩子时多向老师了解她在校表现,家长会也时常因为全县同时召开家长会而无法参加,但我都要求父母能用笔记得就记下来,记不下来的用脑子记。家长会能自己参加的尽量参加。

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以上简单地谈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不成熟的做法和个人的几点体会。培养孩子的体验远不止这些。每个家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教育的方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愿我们的家长多一份耐心、童心,与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六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呼唤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缓。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九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二】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学好小学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新鲜事,学习的能力低,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作为他们成长阶段第一任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打基础的阶段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他们受用终生。

首先是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学会倾听,是其他各种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作为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听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对于老师而言,上课也轻松了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这对孩子会是受益无穷的。

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再次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

有明确的要求,即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具有一定速度。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我坚信,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刻苦认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更加整洁、规范、美观的字来。

最后是养成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激发兴趣,写自己所想,表达自己的思想。

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并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这样学生的兴趣浓了,写话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良好的习惯也将成为他们一生学习的法。我们需要在语文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当结合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实践。

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

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大学生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学生暑假工工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

    书法心得感悟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学的读书心得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初中读书阅读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

    英语教研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关爱学生心得体会幼儿园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大学创新创业心得体会免费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学生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

    农村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