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四篇)

时间:2024-12-18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四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四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物理考点总结篇一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理考点总结篇二

速度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汇,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经典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路程的多少;他的常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而在实际研究时,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亦是如此。

本知识的考查形式多变,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2016中考均有所见,考查的知识点不外乎以上几点,在学习时一定要理解概念,把握关键!

1、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解析: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其中包括中间停止运动的时间。全程的速度不要误认为是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而要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来计算。

物理考点总结篇三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力臂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物理考点总结篇四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研究光在两个均匀介质分界面处的行为规律及其应用。

从知识要点可分为四方面:一是概念;二是规律;三为光学器件及其光路控制作用和成像;四是光学仪器及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

2.平面镜:对光路控制作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观像视场。

(二)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

2.全反射、临界角。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对光路控制作用。

3.色散。棱镜及其对光的偏折作用、现象及机理

应用注意:

2.解决折射问题的关键是画好光路图,应用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

3.研究像的观察范围时,要根据成像位置并应用折射或反射定律画出镜子或遮挡物边缘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观察范围。

4.无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都遵循一个重要规律:即光路可逆。

(三)光导纤维

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四)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2)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五)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1.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各级彩色条纹都是红靠外,紫靠内。

(六)衍射

注意关于衍射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七)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d?d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2.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

3.各种电磁波的产生、特性及应用。

(八)光的偏振

(九)光电效应

1.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下图装置中,用弧光灯照射锌版,有电子从锌版表面飞出,使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带正电。)光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ν0,只有ν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③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④瞬时性(光电子的产生不超过10-9s)。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w(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十)康普顿效应

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想是正确的。因此康普顿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十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十二)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

1.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4.由光子的能量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d?d频率和波长λ。

(十三)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

(十四)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稳定,能自发地变为别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

(十五)玻尔原子模型能级

1.定态假设: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的原子是稳定的。

2.能级跃迁:原子从一状态跃迁到另一状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3.轨道能量量子化。

(十七)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粒子没有偏转穿过,少数的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个别甚至被弹回,由此可得结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十九)原子的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自发放射某些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