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一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节课前松后紧,拖堂了,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岩石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二
在进行本课的时候,我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以便在这节课用到。这点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然后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做百宝箱。咋做之前,我们和同学们首先了解和掌握一些岩石的知识和内容。在我讲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介绍一些岩石的知识。然后我在不从一些岩石的识别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岩石的特征,并且能够识别各种岩石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识别和利用岩石,为下一步制作岩石的百宝箱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在介绍岩石的知识的时候,注意介绍常见的花岗岩,石灰岩,大理石等岩石,当然还有砂岩。学生在我介绍的基础上,识别岩石。现在想来我这里设计的不是很合理,是否能够在介绍每种岩石的时候,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准备的岩石找到自己的岩石,这样学生就真正的掌握辨别岩石的方法了。但是这样的话是是比较的.费一些时间的。而且需要学生在平时搜集许多种岩石。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辨别岩石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岩石百宝箱。首先学生进行观看别人制作的岩石百宝箱,然后,我再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四年级的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经常的不携带材料,不参与活动。我想这部分的学生在教学和指导学校学习中应该着重予以注意。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三
本节课选自浙科班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水、空气、岩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水和空气的特性。本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岩石的世界。岩石和水、空气等物质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本课将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活动:
一、观察、描述岩石。
二、给岩石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充足,时间紧凑,教学内容间的逻辑性强,但是整体的教材安排比较难以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贯穿于整节课之中,是我着重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1、导入虽有趣,但还不够深入。
浮石的导入,与学生的元认知发生了冲突,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但是,却不免有些让人产生疑问:“这节课是要上浮力吗?”导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导入将学生的思绪拉去了与本课内容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或许就是画蛇添足了。
2、导入部分使用的浮石片段和后面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岩石展示,有些重复的地方。
教材中学生使用的岩石是自己从各地找回来的,而本节课由于是公开课,因此我选择了提前准备好岩石,因此,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所有角落几乎都有岩石的存在,特别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其实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岩石,再结合课堂快结束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于岩石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让学生非常直接地意识到:即使是身边非常常见的“石头”,其实也有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但是如此一来,的确有点略显重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岩石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用岩石村本
2、工具:放大镜、小刀、锤子、滴管、稀盐酸
《认识几种常见岩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五
课程分析: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标准》中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等目标。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而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
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主要有常见的岩石标本(假如学校没有,可以课外组织学生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材料及有关多媒体课件。
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以期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
2、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岩石的分布,建立岩石的概念;
2、能认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常见的岩石;
3、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过程;
4、知道化石和煤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从了解岩石的生成,意识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多媒体激趣,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
1、播放课件,欣赏大自然中由岩石组成的美景。
2、谈话: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3、学生发言。
4、谈话: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那么,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对岩石的了解写在活动记录上。
5、学生填写活动记录。
6、组织交流学生关于岩石的已有知识。
【评析】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媒体,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辨别岩石,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
1、谈话:大家对岩石了解这么多,那么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你能分得清吗?
2、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
3、学生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找出哪些是岩石并简单说出理由。
【评析】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使丰富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让他们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增长了见识,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特征,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课外采集收藏的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三、观察岩石,能说出常见岩石的名称和特征
1、谈话:现在同学们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标本,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说明】在此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观察工具,并着重讲解稀盐酸的使用方法,科学课上强调大胆探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2、学生有序地领取所需材料并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四、给岩石分类,初步认识岩石的生成方式
1、谈话:现在你能把岩石分一下类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2、给岩石分类,把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
3、交流岩石的分类方法。
4、谈话:你们想知道地质学家是按什么来给岩石分类的吗?
5、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煤层的形成)
6、谈话:现在你能像地质学家那样把你桌上的岩石标本分类吗?
7、学生尝试再次分类。
【评析】让学生先自己给岩石分类,再与同学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了解地质学家给岩石分类的方法和理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发现的价值,知道他们离科学家并不遥远,他们就是小科学家。
五、课外延伸
1、识别自己采集的岩石,制成岩石标本。
2、编写一份岩石广泛用途的手抄报。
教学片断赏析
交流对岩石已有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现在交流一下,你对岩石已经了解了什么?
生:岩石都很漂亮,有的岩石上还有各种美丽的花纹,里面还有十二生肖呢!
生:岩石有各种颜色,还有的岩石是透明的。
生:有的石头拿在手里不透明,放进水里才透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有的石头很值钱,像我爸爸上次买了一块鸡血石花了八百多元呢!
生:像钻石、水晶也是岩石,它们的价格就更贵了。
生:石头可以用来造房子、铺路,还可以用来雕塑、刻图章。
生:古代人们用石头做成兵器,还用两块石头一擦,就会有火。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用石头还可以烧饭。
生:我还知道石头有大理石、雨花石、花岗岩、音乐石……。
师:音乐石?老师都不知道,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这种石头在非洲,敲击它会发出很多种声音,所以叫音乐石。
生:我知道在美国有一种会走动的石头,科学家发现它下面有走动的痕迹,据考证,是自然形成的。
生:我还知道在我国河南有一种麦饭石。有人做过实验,把放在水里能使小鱼的生命延长。
师:你知道的真多,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我们爱科学》上看到的。
师: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
生:我还知道,一些动物死后经过很长的时间,会变成化石。
师:你看到过化石吗?
生:我没有亲眼看到过,但我看到过图片,知道有恐龙化石、猿人化石、蜻蜓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科学家通过化石能知道很多地球上以前的事情。
师:看来你对化石颇有研究,我真希望你也能成为科学家,通过化石来破解地球留给我们的一些难题!
生:我还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石头,里面有地球上没有的元素,因此称它为“天外来客”。
生:你讲的是不是叫陨石?
