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灵魂曲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这几种图形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求同和求异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幼儿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我利用拟人化展开教学,幼儿对于拟人化的图形十分感兴趣,对图形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幼儿对各种图形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幼儿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这几种图形,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摆一摆”游戏,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既加深了幼儿对各类物体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二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三

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特别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通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通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我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发展。

本学期,孩子们完成的《亲子手册》我都认真的检查过,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得非常好。可见,密切的家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5、家长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受的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四

1、将数量为4的雪花片分别分成两份,探索各种不同的分法。

2、探索并发现分合式中互换关系和递增递减关系。

3、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数字、标记等、记录自己分雪花片的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雪花片、本子、笔、幼儿用书

一、复习游戏。

教师: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做问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答,你们会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二、幼儿探索并验证4的组成规律。

1、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雪花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每次取出四片分成两份,每次分的数目不能相同,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分一次记录一次。

2、教师指导幼儿探索。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给予提示。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样,分出来的两部分数量合起来要和原来的数量(四片)一样多。分好后及时记录分的结果,记录的结果要和分的结果相同。

3、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每一种组成形式,教师要用数字在黑板上有顺序的记录下来。

教师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并让个别幼儿说一说他喜欢哪一个记录单,为什么?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比较清楚的记录方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数的组成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记录下来的4的各种组成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

教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的记录,你们能发现什么:左边的一行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逐一递减)再看右边一行数有什么特点?(逐一递增)

(2)教师小结: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去1,另一个数就增加1,但总数不变。我们再来比较第一和第三组的分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有1和3只是互换了一个位置,1和3,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巩固练习。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31页。

2、教师读题:请用画圈的方式把4个苹果分成两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讲评作业。

四、活动结束。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五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一:大班数学活动《学习5的组成》教学反思

昨天我班孩子学习了5的组成,我谈谈在教学5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是刚接本班,听说本班孩子对数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进行了复习及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发现个别孩子就连数字3、4、5等数字还不认识,更谈不上那个数数。我就与家长及时联系,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那个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幼儿在分“雪花片”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五个雪花片,然后将小雪花片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二: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反思(532字)

星期五上午的数学活动学习《等分》,我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

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我先请幼儿将一根绳子二等分,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大家都跃跃欲试。我请小朋友来分,同时请他向大家验证分出的两根绳子是否一样长,老师点评。通过这个方法,小朋友了解了什么是二等分,如何来验证。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我还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纸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我结合幼儿用书操作各种长方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苹果等,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三: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717字)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

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

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

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

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课后反思篇六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