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院活动策划书院活动心得与体会篇一
在我印象中,古代留存至今的书院莫不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比如长沙的岳麓,广州的陈家祠——陈氏书院。尤其是后者,行走其中,满眼如织的游人,盈耳沸腾的语声。若不是那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典雅精美的屏风和厚实的红木书案、太师椅在处处提醒,我真一时分不清自己到底置身何处呢!
而东坡书院则恰恰相反:处处寂寞,处处安详。
我曾先后两次前往海南去拜谒东坡书院,一次是03年7月,一次是06年年底。去前,以为它也跟广州的陈氏书院一样是热闹非凡的。未料其情形与我想像的大为相左。
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进门卖票处的工作人员清闲得可以躺在一条木质的长凳上大睡特睡,发出痛快淋漓的鼾声。
再则,通往厕所的地砖小道几乎可用“苔痕上阶绿”来形容,便是立有东坡塑像的讲学堂的四周也隐约可见青苔的影子。
气氛如此寂寥,除游人鲜见外,我想,还由于书院地处偏僻一隅的缘故。
去之前,从有关资料得知,东坡书院位于海南儋州市,去到儋州方知,东坡书院还在距儋州近50公里的中和小镇。而到了中和,寻寻觅觅,左右打听,才终于在小镇东郊一隅见其真容。
朱漆班驳的围墙一圈,深灰瓦顶的房屋几座,大门称不上器宇轩昂,门首右侧仄歪古树一棵——这就是书院外观给我的全部印象。
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去游览书院的情形。
偌大一个园子,除三两工作人员外,游览者仅我一人:在荷花池畔,是我一人,在载酒堂,是我一人,在坡公曾经讲学的大殿,是我一人,在陈列坡公生平事迹的纪念馆,还是我一人。
这种冷清的气氛,与来时镇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在让我颇为惊讶。
也好,正可让我放慢脚步静静地去细品和感怀坡公。
因两句“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苏东坡便再次获罪,于1097年7月从惠州再贬儋耳郡(如今的儋州)。
然而,有幸的是,不幸的遭贬的人遇到了有识有义之州官张中。张中敬重苏东坡的才识与为人,破例让他父子住官房,吃官粮。遗憾也者,好景不常,次年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查访,得知东坡住儋州官舍,于是派人将东坡父子逐出。从此,东坡父子只好住在临时搭建于小镇南郊桄榔林中的茅屋桄榔庵内,为时整三年。
好在此地民风淳朴,黎民乡亲不仅帮东坡父子盖好桄榔庵,还经常给他们送米送菜,使两颗冷寂如死灰的心顿时温暖复苏。
民风如此淳朴,文化却那般落后,苏东坡决意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要用他的学识、修养来尽力教化这里的民众,也算是回报与感恩。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张中的鼎力支持。那时,张中已然成为苏东坡的好友,他以好友的名义把位于小镇东郊的私人庄宅(而今书院的前身)送给苏东坡办堂讲学。
自此,这里教化日兴,中文风益盛,和镇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诗对之乡”,涌现出许多吟诗作对高手。说到这里,不由得想拿我的表姐夫李刚果来说一说。他文化程度不过初中,但自幼生活在儋州,三分天赋加上七分乡土文化的熏陶,吟诗作对于他不过小菜一碟。
记得我第一次去拜访东坡书院时,顺道去探望表姐,曾与表姐夫坐在屋前的木菠萝树下夜谈,他每每以诗代言,时时出口成章,令我这个学习中文出身且文化程度比他高许多的人也自愧弗如,敬畏几分。
你看这首:踏遍千山万水/享尽无限风光/暮观天星数斗/日闻百花异香。其诗平仄相合,用字押韵工整,既高度概括了一名地质队员(自学成才)的浪漫生活,也表达了他自豪的情怀。
再看他当初到我舅家相亲时怎么形容我表姐:刘姐姗姗胜春风/永似仙娥花月容/枝上黄莺报喜信/喜欢欢喜乐无穷。这首绝句不仅合辙押韵,而且前三句巧妙地嵌入了我表姐的姓名。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聊天中,表姐夫随口吟诗32首(也有律诗,也有绝句,我当场速记),作对联7副。内容涉及人情风俗、学习劳作、海南风光、名胜古迹等诸多方面。
上面一例,足见坡公当年于海南教化的功劳之大与影响之深。
可惜啊,坡公在儋耳郡讲学三年,正值这里文风大开,学风日盛之际,他却要走了,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纸赦书。更为可惜的`是,内迁北归才短短一年,坡公便病逝于常州。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在诗中,坡公将出生地和寄居处本末倒置,这种有意的本末颠倒,包含了多少坡公当年对儋耳人民的深情厚谊啊!望着坡公离去的背影,儋耳人民又有多少的依依与不舍!
