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是否也想知道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呢?下面是一些实际案例,供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表达个人思想,进行人际交往和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此,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全民的英语水平。
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
我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一二年级采用的是清华一条龙的教材,这套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搭配大量的插图,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的图文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则使用了全区同意的山东版本的教材,此外我们还配以校本教材《八天英语》,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1、加强四会单词的听说读写,平时上课时注意复习滚动已学单词,经常听写,要求学生多抄多读多背。
2、加强四会句子的书写教授。句子正确书写形式应该开头字母大写,句末有标点,单词之间有间隔。这些要求在平时新授时应该特别强调,让学生跟着写一写,课后再布置作业去抄一抄,背一背,平时碰到句子就应时时强调。久而久之,坚持不懈,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既使到了六年级就要强调句子的正确书写格式。
3、重点单词在平时应该强调应用,重点对话在平时强调多操练,以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对话操练,例如师生,生生,男女,小组与小组。在重点单词巩固的基础上操练理解句子,在句子的操练中理解应用单词。
4、加强教材中的let'stalk的读和说。在平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对程度好的学生应该鼓励多背。可开展朗读能手竞赛,必读课文,必背课文等形式进行鼓励性与强制性记忆结合的措施,让学生熟悉教材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仿演对话,改编对话练习,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加强对教材中的chant的练唱。在课前3分钟可安排chant的滚动复习和操练。chant虽不作用教学重点,但不能抛弃不学。
6、本册的语法重点是单复数。平时在课堂中教师在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单复数错误的纠正,多安排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明确be动词在单复数情况下的变化。
7、数字和颜色,方位仍是学生的弱项,要继续加强练习。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二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小数点搬家”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400、40、4、0.4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这个规律。可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学生会不会比较没有思维的空间呢?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理解。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部分学生清楚,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理解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天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够。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较到位了——该讲的知识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没想到,在今天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把小数点对齐去乘了)。
2、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养。在本课的过程中,原来准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三
人教版小学英语从四年级上册开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听、说、读、写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单词,能听、说、认读,并且能在四线格中进行拼写。
这个要求使四年级的学生一下子觉得有点不大适应,有些学生连26个字母的听、说、读、写都觉得很吃力,现在要求他们掌握单词的拼写,的确有点累。所以,怎么样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单词,便成了老师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四会要求单词时,先通过日常谈话引出要学的四会单词,然后把它写到黑板上的四线格中,边写边让学生一起拼写,让学生注意单词的书写格式和书写方法。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拼写,并告诉学生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则,告诉他们哪些字母和字母组合通常发什么音,以便于他们对单词的记忆。之后,让他们在活动手册上进行临摹,并在抄写本上进行适量的抄写,及时批改,对拼写错误的和格式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努力做到人人都能掌握。
对一些相似或者有相似部分的单词,我会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在教pen,pencil,pencil—case这三个单词时,我让学生找到它们的相同部分,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就比较方便。在教学room,classroom,school,book,door这几个单词时,我告诉他们有两个o的字母组合一般发/u:/,让他们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另外,我在教学新的四会单词前,会对前面学过的四会单词进行复习,然后再教学新的单词,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复习。并且我还在早上或者课前进行集体默写,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想"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小学生爱说、爱动、爱唱、爱跳,他们不愿意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单词,却易于从多方面、有变化、多感官运用的信息传播中接受语言训练,故而,我在单词教学中,根据学生这些特点,用形体语言、游戏、歌曲交替或同时进行,融入单词教学当中,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小学英语出现了较多的日常生活中名词,这样可借助实物、色彩图片及英文歌曲,化静为动,在文具类的单词时,教各学生用自己的文具边举起边唱英文歌《pen,pencil,ruler,book》,从而在欢快的节奏中学习了11种文具的英文单词,并琅琅上口。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手势的作用。如今天所学的儿歌中有两句”i can see”教师边说,边用手指指眼睛,示意学生看;”for you and me”老师指指自己再指指对方,让学生明白you和me的意义。当学生操练或表演结束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说“good!”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运用强调的手势,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运用的手势越多越好,教师要选择运用恰当的手势,使手势和所要表达的语言知识内容真正统一协调起来,起到润色、强调和交流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动一动来掌握知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这种游戏方式,课堂气氛非常热闹,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
歌曲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他们又唱又跳,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四
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本单元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在读、写大数时学生依靠彼此的帮助和题型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会借助以前学习的经验和基础,较快较好地掌握了关于“零”的读写。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出现较大的困难,主要是区分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困难和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这两方面的困难我通过以下教学进行解决。出示一些数据,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学生粗心的毛病还比较严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学习的“再创造”——《平移与平行》教学反思四年级《平移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角的度量》的教学反思角的度量,一直是我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同时知识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我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较两个角哪个角大?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论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生学习需求。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五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做到了以读为本。“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观读出来,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虽然课堂上进行了简单介绍,可能由于四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地理的生疏,依然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学习太过粗略。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说白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4、改进措施(思改)。
