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初中教案范文的案例,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一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三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四
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五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1)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2)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3)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六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各民族风情。
共享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shapemergeformat预习案(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
掌握我国名族的数量及分布特点。
掌握我国各民族特殊的风土人情。
自学指导一。
shapemergeformat预习案(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
一、56个民族。
1、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___汉___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它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2、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一律平等。
二、大杂居与小聚居。
1、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和东北地区。
3、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自学指导二。
(1)、图1.18反映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试将图中的代号与其代表的民族及节日进行连线匹配。
2、读图1.19,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说说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
藏族--------西藏自治区。
(2)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云南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
同桌或前后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分组完成上面的八道题目,各组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
检查自学效果。
分组完成上面的题目,各组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
请大家看黑板,看看他们做的是否有错误,是否有答案补充,请举手。
学生更正。
学生讨论、评判。
教师检测、学生讨论、更正、师生提拔。
当堂作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
a56个b55个c54个d52个。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b回族c壮族d蒙古族。
3、大家喜爱的歌曲《吉祥三宝》的前奏主要用了族创造的乐器马头琴。
a壮族b藏族c蒙古族d哈萨克族。
4、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部边疆地区。
b我国东部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
c我国东部地区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分布。
d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b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c傣族的重大节日是泼水节d壮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6、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目组合正确的是:()。
a藏族—开斋节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c傣族—火把节d满族—泼水节。
7、“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待新民”。是指()。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七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 (湘版.修订版)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上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创新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主要教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蜜蜂、实物投影仪
2、学具:铅笔、黑色油性笔、彩笔等作图工具、白纸、课前查找的与手机有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cai运用
一、
激趣导新 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课件目录中“引子”部分
二、
手机的
三、
2、说一说: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点击课件目录中“新授”部分”
四、
学生活动 1、交流: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老师小结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课件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
作业讲评 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 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
六、
拓展 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 点击课件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
总结下课 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九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时:1课时。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装、校服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活动,我为校园添色彩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符合中学生特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我为校园添色彩教学难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载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
[学法指导]。
边看边议边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1.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2)服装的色彩设计;
(3)服装的面料选择。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二
2、铅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一、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问学生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确回答。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了解什么是招贴画,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招贴画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欣赏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说怎样把它们一一归类,这样欣赏起来就容易多了,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同时,老师还要看看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最全面。(准备适当的小礼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议画(学生实践阶段)。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上黑斑作画(奥运会),(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无需上色。(通过做游戏来挑选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播放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停时拿到物品的学生上来作画)。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正逢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
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
创作步骤:
1、审题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5、选取制作方法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由教师规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五、教师总结。
挑选几幅学生作品讲解,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同学们,今天这堂招贴画设计就上到这儿,老师从同学们的画中不仅看到大家掌握了招贴画设计的要领,更主要的是,从画中感受到大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喜迎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三
演示法、欣赏法等。
一、情境导入。
二、示范启智。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四
班级:(美术多媒体教室)。
时间:*年*月*日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美术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型是欣赏课,安排两课时。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而《对景创造》的学习,是为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过欣赏来体会画家的情感还是比较难于理解。而且学生主动性不强,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设计思想。
我们的学生对画画并不陌生,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讲解。搜集关于对景创造性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感受、体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对景创造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对景创造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一些对景创造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赏、探究、归纳等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赏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通过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我们很多同学心里常常会有一种疑惑?这么美丽景色,画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画面上呢?
为什么我就不会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画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时常盘旋在我们脑海深处里的疑团?做个简单地分析。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对景创造》。
二.分析作品。
1.《芒种》。
看——问——回答(感想)。
总结:画面中呈现,好像我们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我们村或我们村的某一处。
画中的小桥,清晨上学时,我刚从这桥上走过,池塘上还飘浮着嫩绿的浮萍。画面中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淡泊、亲切。是的,它就是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景色。
大自然中总是蕴含着美的生机。
古人所谓的“造化为师”,就是在写生的过程中活用传统表现技法,并从中生发出适时的新技法。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造成了历代画家的必修课。因此,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李可染——《苏州拙政园》。
这是一幅水墨写生佳作。
顺着场景的特点构图造境,形成了一个倒置的“v”字形,具有随景推进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过水墨画技法的发挥与意境的营造,使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灵隐茶座》。
画家以层层积累表现层林掩映下的光感效果,寺庙通道旁的茶座场景呈现出光影闪烁的清凉景趣。
假如没有这些光影,那么整个画面也就平淡了。而这些光感表现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画家傅抱石一张册页山水画。
画中生动感人的原因在于何处?
平实的景致一经其巧妙运作,使得画面楚楚动人而有鲜活的生命内涵,充满着意境。
画中意境营造一种冬季气氛。
在画中只呈现四种物品:枯木、远山、小溪、山里人赶着牲口、雾。
疏叶将尽。
远岫蒙胧。
寒气袭人。
山里人着牲口缘溪而行。
萧疏之境。
在中国画中,意境营造回绕冬季气氛所作的艺术化处理,其表现手法的精妙与严谨确乎已至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则少的程度。
5.《樟树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借助樟树与周边环境关系,营造树阴下的休憩小景,强化了静谧恬淡的意境。
意境总是有诗意,让我们想起古人的诗句,将画境定格在“芳树无人鸟空啼”的虚境中。
6.《泊舟塘栖》。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就取景而言,笔直的河道不宜入画。因此,强化河道的弯曲处理,突出泊舟岸边的生活气息。树枝、船相互交织为构图赢得了拓展画境空间。
画中一群鸭了让画面更加增添生活气息,生动描绘泊舟岸边的情形。并且让画面动了起来。
三.欣赏作品。
1.微雨云林。
2.农闲季节。
3.东风吹绿又一年。
4.秋阳渐高。
5.溪出幽篁。
6.夏至。
7.荷风徐来。
8.家在画屏中。
四.讲解写生步骤。
照片《古桥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丽在于内在的丰富与外表的苍凉,经过严冬的风霜一叶不剩,呈现了一份凄美,加上古桥的凝重与沉默。让我们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审美感受。
画法要领:
1.顺着构图框架,从形体结构的关键处着笔生发干枝。
2.边勾边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发形体结构。
3.由树及桥地完整画境,把握布局上的虚实关系。
4.于勾勒与皴擦间施以淡墨擦染以衔接浑然的方式强化形体结构和体面关系。
总结:对景创造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光,也要善于调动积极因素,创造富有美感的构成关系。
五.视频:云山深处——溪山行旅图。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一幅幅旷古世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六.教学小结:
诚然,对我们在座的中学生而言,美术课的主要意义在于同学们接受美的教育,从而增强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罗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美,认识美的知觉度,成了我们中学生写生课的主要目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写生,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步入对景创造的佳境。
吴冠中说:“培养慧眼比锻炼巧手重要!”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优质15篇)篇十五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
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
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
“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
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
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
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
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
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