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个有着严格管理体系的组织,有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一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突出标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阐释了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这种极不平凡是可载入史册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基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价值取向上,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收入分配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建设上,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开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历史性影响。这种历史性影响,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完这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后,接着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显然,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发展起来且努力走向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鲜明确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阶段性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理论准备,即提炼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都聚焦于回答时代课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时代课题,无不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去往哪里、走向何方。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在这一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会不断得以丰富。
如果说十八大以前,我们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解析和理论阐释的话,那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怎样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怎样理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课题。
(四)。
马克思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对时代课题的解答,蕴含着我们党所担负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是通过推进“四个伟大”,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这种历史使命。应从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体来说,把进行“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功业更加卓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加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风采。
(五)。
十九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理论创新,鲜明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关于发展中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理论。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立论基础。
(六)。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上进行新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着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社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作出的。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又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一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作出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同时也要看到,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势力对我的阻遏、忧惧、施压不断增大。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以及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具有丰富厚重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因此,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作出高度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探索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历经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跃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也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谱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生命力,在世界上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成为引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占绝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使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也麻烦不断、衰象纷呈。广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有的甚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原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少国家选择了走西方道路,结果大多数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它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科学指引。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
新时代要进行新的伟大实践。要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新胜利;推进伟大工程,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伟大梦想,要看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要充分认识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要切实发挥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风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四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五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六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方位、地位及其意义,从而全面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方向道路,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历史方位能够标识自身所处的位置,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时空坐标。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既要搞清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中的方位,努力寻找自身发展与人类和世界发展的交汇点,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从而推动自身又快又好地发展,既造福国家和民族又造福世界和人类。
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分重视研究历史方位问题,把科学把握历史方位、认清所处时代的本质和要求,作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基本前提。列宁就是在科学分析世界资本主义和整个人类发展根本趋势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俄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和俄国革命根本趋向,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机遇,并结合俄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与要求,适时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特点与要求,认识并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判定,中国革命处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对这一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从而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科学分析国情,强调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历史进程。2013年1月5日,***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大视野,全面系统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书记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过程的分析,理清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目的是要说明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重大意义在于,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及其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同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现实的制度一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杰出人物臆想推动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经过长期奋斗、创造与积累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所处历史方位的阐述深刻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历史交汇期的特点,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成就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作为、新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判断,是对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极大鼓舞和激励。
新时代是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完成时。我国进入新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主要方面来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再满足于大而不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要坚决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巨大的社会财富,使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规模,雄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与第一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在不断缩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与此同时,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比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富悬殊在部分领域拉大等问题,都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落后地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推动全面开放格局,加大开放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道路成熟稳健。
新时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党的高度统一,营造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稳定持久为人民办事、集中力量为人民办事的政治优势,给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内一度存在不少腐败现象,在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__等高级干部的腐败堕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一度让党的执政基础受到威胁和挑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重典治吏,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定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文化自信不断彰显。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话语全面复苏,中国声音更加响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国际上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力推中国文化、重塑中国精神。在国际交往中推出一整套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概念新话语新表述,包括“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标识性概念,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国际话语场的基本共识。
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不仅重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也重视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要求,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出大批惠民举措。大力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全面小康。把教育、就业、健康、医疗、住房保障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放在首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但由于经济结构矛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并不强。个别地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还存在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基本安全。
五、生态环境有序恢复。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再以牺牲环境求发展,而以节约优先、重在保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的影响,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存在空气受到污染、pm2.5等颗粒物质增多、饮用水水质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知。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八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九
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条件下净化政治生态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营造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政治生态。
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净化政治生态。
经济发展有其特定规律。过去很多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外需拉动。随着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能源资源消耗刚性增长,环境成本不断上升,以往那种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牢抓住以下要点: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
当前,有些地方、有些领域没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发展,其主要原因不在经济本身,而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如,不能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尚未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没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目标;具体管理经济工作的某些机构和负责人“四风”问题依然严重,在形式主义方面表现为不求实效、花拳绣腿等问题,在官僚主义方面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如果任由问题蔓延开来,或对问题见怪不怪,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政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净化政治生态。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途径。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就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但还要清醒地看到,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党的决策也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组织先锋队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政治生态得到净化,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选对人用好人,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不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优化政治生态,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对人用好人。要通过不断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党中央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确保这五条标准落到实处。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这方面的工作搞好了,会从根本上促进政治生态的净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清除“官本位”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其一,要树立“选对岗位”的意识,不受“虚名”所累。所谓“选对”,就是哪个岗位适合你,你能够在哪个岗位上胜任,能够愉快地工作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哪里就是“对的”岗位。其二,要坚持“用对人才”的观念,切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还要看到,其中有些被撤下和淘汰的人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庸者、劣者”,而是“用错了地方的人才”,应该为这些人选对岗位创造条件,并形成相应舆论氛围。这两个方面做到了,对于改善政治生态有重要意义。