站在苏东坡生平事迹、尤其是他被贬儋州后生活记录的陈列馆的玻璃橱窗前,我想象着他孜孜矻矻在儋耳、在中和讲学、劳作,与黎民百姓打成一片的情景;想象着他离开儋耳时的背影:他来时是寂寞的,走时也一定是寂寞的。一个思想自由,品格坚贞的旷世奇才,注定了其人生是寂寞的。
此时书院的寂寞与冷清,正是九泉之下的坡公所需要并喜欢的。我想。
离开东坡书院时,我也是寂寞的一个人。
书院活动策划书院活动心得与体会篇二
岳麓书院培养的人才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把圣贤与豪杰这两种人格统一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书院对联,希望能帮到您。
1、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赫曦台对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
3、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4、岳麓书院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清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明经张中阶题。
4、岳麓书院大门门厅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
5、岳麓书院二门对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6、岳麓书院二门过厅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
7、岳麓书院三门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
8、讲堂对联
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
9、讲堂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撰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撰书。
10、讲堂对联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11、讲堂对联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弢题讲堂。周叔韬,爱国实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2、讲堂对联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旷敏本,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13、教学斋对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 佚名题教学斋。
14、半学斋对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
15、大成殿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书院活动策划书院活动心得与体会篇三
宗旨:
书院顺应中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大政方针,以儒家礼乐文化为内容,建设全国首个文化产业型精神家园。
核心理念:
孔子原初文化上承2500年上古文化,下启2500年中国农业文明,再开2500年人类科学智能时代的礼敬和谐文明。
中国文明是礼仪文明,用礼乐的形式培育上品国民,提升国格国位。
行礼仪、读经典,是书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
院长:
主持书院。代表书院公众形象品牌。代表书院经典阐释水平和礼仪主持水平。主持大型礼乐活动。规范民族节日内容和标准。领导教务院长和财务院长。与董事长分主、共主书院之硬件、软件建设。
教务院长:
中小学部、大学部、企业部、社区部之设立。各省书院建设之教务规范。省以上部门之公关活动。
负责教务部门之机构设置和管理。
财务院长:会计、保卫、物业、建设、融资、开发、规划。
内部餐饮,礼乐活动之供应。外部摊点、平衡、协调。外省书院建设、加盟。地方政府之公关活动。
负责内务、财务、物业部门之设置和制定管理方案。
管委会:
董事长(投资人)、院长(主持人)、副院长等,决策,制定年度计划,制定五年计划。考核,实施。
1、中小学之礼仪辅导、经典学习辅导。
2、大学之巡讲。
3、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之礼馆建设,祠堂改革新用。
4、民族节日之礼乐活动。
5、书院之国内外设置、加盟。
具体为:
