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BW笔侠

范本具有时代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个时期特定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一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二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ppt课件出示)口算8×10=()我是这样想的:。

口算20×3=()我是这样想的:。

2.一分钟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完成有关口算乘法的一些练习。

二、目标练习,巩固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43页~45页练习九的第3,4,5,9题。

(1)第5题:完成第5题,看谁算得快?

鼓励算得快又对的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

(2)第9题: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第3,4题: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找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8题。

(1)ppt课件出示第6,7题,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第8题,夺红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3.综合练习,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0,11题。

(1)第10题,行程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间的速度差乘追及时间等于追及的路程这一关系式解决问题(3)。(学生集体讨论,选择性拔高)。

(2)第11题,时间问题:1小时=60分,1天=24小时。

分析题意,理解隐含条件。

4.思维训练,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2题。

(1)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1)。

(2)提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三、拓展练习,升华提高。

小组出题,互考互评。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三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四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演示教学意图。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五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六

口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进了一批水果,请大家帮忙整理整理。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10=)。

(3)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4)学生汇报,教师动态呈现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课件演示)。

预设:。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两份,每份五盒,分别算出五盒的橙子数,再把两次算得的数加起来。

5×6=30,5×6=30,所以30+30=60(个)。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个数,再加上1盒的个数。

6×9=54,54+6=60(个)。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结果后加上0,所以6×10=60(个)。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口算方法。

2.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1)ppt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5×10=9×10=18×10=40×10=。

(2)指名汇报各题口算方法。

(3)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原因。教师提示: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师:同学们对橙子数的计算比较准确,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让我们来继续整理苹果的数量吧!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2),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应该怎样口算呢?

引导观察主题图,思考多种方法。独立想一想,小组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并写板书)。

三、课堂总结,积累经验。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巩固提高,练习运用。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1,2题。

小组比赛,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七

ppt课件、小方块。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

(1)3×6=20×4=18+80=。

(2)2×7=30×3=14+90=。

(3)4×6=40×2=24+80=。

2.学生口答,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请仔细观察每一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3.启发鼓励,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课——口算乘法。(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结合问题,请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3)小组讨论,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同学们列的式子非常准确,思路清晰。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算出结果?

(1)动手试一试,试说口算过程。

方法一:15+15+15=30+15=45(盒)(动手画)。

方法二:将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动手摆)。

方法三:想竖式口算。(说竖式过程)。

(2)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

预设:第一种方法太麻烦,如果是计算15×6,一个一个地加,要加5次;。

第二种方法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种方法容易忘记进位。

3.教师小结,提炼算理。

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忘记进位而出错。

4.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22×4=18×5=26×3=14×6=。

(2)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感受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优势。

三、深入探究,算法迁移。

(1)想一想:150×3=?(ppt课件出示)。

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将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前两列计算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每组题目得数之间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出计算规律: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规律,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后两列计算题。

四、课堂总结,完善思维。

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巩固提高,强化练习。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八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九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

1.感知一个数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分合式。

2.学具:每人1组6以内数的分合式(幼儿用书),每人1支笔。

活动过程。

1.玩“填数”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

教师出示6的贴绒分和式,提问:“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6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出示6的贴绒分和式,并提问:“谁能把这几个式子空缺的数字填出来?”“屈;老师.教,案网出处”(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2.学习把重复的省去。

教师:“请小朋友帮6找出3个数字相同的分合式。”

教师将幼儿的答案归在一起,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讨论数字相同的两个分合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不同,总数不变。

3.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1组6以内数的分合式,教师提醒幼儿仔细看一看,然后把重复的数字划掉,把留下的重写1遍,再看1个分合式说出2个不同的分合式。

活动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可多进行数的组成方面的相关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2.活动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

活动评价。

1.知道进行数的分合时两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互换关系。

2.理解分合式中重复的两组是相同意义的分合式。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一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二

数学活动《小熊请客》是以故事小熊请客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带幼儿进入数字、圆点、实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学习中。活动流程是这样的,我先通过导入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朋友—小熊,并出示小熊的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一个环节:看!小熊今天请了一些小动物,还分别给它们准备了一些食物,并出示图片。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小猫、小狗、小鸡、小猴等,孩子们很是喜欢。所以让他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有谁。

