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

时间:2024-12-24 作者:雁落霞

小学教案的编写不仅涉及课堂教学,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优秀教案模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一

语文就是语文,但又不仅仅是语文……”

什么才是“我喜欢的语文”?我扪心自问。

【现场】。

一、说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1、从《静夜思》到《赠汪伦》。

师:学到这儿,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你们会背了吗?

生1:我早就会背了。

生2:我的课外书上有,我也会背。

师:那么,你们还会背李白的其他诗吗?他可是位大诗人啊,他写的诗可多啦!

生1: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

……。

2、从《铁杵成针》到《梦笔生花》。

师:关于李白,你们知道什么?

生:他是唐朝的大诗人。

师: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故事吗?

生1:我知道《铁杵成针》的故事。(讲故事)。

生2:我知道李白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让杨国忠给他磨墨的故事。(讲故事)。

二、望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举头望明月”到“千里共婵娟”

师:为什么李白望见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呢?

(沉寂了几秒钟,几只大胆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1:月亮照着李白,李白觉得很孤单,就想念亲人了。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生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学生茫然,摇头)。

师:(笑)这里的“婵娟”就是指嫦娥姐姐,古代人就称月亮为“婵娟”啊!

生:哦,原来月亮还有一个名字啊!

三、思故乡:故乡今夜思千里。

从“低头思故乡”到“近乡情更怯”。

生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生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学生自由吟诵,感受诗歌意境。)。

【后记】。

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最重要的。

佛说:自度度人。

我愿意在提升学生读书境界的同时,也跟随着学生,远航,飞扬!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二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三

1.观沧海曹操。

2.次北固山下王湾。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西江月辛弃疾。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b.课外古诗词背诵。

1.龟虽寿曹操。

2.过故人庄孟浩然。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5.夜雨寄北李商隐。

6.泊秦淮杜牧。

7.浣溪沙晏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9.如梦令李清照。

10.观书有感朱熹。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四

通过三个趣味的猜成语游戏,激发学生在成语、熟语、古诗词方面积累、运用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2.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

3.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自主培养语文读写能力的习惯。

成语积累与运用、扩展知识面。

1、课程引入:

同学们,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笑话,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老师给外国学生上国语课。老师问学生:请说出一个表示人开心的成语。ben:嬉皮笑脸。lucy:悲喜交加。jaky:含笑九泉。老师当场倒地。

所以说呀,这个语文学不好是要闹笑话的,可是怎么才能学好呢,要是死记硬背的话,那就太没意思啦。今天呀,我们来玩个词语猜猜猜大闯关的游戏,一起来搞怪一下,好不好?胜出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礼物哦。

2、游戏环节:

第一关:超级无敌估估下。

五个人一个小组,全班分成六个组,参加比赛。每个组可以想一个好玩的组名。以下的比赛也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成语,小组中一个人见得到成语的做动作,给提示(但是不能说出成语中有的字,谐音也不可以哦),另外四个人根据提示猜成语。猜到一个成语加十分。每次猜成语的时间是一分钟。做动作的学生不会那个成语的可以说“飞”,直接进入下一个成语。(时间大概是7分钟左右)。

第二关:超级无敌开口中。

老师把猜成语的条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选,第一关得分最高的组可以最先选择答哪一道。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把想到的成语写在黑板上,符合条件的成语越多得分越高,写出一个得十分。每小组的时间是三分钟。这个环节预计用20分钟。

条件:

a:带数字的成语(以下为参考答案)。

一石二鸟二龙戏珠三过家门四面楚歌五彩缤纷六根清静七上。

b动物。

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视眈眈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蝎心肠马到成功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鸡毛蒜皮。

投鼠忌器老牛舐犊放虎归山狡兔三窟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万马奔腾亡羊补牢沐猴而冠闻鸡起舞。

抱头鼠窜小试牛刀龙腾虎跃乌飞兔走老态龙钟怀弓蛇影车水马龙虎入羊群尖嘴猴腮鹤立鸡群。

胆小如鼠气壮如牛藏龙卧虎守株待兔望子成龙打草惊蛇千军万马顺手牵羊杀鸡吓猴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猪突豨勇蜂拥而起鱼目混珠凤毛麟角狼吞虎咽。

猪狗不如封猪长馆雕虫小技如鱼得水珍禽异兽指鹿为马。

狼心狗肺凤头猪肚独占鳌头莺歌燕舞虎背熊腰。

偷鸡摸狗蠢笨如猪噤若寒蝉井底之蛙惊弓之鸟飞禽走兽。

c植物。

d“多”的成语。

e.四季。

春:红杏出墙柳亸莺娇春深似海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斗色争妍。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花娇柳媚柳暗花明柳莺花燕。

柳昏花螟绿草如阴绿肥红瘦桃红柳绿繁花似锦。

夏:赤日炎炎绿树成荫挥汗如雨蝉声阵阵烈日当空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酷暑难耐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火伞高张肉山脯林夏雨雨人夏日可畏。