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逾越”,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学生学得更愉快……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谈一谈读了之后的感受。谈完感受后再鼓励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带入自己的朗读中,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大潮的壮观。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出示课文中描写江潮的四字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复述潮来时的情景,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以学生跟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感悟了情感,而且朗诵情况也比以往稍好一些。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六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讲变成学。教学中教师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适时地站出来,引导质疑,点拨难点,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正正经经地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们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按照目标导学的教学流程出示目标运用目标导学,使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轻松。清楚较好地完成了我们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纵观整个课堂教学,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本节课,我们以“学习目标”为主线,按照目标导学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重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学目标转换成3个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学法指导,例如,在教学“初步了解平行线特征”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想、测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按照“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索步骤去学习一些特征,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认识平行线”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移一移,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为正确掌握平行线概念提供了形象条件。促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例如,在教学“画平行线”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们试画平行线,使学生第一次体验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对比各种画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第二次体验,寻找画平行线的尺规方法,学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当然,这节课同样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寻找,小鱼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我认为,如果教师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互相平行的线段,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会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得以显现。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评意见,现在由请说课教师樊雪梅,做课教师李晓明。我们诚恳的希望各位评委,同行们留下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团队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七
1、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能够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我利用录音机,图片等让学生听,说,指,让学生学生边听边指多做动作,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同学笑他,我虽然及时用眼神、语言进行鼓励,但是做得还不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八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不足,可以借助情景模拟,情景再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满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也能运用自己所获得的这种经验感受,去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情感。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生活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缺少那种生活的体验,想象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
当然,上课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范读效果不佳。我想当时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大潮的气势效果会好得多。
因此,语文教学要运用多媒体,用直观的感受去体会作者文字的描述,与作者当时的情感产生共鸣,升华自己的情感,这样语文的学习就不难了。我们现在的学校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各科教师们都应抓住机会,恰当运用多媒体,让我们的课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各门科目都想学,乐学。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九
精心准备了两天的时间,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教室,今天是我们年级组听课的第三站,虽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但是,其课堂效果如何,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我还是着实没底。
本次教学,我讲解的是四年级语文a版,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十课——《麦子黄了》。《麦子黄了》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田野风光图,空旷的原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字里行间透出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赞美之情。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
我选择了以读代(带)讲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深入,拓展。学生通过读感知文本,想象画面,通过读品味语言的精妙,积累语言,通过读走进麦收季节的乡村,感受乡村生活孩子们的乐趣,享受自然的美妙。
我由麦子熟了的乡村独有的特点导入,最后点出乡村孩子们妙趣横生的活动,我们尽情的享受属于我们的独有的乡村生活,直奔主题。
在“读的模块”中我设计了6读。一读:提示关键承接读、二读:换词对比读、三读:提示问题引导读、四读:根据结构特点分合读、五读:学生个性展示读、六读:读后点评,每一读之间采用导语衔接。我要重点说一说第三读,通过逻辑提问先读第三段描写吹竹笛活动的语句,读中体会乡村孩子活动的丰富,再读第四和第五段,这样很自然的起到了情感的升华,而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代文环节”,我采用对比读法,童年的乡村生活感受与中年的乡村感受对比,真实的乡村生活与作者想象中的乡村生活对比,围绕“你喜欢这样的农村生活吗”为话题,在孩子们不同的回音中,使孩子们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升华主题。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以孩子们为主体,我注意了处处指点孩子们的阅读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读的模块部分,读的层次欠缺些,还是梯度不明显,由于用在指导孩子们阅读的时间过长,挤掉了背一背的环节,这时刻提醒我课堂教学中,随时把握细节,随时把握课堂生成,眼中有学生,做一名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师。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
《种子》一课是北京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课文内容围绕着校内外生活、春天来了,从几个方面安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一篇以拟人手法写的带有常识性的课文。课文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了春天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生长的过程。