1、游人感受:书院对外开放,游客每日之礼乐感受、诵读感受旅游。礼仪、服装。行礼、仪式、诵读。就餐及礼仪。每日经典、礼仪会讲。周末礼仪示范、经典讲座。
2、走出去:机关、大学、中小学巡讲及师资培训。
3、合作:电视台栏目、报纸专题。与一家电视台、一家报纸合作,开设专栏。
4、资格认定:认定学校校长及优秀教师为礼仪师,公示。
5、培训:农村礼仪师培养及乡规乡约、新风俗习惯之制定、辅导。
6、培训:城市社区、小区礼仪师培养。
7、培训:企业中级班礼仪三日培训。企业家高级班礼仪三日体验。
8、礼乐示范:传统节日规制。
9、起书院庙会。
前四个月为投入、示范期。中四个月为活动、持平期。后四个月为活动收入期。首年,收入xx元,赢利xx元。教务院长和财务院长各承担一半。
财务院长:
门票:游客,全年xx人。前xx万人免。门票xx元。
纪念品开发销售:xx元。
餐饮及星期天会餐、节日祭品分食:xx万元。
书院起庙会:xx万元。
教务院长:
《礼仪手册》、《论语申本》、经典书籍、音像等销售:xx万元。
师资培训:xx元。
中级班、高级班:xx元。
外出讲课:xx元。
加盟、赞助:xx元。
1、在香港注册“国际 联合会”,在书院召开第一次会议。
2、规划周边土地,成为“文化城”。
3、书院在当地民政局注册。
先有目标,才能不乱。
网页(正体字)必开(增开)栏目
活动预告:周末、节日之活动预告
书院介绍:位置、来院路线、部门设置、建筑、书院业务、联系。
书院纪事:每日新闻,要闻。日志、月志。
礼仪师榜:积极推广文明礼仪教育和国学经典教育的.优秀校长、教师、企业家,被公示为书院礼仪师,成为具有主持人生大礼和社会庆典仪式、婚礼资格的“儒家礼仪师”。
示范基地:学校、社区、企业推广文明礼仪和国学经典学习,经过书院规范指导,授牌。
云深生员:本地、外地到书院短期学习的人,或参加培训的人,成为书院生员。予以公示。
云深友朋:来访之重要客人,对书院提供支持、赞助的单位和个人。
云深义工:国学、礼乐有专长者,为书院之礼乐、诵读活动提供服务者,报名,张榜公布。
复兴文讯:国内外礼乐复兴、国学复兴的信息。
人才招聘:经、礼、乐、舞人才招聘。
先贤祠:古代的圣贤大儒、忠臣明君、良将贤相、一方楷模。楚地贤人。今儒堂:当今研究儒学之专家学者。
藏经楼:儒家经典。
文苑阁:经典、礼乐资料。
留言板:访客留言。
要做就做第一。
稳步就班搞起来。
合作媒体:一家电视台,一家报纸。
教权教产、产权资产,是书院两大概念,为国内外书院之建设树立规范。机构设置随发展而增加。基本架构按、一、二、三、六布局。
三件事:
建网站
开学堂(论语学堂、礼仪学堂)
来友朋(有教无类别,天下无敌人)
准备:
服装(展示、行礼)
录音录像器材(录取资料,出书出音像)
诵读书籍(学生、游人购买)
饭堂(游人就餐,学就餐礼仪)
礼器(香、香炉,方便民间崇拜)
书院活动策划书院活动心得与体会篇四
今天下午,沈老师带领我们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记者去参观了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走进大门,第一眼看见的是葱郁的树木,有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干粗枝茂的大树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挺立在水泥路的两旁。花儿也不甘示弱,有的耷拉着脑袋在想些什么;有的翘首仰望浮云;还有的躲在绿叶从中窃窃私语……空气中还洋溢着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里面一定更美”,我心里暗暗想着。果然,里面有一片大的池塘,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还有不少漂亮的金鱼在悠闲地溜达着呢!
这里是毛主席、陈赓、谭政等伟人曾经读书的地方。导游耐心的给我们讲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我们穿梭在西斋和东斋之间,见到了毛主席的自习室和寝室,那里虽然空间很小,但是光线很好,是学习的好地方。
穿过东西两斋,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曾经的教室,那是东山书院唯一一个西洋风格的教室,很宽敞,黑板可以上下移动,窗户和玻璃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呢!这一切好像都是为毛主席的到来而准备的!
在书院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毛主席和他同学曾经用过的物品,还有他们写的字和文章,也还有当年在书院里就读的伟人们的头像和雕像。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还没看够就要回校了,大家都恋恋不舍。
在回校的路途中,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伟人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