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梦江南(大全8篇)

时间:2024-12-19 作者:曼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梦江南篇一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一)《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诗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鲜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眼见他起朱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也不一样。《哀》伤古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煊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寓寄了应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深意。《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写之中。

诗词梦江南篇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眼中的江南,似乎成为了我心中的江南应有的样子,江南美景常入梦,使我心驰神往。

昔时的江南。吴侬软语在耳边萦绕,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随处可见撑着油纸伞的窈窕身影在悠悠漫步。蜿蜒的河流穿城绕巷,叮咚的河水滋润着沿岸的人家。

猝然间,梦醒了,我不知何以表述内心的澎湃,只得长叹一声——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诗词梦江南篇三

生活在江南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书中的江南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总想着有一天也能烟花三月下扬州,去领略碧波荡漾,柳絮飘飞,烟雨蒙蒙,古镇青石。

说起来,我也住在江南,可我从未感到过江南那如水的气息,那些文人骚客兴笔拈来的诗词歌赋在这丝毫得不到体现。

不经意间有些许怨恨,却也说不出是什么。兴许是看多了书中那美不胜收的江南,总觉得它应该有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动人。春天应该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轻盈;夏日应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秀丽;秋季应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轻怅,冬日应是“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的素美。

可当树木增加了十七年的年轮,我依旧感觉不到,我看到的只是几片单薄的新芽在春天依旧干冷的风中瑟瑟发抖,汽车呼啸而过,扬起一阵尘土;我听到的只是几声单调的知了,骄阳似火,无情的舔噬着空气间的水汽;我触摸到的只是如糙纸般的枯枝残叶和翻卷的树皮,不时地几场小雨更添一分阴冷;我发觉在树枝上孤独的几朵腊梅花苞只是凝固在那,不见其绽放,冷风呼啸,卷夹着灰尘与石子,吹得人生疼。

这哪是我的江南,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叫嚣着不愿承认。

可我又该到哪去找寻?潋滟西子,平湖秋月,桥弄亭堂,这些古巧与秀美是属于苏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西湖边,水漫金山,雷锋塔下素珍许仙情动天地,这也是属于苏杭的。那么,属于这小小的城的,属于我的江南又在哪呢。

内心深处有一小小的声音在呼喊,在召唤着我去仔细看看这座养育了我十多年的小城。

我终于认真省示,走出家门,走过每一处土地,去看,去听,去找寻“江南”的踪迹。

我看见元畅楼上艾青题的那几个苍劲的大字“八咏楼”,古老的墙壁上残留着易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荡气回肠的词。我看见婺江边垂柳绿意盎然,听见鸟雀在绿荫间合鸣,悠闲的路人在石子路说笑着,我忽而发现一个不同的江南,她不像行如弱柳扶风的黛玉,有着玉成天然的柔美,她有着属于自己的侠骨和微涩的青绿。

我听见鸟雀互鸣,听见人们的欢声笑语。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虽然没有管瑟琴弦撩动人心,没有美丽的传说和华丽的诗句,但也曾孕育过杰出的诗人,他们不是生活在唐风宋雨中,没有“春将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朝生”的良辰美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却依然有诗情,更有坚毅的血肉,在寒冷封锁着中国的时候,依然向太阳,把灵魂沐浴在阳光中。这里没有如水的江南风情,却有着民族的灵魂。

我突然展开笑靥,我曾经执着的追求了十七年的江南,坚信只有水乡古镇,曲院风荷才是江南的气息,忽而发现我一直迷茫着,我仅仅只是沉浸在诗词里那被美化过的江南臆想里,忽视了身边,忽视了生活中潜藏着的江南,这独特的,有着血肉的,属于我的故乡,属于我的江南。

什么彩舟云淡,星河鹜起,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人间美景就交与苏杭吧,金华这座小小的城市只要一条并不清澈的婺江温婉的流淌,树木花草肆意的弥漫着大片大片的绿意便足矣。

