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雅蕊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

范文范本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必备工具。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一

答好疫考“数学题”得出发展“最大值”

“新增确诊病例为0,新增疑似病例为0。”3月19日,全国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武汉,武汉实现了新增“双0”的抗疫佳绩。两个月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武汉人民同心协力、英勇抗疫,从每日数千新增的攻坚战,打到了零新增的歼灭战。这个“双0”来之不易,是党群连心的“加法”得来的,是攻守兼顾的“乘法”得来的。站在“双0”关键节点,我们既要总结经验,也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展望未来,共创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值”。

党群连心,实现“1+1=0”。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一线,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举国之战。他们每家每户地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和相关政策,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他们认真准确地统计医用物资需求,合理高效分配到人;他们日夜兼程地值班值守、监控疫情,守护着每一方居民。他们的辛勤付出,让居家防疫的老百姓不愁“菜篮子”“米袋子”,更好地坚守二线“战场”。有些群众走出家门参与到志愿者团队,有些群众在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声传递正能量。党和群众血浓于水的情谊在一句鼓励、一声感谢、一济物资、一份坚守中得以升华,形成全民抗击疫情的强大凝聚力,实现了“1+1=0”的重大突破。

攻守兼顾,实现“1×1=0”。攻乃守之机,守乃攻之策。此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疫情,是一场大仗、硬仗,不仅需要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也需要能战善谋的斗争本领。唯有攻守结合、动静有序,方可实现疫情最快速度“归零”。回顾抗疫经验,我们在加强防控举措的同时,也全力做好了救治工作;我们在勇敢抗击疫魔的同时,也稳步推进了经济发展。这场攻坚战,我们攻得及时,在最短时间建设了救治医院,调配了大量物资,维护了社会稳定;这场全民战,我们守得严密,全城封控不漏一处,全面排查不落一人,为广大人民群众筑牢了安全防线。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在决胜之时,更要守好每一道防线,守好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战绩,攻下最终的全面胜利。

党群连心、攻守兼顾换来的“双0”,是可歌可泣的“过去式”,也是常备不懈的“进行时”。我们前期攻退的是疫魔,守住的是生命。而当下的“双0”成绩单,则是立足新起点,指明新方向。我们既要守住抗疫成绩,也要攻下发展盛果。

从“0”出发,共绘发展新蓝图,让“0+1=无穷大”。零新增不是零风险,更不是终点,而是抗疫冲刺和发展加速的新起点。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好转,经济社会发展也须驶上“快车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奋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面对疫情的巨大冲击,我们要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既要筑牢全城防疫墙,也要守好复工安全网;既要打赢疫情歼灭战,也要决胜脱贫攻坚战。一方面,在保证防控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体温监测、定时消杀、分餐管理等防疫措施;另一方面,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激活贫困主体“造血功能”,对贫困边缘户及脱贫不稳定户,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救助帮扶,有效化解返贫风险。

立足“双0”新起点,我们必须慎终如始;着眼“双赢”新目标,我们还需再接再厉。以临考不惧的心态、攻坚克难的精神、足智多谋的本领,为激发企业活力充电蓄能,为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安全“轨道”上加速前行,驶向硕果累累的远方。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二

当前已见成效的疫情防控效果,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根本制度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事件论述素材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日,某外媒连发推文,同样是封城,猛踩中国20分钟后赞意大利。一踩一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否定、是对中国政府面对疫情所做出努力的“黑化”,被《人民日报》批为“驰名‘双标’”。疫情来袭,举国上下闻令而动,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神速完工……中国政府以实际行动交出的大考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再次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从革命年代的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从脱贫攻坚的栉风沐雨到疫情防控的精准施策,无论遇到何种风浪考验,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中国制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生命力。一套制度管不管用、有没有效,要看能否经得起各类风险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植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还在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新中国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克服了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战胜了疟疾、“非典”等重大疫情,还将在党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下,取得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中国制度行得通、真管用,在大战大考中释放强大的治理效能,以显著优势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制度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动员力。坚持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调动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创造出“两大奇迹”,无不得益于这一制度优势的硬核展现。面对新冠疫情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物资调配、交通管控到秩序维护,从城市、乡村,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动员疏导,汇聚起万众一心战疫情的全民伟力,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强大动员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展现出的是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制度是能以人民为中心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凝聚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力源泉也在民众之中,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疫情以来,各级党组织把防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保障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凝聚起同舟共济的洪荒伟力,构筑一座座坚强堡垒、密布一道道严密防线,为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民力量。实践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同样,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发挥这一显著优势,以强大凝聚力实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把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致力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应当说,这次疫情危机不仅考验着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真实成效,也检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效能。