秋: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

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冬: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冻手冻脚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天寒地坼。

天寒地冻透骨奇寒雪窖冰天雪虐风饕。

f带“不”字成语。

按兵不动按兵不举爱博而情不专傲不可长敖不可长。

不按君臣不安其室不安于室不安于位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百不当一逼不得已必不得已不避斧钺。

不辟斧钺百不获一鞭不及腹兵不接刃不避艰险。

必不挠北抱不平不步人脚不避水火不辨菽麦。

不辩菽麦不辨菽粟不便水土百不失一不避汤火。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兵不污刃兵不血刃兵不雪刃败不旋踵。

百不一存百不一贷兵不由将不拔一毛兵不厌权。

百不一遇兵不厌诈卑不足道不败之地悲不自胜。

不辨真伪不白之冤不拔之志并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痴不颠不茶不饭。

匕鬯不惊边尘不惊鞭长不及鞭长不及马腹不存不济。

不痴不聋半筹不纳不辞而别不差毫发不差毫厘。

不存芥蒂不辞劳苦不差累黍不揣冒昧不成器。

不出所料不成三瓦不差上下不成体统不啻天渊。

不耻下问不齿于人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不吃烟火食不耻最后。

不测之祸不次之迁不逞之徒不次之位不臣之心。

不测之忧不测之罪半懂不懂不得不尔半低不高。

第三关:超级无敌我最劲。

这一环节是抢答环节,依旧是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提示回答成语或古诗词,答对的得十分,答错不扣分,别的组有一次补答机会。预计用十二分钟左右。

问答条件:

成语题:

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最彻底的变化——翻天覆地。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

冲得最高的.气——气冲霄汉最大的效益——一本万利。

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背出一首写动物的诗歌。

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背出一句有植物的诗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出一句写月亮的诗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背出一句写春天的诗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背出一句有数字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出一句有颜色的诗歌。

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歇后语题: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姜——老的辣。

游戏完结,得分前三名的组员都有小礼品,其他组的有糖果。

教师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这节课开心不?有没有觉得原来语文也可以很好玩的?希望大家以后也可以开开心心学语文,快快乐乐用语文,语文是很有趣的。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回家之后,把今天上课的时候特别好玩的东西跟爸爸妈妈分享,好不好?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五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2、白发三千丈,()。

3、(),早有蜻蜓立上头。4、(),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6、(),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8、(),天下谁人不识君?9、(),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只是近黄昏。11、昼出耘田夜绩麻,()。

12、野旷天低树,()。13、(),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15、停车坐爱枫林晚,()。

16、人有悲欢离合,()。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所写的《》:的,。,。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野旷天低树苏轼《竹里馆》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明月来相照王维《宿建德江》桃花潭水深千尺刘禹锡《赠汪伦》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泊船瓜洲》同到牵牛织女家王昌龄《浪淘沙》水光潋滟晴方好孟浩然《出塞》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夏季诗仙杜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诗圣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冬季诗鬼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季山水诗人李贺边塞诗人王昌龄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1.,江枫渔火对愁眠。2.举头望明月,。

3.,人约黄昏后。4.,对影成三人。

5秦时明月汉时关,。6.,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1.。

2.。五、按要求写诗句。

(各写一句)(20分)1、写春景的:2、写夏景的:3、写秋景的:4、写冬景的:5、写梅花的:6、写兰花的:7、写竹子的:10、写爱国的:11、写思乡的:12、写送别的:13、写友情的:14、写长江的:15、写黄河的:16、写泰山的:17、写华山的:18、写庐山的:19、写黄山的:20、写边塞风光的: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一)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2·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4·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2·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3·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4·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那么简单.还要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

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七

半亩方塘一鉴开,。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如梦令)。

莫言下岭便无难,。正入万山圈子里,。(过松源晨炊漆工店)。

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如梦令)。

人们常用朱熹的诗句xxx,.xxx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3.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4.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

朗读这首诗词,理解并感悟这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本首诗词与现实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紧接着中秋节,我们又将迎来国庆长假,此时的你们,想回家吗?想放假吗?有那么一群人,也许想家,但却不轻易说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军营,把自己的柔情化作万丈豪情,挥洒在战场上。他们是谁?——对,他们就是军人,士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一同去感受他们的壮志雄心。

二、积累感知。

1.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赠送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词人,又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自读课文,注意正音。

3.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4.学生男女比赛朗读,齐读课文。

5.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题中的哪个字可以集中的表现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壮”。

三、分析探讨。

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本文围绕“壮”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军营生活,战斗场面,雄心壮志。

2.这首词的气氛和格调有何变化?气氛和格调的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壮”转“悲”。“壮”表明作者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悲”又反应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3.观看《破阵子》朗读音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迁移拓展。

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的是南宋军人士兵的铁血丹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否意味着我们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军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来看下面一段视频,你就会知道答案。

(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马小帅入钢七连视频片断,思考:男儿的豪情壮志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古代军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男儿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军人身上?当今的我们,如何来成就自己的“英雄梦”,如何来练就自己的“铁血丹心”?)。

五、总结。

不止是辛弃疾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战士们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军人这个职业有壮志雄心。我们每一个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让我们凭着这壮志雄心,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自由地飞到天空,去成就梦想吧!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日记,题为“我有壮志雄心。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九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

教学过程:

同学们,春天来了,景色多美呀!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寻找春天吧!

