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

时间:2024-11-15 作者:紫薇儿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写作的要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一

图表目录9-11。

(一)来自幼儿园观察的偶然灵感11。

(四)对生命历时性认知及其与时序认知关系研究的缺乏13。

(一)理论意义13。

(四)关于历时性认知与时间认知关系的相关研究22。

一、研究目的33。

二、研究问题33。

(一)测查人员35。

(三)正式测查36。

六、数据的统计与处理36。

一、研究的结论65。

(三)从时序认知的角度实施教育,间接地开展儿童的生命教育67。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二

克涝村是甘草店镇的一个东北部的山区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该村南与蔡家沟村相邻,北与韦营乡相邻,西至三墩营村,东至唐家岔村,总耕地面积6512亩,总人口1377人,共353户,由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有57户193名低保户,五保户12户12人。劳动力1050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6人,初中文化程度609人,小学文化程度281人,文盲、半文盲程度14人,16岁以上在校学生数为69人。

首先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由于克涝村经济不发达,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严重下降。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

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举步维艰,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导致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所以,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但生活较自由,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64%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14%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只有很少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等都严重缺乏。

其次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整体素质较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责任心不够强。

再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由于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失去学习的信心。

生,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社会上尤其是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教育功能单一,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见解: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资金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学校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三

湖南双峰杏子中心学校。

曹楚平。

中学一级教师。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摘要: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精神物质的基本保障。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为追求幸福的生活,他们纷纷离开固守多年的家园,暂别亲人,外出打工挣钱。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子女成长教育问题,却缠绊他们的内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楚。

怎样化解这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呢?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

(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可能,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发地在节假日当“代理家长”,无偿服务,让留守孩子有了临时而温暖的家,深受农民工的赞赏。但这只是局部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导入一套有偿服务,教师全员参与且做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学校为阵地,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有效地管理、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还可以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中、老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跟踪教育服务网点。

(二)在亲子关系疏远,感情无以寄托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往往成为了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更需要教师有一颗爱人之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独特的需求和渴望。那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入留守儿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总结和归纳出一个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体制,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职业是研究人。”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不够,他们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留守儿童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是凭感觉得到一些认识。这种研究也还往往停留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儿童当作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笔者的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个教师、一言堂、一群被‘预想’有优差之别的学生”。所以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应该多方位多形式,以身边事身边的人去教育学生,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用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学生。

(三)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物质的基本保障。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校园内各种物质环境因素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种因素:一是校容校貌,二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校容校貌是学校外部形态、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学校的各种图书杂志、影视音响、宣传板报、文体活动等文化设施也是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静、雅致的学校公园里游乐玩耍,在既发人深思又激人上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塑像、历史遗物前徜徉,他一定会受到这种环绕力的巨大影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场所少之又少,那并非标准的操场、高低不平的跑道,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又是他们的玩乐之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质方面的贫乏常常会导致精神领域的贫乏。低下的教学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视野,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涉猎。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境况不好,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书籍,无法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没法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因此,物质文化氛围不佳,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并不能说教学条件差就培养不出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才。如果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就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现在笔者所在中心学校正在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工程”的湖南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做出贡献。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对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生命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无私的爱,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固有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四

第一章绪论9-25。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9-11。

一、手工活动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之一9。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求9-10。

一、研究目的24。

一、指导前进行全面的观察,提高观察质量53。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54。

一、开始部分中的教师指导行为56。

abstract4-5。

1.3.2研究的意义15。

1.5.1论文的框架28。

2.1.4文献法36。

2.2.2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37。

3.1研究概况40。

4.1研究概况50。

5.1研究概况68。

6.1研究概况86。

7.1研究概况106。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138。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五

1.3.2研究的意义15。

1.5.1论文的框架28。

2.1.4文献法36。

2.2.2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37。

3.1研究概况40。

4.1研究概况50。

5.1研究概况68。

6.1研究概况86。

7.1研究概况106。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138。

7.外语专业论文提纲。

8.文学专业论文提纲。

9.林学专业论文提纲。

10.动画专业论文提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六

2.1、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2.2、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2.3、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3.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3.1.1、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3.1.2、“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3.2、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3.2.1、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3.2.2、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3.3、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3.3.1、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3.3.2、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七