鉴于此次疫情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带有强烈警示性的。3月9日,教育部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是特殊时期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增强了全国青年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对疫情的反思、对制度的自信不仅仅是全党的基本共识,也应成为全民的共同认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有9059.4万名党员,461.0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深嵌在社会治理结构之中,近一亿的党员人数相比十四亿的人口总数来说,其影响效应是明显的。因此,广大党员有必要作为战“疫”制度优势的“发声器”和“传声筒”,现身说法、以点代面,进一步把对制度优势的认识引向全民、推向深入,为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凝心聚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根本体现。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历史早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研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向全党发出战斗号召,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党中央及时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为全党开展统一抗疫行动夯实思想基础。3月10日习近平同志亲赴武汉一线指导工作,再次彰显出共产党人以人民之忧为忧的执政理念。在全党最高统帅的号令下,一封封党员请战书感人触目、一队队医务工作者英勇逆行、一批批防控物资驰援武汉,海陆空三军闻令而动、誓死不退,基层党组织坚守群防群控第一战线、广大党员干部使命在肩、勇挑重担,“体温检测、组织动员、宣传引导、生活保障、杀菌消毒……”全国社区(农村)里处处可见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身边的那一抹“党员红”成了这个时代最鲜艳的底色。据民政部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比92.5%;此外,党中央还带头捐款,全党积极响应,到3月10日,全国已有7436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共捐款76.8亿元,危难时刻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无数爱心滋润着公仆情谊,中华大地上再次上演一幅幅党群鱼水情深、干群同心同德的感人画面。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主要体现。面对汹涌疫情,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做出武汉封城的重要决策,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球蔓延,为全球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争取了宝贵时间。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却借此炒作武汉封城“非人道”“不民主”,这是极端民粹主义的表现,是极其荒诞的。众所周知,生存权是享受人道、享有民主的根本保障,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再次得到充分显现:党中央投入大量财政支持用于医务救护和一线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全国资源调度、“一省包一市”的中国特色对口支援项目顺利进展,全国最精干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向武汉集结,据不完全统计,短期内我国组织四万多名医务精英奔赴武汉一线,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10天时间高质量交付使用,其余方舱医院建设进度令世人瞩目,极大地缓解了武汉地区的集中收治压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官方、民间的医疗防控、生活物资连绵不断运往湖北主战场,截止3月4日,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向湖北省供应医护防护服502.88万件,隔离衣192.54万件,医用隔离眼罩130.09万个,红外测温仪18.6万台。此外,还有千里送菜的无名英雄、有日夜坚守的平凡人物、有舍生忘死的志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迅速被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自觉构筑起一道道严密的疫情防控战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良好格局快速得以形成,听从政府部署、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工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制度优势在实践检验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抗击疫情中转化成突出的战“疫”效能。

防控成效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直观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近三个月的鏖战,武汉各方舱医院陆续休舱,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学校陆续开课,世界工厂重新开启,武汉解封、湖北复苏,我国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应急速度和中国抗疫精神,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都曾表示:“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风采。反观国外,西欧多国疫情快速蔓延,多国频频告危、自顾不暇,甚至还有“群体免疫”的施政无奈一度传出,意大利、伊朗等国紧急向中国求助,美国也深陷疫情旋涡,政党政令不畅、政府政策不力、防控紊乱失序的现象多有出现,防控局势持续恶化,世界人民正遭受沉重苦难。病毒无国界,正如总书记提倡的那样,疫情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敌人,各国应携手应对,避免以邻为壑,坚决反对以疫情之名进行有针对的污名化攻击,严格防范疫情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要在国际范围内构筑联防联控的全球战线。我国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向意大利等国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并支援大量防控医疗物资,切实履行起大国责任,为全球防疫做出突出贡献,彰显担当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忠实践行者和坚定守护者。世界各国也应该增强必胜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在信息共享、科研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国际战。

上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延伸关系:党的领导是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必备手段,防控效果则是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叠加的结果呈现。如果没有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将不复存在,防控局面也恐大不如今。在这次“国际联考”中,我国在完全“盲考”的状态下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进而牢牢掌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导权,从根本上体现出党中央对疫情时局的精准研判、体现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先进性、体现出我国所积累的深厚国力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从抗疫实践中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应具有的政党自信和制度自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种特殊时刻,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应该思考以何种方式能够为国家略尽绵薄之力。无论是请战奔赴武汉主战场的党员干部、还是利用寒暑假自愿参与社区(农村)防控的普通党员,抑或只是辩驳疫情谣言、积极发声、正本清源的平凡党员,等等,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组织站台、为人民守岗,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奉献精神,也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为更加真实、客观地引导全民教育,广大党员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累鲜活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紧密联系防控实际和发展大局,将自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声筒”和“扩音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把爱党、爱国、爱军教育的哲理、逻辑、表现向周围人逐渐普及,讲述好党员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确保党中央为疫情防控的真实努力和巨大牺牲能够为更多人认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2019年12月14日15时26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的川煤集团芙蓉公司杉木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直至12月18日凌晨2时57分,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指挥部确认,井下13名失联人员已被找到,所有人员幸存,这是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的“生命奇迹”。

“生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救援力量的迅速与坚持。透水事故发生后,各方力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浪费一分一秒。既有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还有川煤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了安全生产预案一级响应程序,国家应急救援芙蓉队等11支救援力量共190余人的快速反应。各方齐心协力救援、组织高效到位,即使过了救援“黄金72小时”,大批救援力量仍丝毫不懈,一直没有放弃信心和希望,为救援争取到了最大生机。

我国救援主要依靠政府应急救援体系,这些救援力量具有反应快、设备好、协同组织严密的特点,是国家在灾难面前的攻坚力量。但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救,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实属不易。此次救援工作的最后成功,是在国家强有力的指挥调度下,实现的为生命护航,虽然过程很艰难,但结果很值得。政府救援之所以高速高效、顺利成功,靠的是我们突出的制度优势。每当危急关头,党中央果断决策,国务院迅速成立指挥部,启动各项应急机制,党政军民各系统、各方面紧密配合,在短时间里调配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投入行动,这种优势明显的制度体系就是我们的坚强保障。

“生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被困人员的素养和信心。成功升井的13名被困矿工,经受了寒冷、饥饿、疲劳、缺氧、恐惧等诸多生死考验,身体状态却“比想象中更好”。这与他们具备丰富的逃生避险经验,沉着冷静地通过“敲管子、递纸条”等待救援的安全素养分不开。在被困期间,被困队长胡勇组织大家轮流打开安全帽上的矿灯,确保洞内保持光源,鼓励大家在漫长的等待中保持信心,加之被困人员相信党和政府的能力,相信国家的救援力量,不放弃希望,为成功获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制度要求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安全责任企业,必须在抓好员工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上下功夫,不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以便在突发事件中能够体现出较高的应急安全素养。此次救援的成功,正是一次生动实践。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制度建设成果丰硕,积累了相当程度的经济社会资源,才可能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有物质条件、有行动基础,才可能如此迅速地克服千难万险,将被困人员在第一时间解救出来,这是国家力量的体现,是人民在艰难条件下能够坚持下去的底气。

