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是指促进教学实施和学习发展的各种物质、信息和技术条件和环境。接下来将分享一些四年级教案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一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就跟我们讲: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一定也听说过《诚实的列宁》这样一个故事,列宁在姑妈家玩,打碎了花瓶,当时不敢承认。但后来还是鼓起勇气,告诉了姑妈,结果受到了姑妈的赞扬。正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多么好啊!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诚实和信任的故事:"我"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于是,"我"留下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后来,车主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双方相互解决了问题,并彼此体会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诚实和信任。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一共11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至三自然段,写作者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他留下了一张纸条设法与车主联系。
第2至10自然段,写"我"和小红车的主人在电话中的对话和相互的道歉与感谢,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第11自然段,"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quot;这句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点评。
(1)写出了自己的后悔。
(2)小红车主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使读者难以忘记。
【欣赏】。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虽然简短,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小红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个故事也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抓住重点,表现中心。
写事的文章,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础u獯蠹叶贾?馈?br但能不能就把那一桩桩、一件件事平铺直叙下来呢?答案是不行,如果那样写就成流水帐了。
所以我们写一件事,得围绕要表现的中心,抓住重点来写。
比如《诚实和信任》,课文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事情发生的起因,结果也很简单,就一句话。而"我"和小红车主的对话却是是浓墨重彩,一字不拉地进行了描写。这就是因为这部分对话最能表现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这一中心,它是文章的重点。
再比如一篇名叫《苦柚》的文章,买柚子的经过是重点,作者就用了很大的心思把这部分写得生动感人。首先细致刻画了卖柚子姑娘的外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文静、爱学习的学生;然后又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小姑娘的真诚与坦率,再写小姑娘为着想的美好心灵和不为金钱所动的高尚品格。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谈诚实的名人名言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提示:
(1)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苏轼。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陶行知。
附课后练习4提示: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有了"诚实","信任"才会在彼此间产生。课文用《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就是要引起人们对"诚信"的关注和思考,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除了《诚实和信任》,还可以用《诚实比金钱更重要》、《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诚实的心灵》作为题目。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信任。
安迪•鲁尼贾。
昨天,我从宾西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前往本州80里外的莱韦斯堡。天色已晚,我急着赶路,不料有好几次我开的车被迫跟在缓缓行驶的大卡车后面,我紧握着方向盘,焦急不安。
车子总算驶在了空旷的高速公路上。当我即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我急忙把车刹住。我四下看了看,路上没有一辆车,至少1里之内没有第二个人,而我却坐着,等着红灯变成绿灯。我开始对自己为什么没有闯红灯而感到懊悔。我当时并不担心被拘留,因为那儿根本就没有警察,我的车开过去一点事也不会有。
当晚我来到了莱韦斯堡。晚上12点钟上床睡觉时,这个问题又一次在我脑子里出现。我想我之所以停住了车,不但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彼此遵守的条约,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彼此遵守的合约:我们大家都彼此信任,决不闯红灯。
我们一直彼此信任做正确的事,听来很让人惊奇,是不是?我们确实这样做了。信任是我们的首要愿望。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不信任别人,疑虑满腹或相互猜疑,这种态度不是我们天生具有的。
彼此信任真可谓一桩好事,因为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取决于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我们现在拥有的良好社会秩序,都会因为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彼此不信任而变得混乱不堪。在意大利,向政府纳税真是件可怕的事,有许多人只是牢骚满腹而不交所得税,因为国税务局使用了些法律手段。但是他们多半还得信任一点:我们会支付我们应该支付的税款。我们言而有信;说来就来;说交付就交付;说付款就付款。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都相互信任对方所言。如果我们言而无信,就是违背了常规。我们做事也常有不认真或不可靠的时候,这些都被视为背信弃义的行为。假如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辜负了我们的信任之心,就会遭到唾弃,失去信誉。
我讨厌看什么某某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伪造帐簿的事。因为我信任银行,所以我不会每天都走进银行,让职员把我的钱拿出来,给我看看钱是不是还在银行里。买一罐咖啡或一瓶牛奶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会把它们买回家里后,再称称看是不是够分量。生活中没有时间去猜疑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或与你做生意的每一家公司。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并且把人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与他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大小相比较,真是件趣事。从长远的意义上说,老实人,涉世不深的人,那些认为别人都像自己一样诚实的人,比疑心重重的人的生活更加美满,更加充实。即使他们偶尔受了骗,也同样比那些谁也恍诺娜诵腋!?br我为自己在红灯路口停车而感到骄傲。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从哈里斯堡到莱韦斯堡的路上我的表现多么出色,我非得一吐为快不可。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二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四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三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四、复述课文。
1.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忠诚爱国不畏权贵关爱百姓。
百姓十分爱戴万分悲痛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四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五
一、编排结构。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编排宗旨。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贯彻以下几个意图。
(一)编写主旨。
1、人文性。
[1][2][3]。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老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学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掌握课后复习内容。
2.通过读,弄懂课文的意思,练习用幽默的语言来读人物的对话。
3.懂得即便是大科学家也有弄错的时候。
理解幽默语言的含义。
人物情景对话的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基础知识。
一、提示课题“不用谢,爸爸”。
学生齐读课题。这一课的课题是以人物的语言为题,中间加了逗号,结尾没加标点符号。
二、学习基础知识: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3.教师补充。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巩固字词。
四、读写下列词,写一写。
平坦眼镜弄掉递给告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带着感情色彩来读人物对话。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一天公共汽车上爱因斯坦小姑娘。
2.对话的内容,事情经过。
(1)爱因斯坦怎样把眼睛弄掉了?(可任意联想)。
(2)他为什么没有找到?(可任意联想,可举例说明眼镜的重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4)小姑娘为什么说不用谢?
