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感悟(汇总7篇)

时间:2024-12-21 作者:琴心月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微电影感悟篇一

今天下午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郭明义》,说实话我认为这部电影谈不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但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展示人世间真、善、美的好作品,在观映过程中,深深被其打动。在这个商业影片、大制作充斥的时代里,这部作品肯定不会有火爆的票房,但确实在某个时刻,在安静中荡涤过人的心灵,让人同那些善良、朴实的人们在起,感受着真正的生命品质。

郭明义的事迹很了不起。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觉得拉近了与这样模范人物的距离,走近了他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利己性,特别是在个人物质条件还不宽裕的条件下的利己性是人的本性,也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道德范围,而为什么郭明义在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全情付出去帮助那些贫病中的人们呢?就像他的女儿问到的“为什么爸爸眼中总有那么多生活不如我们的人呢?”,随着剧情的展开,人们渐渐开始理解他,他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他深切地感受到在危难甚至是绝望中的人当得到别人帮助时的那种温暖和力量,他用一颗爱心唤起了无数颗深入绝境中的人对爱的信心,对生的希望。在这种时候郭明义深切得体会出了生命的价值,精神的无上的满足。他是无私的,他也是自私的,在他的价值观里,幸福并不是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幸福来自于当他的爱心为危难中人们命运带来转机时,天边那绚丽的霞光。

还想说的是,影片中对郭明义事迹的展示选材精当,演员表演真实,感情表达准确,各个场景构图、色彩运用细腻,的确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好作品。作为一个普通人,距离郭明义的精神境界还很远,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最起码应该懂得赞赏,懂得感动,懂得敬仰,懂得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有我与无我本身就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引人遐想。无我更是有着多重境界,而郭明义正处于这多重境界中的最高层。夫妻二人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完全可以过得上中等以上的富裕的物质生活,然而郭明义却把这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身处困境的人,使那么多的人重新走上课堂、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以无我而利他,这种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多么契合地体现在郭明义的身上。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这种善行并非一次、二次、三次,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以至于变成了他人生之必需、人生之习惯、人生之要义,这就已经非常鲜明地把郭明义从小我升华到大我,从有我升华到无我,从无我升华到利他,郭明义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职工,而是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化身,成为高扬于社会的一面旗帜,成为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

郭明义是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井底闪耀的是中华文明之光。许多接触过、采访过郭明义的人都说,郭明义的身上可挖掘的闪光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然而就我们已经看到、听到的这些,已经足以让世人感动。

是的,美德如陈酿历久弥香。具有这种美德的人一生都会如陈酿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引导人、净化人、陶冶人。郭明义就像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给人们如何做人、做事。

无我是为了利他。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富足。然而在物质利益面前,郭明义想到的首先是让困难的人过得更好些,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小天地、小圈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甚至用自己的血液、血小板、甚至骨髓等等,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完全的共产主义者。

微电影感悟篇二

5月22日是个平凡的日子,但也是个悲伤的日子,我们亲爱的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袁隆平爷爷出生于1930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袁隆平爷爷看到了太多吃不饱饭的人,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农业,他把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做了终生理想。他在31岁那年在湖南田间工作时,偶然和同学一起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她想如果能把这株水稻作为种子去培育,那是不是第二年也也能如此饱满呢?从此他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科学研究,在这几十年里,他经历了人为的破坏,经历了外界的质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73年的十月,袁隆平43岁那年,先行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了,这一年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元年,在袁隆平的带领,亩产普遍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十几年间,中国的产量就增加了上亿吨,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也让整个世界为之一振,凭借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中国的杂交水稻遍布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们敬爱的袁隆平也成为了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杂交水稻之父!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致敬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我能和您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骄傲。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长忆袁爷爷。

