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7篇)

时间:2024-11-23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7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7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一

ok3w_ads("s005");

少年毛泽东在求学离家时,曾改写过别人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表达他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在东山高小读书期间,毛泽东还写过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上半阕在对秋水长天景色的立体刻写中,把读者带进寥廓的深秋境界。见万重山、千重树红叶晕染,看湘江秋水澄澈、千帆竞发,望万里无云的秋空下雄鹰飞翔,视清澈江水中鱼鳍翻腾。下阕则在激情回望中,怀想当年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抒发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革命情怀。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毛泽东抒写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0年后的1936年,毛泽东又写了一首《沁园春•雪》。这首诗写在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壮举、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词的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阕经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感叹,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进而抒发出作者的伟大抱负及胸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词中,表达了他胸怀天下的宏大气势、雄伟气魄,字里行间的伟人气象,不仅让人震撼、折服,也让人感受到无与伦比的豪情壮志。

最后是步入老年的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诗里,是万众钦服的伟大政治家、革命领袖,在革命浪漫主义大写意中,让一份真挚、深沉的爱情,百转千回、感人至深!

我喜欢少年毛泽东“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自信、霸气;
喜欢青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扬文字里有着万丈豪情、英雄气概;
喜欢壮年毛泽东极目历史的天空和北国风光,说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令朝”的宏大豪迈;
也喜欢老年毛泽东在“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诗句里,流露出对亲人的真情与深情。

我还特别关注、喜欢毛泽东诗词中融有的至性至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积极进取而不失真情;
面对世事的阴晴圆缺,自信、自尊而从不漂浮。毛泽东诗词,是我生命的精神家园、能量来源,塑造也构造出我的品性,支持也鼓励着我不懈的追求,让我人生沿途,一直有系岸的锚、挂连的根。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有胸怀天下的襟怀、民族大义的担当,要用心用情付出永不言累,要以所能所有奉献桑梓和人民。这既是毛泽东及其诗词里始终蕴积的深层的精神特质,也在我自然吸纳,主动拥有并自觉传承中,让履职尽责保持、保有了不竭动能、自发力量!

设为契机,努力将xx打造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地。

相关热词搜索: 桑梓 胸怀 诗词 奉献 发言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二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革命精神,在同这种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改变为具有中国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三

ok3w_ads("s005");

1945年重庆谈判中的焦点,无疑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会面。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即相识共事,但自从成了政治敌手后,已有近20年没有相见。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无不渴望和平,所以两位政治巨人的见面,被国人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蒋介石三次发出邀请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请他到重庆进行和谈。蒋介石的“盛情”邀请让毛泽东感觉不太舒服,因为蒋介石刚刚剥夺了八路军的对日作战与受降之权,8月13日,毛泽东还痛斥蒋介石的命令“从头到尾都是在挑动内战”,这时收到蒋介石的电报自然会引起毛泽东的警觉,于是在8月16日,毛泽东以朱德的名义写了一封长达2600字的致蒋电,要求蒋介石:“八路军和新四军必须参加受降”、“国民政府对日受降事宜必须同我方商量”、“制止内战”、“立即废止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紧接着,毛泽东复电蒋介石:“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毛泽东的这封电报,没有说不去重庆,而是待蒋介石表态以后再看。

8月20日,蒋介石再致毛泽东一电,声称“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接着声称:受降办法由盟军总部规定,不能破坏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盟军规定,亦持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资格将置于何地?”电报最后重申邀请。这封电报,蒋介石一方面以“受降办法由盟军总部规定”回绝了毛泽东所提条件,但另一方面则对毛泽东的赴渝邀请更加“殷切”。22日,毛泽东再次复电蒋介石:“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到后希予接洽为恳!”这样,毛泽东二度拒邀。

蒋介石约毛泽东的电报,均以三栏的地位用大字标题刊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国内要闻版上,加之重庆广播电台推波助澜,国内外无不知晓。毛泽东的再次拒邀,使许多人对中共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与指责。蒋介石此时趁舆论有利的时机,23日第三次致电毛泽东发出邀请。

中共方面提出的谈判条件未被接受,却感觉到来自舆论的压力。由于各方压力,毛泽东不得不放弃开始向蒋介石提出的谈判条件。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答应赴渝。

谈判陷入僵局

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晚上,蒋介石在林园举办了欢迎宴会。宴会上,蒋介石特意将毛泽东安排在自己的对座,宴会后,又邀请毛泽东下榻林园。

8月29日,蒋介石与毛泽东举行第一次会谈。会谈中,蒋介石虽表示愿意听取中共意见,但又表示不能同意中共关于中国有内战的说法。毛泽东则以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的大量事实为依据,说明中国没有内战是欺骗性的宣传。首次会谈无果而终。当晚7时,蒋介石亲赴毛泽东所住莲屋访问,会谈约一小时,蒋介石自称属于“普通应酬”。