3.幽默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三、用较丰富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扩写文章。
可加进环境描写;可加进人物的神态描写;可加进一些情节;可对人物语言进行较细致的描写;可再设计一些幽默情节。
四、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你一定看过许多漫画,大多含有一定的讽刺或幽默,试画一幅含有幽默感的漫画。
五、设计:
时间:一天。
地点:公共汽车上。
人物:爱因斯坦小姑娘。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等10个词语,会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3.学习第1、2小节,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师:(出示句子)亲爱的小朋友们,伴着这首柔和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吧!
1.音乐《春江花月夜》。
2.幻灯出示古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师:这些古诗描写的都与什么有关呢?——月亮。
4.出示月亮的图片。
师:人们仰望晴朗的夜空,仰望高高地悬挂在夜空的那一轮明月,月光如银,洒落人间,总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你会想象什么呢?
生:我会想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
5.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好吗?
6.板书课题: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过渡:月球上到底有什么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全文,学习词语。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师:要想了解月球,我们得先过词语关!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努力细菌土壤水藻估计。
(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指名读)。
3.师:会读书的孩子老师喜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更喜欢。思考一下,谁能告诉我课文中描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月球之谜如此多,就让我们走近月球,一层层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究学习”,“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安全警告”,“评一评”等8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衣着整齐。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看看说说。
1.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
2.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
三、想想试试。
1.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
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法。
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啦,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五、议议评评。
1.各小组展示钉好的纽扣,讨论:
(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法?
(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
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过程。
3.小组评价。
4.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
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过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一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复习文章的生字,准备听写。
2、过程与方法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说教法、讨论法。
收集有关一二八事件的资料及相关视频。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放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去街上卖过报纸?(学生举手)请学生谈谈为什么会上街去卖报纸。(体验生活)。
同学们现在卖报纸是为了体验生活,大家知道吗?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也有许多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孩子上街卖报,可他们却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个卖报纸的小姑娘给大家认识。齐读课题。
2、新课学习。
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状况,要认识这个小姑娘,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生活怎么样?自由朗读全文。(生活贫穷悲惨)。
教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她生活贫穷悲惨?(小姑娘没有家到处流浪;小姑娘的父亲一直生病,上街卖报纸帮妈妈维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冻着双手卖报,但买报的人很少。)。
这个生活悲惨的小女孩在旧社会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为什么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因为聂耳为这个小姑娘写了一首歌。)。
聂耳为小女孩写歌,聂耳是谁?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聂耳。介绍完毕,师质疑: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聂耳是一位非常的作曲家,他又是怎么与这个毫不起眼的报童认识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师出示句子。问: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修辞手法,是什么?(比喻)。
全体齐读句子,学生思考:比喻的手法用在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聂耳就是带着这些想法走进了小毛头的生活,那接下来他具体会为小毛头做些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三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阅读材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1.导语: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2.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无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初步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和生词。
2.交流思考的问题。交流时,先说一说,再读文中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试着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火?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
二、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1.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如: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自从有了火,人类不吃生的东西,减少了疾病。
自从有了火,人类的夜晚就有了光明。
……。
三、小结:
1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2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从哪里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
指名读六、七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结合插图,朗诵六、七自然段。
四、引导评价,升华情感。
1.导语:尽管最终普罗米修斯结束了他的苦难,但谁又能忘记他所遭受的痛苦呢!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将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请写一写吧!