21世纪的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情感,现代社会是一个爱科学的社会,农村的幼儿园在这方面相对比较忽略,加之经费不足,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玩具等缺乏。面对这些我们不气馁,在我们幼儿园周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源泉。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然因素,环境还能引起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发现从而获得有关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幼儿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幼儿在耳闻目睹的事实中体会到,人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和科学成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一、观察自然现象,丰富科学经验。

奥妙无穷、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场所。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现象。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广阔领域,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内涵,可以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活动环境。在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提高爱科学教育的效果。

1、到自然环境中开展采集活动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通过对采集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认识了它们的不同的特点、性质,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科学知识。不同季节,可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的机会,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幼儿进行采集活动,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爱科学的兴趣。采集结束后,指导幼儿将采集来的昆虫、叶子等制作成标本,以供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就会培养了幼儿园观察、分类等能力,初步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2、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

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禾苗,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春风吹拂着绿油油的禾苗,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劳动的场面;秋季稻子成熟时再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伯伯喜气洋洋大丰收的场面。幼儿看看,问问,很快就认识了稻子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帮农民伯伯拾稻穗等活动,从而让幼儿认识这个收获的季节,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也在思想上对幼儿进行了爱科学教育。

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1、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

2、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3、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皮、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重视从日常活动中挖掘有利的因素。

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就要以设计“踩影子”“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

总之,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学前班如何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理解和接受周围的各种事物及现象。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既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事物发展的特点,又要结合当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背景,充分利用易取的废品等多方面多渠道的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优良素质和从小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仔细搜寻身边的每一个事物,岂不知每一个事物中都会有一个科学故事。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作者:张会清。

单位:宝坻区牛道口镇庞各庄幼儿园。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八

论文摘要: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2.1、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2.2、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2.3、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3.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3.1.1、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3.1.2、“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3.2、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3.2.1、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3.2.2、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3.3、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3.3.1、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3.3.2、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九

生活中“唯经济决定论”和“经济至上论”的“金钱大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最后一块洁净的校园圣地,学生从大人中间,广播电视上,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性,通过身边打工致富的实例,到处都泛滥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时刻在蚕食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动力,教师再努力也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身边形形色色的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已在很大程度上浸蚀了农村子弟一度引以自豪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信念,一些学生亦以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学习,已把它当着了负担,到学校就是混日子,完成父母给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二、家庭教育是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人才培育需求。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

摘要:“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他们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这些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教育这部分学生,是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引导其健康发展。

特点。

教育。

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这些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

“缺失”的家庭教育,“错位”的隔代教育,“不到位”的学校教育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都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其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应把对留守儿童的爱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矫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做好留守生工作?如何让留守生像非留守生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本人几点做法:

一、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由于“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亲情,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在校的特殊监护人,因此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

在生活上,作为班主任除负责平常教育管理外,平时在还要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了如指掌,做到有目的的个别谈心,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根据语文教学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开展“我的理想”等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之前,放手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中,就受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比起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好得多。在演讲比赛时,告诉学生要将远大理想同现在的学习结合起来,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某种技能,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则组织献爱心活动,给他们适当的资助;使“留守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在学习上,作为班主任要尽心尽力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由浅入深地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多发言、多表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后要加强对他们的督促、检查与辅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要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不断进取、自尊自强、开拓创新;创设情境,让他们多充当“小老师”或“小小学生”的角色,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或同伴互助带来的快乐,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在对待留守生的错误上,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同时要有耐心。当他们犯错误时,除了耐心给他们讲道理,还要善于挖掘错误中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改过自新、积极向上,如在面对他们的不守纪律时,班主任除了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外,可以给他们委以“班干部”、“课代表”或“小组长”等官职来约束他们,善于抓住时机对他们的小进步或闪光点进行大肆渲染烘托,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三、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注重德育教育。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要么是为父母学,要么是为了走出家乡,这严重影响到学习的后劲和成绩。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再加上当前农村出现的“读书无用”的说法影响,留守儿童开始出现逃学甚至是放弃学业的念头。

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一方面,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到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学生制定短期学习目标,每天督促其实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不管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让同学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发挥他们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再次,除了在学习方面的提高以外,班主任应注重贯穿德育教育,合理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他们能理解父母,就能把这种理解转化为动力,进而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孝顺,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作为班主任还得发动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到帮助这些留守生的行列中来。他们毕竟是同龄人,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些学生更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为此本人选配了本班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父母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一般来说,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易形成两种极端:“放纵和严暴”。许多老人在监管过程中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到年底还给其父母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就行了,而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则是不便管,也管不了。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单方面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所以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时要注意收集家长和监护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育方式、收入情况、和谐度等),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家访、电话联系、邀请来校等方式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经常联系,向他们及时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通过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合并两方面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并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家长或监护人要主动多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真实情况,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只有家校的教育达成一致,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六、抓好心理疏导。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班主任要把这些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爱护,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及时与家庭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施教者必须赋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关心他们各个方面,使他们得到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教育好他们尤为重要。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我们满腔热情、科学合理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当然,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光靠班主任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2、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一

内容摘要:

目录摘要..................................................

abstract............................................