我走在路上,看两旁的法国梧桐慵懒的沐浴着阳光,看天空中散落着几朵白云,我忽而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的江南,属于我的那平凡而闲散,却有着血肉有着纯粹的灵魂的江南。

诗词梦江南篇四

晚意微醺,秋水轻寒。夕阳斜,洒了一江的波影。

乌蓬桨声,渔歌悠悠的南去;穿过那尾小小的拱桥,潋滟了江南的含蓄。粉墙黛瓦的小楼倚靠在水边。那青山绿水给江南的.含蓄,添了几分悠悠的醉意。

漫步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的菩萨蛮在心中萦绕,那江南的水韵便压出来了。风追烟花雨,洇染了诗意。你醉卧江南烟雨,提笔,闻着那若有若无的墨香,便沉沦在江南里了。醒了,才发现早已提出了;,诗的句句、字字,无不是江南。

江南的小桥,构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如诗如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女子,总是在恬静的古镇,幽深的古巷里追寻着江南女子如同迷朦飘渺、如同莲花般清新隽永,超凡脱俗的迷梦。

细雨迷蒙,你踏一叶轻舟;撑一把纸伞,在那拱桥底下浅笑盈盈;墨发飞扬,眼眸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闲愁;衣袂翻飞,飘逸的似雨中翩飞的蝶儿。

你打从江南走来,在雨中在缠绵的雨中,如春雨般轻盈的你,轻轻地走进我的心中,如江南的春雨淅淅沥沥悄无声息。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

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初见,惊艳。蓦然回首,笑语盈盈。

到底是你醉了江南,还是江南醉了你?

诗词梦江南篇五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多媒体

]1课时

新授课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诗词梦江南篇六

白头老叟泣且言:

禄山未乱入梨园。

能弹琵琶和法曲,

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

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环珮合,

万国会同车马奔。

金钿照耀石瓮寺,

兰麝熏煮温汤源。

贵妃宛转侍君侧,

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

春风荡漾霓裳翻。

欢娱未足燕寇至,

弓劲马肥胡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

鼎湖龙去哭轩辕。

从此漂沦落南土,

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

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鱼久失风波势,

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

骊山渭水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

长生殿暗锁青云。

红叶纷纷盖欹瓦,

绿苔重重封环垣。

唯有中官作宫使,

每年寒食一开门。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此后这个一度繁荣富强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诗通过与天宝老乐师的对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社会的巨大变化。昔盛今衰,国家治乱,皆从天宝乐叟的对谈中娓娓道出。

诗词梦江南篇七

我的家乡是烟台,那里盛产海鲜、水果等。最有名的是苹果,来过烟台的人就一定吃过苹果。另外,海鲜也非常可口,那是因为我们烟台离海很近。烟台的四季更是美如画,非常引人注目。

春天,泉水叮咚,清风似水,白云点点,碧空如洗。美丽的景物焕然一新。草绿油油的,花红彤彤的。冰雪融化,那寒冷的冬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夏天,天气炎热,热得人们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海边成了人们的游乐场,人们在海中游泳,欢笑声震耳欲聋。再看海面,一阵阵海浪像一个个田径运动员,奔跑到沙滩里。风小的时候,海面上很平静。风大了,海面就汹涌澎湃千万里。海浪哗哗的响着,像一首动听的钢琴曲。

秋天,人们最喜欢的苹果熟了。秋风把一片片树叶吹落在地上,就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无边无际的稻田里,苹果熟了,梨熟了。站在远处,可见人们兴高采烈地摘苹果……然后背着大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此时,燕子飞向了南方,蚂蚁已经钻进土里,准备冬眠。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天上转眼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城市里、乡村里一片白茫茫的。在草地上、学校操场上……到处有孩子嬉笑玩雪。孩子们有的在滑雪,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打雪仗。孩子们一起玩着,开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烟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