此次“生命奇迹”的创造,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势。今后,我们要继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在危机时分,发挥出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三

相信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玩过这个小游戏:跷跷板。在狭长而厚的木板中间装上轴,然后架在支柱上,两人对坐两端,轮流用脚蹬地,使一端跷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复。我们都知道跷跷板是一个需要配合才能玩得起来的儿童游乐设备,玩的时候要求两个孩子之间要好好合作,如果两个孩子的体重相差巨大或是忽视了哪一方的感受,根本不去管对方处于什么情况,往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其实,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像是我们踩跷跷板,两头都一样重要,两头都不能忽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强调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离不开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要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疫情防控必须“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尽快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防控,集中精力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办法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排在第一位,加强全过程防护。从春节返程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到分级分类提升核酸检测等快速筛查能力,再到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地落实,都为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经济发展必须“有序”。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复工复产不能搞“一刀切”,既不能“管得过紧”,也不能“放得过松”。要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督促指导做好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区分不同行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因时调整,分类施策,实现精准复工复产。像猪肉、蔬菜等关系到“菜篮子”,关系到疫情防控大局和社会稳定,要千方百计稳产增产,保供稳价。要打通运输环节、活跃市场交易,严防压栏压棚现象,保护养殖户种植户利益。只有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协同发力、有序推进。

踩稳“防控发展”跷跷板,法治保障必须“有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助力。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有助于进一步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保障作用。疫情发生后,我们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党中央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国务院发布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国家卫健委每日通报全国疫情,各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个城市对进出城市的交通进行管控,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临时性的指挥机构,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相应人员对疫情防控的失职失责行为,深入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等等。这些防控措施,对控制疫情起到了显著作用,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也保障了疫情期间经济的平稳运行。当前,全国上下正在齐心协力应对疫情。越是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下,越是要充分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应对工作,依法防控、依法审慎决策,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是必须相互配合“两头抓”才能踩稳“跷跷板”,只有万众一心战胜疫情,才能摆脱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让经济社会重新步入稳定有序的发展轨道。同样,只有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才能让疫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才能用发展的成果补齐疫情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到统筹推进,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足活力,从而推动中国号巨轮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四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中国制度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以历史开篇,把中国制度故事讲得入情入理,极具说服力感染力,是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好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教材。

问题从群众中来,解答到群众中去。为编好这本书,编者进行了广泛调研,梳理出的16个问题,既是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既是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辅导,又是对我国制度优越性的一次集中阐释。

旗帜鲜明,掷地有声。该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入手,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了条分缕析的阐释。特别是深入解答了一些重大问题,坚持以理服人。“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更能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论断既是对规律的揭示,也是制度自信的鲜明体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处理与军队关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主张,其目的就是想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针对少数反中、乱港分子挑战“一国两制”,强调“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两制”必须在“一国”之内运行,这是不可挑战、不可动摇的。这些既是理论阐释,也是正面回应,展示了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道理。

彰显优势,充满自信。该书通篇贯穿制度自信这根红线,认为制度自信就是对自己国家制度的认同、坚守和捍卫。增强制度自信关乎道路方向,关乎前途命运,非常重要、非常紧迫。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我们从书中不仅读出满满的自信,而且读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书中列举的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患者,都得到全力救治的场景,让每一个中国人切身体会到“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从而也把制度自信的种子种在了人民群众的心里。这是中国之“治”的优势,更是中国之“制”的力量。

以事释理,以例释义。该书联系历史和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以大量的实例和数字说话。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何摆在首位为题,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的三大工人运动讲起,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发挥的定海神针作用。同时,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出发,深刻阐述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成熟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正是形成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法宝。“对此,每个新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都深有感触,由衷为有这样的大党领袖、大国领袖而感到无比骄傲。”

时代感、可读性强。编者匠心独运,用16句诗引出16个问题,文风清新。运用采访和链接等叙述方式,精心编制知识链接、云热评、权威声音、特别关注、直播现场、在线答疑等131个资料栏目,既有大量的生动图说,又有微视频和深度阅读的扫码链接。这种事论图文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整体呈现引人入胜,是一本“无声”也“有声”、入脑又入心的通俗理论读物。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五

近日,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制度面对面》出版发行了。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的一名忠实读者,以及长期跟踪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教师,我对该书第11章《家在青山绿水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特别感兴趣。这一章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等各方面的全面透彻解读,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释,令人印象深刻,读后深受启发。

理念与制度相成。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引,又需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好的理念,制度的成效很难保证;没有好的制度,理念就会驰于空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设计和部署。对此,《中国制度面对面》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它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念为指引,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呈现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既提出科学理念,又以此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治标与治本兼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简单的治理问题,而是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用治本巩固治标成果。拿环境保护来说,就是要治理环境污染的存量,遏制破坏环境的增量,全过程发力、全链条治理,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中国制度面对面》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作出了系统论述,这是治标和治本兼顾、短期工作和长远谋划结合的生动体现。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个科学方法论,就是娴熟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既解决生态环境建设的表象问题,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渠道。