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通过幻灯片给学生制造一个情境。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为了避免枯燥性,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这个环境和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像一粒粒小种子自然的生长,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好妈妈说的话,通过做动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对“一片”的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1.课堂设计得太满,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时效性有待加强。例如,读课文时应增加初读的遍数,更有利于学生对字音的掌握。在指导写“身”字时,应给学生更充裕的观察字形的时间,帮助学生写好这个字。
2.多使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堂课中,我使用的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了。在学生回答种子钻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后,我应及时夸奖学生想象真丰富,这样及时的给予评价,既可以肯定同学的答案,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在读书时总是齐读,尽管我要求的是自由读。我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一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学生都知道是通过试验。在学习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这一环节时,我所运用的是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尤其是那几个动词:“蒙”、“塞”、“封”,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训练点,注重人文教育。
对于这种科普性很强的文章,其实也可以抓住某一细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反复”一词,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是不是科学家马上就发明了雷达了呢?学生马上就找到了不是,是通过“反复”和“终于”两个词看出来的。“反复”就是——很多次。也就是说做了很多次试验,可见每一项科研成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都会经历很的困难和挫折,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几代人才完成的。但这些都没有难倒科学家们,他们“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那么你从‘反复’一词懂得了什么?”“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二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以装饰学生自己的名字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黄总了解了包括识字在内的许多基本知识。本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以装饰自己的名字为主题进行教学。
开课我请学生们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并谈谈自己名字的意义,再请一个孩子上黑板写上自己名字,让后我在这个孩子名字上进行了装饰和设计,在对比的过程中,孩子们顿时这样的改变让名字变得漂亮而有趣,激发了孩子们对自己名字的创作兴趣。
在课中我以“吴”字介绍了“戴帽子”、“穿花衣”“找朋友”三种不同的的装饰方法给学生进行创作引导和启发。但是在第一个班上完课后,我发现但是讲解这几种方法,孩子们的创作作品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够放飞他们的想象力,我反思后发现孩子们没有创作的'基础,想象比较局限于我讲解的三种方法中“吴”字的具体操作方法。于是我在课中加了一个引导环节,就是给孩子们进行了笔画的想象引导,比如说“点”可以想象成什么?可以想象成“水滴、苹果、太阳。”大家各抒己见,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接着我又有意识的引导了“横、竖、折”孩子们的创作灵感马上得到了激发,个个跃跃欲试的要动笔了。这时让孩子们开始创作,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变得丰富多彩了很多,我知道这次的尝试得到了好的收获。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三
1、对课内的生字及四字词掌握得比较牢固,主要主要容易出现以下错别字:“武”“彩”写成“采”。
2、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不透切,例如“耀武扬威”造句不当。
3、3个同学位能区分个别近义词的用法。
二、阅读感悟。
1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但没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语句不通顺。
2大部分学生能细心读文章内容,能从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仍然有5个同学未能理解题意。
三、作文。
1、有5个同学审错题,读题欠缺细心。在习作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有些想象不太符合实际,过于夸张。
四、改进措施:
1增加造句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课前进行三分钟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人物,事物的特点,学会评价人物及作品,品词析句,积累词语,运用。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四
从开始的热身到新授再到操练我都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dora贯穿始终。避免了词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学单一,枯燥乏味;词句分离,孤立教学;缺乏语境,脱离实际。所设计的活动都紧密联系教材进行设计。这一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践行尊重,真诚,爱护、信任和帮助,让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得真爱,从课堂中发现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扮演dora,和dora的朋友,和dora一起准备旅游的物品等一系列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其次,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用活动贯穿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动中学,学中动”如本节课中“猜一猜””bingo”等。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学了一定要会用,才能学有所值。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学生随时处于英语的交流环境中,教师要潜心研究英语教学的拓展延伸。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来判断应该应该做,把语言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用中学,学中用。”
例如四会词汇的教学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师生以和同学两人的拼读训练活动,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仍未突破这个难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关注同学的发展,在实践中提高。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实用15篇)篇十五
《四季童话》这篇文章以拟人的手法,用童话般的意境、语言,抓住四季的特点,把美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四季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了培养学生迅速、敏锐、准确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实质上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朗读就是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但读得讲究形式与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默读——初读。
引导学生在预习《四季童话》的时候,初读课文,扫除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当学生把文章不会读的字扫除之后,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指名读——做到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读文章时,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划记,标出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和读错了,或读得不满意的地方,为点评做准备。
4、范读——老师读或听录音。
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进行朗读提升。
6、齐读——当文章基本理解,重点、难点已经把握了,齐读是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
7、赛读——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8、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9、引读——老师用经典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下文,起到小结巩固的作用。
总之,不同形式的“读”要因情况而定,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读到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