绪论............................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第一部分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及其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10。

一、游戏、混龄游戏与混龄教育......................10。

二、混龄游戏是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基本形式.............11。

三、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理论基础...................12。

(一)人类学、动物学研究的启示.................12。

(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3。

四、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现实意义...................17。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园内幼儿交往的发展功能.....17。

(二)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的优化组合.........18。

(三)有助于营造适宜于童年生活的教育氛围.......18。

(四)有助于破除当前幼儿园分班教学活动的机械单一.19。

第二部分当前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开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0。

一、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开展的现状...................20。

(一)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开展的成效.............20。

(二)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开展的形式.............20。

二、当前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3。

(一)混龄游戏教育实施的目标不明确.............23。

(二)混龄游戏教育的环境创设单一...............23。

(三)教师对混龄游戏指导缺乏科学性.............24。

(四)多以分班集体活动为主,混龄游戏开展较少...26。

(五)混龄游戏实施的效果难以评价...............26。

三、对制约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27。

第三部分幼儿园实施混龄游戏教育的对策性思考与建议.........32。

一、树立科学的混龄游戏教育理念,实施梯度混龄.......32。

二、创设氛围浓厚的混龄游戏交往环境.................34。

三、提高教师对混龄游戏的指导水平,注重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37。

四、建立以混龄游戏教育为基点的科学评价标准.........41。

五、转变家长观念,争取家长参与混龄游戏.............43。

结语:对我国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教育的展望..............46。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二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三

针对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报两名记者历时三个月,走访了我省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专家学者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人人有学上”到现今学杂费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学”,伴随着这个漫长过程的是中国乡村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

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学校“大班额”比比皆是。

这一系列问题,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值得关注和思考。

带着这一课题,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报两名记者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

这里为读者呈现的相关调查报告和个案解剖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县城的教学质量好,家住红旗小学隔壁的白永霞将儿子转到了县城上学。

今年秋季开学,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红旗小学只剩下了4个学生。

和很多西部县城的乡村小学一样,下二十里铺乡的书所乡村小学也不得不面对“生源荒”的残酷现实。

当生源一点一点衰减的时候,经受考问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以及乡村老师们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迟早的事,红旗小学的老师几乎都这么认为。

6月8日,星期一。记者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本想从升国旗开始,拥有对这所学校最完整的印象。

红旗小学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边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窑洞正对着校门,门框窗棂清一色地刷成了浅蓝色;窗户上没有镶玻璃,而是用白纸糊着;久经风吹,有的白纸已七零八落,有的干脆已被撕掉。

可惜,还是“错过”了升旗时间。上午7时许,学校已经开始上课。后来,记者才得知: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城里不同,孩子们每天7时到校,半小时早读,接下来上两节课,9时放学回家吃早饭;中午12时到校,3时半放学。

一间窑洞里传来了讲课的声音。教室门开着,一个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男老师站在讲台上,正用特有的陕北普通话向孩子们讲授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紧贴着讲台的一角,放着两排两张课桌,坐着3个学生。这个至少容纳40个学生的教室里空荡荡的。

男老师叫白随宝,今年56岁,是数学老师。5年前,他从沟口的梨家湾小学调到这里,就开始面对学生流失的残酷现实。5年间,学校的人数从起初的七八十个,减少到了如今的10个。眼看着一间间教室空了出来,白随宝的心也变得空荡荡的。

三年级教室里,3张课桌正对讲台中央竖着摆放着。11岁的任旭和比他小一岁的赵小宝在教室里坐着,有些不安。

这个班的3个学生那天少了一个。没来的学生叫贺贤,是数学老师刘祝兰的儿子。老师和她的儿子竟然都没来,任旭分析:“估计赶事儿去了。”“赶事儿”是当地人对参加红白喜丧事的称呼。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任旭较为安静,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而赵小宝时不时走出教室看看,再转回来。