保护与修复并举。保护和修复犹如硬币的两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轮”和“双翼”,必须两手齐抓、协同推进。首先要保护,不能边保护边破坏。其次是修复,不能边修复边伤害。同时,生态是一个大系统,保护和修复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是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中国制度面对面》从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出发,既强调加大力度进行整体性保护,又强调下足气力进行系统性修复,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比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直以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黄河的治理就要实行保护和修复共同发力的思路和政策,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修复,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两点论、全面的观点,以整体性保护带动系统性修复,以系统性修复促进整体性保护。

科学的方法论是人们正确推动社会活动的思想武器,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法宝。《中国制度面对面》是坚持和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方法论的生动典范,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供了权威范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硬核的“中国之治”和惊叹的“中国速度”,为探索疾控防御体系、完善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抗疫”战斗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大的“中国力量”。“疫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只能赢不能输。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全民战“疫”依法防控,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有村支两委不畏自身安危,挨家挨户排查疫情;有医护人员冲锋一线,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有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各地疫情防控;有各地社会力量捐款捐物……这一切都展现了党和政府抗击疫情、打赢这场战争的政治决心和中华儿女的团结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凝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这是制度的伟力,也是我们坚定必胜信心的底气。

“抗疫”战斗展现出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硬核的“中国之治”。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条战线快速反应,协同大作战,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校园,从军队到地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并组织起来,群策群力、守望相助,不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医疗物资的生产工人,还是为保障城市运行、保障群众生活而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一切依然井然有序。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考验着各地各部门在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动员能力。中国的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组织动员能力之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世所罕见”,同时展现出中国“硬核”的治理能力。

“抗疫”战斗展现出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中国先进的技术支撑:视觉识别、5g应用、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特种物流等技术在应急安全科技中被广泛应用。“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速建,充分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从在线“云监工”到为“呕泥酱”“叉酱”的疯狂打call,传递出不惧风吹浪打、紧密团结互助的中国温暖,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无疑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体现,病魔虽然可怕,但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降服它,“中国速度”必然会将疫情甩在身后,遥遥领先!

我们相信,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携手与共,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强大力量,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七

__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也是全面建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关键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既定计划。今天,在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抗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卓越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疫情发生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总书记发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号令,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从党政军紧急行动、全力奋战;从在疫情防控最需要医护工作者的时候,他们没有人因为疫情的传染而拒绝,没有人因为感到恐惧而逃离,始终秉承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毅然奔赴人民群众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从修建火神山医院仅用了10天时间;无不彰显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打赢疫情防控的决心和信心。

注重全民参与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法宝。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至关重要的法宝。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一声令下,全国各族人民心心相连、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证明,每次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都有我们人民群众的身影,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从31个省区市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伍,组织捐款捐物,及时运送生活物资;从世界各国华侨为祖国开展募捐活动筹集善款,援助中国抗击疫情;从“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等等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形象有趣的标语,不乏群众积极参与的态度显现……这涓涓爱心汇聚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磅礴力量,抗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总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成效,是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密不可分的,无不体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制度自信,定会抗疫成功,我们的祖国定会日益繁荣昌盛和强大。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既是关乎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关心思考的热点问题。解读好、回答好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中国制度面对面》,在纵深的历史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中,从实践着眼、从细微入手,对中国制度的16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之其然、“好”之所以然,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金点子”和重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严密科学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事实和事例说话,把道理讲清。

《中国制度面对面》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以大量实例和数字说话,摆事实讲道理,讲清中国制度优势。在“民生保障制度如何惠及全体人民”中,明确提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一切旧制度的重要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生保障水平的历史性跨越,阐释了“改善民生的有效做法,是我国在长期实践和借鉴比较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独特创造”。同时,回顾新中国70多年扶贫开发历程,深刻阐释了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优越性。正是始终坚持增进福祉的“中国方案”,“全面小康,这个纵贯千年的美好理想、激荡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一轮朝日已见东方既白,喷薄欲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稳稳地享受殷实丰裕的民生福祉,尽情地沐浴幸福生活的灿烂阳光。”这是理论层面的概括凝练,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以事释理、以例释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彻底的理论掌握学生。

二、在直面问题中讲透中国制度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这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遵循。

《中国制度面对面》通篇贯穿制度自信这根红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入手,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了条分缕析的阐释。特别是回应解答了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观点,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掷地有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更能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既是理论阐释,也是有力宣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也是制度自信的鲜明体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个中国人切身体会到“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这是中国之“治”的优势,更是中国之“制”的魅力。“继往开来,熠熠生辉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壮美航程;放眼世界,魅力四射的中国制度,必将为人类制度文明宝库增添璀璨光彩。”让“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希望从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良方。”从中不仅读出满满的自信,而且读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有直面问题的底气,有坚定有力的自信,敢于与错误思潮和言论坚决斗争,为学生解疑释惑、强基铸魂,不断强化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在创新形式中讲活中国制度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更具体、更显现、更刚性,增强制度自信关乎道路方向,关乎前途命运。“制度宣传教育犹如在人们心中播撒种子,必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传播形式创“新”,理论才能更走“心”。《中国制度面对面》用16句诗引出16个问题,文风活泼,语言通俗、情感充沛。“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大地,应该是蓝天常在、青山永秀、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人民对中国制度的艰难探索感慨万千,对中国制度的博大精深由衷赞叹,对中国制度的雄浑伟力无比自豪”,这样的话语中满满自信之情溢于言表。同时,通过运用采访和链接等方式,精心编制知识链接、云热评、权威声音、特别关注、直播现场、在线答疑等131个资料栏目,既有大量的生动图说,又有深度阅读的扫码链接,还有配套有声书与动漫微视频,适应了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也为解决圈层之间、代际之间、专业学术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渠道。此外,通过拟人化的制度大家庭群像,角色化演绎、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趣味化展示,生动活泼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显著优势,增强了理论宣传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种事论图文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整体呈现,让中国制度的生命力跃然眼前。这启发我们,讲好思政课,就要着力解决有限的教学手段与无限的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理论阐释、新闻视角、问题意识等多个维度去着力,也要用通俗语言、简洁文风、活泼形式去吸引,推动思政课“课堂革命”,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为实现伟大目标凝聚奋进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九

