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
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
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5.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儿歌《春天多美好》导入。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春光明媚,燕子翩然而至。她拉开了美丽的春天画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2.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说说图上的哪些景物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它在图上起什么作用?(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3.配上欢快的乐曲轻声诵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5.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可爱的小燕子,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色……)。
二、细读课文,审美悟情。
课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学生带着问题细读文本,并在文中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一)品读春天的美丽。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赶集似的聚拢来”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春天“光彩夺目”的感觉读出来,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练读,指名读,齐读。)。
3.我们都陶醉在这万紫千红、烂漫无比的春光中了,小燕子也被这美丽迷人的春色吸引了,它们从南方赶来——(引读)。
4.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细雨绵绵,柔柳如丝,百花争艳,春光灿烂……让我们把描写春景的这段话背下来。
(1)指导背诵。可以把这段话分成4个层次来背诵:第1句写季节、细雨;第2句写微风吹拂柔柳;第3句写草、叶、花;第4句写燕子。
(2)配乐背诵。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燕子的可爱。
1.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自然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再写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独特的形象。)。
(1)面对这么机灵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赞美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好第1自然段。
(2)你记住小燕子的外形了吗?
引背:一身——一对——加上——这就是——。
(1)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得很轻快、很优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斜”“掠过”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灵活优美的姿态。)。
(3)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
(5)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语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了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过,唧唧地()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过湖面,尾尖偶尔()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开去。
3.燕子在水面上翻飞,好像在表演着水上芭蕾。终于,有几对燕子飞倦了,他们在哪儿休息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出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吗?读一读,说说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比喻为“几痕细线”“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2)燕子不仅飞行时是美的,连它落在电线上休息都被作者描绘得这么美。想象你就是春天的燕子,请你用几句话来说说飞行的快乐,赞一赞春天。
(三)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研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
(1)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课文的4个自然段从4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板书:外形南归飞行停歇)。
(2)第1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轻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2.这篇课文不仅写了燕子的外形,还写了燕子飞行的姿态;不仅写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还写了燕子停歇的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3.描写具体生动,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四、立足文本,扩展阅读面。
1.春天到了,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们自然而然想起古人对春天的赞美。说说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雨》)。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2.老师也想起了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
春燕。
黑色雨季承载着一季的相思。
翩然飞过冬雪初融的春日。
回旋着停留在古老的屋檐。
筑起了暖巢营造着春天的故事。
细雨斜斜地织。
染绿满天的柳丝。
春草慢慢地绿。
绿成多梦的雨季。
3.请你也用几行小诗或几句话来赞美春天美景或灵活、可爱的小燕子吧!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三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四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五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鼓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地震电影片断,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刚才播放的就是地震,这是一种令人十分恐惧的自然现象,它对自然界的破坏相当厉害。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们还不能正确的认识它,(出示地动仪图片)张衡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用于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他们。
出示生词、生字,检查交流。交流识字方法。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
本课写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我们就先来学习地动仪。
1、学习地动仪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这一部分后,汇报交流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顺序。再读这一段。
[设计思路]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准确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爱科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
2、体会发明的过程。
这么精制的地动仪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读第2、3段。
当发生地震时,当地的人们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做?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设想当时人们对张衡的看法,体会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做法,正确认识张衡,体会他对科学的`态度。
3、学习地动仪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出来的地动仪管用吗?人们对这个地动仪有什么看法?
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7自然段。这个时候大家会怎么说?
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设计思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将张衡的爱科学的思想转化动力,使学生真正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四、从读到写,提高能力。
1、回顾第四段的写作方法。
2、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完后交流。
[设计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写物的好例子,文章按照先介绍样子,再介绍作用的方法来介绍,在介绍样子时按照先总体后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因此把这个训练放在这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七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八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要求及思路,激发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能力会更。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一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1.出示要写的字:
夏 暗 躲 藏 喳 案 就 猜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
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
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
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
为什么
为什么 不知道
弄明白 想知道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2、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3、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4、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5、悟。
a、练读(四人为一组)。
b、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c、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d、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e、明理导行:(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情境对话练习:一生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三、积累。
(投影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四、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准备“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课后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但这篇课文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因此,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雷锋,他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雷锋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雷锋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现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再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成更美好的明天这一思想思想境界。
课题: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2、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3、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4、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5、悟。
a、练读(四人为一组)。
b、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c、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d、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e、明理导行:(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情境对话练习:一生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三、积累。
(投影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四、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准备“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课后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但这篇课文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因此,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雷锋,他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雷锋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雷锋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现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再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成更美好的明天这一思想思想境界。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五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ppt课件。
视频短片。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六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七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精选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18篇)篇十八
1、明白倒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倒叙的方法,能运用倒叙进行作文。
明白倒叙的特点,学习倒叙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与学生上次的学习情况作对比,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交流导入。
1、《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2、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倒叙。
3、小结:学生现在对倒叙的认识情况。
二、认识倒叙
1、ppt出示倒叙的定义。
2、播放微课,生动的认识倒叙。
3、ppt出示倒叙流程。
4、结合课文《燕子专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理解倒叙及倒叙的好处。
5、总结倒叙的好处:文章开头适当地运用倒叙:
(1)、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3)、还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三、学习倒叙的写法
1、睹物回忆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举例说明
2、对比回忆法 由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举例说明
3、情境回忆法 由描绘情境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4、抒情回忆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
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写你父母对你的爱吧!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