第二个环节是是请客人用餐,根据小熊为朋友们准备的食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数一数,小猫吃了几条鱼如:1、2、3、4一共有四条鱼。并让幼儿根据盘子里的食物数量给圈点涂色,吃了三条鱼就涂满三个圆点,再找到对应的数字3,将数字圈起来。接下来的小动物方法同上面一样,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第三个环节是是让幼儿在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上进行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适时提醒启发他,边巡视边指导。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进行一个点评,对幼儿在做的过程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不足之处和调整:在此次数学活动中,第一环节中我觉得我准备的还不是怎么充分,应该做一个ppt,把小熊请的小客人逐一的出示出来,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分别给它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利用幻灯片的形式让这些食物显现出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忽略了教幼儿数东西的方法,如小鸡吃了四条虫子,应该手指头先指好第一条虫子,开始数,这样能避免少数或多数的情况发生。在让幼儿进行涂圆点和圈数字的时候我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可以手绘一张图,老师先示范怎样涂和圈的,然后再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做一个榜样,最后在让能力弱一点的涂和圈,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讲评的时候,可以拍下幼儿操作中错误的地方,而不是拿幼儿的本子上来评讲,这样会导致有些坐在后面的幼儿看不清,本子可以放在桌子上,不要拿在手里,避免有些幼儿玩手里的本子不认真听。对于能力差,做的不好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如告诉他只要把刚刚说的那些错误改正了,就能像其他幼儿一样全对了。最后活动延伸的时候我可以把它延伸到区域活动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如制作一些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小青蛙吃了几条虫子,并涂一涂圆点,圈一圈相应的数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乘法口诀的教学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本课设计新颖,富有情趣,体现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三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年和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办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四

一、函数与极限1.函数基本概念。

1.集合及集合的运算。

2.数轴、无穷大和无穷小的几何表示、区间3.常量和变量。

1.数列及数列极限2.函数的极限。

3.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极限表示。

1.增量。

2.导数与微分。

1.导数的定义和导数四则运算法则。

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3.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则4.高阶导数3.函数的微分及应用。

1.微分的定义2.微分的几何意义。

3.导数的应用。

1.中值定理和洛必达法则。

1.函数的单调性及判断2.函数的极值3.函数的最值。

3.曲线的凸凹性,拐点及函数作图。

4.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3.分部积分法和不定积分技巧的综合应用1.分部积分法。

2.被积函数和积分变量的选取3.有理函数的积分4.综合题举例练习题四。

5.定积分。

1.定积分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1.定积分的元素法。

2.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3.利用定积分求体积练习题五。

6.微分方程。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微分方程的引入2.微分方程的阶和一般形式3.微分方程的解。

4.微分方程的通解、初始条件、特解2.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1.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7.多元函数的微分法1.空间直角组坐标系。

1.二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3.求偏导数。

1.极值的基本概念2.无限制条件求极值3.有限制条件求极值练习题七。

8.二重积分。

1.二重积分的基本概念。

1.二重积分的引入2.二重积分的性质2.二重积分的计算。

1.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2.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练习题八。

下册-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1.行列式。

1.行列式的引入和行列式的概念。

1.行列式的引入2.逆序和逆序数的计算3.行列式的定义2.行列式的计算。

习题一。

2.矩阵。

1.矩阵的引入和矩阵的概念。

1.矩阵的引入2.矩阵的定义2.矩阵的运算。

1.秩的行列式定义2.利用初等变换求秩4.矩阵的应用举例习题二。

3.向量。

1.向量的引入和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引入和定义2.向量的运算。

3.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相关2.向量组的秩。

1.向量组秩的定义。

2.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3.向量空间。

习题三。

4.线性方程组。

1.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2.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1.解存在性的判断。

2.齐次方程组和非齐次方程组的求解。

3.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的关系及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习题四。

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1.相似矩阵1.方阵的特征值和征向量2.矩阵相似的定义。