“收放自如”彰显大国治理“制度优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他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纵横开阖,收放自如,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统筹全国一盘棋,才能科学“排兵布阵”,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上下一条心,才能汇聚“强大能量”,释放国家治理优势。能“收”亦能“放”,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度考验,当前已见成效的防控效果,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根本制度保障。

“收”是“白衣执甲”星火集结,“放”是“荆门护送”英雄回家。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通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出来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收”于武汉,29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救。“荆门”护送英雄,交通运输部协调上百家公路、民航、邮政系统企业参与撤回医疗队运输保障工作;发改委协调铁路部门加挂专门车厢,提供优质高铁服务;公安部全力做好途经道路交通疏导、巡逻管控;工信部重点做好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通信保障……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动员能力。能“收”亦能“放”,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生动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发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各地之力、集省份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收”是“按下暂停”静静等待,“放”是“城市重启”烟火回归。暂停不是倒退,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冠疫情影响范围大、牵涉领域广,需要多方面、全方位配合,更需要全覆盖的社会动员。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最大底气。因为疫情,14亿全国人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体“宅”在家里,自觉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一些疫情严重的城市需要“封城”,民航、铁路、客运、轮渡、地铁,说停就停,来阻断病毒传播。如今,国家按下重启“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迎来久违的烟火气,城市的“齿轮”开始运转起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这种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凝聚力,让中国一次次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能“收”亦能“放”,彰显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

“收”是“雷霆万钧”闻令而行,“放”是“渐次有序”统筹回升。泰山压顶不弯腰,危机来临有定力。疫情暴发,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国各地以“雷霆万钧”之势,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火速“收”于抗疫一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时,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3天交付雷神山医院、29个小时完成3家方舱医院、以创纪录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无不以出色的协调治理能力,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国又以强大制度优势释放出分区分级精准施策信号,让复工复产“渐次有序”放开,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雷霆万钧”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渐次有序”的中国方案背后,是强大的治理能力。能“收”亦能“放”,中国正以大国之姿,在决胜大考中转危为机,让制度优势释放最强战斗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的规范指导作用,切实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

集中领导、统一行动的政治优势。一个决定,让1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夜封城;一声动员,全国近万名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武汉;一个号召,2所近11万平方米国际标准配备的医院10天内建成;一句倡议,全国14亿人口放弃过节变身“宅男宅女”。新冠疫情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迅速部署,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短短一个月之内掌握主动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政治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优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战略部署,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各级党委全面加强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优势,统筹物业服务公司、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基层疫情防控斗争,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人民至上、全员参与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按照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全国上下在救援物资配置上,坚决把救治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医疗救助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生活保障上,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切实用一项项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万夫一力,天下无敌。”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投身抗疫,日夜值守在防控点,纷纷捐款捐物,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人民抗疫篇章。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人民拥护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一

在战“疫”中发挥好“三大优势”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初入新年,一场罕见凶猛的疫情打破了年关的喜气与喧阗。疫情无情,多难兴邦。2月3日,陈希部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战“疫”中发挥“政治优势”,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工作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尽职履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淬炼干部、检验干部的重要阵地,淘掉“一问三不知”以及摆“花架子”、混“小日子”、守“官帽子”等“庸官”,选拔一批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在防控一线经受住严峻考验、作出重要贡献、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历史一再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下,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我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成功研制“两弹一星”,赢得了抗击“非典”战役、“倒下”的汶川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次站起来了。在如今的这场战“疫”中,我们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再次得到彰显。中央一声令下,八方支援,所需物资迅速到位;一声召唤,无数医务工作者,自愿放弃假期奔赴灾区;一声动员,十天时间,三万多平方米的两座医院交付使用;一份捐款、一个口罩、一个点赞……涓涓爱心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在战“疫”中发挥“组织优势”,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在全民战“疫”的过程中,广大党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数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与亲人团圆,坚守工作岗位,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封封“请战书”的红手印,一队队“红马甲”的小喇叭,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的“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言论迅速蹿红网络,这也是千千万万疫情防控一线党员的缩影。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抗击疫情最前沿,带头落实防控措施,以身作则做好个人防护,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实际做好群众工作,倡议书发起来、宣传口号挂起来、大喇叭喊起来等普及防疫知识,引导群众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战“疫”中发挥“群众优势”,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秉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坚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各地顺利封城,14亿人闭户不出;窜门拜年的热闹情景不见了,线上拜年风气流行起来了;社区群里活跃起来了,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来了;防疫志愿队建起来了,机关干部沉下来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纷纷投身防“疫”一线,确保防“疫”火力不减,积极为群众统筹调度生活物品、防疫物质,疫情防控是场持久战,群众有情绪要心平气和地处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实际行动去感染群众、感动群众,增强群众抗“疫”的信心。要走好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发动各方力量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二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读物《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面世了。这为广大读者了解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重要知识和思想资源。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品读这本书,深深被其理论深度、文化气度、情感温度、历史厚度所打动。掩卷而思,该书中蕴含着讲好高校思政课的“金点子”。

以理服人,用辩证思维直达本质。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要真正做到彻底,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对时代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彰显思想的力量。《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搞抽象说教,而是直面问题本质,进行深入、透彻、深刻的分析,体现了编者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例如,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这个国内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该书从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出发,概括出“两面开花”“两手齐抓”“两头突破”“两方用力”的特点,对于我们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直面问题,运用逻辑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解学生之疑、释学生之惑,帮助他们解开思想扣子,明确人生努力方向。