上午就这样过去。6个老师只来了1个,8个学生中的5个就像没了领头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访,这个学校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落寞。再后来,记者听说了一个更受打击的事情:上午并没有升旗。

学生没了学校秩序也没了。

学生人数的锐减,打乱了这所学校本应有的秩序。就连上下课打铃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个14岁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贺露,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最大,他成了这里的“孩子王”。

其实,贺露应该读六年级。去年秋季开学时,本应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级的五六个同学都没来报名,只剩下了贺露一个。六年级这个班最终没有开起来,贺露只好回到五年级“重读”。对此,白随宝解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绩太差”。

上午8时10分,正在教室里自习的贺露突然从教室里冲了出去,跑到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前,敲响了挂在树上的一个生锈的铁铃铛——下课了。“我是自己愿意打铃的。”贺露笑着,露出两颗兔牙。自从一个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着的那块黑色电子表,他主动承担起了打铃的任务。“如果不打铃,就不知道啥时候上课,啥时候玩了。”贺露说。其实,学校以前有电铃,后来坏了,就再也没修好。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四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全面推行新课程和教学,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教育系统的人事,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五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实习总结。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

教案。

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

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实习报告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高潮。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2

页,当前第。

2

1

2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六

二、症结所在: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势下走入低迷,起症结在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办学指导思想急需调整.

农村教育要转轨的指导思想,即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隘,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农村学生,仅以xx市四所中华职业学校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农村招收学生占85%以上;四是对农村和就业时常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有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农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占初中毕业生60%以上的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政府所办学校的教育培训.

(二)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亟待加强

高等职业学校扩招和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规模的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对办好农村职教育当是利大于弊.但从调查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两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领导把其中的高中阶段教育仅仅理解为普通高中,这种理解甚至出现在一些党政领导重要的工作报告之中.二是对弄粗拟制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放松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不够,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门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再次抬头,有些地方甚至面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危险,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被曲解为终结性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未能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立交桥”尚未构建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用于对口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学历的舆论导向愈演愈烈,充斥报纸,电视是博士生、博导 、高考状元等等,而对职业教育,对普通劳动者,对“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十分薄弱.三是对策建议: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抓住症结,创新制,突破难点,带动全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新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二)坚持政府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七

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不仅获得了许多农村教育的经验与成果,也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教学方式、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学生特点以及乡村文化传承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农村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农村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农村学生往往来自各种家庭背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接受教育的能力也较为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简单明了、示范性强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农村教育的教育资源也需要被充分关注。相对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的资源条件较为有限。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投入,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应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三,师资队伍是农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通常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到农村学校任教,并留住他们。只有有能力、有激情的教师团队,才能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第四,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农村教育应当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独特资源。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学生真正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乡村文化。只有深入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才能推动农村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农村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教育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八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有幸到农村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并对农村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将对我所探索的农村教育进行总结和分享。

第一段:了解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缺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农村学校通常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够,教育资源有限。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距较远,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大。然而,我深切体会到,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并不逊色,甚至还有一些优势。农村学校的学生天性坚韧,勤奋好学,他们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同时,农村教师身上也闪烁着对学生责任的火花,他们乐于助人,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教育中,我发现了一些独特的优势。首先,农村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学生往往需要兼顾学业和家务劳动。这使得他们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动手能力。其次,农村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融入了实践和体验教学。农村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农田劳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农村学校注重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家国情怀。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增加投入,提供更好的校舍和教学设备,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其次,重视农村教师的培养和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给予合适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此外,要推动农村教育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优化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实践和创新元素,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第四段:农村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农村教育也可以使农民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打破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五段:个人的感想和展望。

在接触农村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农村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但同时也被那里教师和学生所展示出来的优秀品质所打动。我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共同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的质量,为农民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我相信,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地区将会涌现更多的人才,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农村教育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同时也具备独特的优势。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师资力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农村教育的质量将会得到提升,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农村教育的发展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农村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十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一个比较落后和欠发达的农业县份来说,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依托市委党校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到双山、茂林、王奔、卧虎、玻璃山等几个乡镇87个村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的情况看,按照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规定的16个具体指标,除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农村居民使用安全卫生水的普及率尚有较大差距外,其它11项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农村小康生活的目标要求,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结构性因素在增大。

一是农村三次产业发展极不协调。一产不稳,二产、三产没有或极不发达,农村经济实际上就是农业经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立足于当地资源的乡村工业几乎没有,服务业也是凤毛麟角或发育迟缓。喊了十几年的“三业”并举,实则还是单元经济。从几个乡镇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看,更说明了这一问题。