1、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

2、指名5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

3、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2、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3、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4、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语言训练:

春雷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雷说:“。”

春雨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小柳树,柳絮,柳絮边飞边说:“。”

提示: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会认、写要求掌握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表演读:小组内表演,五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雷、春风、春雨、春燕。

1、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1)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指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

春雨洗澡。

春风梳头。

春燕捉迷藏。

柳树玩耍。

教学后记: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到在春天,柳树、春风、春雨、春燕,每一种事物都洋溢着光彩。我还指导学生用“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句式来仿说句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诗文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二

太多了,不知道你要的是几年级的,举一例吧: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

如果需要其他的请留言。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四

唐诗三百首赏析txt幼儿唐诗三百首txt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鉴赏: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鉴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七

3.秋。

《枫桥夜泊》、《山行》(晚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冬。

《江雪》、

5.春雨。

《春夜喜雨》、

6.友谊。

7.离别。

8.思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瓜洲渡口》、

9.边塞。

《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出塞》、《塞下曲》、

10.景物。

11.叙事。

这个分类是照着你的分的,不过,很多分类是交叉的,希望对你有用。记得追加50分呐!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八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葵,衰,煮,羹,煎。

2.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诗人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导言:我们曾经学过《古朗月行》,谁给大家介绍或背诵一下?

2.简介“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3.这是一首古代乐府民歌。

二.朗读诗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练习朗读。

1.师范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齐读。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读自悟。

小声朗读诗句,根据注释,逐句理解大意。

2.小组合作:每人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推选出最贴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说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2)启发:全诗讲了自然界的什么现象?(自然界万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自然规律)你体会了什么?(光阴一去不复返)。

(3)由此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识记生字:癸、衰。

六、导入学习《七步诗》。

1、刚才,大家学习《长歌行》时,非常认真,下面的时间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七步诗》。

2、谁知道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学生知道就由学生来讲,如果不知道,由教师来做简单介绍。)。

七、朗读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

2、同桌间练习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语气。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齐读。

八、品读诗句,想想每句诗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据注释)。

九、作业: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讲给你的家人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弄懂诗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家人听后,他们有什么建议或给予你什么样的评价?(学生畅谈)。

2、小组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各组推举同学与大家交流,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比喻兄弟相残)。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4.练习朗读这两句诗。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教师.总结:我们深深同情曹植的无奈,同时被他横溢的才华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为了争夺、捍卫权势不惜手足相残的扭曲人性。

六.导入: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熟悉的诗――《出塞》。谁能给大家背诵这首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八.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1.组内讨论:每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商议。如解决不了,留与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商讨,教师点拨。

3.练习说出全诗的大意。

九.通过具体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表现诗人对朝廷不能抵御外敌的一种失望,以及渴望出现“飞将军”李广式的英雄。

十.举行“赛诗会”。

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比赛式背诵)。

十一.作业:预习《草船借箭》。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十九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xxx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鉴赏】。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而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另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使人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写了诗人做客山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扩大知识面,拓宽人文视野,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一笔财富。希望提供的游山西村原文及解释,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神,享用这一笔知识财富!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李峤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范仲淹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唐李白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二年级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游子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王维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唐白居易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三年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四年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芙蓉楼送辛渐: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唐。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一

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相关范文推荐

    蜜蜂一课的教学反思范文(24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的实例和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今天是20xx

    感恩教师节活动总结(优质15篇)

    活动总结是对参与者在活动中所展现的表现进行概括和评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经验和感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三八节植树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24篇)

    国旗下讲话稿能够凝聚人心,激发爱国热情,彰显国家的尊严和荣耀。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

    简单出租铺面租赁合同(优秀15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在租赁期间应当遵守的条款和条件。以下是一些租赁合同范本,供您参考和自行修改适用于您的合同。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根据

    少年宫活动总结美术(优秀16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把握和反思,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绩效管理优化方案大全(19篇)

    计划书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规划出的一份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企业深化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为深

    网吧转让协议合同(汇总12篇)

    转让合同的签署双方应当保证具备相应的法律能力,且不存在违法、违约等情况。下面是一些常见转让合同的样本,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甲方(转让方):

    人民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优质15篇)

    个人总结也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通过回顾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我们可以更有动力地努力追求更好的未来。以下是一些与众不同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写出

    初一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通用17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要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首先,经过讨论,确定了我们班的

    大学生护士节演讲稿(专业17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从而在演讲比赛或公众演讲中取得好成绩。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学生演讲稿,让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