以文化人,用文学语言增添魅力。《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著作,它大量运用文学语言,具有文学魅力。例如,该书篇章主标题采用“天翻地覆慨而慷”“当惊世界殊”“九万里风鹏正举”等诗词名句,使读者翻看目录就能闻到“文学味”。文学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以第一篇为例,结尾段以“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出今朝奋进的旋律”起首,采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话语颇具形象生动之效果。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学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善用文学语言,使思政课“亮丽”起来,让学生在体悟语言美感中得到思想启发。

以史育人,用历史叙述唤起记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深刻阐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衰败到复兴的历史进程,让读者在历史的厚重感中增强家国情怀。该书注重聚焦历史细节,还原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例如,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即将从西柏坡前往北京。启程前夜,毛泽东同志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我们党决不能重演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生动反映出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该书开设“历史瞬间”“老物件”等小栏目,注重把历史记忆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涵养历史思维,以贯通古今的智慧讲清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跟党走。

以情感人,用人文情怀触动心田。情感是文章的命脉,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无法打动人。翻阅《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编者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跃然纸上。“互信总能解开心结,交融总能化解隔阂,和平总能战胜争斗,两岸必将共同迎来祖国统一大业的光明前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等充满感情的语言,激荡起国人的爱国情怀;“人民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字里行间,彰显出浓厚的民生情怀。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教书育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拉近理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到亲切、备受鼓舞。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烈火试炼,方知真金成色。面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心答好“疫情大考”的“政治答卷”,拿出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严防死守、群防群控,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审题”想“民”,把初心举过头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纵观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当前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考验着我们党和国家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视疫情如命令、视防控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把初心举过头顶,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用实际行动彰显“中国制度”优势。要挺起共产党员的“脊梁”,亮出不畏艰难的“斗姿”,做到防疫一线在哪里,就把党旗插在哪里,勇于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把疫情“战场”作为检验初心“考场”,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力量。

“答题”思“干”,把使命扛在肩上。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高位置,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永恒贯之的重要要求。无论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还是重大安全事故,都始终把全力救治群众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最重要的要求。疫情防控检验着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越是危难时刻,越要重任在肩。党员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坚守“疫情无情人有情,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坚定信念,把使命扛在肩上,擦亮胸前党徽,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密织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坚决控制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党群肩并肩、心连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要在党旗引领下勇敢地向疫情防控发起冲锋,始终走在第一位、冲在第一线,用一枚枚闪耀的党徽和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诠释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筑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防控堡垒。

“验题”悟“实”,把责任放在心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严峻考验,是一次全新大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党员干部是否有能力、能担当、善作为,既要看“风和日丽时”,又要看“暴风骤雨天”。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救治病患、维护稳定、复工复业等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树立责任担当之勇、发挥科学防控之智、提升统筹兼顾之谋、提高组织实施之能,把责任放在心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强化底线思维,把问题预想得更严重点、把风险估得更充分点,把各方面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周密点,落实得再快点、再细点、再实点,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要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使劲用力,采取周密精准和管用有效的措施办法,坚决摒弃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大水漫灌式的防控方式,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确保疫情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政治合格、成绩优秀者将会被写入历史的光荣榜,政治不坚定、成绩不合格者将同样会被追责问责,甚至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鏖战中,只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四

近日,某外媒连发推文,同样是封城,猛踩中国20分钟后赞意大利。一踩一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否定、是对中国政府面对疫情所做出努力的“黑化”,被《人民日报》批为“驰名‘双标’”。疫情来袭,举国上下闻令而动,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神速完工……中国政府以实际行动交出的大考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再次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从革命年代的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从脱贫攻坚的栉风沐雨到疫情防控的精准施策,无论遇到何种风浪考验,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中国制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生命力。一套制度管不管用、有没有效,要看能否经得起各类风险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植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还在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新中国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克服了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战胜了疟疾、“非典”等重大疫情,还将在党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下,取得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中国制度行得通、真管用,在大战大考中释放强大的治理效能,以显著优势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制度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动员力。坚持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调动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创造出“两大奇迹”,无不得益于这一制度优势的硬核展现。面对新冠疫情,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物资调配、交通管控到秩序维护,从城市、乡村,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动员疏导,汇聚起万众一心战疫情的全民伟力,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强大动员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展现出的是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制度是能以人民为中心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凝聚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力源泉也在民众之中,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疫情以来,各级党组织把防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保障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凝聚起同舟共济的洪荒伟力,构筑一座座坚强堡垒、密布一道道严密防线,为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民力量。实践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同样,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发挥这一显著优势,以强大凝聚力实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五

应对风险挑战要释放制度“威力”

4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处置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必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让制度释放出“威力”。而要达到这一效果,还需要把制度建设的功夫下在平时。

释放制度“威力”首在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有助于有效预见风险挑战,事先形成应对风险的方案,有助于及时作出反应,缩短应对时间,更有助于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把健全完善制度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精神,不断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围绕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及时健全相关制度,扫除风险防控的盲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存在的问题、难点、焦点,突出问题导向,借此次疫情“大考”,推动制定重大风险挑战应对和化解之策,补齐制度方面的短板,筑牢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基础。

释放制度“威力”贵在提高运用能力。提高运用制度的能力,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效能的关键。运用制度,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因此,必须重视党员干部运用制度能力的提升。要把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作为提升运用制度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制度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练兵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淬火”,当好“先锋员”“排头兵”,在实实在在的防控工作中,检验其运用制度的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查弱项、补短板。