正是由于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仍然停留在农牧业生产领域,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它业是个沉重的话题。

二是农产品品质结构不优。市场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对传统农业同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效农业是方向,而从调查的情况看却恰恰相反,我们的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把农产品的品质结构调优、调强、做大,虽然都有所思考,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成效不大。

三是农民的需求结构质量不高。对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劳务的需要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比例反映出需求结构质量的高低。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吃、穿和部分用的需求基本满足后,在以住、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性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升级中困难增大,表现为农民需求的低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落后,其根源就在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功能不配套、不健全。而需求结构升级遇阻又反过来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2、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民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决。造成农民收入逐年下降的因素固然很多,仅从农业内部来看,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加之耕作粗放、手段落后、科技入户率低等等。

3、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

在调查的87个村中,仅有15个村无外债,其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欠债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村级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中有个村欠外债高达320万元,农民人均欠外债约1500元。沉重的外债压得村干部喘不过气来,集体经济无项目,无收入来源,偿还债务将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正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干部即使想为群众办些好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明显,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动员和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来,从村级组织看底气不足。

4、缺乏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

化程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就更使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不知所措。所以说,建立由农民组成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当务之急。

5、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纽带,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

从调查情况看,普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大市场观念不强,往往只从当地的市场需求出发,饱和的不敢上,没饱和的不敢大上;另一方面由于认识迟、起步晚、行动慢,担心产品没市场,别人有的不敢搞,别人上的不敢上,结果迟迟形不成主导产业,拿不出拳头产品。即使已有的农产品基地,也是规模小、总量少,分布零散,专业化程度低,形不成批量效应,基地建设滞后,市场影响力不大,与区域性主导产业的要求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在发展龙头企业方面,现有的一些龙头企业带动功能还不强,设备陈旧落后,产品质量差,品种少,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龙头企业上不来,基地就难以发展,产业化也就无从谈起。

6、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趋同,镇与镇、乡与乡之间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情况普遍。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及文教、卫生、福利事业的总体水平偏低,造成资源利用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正是由于小城镇的吸引力较弱,市场优势不明显,要素聚集能力弱、带动力差,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显滞后,农民缺乏失去土地后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预期,农民进入小城镇后,不愿交出承包的土地,由此导致“两栖”农民在城乡都占有生产和生活资料,因而无法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7、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

从调查情况看,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25岁至45岁的中青年,初中毕业的`就占90%,而在这部分人中,真正初中毕业的仅有30%,高中毕业的寥寥无几,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一些新技术很难传播与普及。也正是由于这部分人对知识重视程度的不够,加上连续多年农业欠收,造成家境状况的困难,他们又对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兴致不高,或持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

8、村级组织缺乏活力与创造力,在发展当地经济中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力。就其两委班子内部也是“书记驾辕,其他党员干部坐车”没有班子的整体效能,基本是哪误车哪琢磨,走一段看一段。正是由于村级党员干部的状况,又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作用的发挥,加上平时疏于教育管理,有的农民党员连最起码的义务都不想尽,何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外,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年龄老化比较严重,从调查汇总情况看,35岁以下的农民党员仅占20%,党员队伍缺乏活力与朝气,两委班子的活力又从哪来。同时,有进有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抓得不够经常,缺乏对要求进步青年的教育与引导,源头没有活水来,注定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

9、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下指导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式,习惯于行政命令,习惯于传统的方式方法,不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引导、指导、办事。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也包括村级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图大的发展,仍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和“三个饱一个倒”为荣,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大的满足。这种小农意识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还仍然这么严重和根深蒂固,是阻碍农民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最实质性问题。正因为这样,在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村经济上表现为近视,无长远眼光,房不漏雨能遮挡风寒,衣能遮体,腹不饥饿就行,根本谈不上高质量和比较合理的结构,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剩余,下年扩大再生产很多农户仍需贷款解决。这种小农意识和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已不仅仅影响到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农村工作的全面进步。

大市场他们很难适应,这势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十几年来,农村改革滞后于城市改革,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市场化程度明显不高。

第四、集体经济不壮大,公益事业搞不起来,农民负担减不下来,加之一些村干部既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缺乏务实奉献精神,致使村干部说话底气不足,腰杆不硬,不能很好地发挥凝聚人心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对策与思考。

