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制定的一种指导教学工作的安排和策划,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一
教材第44页例1。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67页的例1。
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用的。
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让学生发现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指导学生说出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学生游戏时,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二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2+2+2+2+2=104个4连加等于16。3个5连加等于15。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5+5+5=152+2+2+2+2=10。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六、【创新活动——当个小小设计师】。
1、导入。(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
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漂亮吗?这位设计师利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这个是什么图形?这个呢?......
原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能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2、设计图画。
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3、汇报成果。
教师把设计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4、教师小结。
其他学生设计得也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五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学《位置》时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如寻找自己的位置,电影院对号入座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会遇到。通过学生的课堂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的游戏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是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通过挂图和课件等直观教具,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六
《比较数的大小》: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课件):全班集体回答。
2、谈话:你们能给数学王国里的宝宝找找他们的家吗?(出示课件)这些数有的大,有的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听:(教师讲述故事)。
2、(出示课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出示课件)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看十位,一个是四十几,一个是三十几,肯定四十几比三十几大。)。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出示课件“〉”)。
5、指名板书后全班读一读。
6、练习扩展(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7、(出示课件)比较63和68的大小。
8、扩展练习。(出示课件)。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9、再独立完成试一试。(出示课件)。
(1)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3和56要比个位,因为十位上都是5。100和98比的是数位,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不同时,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要进一步比较个位上的数;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个别学生回答)。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集体口答)。
2、(出示课件),集体练习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同桌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七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八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
学生:学具钟
猜迷: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如学生不能猜出,则用第二个谜语作补充。)
(一)认识钟表
1、逛钟表商店
课件出示各式钟表。
2、给这些钟表分分类,分成指针式和数字式。(如学生说出电子表也应肯定)
3、数字式钟表的认读,8:00和8时。
这两类钟表,你觉得那类看时间简单?(数字式钟表)7:00表示什么?你会读吗?
板书8:00和8时,指名读,齐读。
认读5时、11时和1时。
4、指针式钟表的表盘认识。
(2)仔细观察你们手头的钟表,在表面上你可以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呆会儿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
问题1:你的钟表上有几个数字?看看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齐数)
问题2:你的钟表上有几根指针?这些指针是怎么转动的?
(3)、对,指针都是从小到大走过去的,这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动。时间不会倒流,我们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今天了,小朋友过了5岁,也就不会再有5岁了。
(二)、认识整时
1、观察研究。
(1)、指名认1时,4时,6时。
(3)、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间就是几时。这些整时的钟面,分针总是指着12。
2、认识整时。(课件出示钟表王国,认读11时、7时、1时、6时、2时、12时。)
3、拨时间:3时,7时、12时、9时。(教师说学生拨,学生说学生拨。)
1、小军的一天
小朋友们会认会说也会拨时间了,真了不起!那能不能写下时间呢?我们去看看小军吧。小军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一天的都在做些什么呢?咱们去看看。
课件出示:早上7时洗刷,上午8时读书,上午10时做课件操,12时吃午饭,晚上6时看电视,晚上9时睡觉。学生作业纸上完成填写。
2、过几时是几时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几时午休的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睡觉的吗?
3、一天中两个10时。为什么同是10时,一幅图是在上课,而另一幅图却是在睡觉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很多的钟表知识呢,小朋友课后向爸爸妈妈等再学更多的钟表知识,好吗?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你一天的时间安排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九
导语:这是一份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们提供帮助。更多相关资料请上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5、雪山乐园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 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
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最初的发现比较表面,后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知道了长方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其它图形,使知识逐步趋于完善。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发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甚至争论,真正使学生介入了思维活动。学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主体地位,也能确立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能摆脱习惯于接受老师指导、评价的束缚,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获得“我能行”的体验。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要求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动手操作进行深入地反思。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发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必须去倾听,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改进。这种思维活动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发现也许是不够完善的,但大家都来动脑筋,都来参与,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发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大家都来参与动手操作的合作过程。特别是在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会点亮每个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扬弃中凝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里应充分利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自主评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渐改进。
自主评价比较费时,因此进行一次自主评价,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教师要在有效的准备时间里做到高质量的自主评价教学,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学自主评价时能有的放矢。这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师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新课改教学中,提高自主评价质量,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学生方面来说,自主评价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有时甚至会离题很远。虽然促进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则会对该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予以补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主题上来。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也不能让由学生思维信马由疆。这方面也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评价教学应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在自主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拓展性思维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淡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遇到难题(课件1)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什么难题?(播放)。
2、师:哪个热心的小朋友给淘气出个主意?(评析学生回答)。
活动一、介绍前后同学、老师自我介绍。
4、老师介绍自己: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我的后面…。
后面活动二、百米赛跑1、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可棒了!今天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园里正在开“森林运动会“,可热闹啦!我们一块去看看吧!(课件)。
(1)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2)(课件)比赛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看到小蜗牛现在虽然排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样?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3)同学们,比赛就要结束了,猜一猜测动物们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赶紧结你们喜欢的动物加油吧!
(4)你能说说动物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5)同桌讨论:()在()的前面。
(板书)。
()在()的前面。
(6)集体反馈交流(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小朋友,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五、补充练习。
运动会结束了,现在我们回到了教室,张老师想考考你们,好吗?1、猜一猜。(课件)。
2、排算式。先独立排,再上黑板排卡片。
3、玩游戏。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们排队回家,马、兔、公鸡、小鸭、山羊、熊猫、小猪。请几名同学扮演小动物排队,其他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板书)。
前后。
()在()的前面。
()在()的前面。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二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三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右。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五
教材第59~60页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用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用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学生乙: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还有……。
学生甲:我看到大公鸡在叫。
学生乙:我看到……。
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
用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它们的形状不同,样式不同……。
学生乙:有的钟表有12个数,有的没有。
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学生:这个钟面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学生甲:我在起床。
学生乙:我开始上学了。学生丙:我开始……。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学生甲: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学生乙:我奶奶在……。
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学生甲:如果我听到公鸡叫,天也亮了,我想可能7时了。
学生乙:如果我看见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会觉得大约是7时了。……。
师:这样学会用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用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学生: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六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页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十九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数学学具。
一、揭示课题。
今天继续学习有关规律的数学问题。
二、师出示思维提纲,生自主探索。
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
1、看一看例5(1)(2)小题。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2、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2、小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3、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4、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二十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长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20+12=32。
方法四:28+2=30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5+32=38+6=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汇总22篇)篇二十二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
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
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