第四,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抓“关键少数”。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带头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坚持“三严三实”。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总之,凡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党的制度、纪律、规矩明确规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实践中把这两个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善政治生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
在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方位及其重大意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发展方向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战略安排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发展任务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发展目标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发展定位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是”精辟概括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明确构划出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何处、朝哪里去,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目标要求的精准定位。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各国发展实践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点。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矛盾是前行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就是围绕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文化需要也得到很大改善,但必须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显然,如果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不再符合实际。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但归根到底是对人民期盼和向往的回应。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推翻三座大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合时代潮流、顺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取得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巨大成就,推进了深层次、根本性的伟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呼唤未来。十九大从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到“新时代”的特征,从“新矛盾”新判断到具体方略布局,都凸显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至上理念,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调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联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我们要从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深刻认识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引领。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伟大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推进重大理论创新。
十九大报告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着眼,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这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谋划。这“十四个坚持”彼此依存、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既有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有改革发展的目标,还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方略,是新时代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各领域工作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呈现了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准绳;三是突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围绕新目标、新矛盾,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节点。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新时代需要把握的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明确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目标,即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三个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充分体现了接力奋斗、层层递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三个目标”“两个阶段”,完整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完善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要求。报告围绕这一战略安排,对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主要任务、具体举措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突破社会主义的苏联固有模式和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如何既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70年来中国几代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精神,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华民族持续爆发的民族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100年的实践中走来。100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纠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如何不断从灾难中奋起,从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中再出发,就不会懂得一个百年老党走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何以更加自信、自觉和自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者铁蹄之下山河破碎、饱受屈辱的历史境遇,就不会懂得13亿多中国人何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走来。泱泱中华、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黄河长江流淌不息,滋养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心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5000年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广泛、更深厚的基础和动力。若不懂得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地积累能量,不断地革故鼎新,不断地开辟前进道路,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人“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年风云激荡中走来。价值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取向。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绝对律令。100年前,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像一颗种子,一经传入中国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社会主义学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世界观,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由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若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价值理念,就不会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
上述六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蓄能发力的渊源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与魂。
今天是未来的出发点,未来是今天的目标与走向。再过30年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空交汇点,是中国人梦想与现实的转承点,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里程碑。
围绕总目标、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等。实现和落实总目标、总布局,在实际工作层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到本世纪中叶,一幅13亿多人凝神聚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清晰可见;从价值追求到顶层设计,再到行动步骤,中华民族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探索中,做出了既具有世界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创新性回答。主旋律——合奏曲——若干个独奏,在30年纵深的历史大舞台上,56个民族正在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华美乐章。
这就是中国可见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未来在今天的投射。
“四”加“二”,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基本方位的关键词。
“四”是指,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新时代有新思想,新时代有新地位。
新时代有新矛盾。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于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明全面提升有新的期待。目前,中国的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居民收入水平之间,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推动社会生产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经济的新跃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夯实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物质基础。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着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社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作出的。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又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一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作出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同时也要看到,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势力对我的阻遏、忧惧、施压不断增大。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以及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具有丰富厚重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因此,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作出高度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探索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历经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跃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也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谱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生命力,在世界上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成为引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占绝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使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也麻烦不断、衰象纷呈。广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有的甚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原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少国家选择了走西方道路,结果大多数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它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科学指引。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
新时代要进行新的伟大实践。要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新胜利;推进伟大工程,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伟大梦想,要看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要充分认识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要切实发挥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风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内涵清晰而明确,讲的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
报告。
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
报告。
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四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所有的改变仿佛发生在瞬息之间。虽然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往昔的峥嵘岁月,但是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我们都深谙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党始终扮演着向导的作用,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黑暗中的光明。正是印证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存在即合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时代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带领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奋起反抗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对此,我有以下见解:
第一点:面对党和国家的新形势和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第二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行动指南,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学校引领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去,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添砖加瓦。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五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到的新现实状况,作出了有着全面性、宏观性、前沿性的重要科学论断。对这个关键论断的正确解析,有利于全党、全民领会十九大精神,并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为自身的思想指导和行动纲领,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奉献的力量和信念。另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与我们国家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等有着基本的关联作用。
历史方位就是物质在人类活动进程里呈现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进程中纵向、横向及内向等多样元素交汇而成。历史方位是一种多维体系的观念,是由时空融汇结合的系统,不仅包含时间性,也包含了空间性。历史方位特别地指明了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关键性。就国家层面而言,历史方位就是该国目前的前景局势和历史走势,党的历史方位,乃是党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里的界线,不仅包含党在时间尺度上所展现的生存和进步,也包含了空间尺度上所占有的界限。党的十六大中关于自身定位的相关文件使用了这个词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六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三、总结。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
毛时玉(1964.04—)男,汉族,湖北潜江人,大学本科,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校管理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精选18篇)篇十八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内涵清晰而明确,讲的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