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一
《美丽的梅花》我采用的绘画方式是吹点画,利用颜料,洒在画纸上,用吹的方法,吹出梅花的枝干,自然的造型给画作增添了不少的生动。接着用手指点出梅花的形象,简单又有趣味性。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吹点画,他们都觉得很新奇,都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梅花树长得怎样?有的幼儿回答:歪歪扭扭的,下面粗,上面细。孩子们在细致的观察下,回答的很好,我给予了表扬。
1、由于幼儿第一次尝试吹点画的作画方式,在滴颜料的时候不能掌握量,有的太少,吹不开,有的太多,变得一团黑。
2、幼儿手点梅花时,由于红色颜料调的太稀,导致幼儿点完梅花以后都化开在了一起,看不出梅花的形状了。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幼儿对于本次的活动充满了兴趣,我将会把这些材料投放到美工区,供幼儿多次感受吹点画的魅力。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二
大班科学活动《白天与黑夜》,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的教学感受。活动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念了一首在这个主题里他们觉得最美的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诗歌念了一遍。当他们念玩诗歌,我就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便问孩子们:“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入我的活动预设。大家开始猜测,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每当听到孩子们不一样的回答声音,我总是很开心,说明孩子们都在动脑筋,不管正确与否,他们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疑惑中,我拿出电筒和地球仪,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用实验的方法来让孩子了解白天和黑夜的转变过程。我问孩子们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你瞧,那么手电筒的光代表什么呢?一些孩子告诉我那是太阳光。知道了这些,我就开始操纵地球仪自传,然后请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白天和黑夜的形成,这个模拟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操作,孩子们在观看的时候,也很快能判断出白天和黑夜。我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孩子们继续观察白天和黑夜的转换情况,正在这时,张羿突然举手。我问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他问我:“老师,我们的地球会不停的转,太阳是一直不动的吗?”听到孩子的问题我有点吃惊,转而一想,发现孩子真会观察,因为我一直拿着手电筒,而只在转着地球仪,这个细微的动作就引起了孩子的思索,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提问作为老师应该在态度上给予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难能可贵的,于是我告诉孩子其实太阳它也在不停转动的,只是老师没有这样的道具,所以用手电来代替,我还在孩子们中好好表扬了张羿的爱思考。这一表扬倒是激发了很难多孩子提问的积极性,也使得之后的活动不能再按我的常理出牌。这个孩子的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班级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现。沈欣瑶马上举起手也问我:“老师我也有不明白。”我高兴地对他说:“你说吧。”“太阳照着我们就是白天,那有时候下雨天没有太阳也是白天呀?”“哦,那不是因为没有太阳,而是太阳被云遮起来了。”陈一帆也问我:“老师,太阳怎么会亮的呀?”“哦,因为在太阳的身体里有藏了很多很多的火种,你说它想不亮行吗?”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提问,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孩子们觉得我很厉害,我也觉得自己对付孩子还蛮有一套。对于孩子们小儿科的问题,我不怕他们把我问倒,于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提问,这时黄子俊问我“老师,那我们为什么会有四季?”一听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孩子问得好有水平,看来不能小瞧他们。我开始迷茫该怎样给他们解释这个问题呢,最后还是在一边演示一边讲述中让孩子们了解四季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己转的时候还在绕太阳转的原因。有孩子还问我:“那月亮是怎么转的?”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直到下课了还在问我,虽然感觉这样的课堂最有活力,但我也很怕自己招架不住。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才会形成主动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钻研精神。同时作为老师在我们希望孩子能成为勤于思考、知识渊博的人的时候,自己也要多多学习成为那样的人,才能给孩子很好的榜样作用。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三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四