释放制度“威力”重在制度执行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制度执行落实首先要树立制度自信,要从历史、实践等多个角度展示制度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形成制度执行的持久动力;其次要增强制度意识,将强化制度意识纳入日常教育培训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意识,把执行落实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最后要强化监督,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对违背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严肃查处,通过监督检查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制度执行落实的责任意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深刻把握时与势,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确保制度释放“威力”,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以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制度活力、发挥制度优势为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努力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中国之治”“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单一的一项制度,而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国无制不治。衡量国家制度的优劣、合适与否,关键要从紧要关头、危难时刻的组织力、凝聚力、实施力来评判。面对新冠疫情、抗洪防汛等各类大考,党和国家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各族人民毫不犹豫、团结一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披荆斩棘的意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

激发制度活力,擘画“中国之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军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引领,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之治”,要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制度建设方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遵循,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制度活力,贡献“中国之治”的新智慧。

发挥制度优势,奏响“中国之治”“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个制度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不断的磨炼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制度的形成不易,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遵守和执行、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执行;时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成熟,切实将坚定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党员干部心中,将激发制度活力的使命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不断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强大动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七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把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致力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应当说,这次疫情危机不仅考验着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真实成效,也检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效能。

鉴于此次疫情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带有强烈警示性的。3月9日,教育部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是特殊时期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增强了全国青年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对疫情的反思、对制度的自信不仅仅是全党的基本共识,也应成为全民的共同认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有9059.4万名党员,461.0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深嵌在社会治理结构之中,近一亿的党员人数相比十四亿的人口总数来说,其影响效应是明显的。因此,广大党员有必要作为战“疫”制度优势的“发声器”和“传声筒”,现身说法、以点代面,进一步把对制度优势的认识引向全民、推向深入,为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凝心聚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根本体现。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历史早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研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向全党发出战斗号召,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党中央及时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为全党开展统一抗疫行动夯实思想基础。3月10日习近平同志亲赴武汉一线指导工作,再次彰显出共产党人以人民之忧为忧的执政理念。在全党最高统帅的号令下,一封封党员请战书感人触目、一队队医务工作者英勇逆行、一批批防控物资驰援武汉,海陆空三军闻令而动、誓死不退,基层党组织坚守群防群控第一战线、广大党员干部使命在肩、勇挑重担,“体温检测、组织动员、宣传引导、生活保障、杀菌消毒……”全国社区(农村)里处处可见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身边的那一抹“党员红”成了这个时代最鲜艳的底色。据民政部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比92.5%;此外,党中央还带头捐款,全党积极响应,到3月10日,全国已有7436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共捐款76.8亿元,危难时刻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无数爱心滋润着公仆情谊,中华大地上再次上演一幅幅党群鱼水情深、干群同心同德的感人画面。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主要体现。面对汹涌疫情,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做出武汉封城的重要决策,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球蔓延,为全球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争取了宝贵时间。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却借此炒作武汉封城“非人道”“不民主”,这是极端民粹主义的表现,是极其荒诞的。众所周知,生存权是享受人道、享有民主的根本保障,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再次得到充分显现:党中央投入大量财政支持用于医务救护和一线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全国资源调度、“一省包一市”的中国特色对口支援项目顺利进展,全国最精干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向武汉集结,据不完全统计,短期内我国组织四万多名医务精英奔赴武汉一线,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10天时间高质量交付使用,其余方舱医院建设进度令世人瞩目,极大地缓解了武汉地区的集中收治压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官方、民间的医疗防控、生活物资连绵不断运往湖北主战场,截止3月4日,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向湖北省供应医护防护服502.88万件,隔离衣192.54万件,医用隔离眼罩130.09万个,红外测温仪18.6万台。此外,还有千里送菜的无名英雄、有日夜坚守的平凡人物、有舍生忘死的志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迅速被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自觉构筑起一道道严密的疫情防控战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良好格局快速得以形成,听从政府部署、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工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制度优势在实践检验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抗击疫情中转化成突出的战“疫”效能。

防控成效是中国战“疫”制度优势的直观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近三个月的鏖战,武汉各方舱医院陆续休舱,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学校陆续开课,世界工厂重新开启,武汉解封、湖北复苏,我国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应急速度和中国抗疫精神,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都曾表示:“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风采。反观国外,西欧多国疫情快速蔓延,多国频频告危、自顾不暇,甚至还有“群体免疫”的施政无奈一度传出,意大利、伊朗等国紧急向中国求助,美国也深陷疫情旋涡,政党政令不畅、政府政策不力、防控紊乱失序的现象多有出现,防控局势持续恶化,世界人民正遭受沉重苦难。病毒无国界,正如总书记提倡的那样,疫情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敌人,各国应携手应对,避免以邻为壑,坚决反对以疫情之名进行有针对的污名化攻击,严格防范疫情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要在国际范围内构筑联防联控的全球战线。我国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向意大利等国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并支援大量防控医疗物资,切实履行起大国责任,为全球防疫做出突出贡献,彰显担当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忠实践行者和坚定守护者。世界各国也应该增强必胜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在信息共享、科研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国际战。

上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延伸关系:党的领导是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必备手段,防控效果则是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叠加的结果呈现。如果没有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将不复存在,防控局面也恐大不如今。在这次“国际联考”中,我国在完全“盲考”的状态下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进而牢牢掌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导权,从根本上体现出党中央对疫情时局的精准研判、体现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先进性、体现出我国所积累的深厚国力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从抗疫实践中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应具有的政党自信和制度自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种特殊时刻,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应该思考以何种方式能够为国家略尽绵薄之力。无论是请战奔赴武汉主战场的党员干部、还是利用寒暑假自愿参与社区(农村)防控的普通党员,抑或只是辩驳疫情谣言、积极发声、正本清源的平凡党员,等等,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组织站台、为人民守岗,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奉献精神,也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为更加真实、客观地引导全民教育,广大党员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累鲜活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紧密联系防控实际和发展大局,将自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声筒”和“扩音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把爱党、爱国、爱军教育的哲理、逻辑、表现向周围人逐渐普及,讲述好党员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确保党中央为疫情防控的真实努力和巨大牺牲能够为更多人认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八