3.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和若当阵简介2.二次型。

1.二次型的引入2.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3.利用相似矩阵将二次型转化为标准形3.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的应用。

习题五。

习题一。

7.随机变量及分布1.随机变量的引入。

1.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

2.一维随机变量、二维随机变量。

2.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8.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引入。

1.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引入。

2.期望、方差的定义2.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1.离散型一维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1.协方差的定义与计算2.相关系数的定义与计算3.矩、协方差矩阵。

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应用举例。

习题八。

9.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1.大数定理。

习题九。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

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

二、数豆子。

1、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

(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六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1。理解的定义,初步掌握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的研究,使学生能把握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的定义,把握图象和性质。

难点是认识底数对函数值影响的认识。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研究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

1。6。(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介绍的原因就是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由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学生回答:。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

一。的概念(板书)。

1。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板书)。

(1)关于对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会有什么问题?如,此时,等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对于都无意义,若则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且。

(2)关于的定义域(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当指数为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的定义域为。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的判断(板书)。

刚才分别认识了中底数,指数的要求,下面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函数是,请看下面函数是否是。

(1),(2),(3)。

(4),(5)。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情况作点评,指出只有(1)和(3)是,其中(3)可以写成,也是指数图象。

最后提醒学生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有了定义域和初步研究的函数的性质,此时研究的关键在于画出它的图象,再细致归纳性质。

3。归纳性质。

作图的用什么方法。用列表描点发现,教师准备明确性质,再由学生回答。

函数。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截距:在轴上没有,在轴上为1。

对于性质1和2可以两条合在一起说,并追问起什么作用。(确定图象存在的大致位置)对第3条还应会证明。对于单调性,我建议找一些特殊点。,先看一看,再下定论。对最后一条也是指导函数图象画图的依据。(图象位于轴上方,且与轴不相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描点了。取点时还要提醒学生由于不具备对称性,故的值应有正有负,且由于单调性不清,所取点的个数不能太少。

此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列表描点,给出十组数据,而学生自己列表描点,至少六组数据。连点成线时,一定提醒学生图象的变化趋势(当越小,图象越靠近轴,越大,图象上升的越快),并连出光滑曲线。

二。图象与性质(板书)。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且,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与图象之间关于轴对称,而此时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为何值,都有定义域为,值域为,都过点。

(2)时,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时,为减函数。

(3)时,,时,。

总结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板书)。

1。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2)与;。

(3)与1。(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在上是增函数,且。

1,。

解决后由教师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构造函数的方法:数的特征是同底不同指(包括可转化为同底的)。

(2)搭桥比较法:用特殊的数1或0。

三。巩固练习。

练习: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板书)。

(1)与(2)与;。

(3)与;(4)与。解答过程略。

四。小结。

1。的概念。

2。的图象和性质。

3。简单应用。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范文(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向量的应用,体会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对策: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略。

小结:。

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

2.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教学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模板18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参考的文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想。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教师评语对学生毕业登记表的影响(汇总22篇)

    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较高,为班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评语样本,希望对家长和学生的了解有所帮助。1、昨天是一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到期的汇

    公共卫生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通过卫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卫生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12个村、3个

    仓库管理员职责总结(汇总17篇)

    范文范本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写成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1服从仓储主管的工作安排。

    冬至时的温暖炊事员(实用20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1、冬至这么冷,记得要加衣服,尽情地欢笑吧。早上好。2

    实习生的土木工程实习心得分享(通用19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过程中的成果和收获的体现,通过与他人分享,可以促进交流和学习。在下面的实习心得中,可以看到实习生对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和经验分享。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优势(优质16篇)

    服务月是将服务重点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以提升服务品质和经营效益为目标的特殊活动。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举办的服务月活动案例,可以供大家借鉴。1、电话支持:通过电话或传

    家长的幼儿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3.告诉孩子们当他

    创新旅游体验: 学生们的岗位练兵方案设计(优质15篇)

    范文范本的选择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典型性,涵盖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对于这些范文范本,我们可以进行仔细观摩和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职员的知荣辱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入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