微电影感悟篇三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初心即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甚至于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无怨无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践行了党的誓词,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她那种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在新时代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是9000多万党员的榜样,她是时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她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唱响于祖国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黄文秀同志从踏上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她不等不靠,践行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用脚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动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间,村里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个蓄水池,发展起砂糖橘、油茶树、八角、水稻等特色产业,有88户418人顺利实现脱贫。群众脱贫致富了,但是雷厉风行的黄文秀同志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的为民情怀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作出了榜样,功名不过尘与土,唯有孜孜不倦、践行初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可无怨无悔,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赤子之心,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负重、坚韧不拔,倾情投入、甘于奉献,多用脚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联系百姓群众,主动到基层、进村组、入农家、话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提民心,把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中,用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她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她一样,书写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青春之歌。

微电影感悟篇四

6月16日,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回家看望刚做完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和群众安危,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牺牲,年仅30岁。最舍不得她的是百坭村的村民们……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

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生于百色,长于百色,回归百色,根落百色。她说“我是大山里出走来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里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革命老区,她又放弃在市委部门工作的待遇,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担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自从她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没有时间照顾残疾母亲和重病父亲,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她深入群众,一户一户摸清需求,从点滴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带领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又找来技术人员,砂糖桔产量由的6万斤变为的50万斤,开拓销售市场,群众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百坭村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榜样引领、助推脱贫。黄文秀的事迹激励更多的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完成她未完成的扶贫事业。也激励更多的青年人走向脱贫攻坚第一线,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脱贫,真正做到以真心换真情、不负青春不负梦。

微电影感悟篇五

“你问我为什么回到乡村来?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有些青春总得在遥远的乡村秀一秀。”《秀美人生》在泪花和惋叹中落下帷幕,黄文秀同志永远定格在了的夏天。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得不得”这句台词,当它是来自于群众的诉求时,黄文秀同志总是毫不犹豫的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得”。于是有了黄大贵从墙角站了起来并找回了桂芳和女儿、班叔叔搬进了安置房、阿布回乡教村民预防果树遭虫害......在这过程中,“得”被黄文秀同志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是连着拽着身后人的知恩图报,是直面问题、敢打硬仗的坚强勇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但是我们可以顺应时代。“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曾几何时,这句口号不断被沿用至今,庆幸的是每当这句口号呐喊之时,总有一大批青年响应号召。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地,是磨炼意志、锻炼本领的起点。正如影片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年轻人的态度就是乡村的未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必须扛起为时代、为人民奉献青春和汗水的责任,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干事创业之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冥冥之中总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着我们向前进。面对困难,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把困难当成绊脚石,那么就会原地踏步、止步不前;把困难视为垫脚石,就能不惧困难,战胜困难。无数的实践证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朴素道理,当我们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信念时,“拦路虎”往往就会成为“纸老虎”。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征服困难的勇气,胜利不会对我们主动敞开大门,需要我们踏着困难的垫脚石一步一台阶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微电影感悟篇六

《夺冠》所展现的一场场振奋人心胜利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女排精神。

那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们就是凭借着这股精神,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而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汗与泪的付出。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女排姑娘们训练时没有完善的训练器械,甚至连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中国女排的故事还未讲完,中国女排的奇迹还将延续,中国女排的精神仍在传承......我们应该学习的是:

不论是成长路上还是比赛场上,总会充满竞争,总会遇到强敌,我们不奢求总能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佼佼者,但无论成败,我们都该心怀梦想,勇敢地面对,该有向前的勇气!

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积累经验。让这种进步和成功渗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让自己充满自信!

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荆棘、坎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站起来。人生最大的精彩不仅在于登顶的那一瞬间,而在于我们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报,蚌病成珠、化茧为蝶。

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不放弃叫中国女排

亦有一种为国拼搏叫中国女排

看电影《夺冠》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微电影感悟篇七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为人民服务。为了接近老百姓,黄文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与群众做朋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干成事,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理想与信念。扶贫干部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本来,黄文秀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服务基层。从繁华首都回到家乡,把初心镌刻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一个感党恩、守初心、献青春、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黄文秀用生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虽然她已逝去,但她的精神应永远刻在领导干部的心中,她的扶贫精神、理想信念、使命与担当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应力争成为“黄秀文”式扶贫干部。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担当与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黄文秀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青春无悔,誓言无声,为了初心和使命,黄文秀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扶贫精神。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民生关切,到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扶贫干部们不忘初心,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黄文秀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所说:我们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