2.学生自主写。
3.交流朗读。
例文:普罗米修斯,你这个盗火的英雄,你是那样的勇敢,你是那样的不屈不挠,你是那样的英勇顽强,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神宙斯也不能让你屈服!人类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永远都会感激你!是你,让人类走出了愚昧,是你,让人类走向了文明。
五、鼓励拓展阅读。
我们不能忘记,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讨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云雀的心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质疑:初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书,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后两段话。
板书:沙漠变绿洲。
再读这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重要。
过渡:森林究竟有多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读2—4自然段,相机评价。
2、方法指导:读文章要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读人物的语言,要揣摩人物说话的情感。学生练习。
3、展示。
4、小结:想象着读,体会着读,就能把课文读好。
(二)大河。
1、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人物的情感,自己联系5——10自然段。
2、展示。
3、采访:小云雀,你为什么挨近了妈妈?
云雀妈妈,你为什么叹一口气?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妈妈是怎么介绍的?了解总分总的'介绍方法。
(三)森林。
1、我们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读11——13自然段。
2、交流。板书:调节温度。
3、再来看云雀妈妈的介绍,比较10、13自然段,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四)总结拓展。
老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补充资料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冬去春来,小云雀邀请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邀请你的小伙伴,可以选用下列词句,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话语。
2、师生共同邀请。
总结:听了小云雀的话,今后该怎么做,让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要想写正确,需要注意什么?要想些漂亮,需要注意什么?
范写——描红——临写——反馈评价。找同类字,再写。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听。
声音:春天的竖琴柔和、多变、动听看。
光芒:春天的明镜闪亮、平静、清澈。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六
语文课要给学生什么(网友来稿)。
沈旦。
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好几次了,每当我将一个问题抛向学生,反射回来的却是一场长长的沉默,几番“骗、哄、诱”之后,才零星的有几只小手颤颤微微地举起来。眼看一节课将白白的流走,我已没有耐心等待,疾转身去,飞速地写下问题的答案,而此时那潭沉默却翻涌起来,每个学生像预约好了一样,纷纷拿起笔迅速地把答案抄了下来,有几个动作快的,竟开始摇头晃脑地背起来。我茫然地看着他们孜孜不倦的神情,心里却翻涌着一股担心和疑虑。
课堂上只有我的声音传入学生的耳朵,也只有我的字迹印入学生的眼帘;在课外,我的答案和教参的答案神渝般的`被学生背诵着、复习着。他们唯师是从,唯笔记是从。现在,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标准答案,这些答案像是一条条绳索紧紧地捆绑着他们的思维。每每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新的课文的时候,他们就像一只只雏鸟一样,只张开着口,习惯地等着我把答案喂给他们。于是,他们不习惯自己去思考,不习惯争对课文去发现一些问题,不习惯争对老师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他们只需背下老师的答案便能得到个好分数,他们早已习惯了不假思索地获取答案。于是,我的问题也就成为一种课堂的装饰,成为一份无聊的旁白。我的课便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沉闷下去。
我已经无法在这寂静的课堂里行走、伫立,我也无法面对看似漂亮的分数,无法面对那一张张毫无表情的孩儿面。
语文课真正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呢?文学不需要精确的记忆,不需要人云亦云,更不需要东施效颦。相反,她需要鲜明的个性,她需要完全独立的思维,她需要发现和创新。
既然这样,我还要犹豫什么呢?还需疑虑什么呢?