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要转变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由以抓管理、抓生产为主向抓市场、抓流通、抓服务转变;由就农业论农业向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由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向利用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办法指导工作转变。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打破传统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优势为目的,加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买方市场后,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短缺的产品,广大农民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上下都喊调整经济结构,怎么调,调什么,这是最根本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的粮食作物主产区来说,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中应以“比较优势”为目的,应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廉,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以不变应万变。首先要积极稳妥地调减普通粮食作物面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其次要加快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的畜牧业,本着适合养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附加值高就养什么的原则,大力发展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经济效益可观的畜牧小区。第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等综合措施,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不断优化农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同时,我们还应有目的地引导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引导涉农项目向农村发展。

三是推进一体化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产业化,就是要横向建立产业群,纵向形成产业链。随着产业化的发展,要打破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但就其目前的条件而言,我们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基地、农户与企业挂靠,形成联合体,形成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市场十农户、协会十农户等经营形式,结成紧密、半紧密、松散、协作型的关系,逐步形成龙型经济体系,推进一体化经营程度。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重要环节,使之迅速上规模、上水平,为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基础,要依托资源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优势产品、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如我市的西部应建成肉牛、肉羊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南部应建成水稻生产基地,东部和北部应建成花生、蔬菜、玉米、林果、杂粮等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要本着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多元化的原则,因地制宜,良性建设,适度发展。对于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张改造,进一步强化规模和功能,对新建的龙头企业,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植集信息、科技、加工、贮运、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龙头企业,提高转化和带动能力,短期内自己建不起来的,要挂靠周围的一些龙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重点发展二、三产业队伍和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加工、销售、运输领域,架起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实现农产品与市场、与龙头企业的直接对接,同时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四是注重小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应该说,小城镇建设是事关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市、城市,有了城,就有了市。就其目前我市的小城镇建设状况而言,“城”是立了起来,但“市”却没有成型,存在着市场体系不完善、发育程度化、辐射范围小、缺乏自身特点等问题。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市场流通,又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发和建设好农产品产区和销区两个市场。兴建一批标准较高、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为农民进入市场搭建有效平台,逐步增强小城镇的聚集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发展小城镇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出路。发展小城镇,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集镇,而是向小型城市发展过渡。规划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确定,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规模结合起来。要高起点规划,聘请专家参与规划设计,重点抓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产业方向和功能分区;要高质量建设,切实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杜绝建设的随意性,认真抓好市政、公用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要高效能管理,规范完善小城镇管理的有关法规和具体办法,建立健全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城管队伍,对小城镇镇容环卫、治安交通实行综合管理,初步实现小城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小城镇发展,最关键的是要繁荣经济,没有企业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应采取措施,建设工业小区,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资金问题,难点还是资金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要保证一定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等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应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倡导、政策激励、财政扶持等措施,广泛吸纳社会的闲散资金,满足城镇设施建设的需要,使小城镇的基础建设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农民进入小城镇。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进城人口的市场化安置,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限制,农民进城镇不论是居住还是工作,都不能用行政的方法安置,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市场化安置,即由进入小城镇的人口自费安置,这样便于人口的自然流动;要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门槛,农民进城镇是一种利益的选择,对农民进城镇要有优惠政策,应当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必要的收费也应当规范标准;要为进城镇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农民进城镇能否最后立足,要看能否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应当降低开业条件,降低税费收取标准,鼓励进入小城镇的农民自谋职业,并多方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小城镇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为进入小城镇人口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五是鼓励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增大农民收入。一是本着对条件具备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置换、转让、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将农民愿意转让的承包土地集中起来,在以多种招标形式转让或租赁给有专长、善经营的能人实施优势项目规模经营,真正实现农业用地向专业大户或农业园区集中,实行规模经营,搞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二是结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近年来,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土地投入产出比下降,使较多农民仅靠种地出现减收甚至亏损。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同时,对农民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的,应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更多的农民“离土又离乡”,这对加快农村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要特别教育农民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他们闯市场、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

七是乡镇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要学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拓展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指导农村工作要由过去的围着会议和行政命令转向围着市场转;由过去的过分强调向上级负责为主变为主动向群众负责为主转变;由过去的指挥干预向躬身服务为主转变。

八是下大力气抓好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村级两委班子的带动带领作用至关重要。一要努力把那些思想合格、作风过硬、能力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党员或致富带头人选进两委班子;二要坚持经常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促使他们成为带动和带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三要积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双辽市委党校课题组:韩景成、娄妍、张文、董凡生、彭凤志、邹一。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二十