生:对。
生:我知道,石头在大自然中,经过不断地热胀冷缩,会裂开,最后变成沙子。
师:真了不起,你怎么会知道这种变化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
生:我知道科学家一般用刀刻、用指甲划等方法了解岩石的硬度;用盐酸滴在岩石上的方法了解岩石的耐腐蚀性。
师:在以后我们对岩石的研究中,也争取向科学家学习,好吗?
【片断评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经验来到课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与同伴兴奋地交流中不断地获取大量信息,教师在此时应该创造和谐的氛围,不断地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及时捕捉课堂生成信息调整教学,使教学少一点呆板,多几分灵气。
教学手记
科学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这开放性在这节课上首先体现时间的开放性,科学课堂不应以一堂课的铃声为起点和终点。鉴于以往课前组织每位学生采集岩石活动的效果较差,这次改为岩石的收藏活动则要容易实施得多。学生大多都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岩石,当然还有些非岩石,这使得课上别开生面“岩石收藏展览会”以及“岩石鉴定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其次还体现在科学学习的空间的开放上,在科学学习中教师不应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带到整个世界中去,但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搬进教室。”我们让学生用语言把以往对岩石的认识带进课堂,让学生把各种场合搜集的石头带进课堂,用多媒体把大千世界的美石、奇石及岩石的形成带进课堂……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从而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六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流利,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写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手捧一本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书。
师:今天,黄老师向你们介绍一本的书。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板书课题:19的书)
生:老师,你写漏了双引号了。
(师给“书”字加上双引号)
师:哦,你们真细心,可是为什么这题目上的书字要加个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的书。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9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好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书的拼音自由朗读第19课。注意: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活动。)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呢?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在同桌之间把难读的句子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一会老师再检查你们。。
(同桌合作学习。)
师:我的挑战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这个句子你能读准确吗?
(课件出示句子: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指名读)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点拔:“地质勘探”一词的读音。)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读得真好!再来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和“?”的语气都读出来了。
师:(出示雨痕和波痕的图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生:是眼泪留下的印迹。
师:伤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伤口留下的印迹。
师:真聪明!再看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师:先请男生读。
师:请_读一读。
师:再看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指名读)
师:什么叫“刨根问底”?
生:“刨根问底”是指问了很多次。
生:“刨根问底”是指川川老是爱提问题,直到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
师:你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最后一句。这一句可难读了。
(课件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那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指名读,点拔:“藏”字是多音字。)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把刚才六个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以上六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把句子中的生词抽了出来,你们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字词课件:地质勘探趴在岩石一册书厚重脚印雨痕陆地
刨根问底埋着煤炭铁矿宝藏)
师:请大家同桌互相读,读错了帮助纠正。
师:_意做小老师带同学们读。
生:我愿意!
师:请全班齐读。
生:能!
(学生看着课件玩苹果树游戏。)
师:恭喜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回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的这么好吗?
生:能。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请大家把书端起来,试着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师:大家读得真好听,看来大家的生字和课文都能读好了,可是光动嘴巴可不行,我还要看看你的动手能力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些生字吧。
(出示课件一类生字)
生:独体字穿紫色衣服。左右结构的字穿绿色衣服。
师:还有补充吗?
生:半包围结构的字穿浅蓝色衣服。“岩”和“宝”字是上下结构,穿蓝色衣服。
师:谁来提醒同学,怎样把这些这写好。
生:“岩”字的“山”要写扁一点,“石”的横要和“山”差不多长。
生:“册”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横,而且要穿出左右两边。
师:我们看看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质、厚、底”)
生: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质”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底”,广字头,里面的笔顺要注意,最后不要漏掉点。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写字。“印”,左右结构,注意左边起笔高一些,右边的竖写长些。“刨”左宽右窄,注意“包”字的笔顺。(师范写“印、刨”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一课的字每个仿写两次。(学生写字。)
师:写完的同桌评议,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修改。
师:好啦,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一节继续学习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七
在本月的教学中,虽有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值得以后继续发扬。
一、注意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本周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很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本章学习重点是三种岩石(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我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发现,天安门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质很容易被问道,于是我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在课程进行完毕之后给学生播放,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通过视频辅助,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兴趣,也能让他们对知识点加深了记忆。
二、注重小组合作
在我任教的四个班里,我都进行了分组,一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基本上就是7人一组,以便上课需要。在第一节《玩石头》的课堂上,我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带不同的石头给组内同学展示介绍,这样大家见到的石头就更丰富了,而且觉得别的同学的石头很新奇,无形中也扩宽了他们的见识。在辩论赛的时候,小组先讨论,分享观点,组织好语言之后,进行表述,这样有助于把观点集中到组内,既节省了每个同学回答的时间,也有助于观点提炼。
三、记忆方法巧用
在讲到《岩石的组成》这节课时,如果让大家死记硬背三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很容易记混,也容易记不住,于是我几经思索想出了记忆的好办法。花岗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可以通过花岗岩的颜色来记忆,花岗岩是杂色,包括肉红色、白色、黑色,已知长石是肉红色,石英是白色、黑云母是黑色,将颜色与矿物一一对应,就很好记。砂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等,妙记方法就是砂岩是两个字,它的组成是两个词,分别是两个字。大理岩的组成矿物是方解石和白云石,一看到大理便想到云南,白云山是云南的,白云山的白云石,一下子就把大理岩和白云石联系起来了,方解石是我们不熟悉但特征鲜明的(课上有专门讲解)。以上,这三种岩石的组成部分记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懂并学透的,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自己,才能不落后。一言以蔽之,愿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可以早日行动起来,丰富知识、充盈智慧,不吃没有文化的苦,也不吃没有文化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