放下自己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势,把学生放回到博大精深浩淼无边的文学汪洋中,让他们自由的遨游,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而我只需做一名舵手,或是一名他们不可缺的同伴,给他们一个方向,一个场景,一种气氛。作为一个聆听者,交流者,甚至可以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去。在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找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态度,让他们在我的课堂里尽情地交流、探讨;尽情享受思想碰撞时那美妙的火花。我想作为语文的课堂,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立场;一种作为“受者”应该拥有的能力。
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他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他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获得两种思想。”我想语文课就应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质疑、释疑、交流、探讨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语文课才可能上活,才真正让学生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邮箱:shendan76112@。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七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月夜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悠扬的音乐,展示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一种秋夜赏月的意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点苍山。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三、品读课文。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及蕴涵的真挚的亲情。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讨论,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读完之后,学生发现“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想象到“香味在流,月光在流”。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可见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喜欢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找出全班学生都喜欢的段落,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遣词造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及纠正,真正达到具有时效性这一教学目的。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上,采取多种形式来读,朗读的基调应是轻柔的、甜美的,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四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入情入境地读,使学生回归整体,再次深层次的体验对课文的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反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内化至学生心里。
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五、美句赏析。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都有。
现在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把稻田比作银毯。
用银毯比喻稻田。
六、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说,然后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吧。
板书设计。
山村月野图——美好、祥和。
走月亮——浓浓亲情。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八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设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媒体课件有情有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故事发展高潮结局,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课前的困惑,使学生随故事的发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长遇事沉着、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极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如何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拨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总评:
1、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十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遵循《标准》的指引,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大胆质疑,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主线牵引,顺藤摸瓜。
本课教学设计以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留车、还车”这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找相关段落和语句,畅谈感受,从感受父亲内心的挣扎,理解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三、由点及面,从细节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整个教学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想、议”的学习方法,质疑、研读、探索、解疑,升华领悟人物品质。并将说话练习贯穿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教学的最后,以一段视频和畅谈身边的相同事例来拓展升华,感受诚信的魅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升华情感,从细节处层层铺垫。
1.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同时结合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写课题,理解:中彩(中彩票、中奖之意。)。
2、创设情境,体会中彩的心情,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奔驰馈赠疑惑不解捎信教诲拮据梦寐以求。
(教师随机正音)。
3、结合文中与生词有关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重点指导:拮据,同时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重点指导生字:寐,通过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
三、深入剖析理解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的为难及品质。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到父亲面临的难题。
(1)初读课文后,学生针对故事大胆质疑。(如:中了奖,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究竟是什么?父亲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归还汽车?)。
(2)引导学生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留车还是还车。
3.解析留车的理由。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哪些对父亲的描写里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生默读,标注)。
(2)学生找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3)ppt出示相关的句子,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一说父亲留车的理由。
(ppt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
4.解析还车的原因。
1.默读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辆车能留下来的理由,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师简要板书留车的理由)。
2.剖析父亲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1)找到故事结局部分,生读: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2)父亲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想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想到了什么?(ppt出示:就算……也不能……)。
3.引出母亲说的话,生齐读。(ppt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升华全文,拓展延伸。
1.生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再结合中彩那天父亲做出的选择。这件事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新闻视频。(相同事例)。
3.生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道德难题。(师简单评价总结)。
4.拓展:这样一个道理,对文章中的“我”来说,是当时就明白的吗?当时的我心理是很复杂的,这一点在课文中没有具体地去描述。想想看,当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取走的时候,文中的我会有什么表现?想一想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
中彩那天。
留车道德难题还车。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一、质疑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完这个课题后,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阅读第三课。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四、独立学习。
1、学习“墙、零”等9个字。
2、让学生多识记字形:随手:顺手。在文中说明小蚂蚁来到书本是偶然的,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乐意:心甘情愿。
花蕊: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小蚂蚁,被小女孩无意间夹到了旧书里面,那么随后又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理解课文,读中领悟。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小蚂蚁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而且它在那本很旧的书里,到处跑来跑去。其他的字也学着它跳跳舞、串串门。它们多快乐呀!
(体会小蚂蚁的乐意、字的醒悟。注意旁白部分对小蚂蚁描写的朗读。——体会“会走路的`字”)。
(学生适当进行个人的想象)。
(学生介绍)。
6、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姑娘被这本旧书吸引了呢?
(读课文8—9两段,抓住“一口气”、“忍不住”,来指导朗读。)。
默读课文第10—12段。
三、指导复述课文。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一
教育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散文内容,理解词:五彩缤纷。
2、借助图片情景、绘画、经验迁移感受、表达作品,并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
3、体验、感受世界五彩缤纷的美。
活动准备:
小鸡装束(头饰、外衣)。
背景图(蓝天草地小屋小花)。
磁铁教具:小鸡、蛋壳、白云、大树、小鸟、太阳。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理解内容。
1.导入:出示蛋宝宝:“你们看,它是谁呀?”(蛋宝宝)“蛋宝宝好想从蛋壳里出来,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小鸡看世界”。
2.欣赏散文。
提问:小鸡看见外面的世界了吗?大家都告诉它什么?
3.配乐、操作教具欣赏散文。
“为什么它们这么说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二、借助绘画,表达感受。
1.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颜色呢?
2.请你们画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来告诉小鸡它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用水彩笔简单勾画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三、迁移经验,想象表达。
1.师:小鸡还在蛋壳里,我们来把自己画的东西告诉它,好吗?
幼儿依次来告诉小鸡自己绘画的内容。“仔细听一听别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2.揭示散文的结尾。
提问:小鸡看到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是五彩缤纷?
四、完整欣赏散文。
师:这么美的散文,你们想不想再欣赏一遍?你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朗诵。
附散文:小鸡看世界。
我的这节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水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