两会闭幕,成果丰硕。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

这次疫情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诚然,发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优势必须建立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把人民放在首位、融入血脉、刻在心中,是获取源源不断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是获取不竭动力的实践源泉。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向不变,以民为本不偏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依据。“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声令下,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救治中彰显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是发挥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的综合体现。一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好民生领域“大文章”,“一盘棋”格局促进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在战疫战贫、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多条“战线”上凝聚合力,充分释放制度威力,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硬核”战斗力。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毫无畏惧、服从调度毫无怨言,强化“民本位”宗旨观念,浸润为民初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步锤炼党性和改进作风,始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统一思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坚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道路不偏,执政为民不落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更加坚定了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绝对自信。做到执政为民不落空,必须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线贯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辩证看待、统筹推进实现各项事业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长期任务和短期目标,算好“大局”“整体”“长远”的“综合账”。“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和有力动员,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汲取群众智慧,在基层一线“拉家常”“看后院”“盯角落”中凝聚群众力量,要秉公用权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负重前行,满腔热情为民排忧解难,用心用力说好“群众话”,办好民生大事实事。

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力度不减,为民造福不松懈。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疫实践中充分展现军政军民“鱼水之情”,其集结速度之快、防治效率之高,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际检验,也是在党的政治统领下,聚集“精准”常态化制度化执行到底的绝对优势。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就必须把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配套设施、农资物力注入到基础建设保障中,借鉴“非常时期”推进产销对路、人岗相适的经验做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好风凭借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优势让“中国之治”治理能力持续发力,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政治品格在团结协作成长发展史上谱写出宏伟精神谱系,要用好为民造福的“制胜法宝”,一丝一毫不能松懈、一分一秒不能停顿,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干部实绩经得起人民反复检验。

如何写中国制度优势论文(专业19篇)篇十九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防控疫情,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是当下工作的主旋律,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隔离阻断、医疗救治等各环节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优柔寡断。杀伐决断、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救治患者,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用火线战“疫”跑出中国加速度。

火线入党,始终铭记排头兵主心骨的责任担当。在《人民的名义》中,老检察官陈岩石说,打鬼子的时候,扛着炸药包去炸掉鬼子的碉堡不是所有的战士都能做的事情,只有中国共产党员才能去做。扛炸药包是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我是党员,我先上”“一线全部换成党员”也成为这场战役中动人的宣言。“支援金银潭医院时我报名了,但因为报名的人很多,医院要求党员优先。可当时我还不是党员,加上科室人手紧缺,最后没去成。”90后女生邓郦雯的入党原因很简单,受到身边共产党员的激励,让邓郦雯鼓起勇气,拟出了“疫情火线入党申请书”,已经在一线奋战的她,把入党申请当成了自己前行的力量。

火线提拔,牢固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各地基层干部中,不乏有火线提拔者。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抗疫一线连续奋战6天6夜的天城镇四级主任科员罗浩,被火线提拔为天城镇党委委员。反过来,就地免职的干部也不在少数,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双双被免;面对中央指导组派出的督查组的询问,竟然一问三不知的湖北黄冈前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因“征用”重庆口罩被免职的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局长……一边是点名通报,一边是火线提拔,疫情这面镜子照出了各级干部工作中的百态。这场疫情,应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历练场。该免职就免职,火线免,对失职渎职者严肃问责,工作能力差、政治素养低的干部,尽快从干部队伍踢出。火线任免,不仅仅是对现有工作部署的及时安排,它更是一个信号,一个导向,激励有担当者、警示不作为者。

火线集结,坚决响应整体战一盘棋的决策部署。“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现在,19个省份全力支援湖北各地市加强病人救治工作,延续着对口支援制度的效率,见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更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数万人的医护工作者、数亿元的捐款捐物在湖北火线集结,在武汉火线集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今,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把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落实落细,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火线建设,充分彰显召必来战必胜的中国力量。中国人素有基建狂魔的美称,在这次疫情中更是将这一称呼发挥到淋漓尽致。曾经万众期盼的火神山医院,如今,已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仅用十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火神山医院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这背后,离不开幕后千百建设者的辛苦付出。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工亲王”们的奉献和感动无处不在。他们有的放下年夜饭的碗筷,就奔赴火神山工地施工;有的专程从外地赶来,还把工资全部捐于医院建设;有的整整50个小时不眠不休,却仍在为施工建设拼命……哪有什么“中国速度”,不过是他们不舍昼夜,用汗水堆砌出的奇迹。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他们埋头苦干,只为身后这片土地早日战胜病魔。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智心得体会报告范文(20篇)

    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心得体会,特别整理了一些实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公司防控疫情个人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思路。。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治工作

    春节的英语演讲稿大全(21篇)

    英语学习既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文化素养的提升。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适合自学的英语教材和学习资源,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公安为群众办实事的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

    两学一做烟草心得体会总结(优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收获。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两学一做”学习

    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每个月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月工作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培训付款申请书(专业18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我们向学校表达转专业意愿和理由的一种书面材料.这里有一些优秀转专业申请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致____县林场:贵单位办公楼装修工

    过年包饺子的体会(通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绩和失误,从中学习和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田园采风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种经历或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以下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到和深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