进入大班的小良学习很上心,各项活动完成的很出色,和小朋友的关系大体上也相处得还好,恰巧班上新来了一个孩子是小良的亲戚,这个男孩子也很淘气,由于开始对孩子们的情况不太了解,第一周两个孩子坐的很近,活动课上我发现两个孩子在私下开始做小动作,你踢踢我的小凳子,我拉拉你的衣角。有时以为老师没发现他俩的“小伎俩”,还会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在几次谈心后,两个孩子知道了这事,上课时很是安分守己一些了。
就在这次课间活动时,小良在玩得高兴时,随手拿起小琪的彩笔盒往地上一扔,盒子把儿被摔断了,小琪是个很较真的女孩子,对自己的东西保管的很周到细致,书本文具干净整洁。小琪拿着摔坏的彩笔找我解决问题,在对两个孩子进行询问之后,我问小亮怎么办?孩子很爽快地说:妈妈来了就赔给她。
小良一脸的痛快和不屑一顾让我觉得有必要和他谈谈关于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良称自己有私房钱,妈妈可以用他的钱买一盒彩笔赔给小琪。我问他:你摔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谁来承担责任,谁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很认真地回答:我自己。我告诉他:妈妈可以替你出钱买彩笔赔给小琪,但你对自己随意摔打别人东西,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会产生什么后果,都要去想一想。我还给他提出一条解决难题的方案:把自己的笔盒外壳和小琪交换一下,虽不太方便,但还能用,也不必重新买一盒新的彩笔。孩子若有所思,我让他回座位了。
放学时,小亮的姑姑和奶奶来接孩子,我们一起谈了这件事,但我们再次问小良怎么决定的,孩子坚持要买新的还给小琪。姑姑也给孩子做工作,并帮着两个孩子换笔盒。小良含着眼泪看着姑姑忙活着,我知道小良对自己的东西也有一定的眷念和爱惜,就好像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一样,也不舍得分离。姑姑答应回家给他粘一粘,孩子才点点头。
送走一家人,幼儿园已经安静下来了。在幼儿园的点滴,孩子们的小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没结局的电视剧,主角轮流担当,情节丰富多彩,喜剧成分多于悲剧。每个孩子都在自己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悄然成长着,不用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在自己营造的欢乐中快乐成长,感受生活的乐趣,也在一些小挫折小摩擦中,不断学习人生中的道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我们呢,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同他们一起成长。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五
“民族服饰真漂亮”共分为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主要让幼儿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简单了解藏族、新疆维吾尔族、苗族等比较多见民族的服饰特征,让幼儿在说说自己最喜欢那一套服饰、为什么的基础上,加深对服饰特征的了解,并能在老师出示相关图片的时候,进行正确区分。第二个活动是鼓励幼儿来绘画和表达,是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装大致特征表现出来。应该说两个活动对幼儿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次分析主要围绕第二个活动展开:也即绘画过程。在教研组老师研讨和商量的基础上,我们又准备了很多关于民族服装的范画丰富,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于汉族的服饰。一开始布置孩子们进行绘画,几个孩子比较犹豫,我进行了巡视观察,或者给孩子们添画一笔,或者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轮廓,孩子们开始进入角色了,但是有个别孩子还是没有表现民族服饰这一特征。我于是请个别表现出民族服饰特征的孩子来展示作品,然后我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告诉幼儿民族服饰突出一个线条的表现以及服装形状(包括开口、纽扣、衣服长短设计、头巾、挂件)等的表达。接着再请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绘画找到了感觉。
都说绘画和语言是融为一体的,说能为幼儿绘画做好铺垫,绘画能让幼儿说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二次活动需要让幼儿在了解民族服饰的基础上,进行手脑并用表达,也即绘画。前面的活动已经让幼儿充分了解了服饰的特征,教师在绘画前让幼儿又一次观看各种图片,承上启发式的谈话,能让幼儿马上回忆起已有的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为绘画打开一个广阔的思路。然后教师进行地民族服饰的范画展览,让幼儿在欣赏、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交流,并为幼儿创造一个空间,让幼儿与伙伴商量,并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设计,虽然是“留白”的空间,但是可以丰富幼儿头脑中对服饰的印象。接着,我让幼儿进行第一次绘画表达,并进行展示,一是帮助绘画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绘画的时候进行创作。二是经过大家的展示交流,丰富其他小朋友的视野。 于是,有了交流的基础和进一步的丰富,让幼儿进行第二次绘画,可以添加,可以再创造,也可以设计。孩子们就能从容自如地进行自我认识的表达了,也不张望着希望老师帮助,而是很认真地低头画着,不时有孩子把自己的新创作给我欣赏,问我画得怎样?从第二次画的结果来看,能判断孩子已经理解了这样一个主题。最后,我请孩子们将绘画的服饰剪下来,和老师一起布置了一面漂亮的墙饰。看着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就围绕着漂亮的墙饰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我能感受到孩子创造的快乐,我在想如果能再给孩子一次绘画的机会,他们将创作得更好!
