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职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在就职过程中要保持自信和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精彩的就职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一
1.活用素材,调动课堂气氛
在课题导入部分,我考虑到这一节是整章书的开头,必须要有一个总领性的导入;我从刚刚恰逢天气冷,提问学生“今天温度是多少?”的疑问,直接引出温度要领,又从人感受温度高低是否准确引入温度计,完成了总领性的导入。然后追问:温度计是用什么原理做成的?怎么使用?怎么读数?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得到放松。
2.重编教材,节省课时
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控制实验器材,集中学生注意力
以前做光学实验时,实验桌上实验器材太多,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纪律很难保证。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一样一样的介绍,同时鼓励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效的预防了学生走神。
4.事前预告,减少器材损耗
在“温度计的使用”环节,我根据教材编排目的,让学生讨论出正确操作方法,从错误中纠正过来,起到警示作用。后来实验时,学生操作普遍正确,也减少了器材损耗。
5.摄氏温标定标教学草率
对于摄氏温标定标这一内容处理草率,直接“灌”给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
6.语言不够精炼
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以致学生观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在学生做出正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在谈及体温计的特点时,语言条理性也有待提高,也没有相应板书。
7.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
在“使用温度计”环节,我设计了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布置样品浪费了一些时间,并且没有设置学案,多数学生态度随便,效果一般。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本84—85页。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研究正、负数的现实模型——温度,为下一节课从相反意义的量抽象出正、负数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温度的变化是学生能够体验到的事情,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初步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本部分内容是在一、二、三年级各册学习的“认识万以内的数”、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分数”和四年级上册“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之上所学习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温度并不陌生,对正负数的感知也是比较丰富的,但他们的方法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经过系统的总结、整合和疏理。因此,本节课就是使学生重温温度的情境,从感性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形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交接和转化。
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2、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会正确读写温度。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课件、温度计
学具袋中4—8温度计、调查表、温度数
课前谈话:老师可喜欢旅游了,准备寒假出去转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冷还是热,你们都穿的是什么衣服,给老师点建议,让老师也参考参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视频,提问:雪孩子为什么会不见了呢?
2、初步阐明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就是温度。
3、提问:关于温度,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知温度的读写法
1、师生谈话:你们喜欢去旅游吗?
2、播放天气预报。要求:你听到了哪些与温度有关的词语?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3、试一试:把其中北京的气温情况,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地记录下来,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你的意思。
4、展示交流:你认为那种方式比较简便?(这2个符号在温度里是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号的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
5、总结归纳:为了交流需要,我们统一用“+”正号,“—”负号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非常简洁易记的。
6、我是小小天气预报员: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播报和书写。
三、引导观察,认识温度计
1、观察温度计,提问:在温度计上你都发现了什么?
2、交流温度计上温度刻度的排列特点。
3、0摄氏度的来历。
4、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出示。
(2)试一试,在温度计上进行温度的标注。
(3)找一找,互相查看,你们之间哪里画的不一样,你认为哪种才对呢,为什么?
(4)对4幅图分别进行订正,并针对问题启发引导。
(5)通过刚才的标注,你发现了什么?
1、0摄氏度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2、体验零上和零下的差异,理解它们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
零上温度都在0摄氏度的上面,零下温度在0摄氏度的下面。(板书画横线讲解)横着放,就是零上温度在右,那零下温度就在左,零上温度在左,零下温度在右)。
3、联系生活,表示相对的零上温度3个和零下温度3个,感受相对的量。
四、合作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
1、零上和零下温度的比较。
(1)照片感受,在温度计上表示。
(2)谈一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表格,讲述要求。
3、合作探究,提问:通过比较,你说都发现了什么?
3、交流小结:归纳比较大小方法。
4、拓展在温度计上画一画,看一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是多少?
5、联系生活
出示4个城市温度,哪个城市温度最高,哪个城市温度最低?
请你建议一下,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安排路线旅游呢?为什么?
6、分享,对于温度你还知道什么?
五、总结评价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三
今天我讲得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课前看教科书、教学用书感觉挺简单得,只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会认读温度计以及零下温度就行。可是一堂课下来,时间感觉还很紧,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读还是有些困难,也就是说我上了一节失败的课。失败的原因在哪,校长主任给与点评,我也深思。纵观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查找原因。
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
1、在比较水的冷热活动,设计意图是学生分两次感知四杯不同温度的水,但由于顺序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最后让他们感觉到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体会的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这是一大败笔。
2、在观察温度计时,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在摄氏度的读和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的教学时机,最后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
二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1、教师语言啰嗦,不精练,逻辑性不强。
2、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激情,没有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
3、对教学时机的把握不够。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四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
一、谈话导入
是的,同学们,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冷了妈妈会叮嘱我们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这是温度降低了;天气暖和了,就会少穿几件衣服,这是温度升高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温度的话题。
二、引导探究
1、理解负数的意义。
(1)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相机板书课题:温度)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2——5℃”的?
(3)(出示课件:温度计)结合温度计说说关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
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科学上规定0℃是结冰点,把0℃作为零下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读写温度。
(1)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和五摄氏度”呢?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2)展示学生自己的方法。
(3)师指导:通常情况下,5℃表示为零上五摄氏度,在前面加上“+”来表示,读作“正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而“—2℃”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在前面加上“—”,读作“负二摄氏度”,或“零下二摄氏度”。
(4)小结:大家看用符号表示比图画或文字表示简洁多了。
3、练习
读出下列温度
+10℃
—5℃
15℃
—20℃
写出下列温度
零下三摄氏度
五摄氏度
4、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正负数。
(1)今天我们这儿的气温大约是13℃,这样的天气大家有什么感觉?
(2)到了冬天,我们这儿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0℃左右,那是什么感觉?用你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大家。
(3)在我国北方有的地方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到—40℃,那又是什么感觉?
(4)在温度计上找找17℃、—10℃、—40℃分别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出示某一天几个城市平均气温情况
(1)读出或写出这些温度。
长春零下八摄氏度
天津—2℃青岛0℃
上海5℃
武汉十摄氏度
(2)长春与天津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3)天津与上海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中学物理温度教学设计篇六
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温度。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
三、比较温度,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必竞还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出示: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最后我选择了放弃。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
四、观察地图,总结南北、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