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训总结篇一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 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体会: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实习位置: 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 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 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三叠系(t)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厚度400~500米。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1)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2)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第四系(q)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实习区的背斜(观音峡背斜一部分)轴线10~15度,西北翼陡(倾向300~305度,倾角60~80度),东南翼缓(倾向100~105度,倾角30~35度)。通过实际测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岩倾向大致为140度,倾角是40度。 2、断层 实习区内有断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其中轴部由于地层产状乱,垮塌严重加之修建了挡墙,所以出露不好。但在两翼可以见到一些小断层,如在甘硐子一带小断层还是比较发育的。由于沿着断层面可以看见上盘的下端岩石大致是倾向下的,所以上盘上升,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个断层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原因是这个断层面两端并不是无限延伸,切断山体的。 (三)地下水 地区内可见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质现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可见到滑坡,在长生桥可见到垮塌现象。 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岩石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以及层理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老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一个地质罗盘,告诉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情况,看到实习地点里的很多岩石,拿着手里的罗盘,就变得手忙脚乱了。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终于成功测出了岩层的产状,并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认识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等许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矿物。虽然无论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还是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岩石的手标本,但是毕竟现实与实验还是有所差距,面对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山坡,突然感觉所学知识变得不适用了,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岩石,这是什么构造,还有出露地层的情况。但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逐渐有了认识,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中,嘉陵江江面上横跨了几座大桥,无论是以前的,还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对外行人来说只有看热闹,但对于学过工程地质的我们来说,就不能光是看热闹这么简单,还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到由于实习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河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强度和稳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这些桥的桥基几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为了降低成本,减小自重,位于甘硐子的钢架铁路桥把桥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状,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见钢架铁路桥的桥墩中有明显的孔洞。并且这些桥基本上都选择在了河道顺直,河谷较窄,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同时,公路、铁路的隧道、涵洞选址也是选在了实习地点褶皱构造的两翼,以及岩性均一,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石灰岩中。 在甘硐子,我们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巨大冲沟。还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从山体中流出,岩溶现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体等等不良的地质现象。因而,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如何预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处的巨大滑坡。原本这条公路是处于这个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之内,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时候,从中间切断了这个滑坡体,并把公路一下的滑坡体进行彻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挡土墙,但由于滑坡体巨大,滑坡体滑动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圆柱形的抗滑桩。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公路沿线的影响。 最后,通过本次亲身经历过的地质实习,我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深深体验到身为地质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危险性、不确定性、艰苦性,以及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所拥有的神圣性、责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心,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习位置: 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 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 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三叠系(t)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厚度400~500米。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1)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2)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第四系(q)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实习区的背斜(观音峡背斜一部分)轴线10~15度,西北翼陡(倾向300~305度,倾角60~80度),东南翼缓(倾向100~105度,倾角30~35度)。通过实际测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岩倾向大致为140度,倾角是40度。 2、断层 实习区内有断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其中轴部由于地层产状乱,垮塌严重加之修建了挡墙,所以出露不好。但在两翼可以见到一些小断层,如在甘硐子一带小断层还是比较发育的。由于沿着断层面可以看见上盘的下端岩石大致是倾向下的,所以上盘上升,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个断层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原因是这个断层面两端并不是无限延伸,切断山体的。 (三)地下水 地区内可见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质现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可见到滑坡,在长生桥可见到垮塌现象。 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岩石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以及层理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老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一个地质罗盘,告诉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情况,看到实习地点里的很多岩石,拿着手里的罗盘,就变得手忙脚乱了。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终于成功测出了岩层的产状,并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认识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等许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矿物。虽然无论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还是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岩石的手标本,但是毕竟现实与实验还是有所差距,面对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山坡,突然感觉所学知识变得不适用了,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岩石,这是什么构造,还有出露地层的情况。但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逐渐有了认识,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中,嘉陵江江面上横跨了几座大桥,无论是以前的,还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对外行人来说只有看热闹,但对于学过工程地质的我们来说,就不能光是看热闹这么简单,还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到由于实习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河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强度和稳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这些桥的桥基几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为了降低成本,减小自重,位于甘硐子的钢架铁路桥把桥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状,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见钢架铁路桥的桥墩中有明显的孔洞。并且这些桥基本上都选择在了河道顺直,河谷较窄,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同时,公路、铁路的隧道、涵洞选址也是选在了实习地点褶皱构造的两翼,以及岩性均一,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石灰岩中。 在甘硐子,我们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巨大冲沟。还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从山体中流出,岩溶现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体等等不良的地质现象。因而,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如何预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处的巨大滑坡。原本这条公路是处于这个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之内,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时候,从中间切断了这个滑坡体,并把公路一下的滑坡体进行彻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挡土墙,但由于滑坡体巨大,滑坡体滑动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圆柱形的抗滑桩。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公路沿线的影响。 最后,通过本次亲身经历过的地质实习,我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深深体验到身为地质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危险性、不确定性、艰苦性,以及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所拥有的神圣性、责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心,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 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体会: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地质学实训总结篇二
地质学实训总结篇三
地质学实训总结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