在绘画之前,老师千万不要表现出对服装的畏难和恐惧,老师的自信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绘画的自信。另外一个,在观察了相关作品之后,如果发现孩子确实在表达上有困难的,就需要及时地让孩子们停下来,进行相关的技巧辅导,以及时帮助幼儿克服困难。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六
大班《毕业歌》是一首社会和艺术相结合的歌曲,大班《毕业歌》教学反思。歌曲既表达了小朋友即将升入小学的快乐,也表现出了幼儿即将离开幼儿园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该歌曲既有欢快的部分也有缓慢的抒情部分。
在教授该歌曲时,首先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并记忆歌词。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感受旋律,学习歌曲。在记忆歌词的环节,我主要使用了图谱示意法和去图谱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歌词,所以孩子们在理解和记忆歌词方面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在学习歌曲时,我先让幼儿自己去感受旋律,了解该歌曲旋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那个部分需要唱的轻快一些,哪一个部分需要唱的抒情些,哪两个部分的旋律是一样的等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我开始带着幼儿学唱歌曲。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习歌曲,我还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边唱歌边做动作,真正做到了动静结合。
临近毕业,孩子们对这首歌描述的情感感受很深,许多小朋友在唱这首歌时,都哭了。他们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小朋友。大家都说这首歌曲所唱的内容是大家想对幼儿园、老师、朋友说的话,因此,孩子们在学歌曲时特别认真。以前上课比较调皮的几个宝宝今天也唱得格外卖力,特别认真,这也让我很感动。
整个活动在孩子们既快乐又不舍的温馨氛围里结束了。这次的歌唱活动对于幼儿的生活经历、抒发幼儿舍不得离别的压抑心里以及即将分别的难过心情有很好的作用。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七
针对本次开展的教学活动,我进行了下反思。《聪明的小鸡》是一个故事读本,情节生动有趣,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对大班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既有亲切感又有挑战性的读本,画面里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文字所要表达的信息。活动的一开始,我设计了和幼儿一起去开心农场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整个活动我积极的投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信息,仔细的倾听幼儿的表述,及时的回应幼儿,由于第一阶段的活动容易枯燥,因此我在活动中不时的增添趣味性,呈现了一个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活动中,我所设计的每个提问都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猜测的空间,如:小鸡和狐狸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当小鸡遇到狐狸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小鸡和狐狸会比什么呢?最后小鸡用什么聪明的办法战胜了狐狸?每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孩子们的回答更是出其不意,有的说:小鸡和狐狸比跳舞、小鸡和狐狸比打架,还有的说:“小鸡和狐狸比聪明。”当孩子们得到我积极的应答后对活动的兴趣就更高了。
整个活动活动重点的把握较好。幼儿不仅能用动作来表现,还能通声音、表情来表现小鸡和狐狸的比赛场景。在观察狐狸和小鸡比赛跳高时玉玉小朋友认为狐狸会赢,虽然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认为,可我没有忽略他的想法,而是提出我和他来扮演狐狸小鸡进行跳高比赛,让故事的情节真实化帮助幼儿了解高大的动物比矮小的动物跳得高。这个活动的小插曲不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更让我的活动充满趣味性,拉近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一举两得。
活动一开始我和幼儿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狐狸高大狡猾和小鸡小小可爱,如果能够将这个性格特征衔接到接下来的猜图环节中,我想幼儿就能更好的了解狐狸赢的原因。其次我忽略了小结:为什么小鸡最后能战胜狐狸?延伸到生活中如:幼儿遇到困难、危险以及突发状况时,能想办法应对。活动难点突破还不够。
我和鹦鹉学说话教案篇八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是棉花糖》选自《甜甜蜜蜜》这一主题。孩子们在喜爱糖果、亲近各种各样糖果的同时,对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发现棉花糖很软,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非常有趣。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变一变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游戏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这节课的目标和难点就在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肢体语言创编动作。
可还是有个别幼儿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再者这一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在孩子完全学会歌曲的情况下开始下面的创编环节,并把自己编出的小动物唱到歌曲里,使孩子对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变小动物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转动手腕、转体、摇动身体、甩手变等等,整个过程孩子们显得兴趣浓厚。为了防止以前出现过的过度兴奋,我就引导幼儿先想好某种动物,然后再歌曲结束时,要在最后一个字“____来”全部变好,静止不动,让我看一看都变出什么来了,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碰到的个别小朋友总是要变很久,才变出来,让其他小朋友等很久;还有调皮出来瞎胡闹的现象。通过我的不断启发和幼儿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能把自己当成棉花糖变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每位幼儿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变出了小鱼、有的变出了小鸟、有的还变出了奥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种不同的物体。
总之,整个活动在唱唱变变棉花糖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