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教育不仅关乎农村地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也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交通不便等。我在农村教育中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第二段:探讨农村教育的现实问题。

在农村教育的实践中,我发现农村教育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落后、图书馆资源匮乏等,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再者,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造成了学生们上学的困难。这些问题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第三段:探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

除了问题和困难,我也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独特性,它与城市教育相比具有许多特殊之处。首先,农村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与城市教育更注重学术成绩的取得不同。其次,农村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倡导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最后,农村教育更加注重与当地农村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第四段:分析农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教育的问题和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其次,鼓励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加强农村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最后,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农村学生的教育权益和平等机会。

第五段:总结农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农村教育不仅关乎乡村地区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关系到乡村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农村教育具有独特的特殊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农村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加大力度解决问题、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就能够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农村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成长环境。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二十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大约为8.8亿,所以相应的农村教育就更应加强。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及投入,但仍远远不足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在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寿光市的部分农村。通过与村民们的交谈和调查问卷,我们对寿光市的农村教育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目前,城乡教育不断拉大。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教师差,所以,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授课教师的素质不够高,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发现,26.7%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确实,从整体上看,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有的学校虽然有了,但它们的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

(三)、农村家长素质偏低。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许多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学习却很少过问。

(五)、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

农村家庭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的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六)、青少年的厌学思想。

由于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缺乏文化氛围,群众没有爱学习的风气,暂时的利益在农村群众心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但是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有许多农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同样的环境得到不同的结果,差别就在于学生是否肯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了。

针对我们对部分农户的走访和调查所发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学也好,国内的一些名校也罢,都是建立在名师的基础上的。而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师资队伍的补充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其次,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再次,就是要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要将投入资金切实落到实处。尽量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给农村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的空间。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四)、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

(五)、改变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要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六)、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题和对象,又处于思想的成长阶段,本身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如果学生主观上就不愿意读书,那么就算是有再好的老师、教学设备再完善的学校也无济于事,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变农村教育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二十二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首先是解决价值理性问题,其次是在价值理性引领下利用工具理性综合治理的问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农村教育实践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

名言。

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年月日至月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亩,住户面积亩,户人家,口人,其中党员名。村固定资产万,村每年平均收入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2

页,当前第。

1

1

2

农村教育政策研究(通用23篇)篇二十三

农村幼儿心理教育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攀升,但是农村幼儿教育具有与城镇幼教工作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幼儿心理教育要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以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农村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一、基本情况。

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10年9月,现设有6个班级,其中小班1个、中班2个、大班3个,现有幼儿286名,其中男生190人、女生96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大河镇的16个村,其中山区村幼儿179人、平原村幼儿107人,由家长接送的幼儿202人、家长包车接送的幼儿84人,留守幼儿189人、非留守幼儿97人。幼儿及其家庭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幼儿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据统计,2011年底,我园山区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3847元,平原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4659元。农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只有黄梅县城镇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左右,山区村幼儿家庭普遍比较贫困。据了解,绝大部分幼儿除了一日三餐的基本饮食能够得到保证外,很少喝牛奶,吃到饼干等零食,与城镇幼儿挑食者多、厌食者众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幼儿往往对一颗糖果、一块饼干、一瓶酸奶、一个水果非常珍惜,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更容易为这些东西发生争抢。

(二)幼儿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

据统计,286名幼儿日常固定监护人中文盲人数为159人,小学文化83人,初中文化44人。文盲率达到55.7%,占全园幼儿家庭的一半以上,监护人除了按农村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教导幼儿外,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很难形成家园互动,共同引导、教育幼儿的氛围。同时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监护人对幼师提出了更多教孩子读书识字的要求,对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没有认识,农村幼师承担的幼儿心理教育工作任务更重。

(三)幼儿入园路程普遍较远。

幼儿分布在大河镇的16个村,居住分散,离幼儿园普遍较远。据初步统计,由家长接送的幼儿入园单程时间平均为半个小时左右,家长包车接送的幼儿从出发至入园平均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比黄梅县城镇幼儿的入园行程增加了一至四倍,在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幼儿需要提前将近一个小时起床才保证准时入园学习,比城镇幼儿的求学路更加漫长和辛苦。

根据园内山区村幼儿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幼儿多、入园路程远的特点,考虑特殊的家庭环境、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对幼儿心理的影响,我们对农村幼儿给予特殊的呵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心理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1/3的孩子还有争夺玩具的行为;

部分幼儿有实物或玩具,不和同伴及亲人分享。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着重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等等。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及时做出反应,向他竖起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等等,让他得到老师的肯定,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2、举行活动,分享快乐。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念的诗歌、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的时候,请父母来园和幼儿一起参与,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

3、循循善诱,平等分享。小朋友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给我玩具玩,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那好吧,给你玩一下,马上就还给我。”我们就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引导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导他们:“因为你分给了同伴玩具,所以你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对于不愿意与其他幼儿分享的小朋友,及时教导他们:“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而且他会很感谢你的。”让幼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产生分享的行为。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微笑鼓励,培养自信。

我园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平时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畏短情绪比较严重,比普通幼儿更需要关心鼓励。

工作中,我们微笑面对幼儿,赞美和鼓励幼儿。例如:在孩子画画过程中,说“你画得真好”、“我相信你能画得更好”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在绘画结束时,及时肯定幼儿,并以建议的方式指出不足。既为幼儿指明努力方向,又培养幼儿自信心。

2、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农村幼儿生活环境闭塞,自卑感强,成就愿望低,在条件优越的幼儿面前缺乏自信,但是他们通常手脚灵活,自理能力强。我们就尽可能地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午睡起床后,我们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叠被子等。让幼儿初步体验到“我能行”、“我很棒”、“我会做许多事情”。帮助幼儿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相信幼儿,赏识幼儿。

我曾经问过一个幼儿:“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优点?”他说:“我没有长处,也没有优点。”我感到非常惊奇时,幼儿沮丧地加了一句:“奶奶经常骂我笨。”这说明家长只有批评,没有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们在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我们要相信幼儿,赏识幼儿,发现他们的长处,寻找他们优点,适时进行鼓励,能够坚定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

4、寓教于乐,树立信心。

设计一些能发展孩子自信心的小游戏。如教师和孩子展开比赛,在一分钟之内看谁说出“我能行”的事例多,引导孩子意识到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而自己在一些方面是聪明的,是引以为豪的。给孩子讲伟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和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农村幼儿居住分散,部分山区幼儿散居山间,常年与奶奶相伴,一年当中难得见到几个新面孔,怕见生人,入园后性格内向,难以与人沟通。我们对这些幼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着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1、积极参与,发现自我。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不合群,不愿意主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我们平时就特别注意这些幼儿,在活动中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今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我们设计的节目做到了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帮助内向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发现自我的优点与特长,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勇气。

2、构建平台,表露天性。我们针对农村幼儿沟通能力差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尽量以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为主,为幼儿交流、沟通构建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共同活动,集体玩耍,避免幼儿单独行动,培养幼儿团队意识,教导幼儿:“小朋友之间要搞好团结,在一起好好玩”。及时发现和制止欺负其他幼儿的行为,教育孩子们在游戏中互帮互助,友好交流。

3、持之以恒,细致沟通。对性格内向型的幼儿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特别能“记仇”,虽然他平时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他记得特别清楚,会在他的心理留下阴影。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细致地与他们沟通,持之以恒地细心与他们交流,才能得到这些孩子的信任,顺利与他们沟通。

农村幼儿心理教育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以上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提出一些粗浅探讨,不到之处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行政工作总结(优质16篇)

    撰写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加深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如果你正在写教师工作总结,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关于写作风格和内容安排的启发。结本人20xx年在广

    冬季学校应急预案解析(汇总15篇)

    应急预案的核心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合理决策,以及有效的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指南(热门21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学员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我将加倍努力,将学习

    教学秘书的秘书工作职责大全(15篇)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不同主题的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务人员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8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创新性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突破思维定式

    学生的小学作文写作指南大全(16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男性元旦活动方案(专业14篇)

    制定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狂欢xx,喜迎元旦。xx学院xx班元旦文艺汇演―

    财务主管年终工作总结个人的重要性(精选19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一种分析和总结财务数据的方法,既能反映过去工作的成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了解到一些财务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一年级副班主任工作总结(优秀1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各种执教、学科教学方法的一个总结与升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影响。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活动策划师打造的幼儿园新年活动(优质14篇)

    活动策划旨在创造独特和难忘的体验,以吸引和留住参与者。以下是一些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活动时间:活动准备:1.饺子皮、饺子馅、一次性餐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