据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的胡乔木回忆,在重庆,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有11次之多,大多是在公开场合,但两人的几次重要会谈都是秘密的,蒋介石开出了价码:承认解放区事实上是绝对行不通的,在中共真正做到军令政令统一之后,各县的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酌情留任,省一级人员乃至省主席可以考虑邀请中共人士担任。关于政治问题,国民政府正考虑把战时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各党派代表都可以参加,但是中央政府的组织和人事暂不变动。如果中共方面现在就想参加政府,可以考虑。也可以增加中共在国民大会的代表名额,但是现在的国民代表不能重选。关于军队问题,国民政府能够允许的最高限度是:中共军队整编为12个师。

在日记中,蒋介石为谈判制订的基本策略是:“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蒋介石深谙武力的重要性,他提出欲以政治上的“极度”宽容来换取军事上的“不稍”迁就。不过,毛泽东对于这一点显然认识较之更为深刻,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提到:“这些人向共产党人说:你交出军队,我给你自由。根据这个学说,没有军队的党派该有自由了。但是1924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只有很少一点军队,国民党政府的‘清党’政策和屠杀政策一来,自由也光了。现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国民党的民主分子并没有军队,同时也没有自由。”

蒋介石意图扣押毛泽东

因为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谈判于是陷入僵局。中共方面虽然已内定让出南方各小块的根据地,只占淮北及黃河以北地区,但其要求与蒋介石内定的对中共至多可“予以一省之主席,以观后效”,军队至多不能超出12个师的计划,实在相距太远。

在9月10日至15日之间,国共代表接连举行四次正式会谈,在核心问题上双方依旧一无进展。在21日的谈判中,国民党代表把中共军队的数目从原来的最多编成12个师增加到16个师外,其他则一概拒绝。国民党政府的这种态度,使中共代表非常气愤,王若飞当场就拍了桌子,痛斥对方频频用“军队国家化”来压迫共产党。

在9月29日的日记中,蒋介石罗列了中共11条罪状,并决心要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然而,毛泽东应邀,为两党谈判而来,要扣留并惩办毛泽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蒋介石首先想到的是美国大使赫尔利的保证和美国政府的态度,也想到苏联政府可能的反应。经过几天的思考、犹豫后,蒋介石判断“俄国实力已耗,外强而中已干”,在10月5日的日记中,蒋认为若扣留、“审治”毛泽东,苏联不会善罢甘休,有可能占领新疆,拒绝从东北撤兵。但是,蒋介石觉得还是合算,他还是要做。然而,就在蒋介石准备破釜沉舟,豁出去“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却又犹豫起来了。10月6日,他在日记中记道:“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借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唯有天命是从也。”

可见,“审治”毛泽东,兹事体大,经过一夜的反复权衡和思考,蒋介石最终还是放弃了。

10月10日下午,周恩来、王若飞与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张治中在桂园客厅共同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也在这一天,国民政府发布授勋令,对大批抗战文武有功人员授予“胜利勋章”。在受勋人员名单中有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三人,蒋介石后来又加进了毛泽东、董必武和邓颖超。那么,刚刚还下决心“审治”毛泽东的蒋介石,为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向毛泽东授勋呢?其原因,蒋介石在日记中是这么说的:“双十节授勋,特将共朱毛等姓名加入,使之安心,以彼等自知破坏抗战,危害国家为有罪,唯恐政府发其罪状,故亟欲抗战有功表白于世,以掩盖其滔天罪恶。余乃将顺其意以慰之,使其能有所感悟而为之悔改乎?然而难矣哉!”

10月11日晨8时,蒋介石约毛泽东共进早餐。之后,两人握手道别,这便是他们的永别。就在毛泽东离渝后,10月13日,蒋即正式发布了剿共密令。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10月上,黄金生/文)

相关热词搜索: 扣留 国共 会晤 蒋介石 领袖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四

ok3w_ads("s005");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毛泽东思想内容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从实践形态的观念看,人类历史就是实践形态发展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观的阐述,探寻其在理论和现实上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认识与实践

一、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迫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的斗争过程。俄国的十月革命, 中国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都给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带来了希望。广大的劳动群众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运动, 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历史潮流, 与帝国主义展开了生死搏斗。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前途和趋势,必然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在这样分裂、动荡和激烈斗争的历史时期, 国际国内革命的诸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呈现着一种错综复杂和颇为激烈的状态。这些都为毛泽东实践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

可以说,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共产党人就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其中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基本上结束了王明等教条主义者在中共中央的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由于指导思想的转变(由主观主义转向实事求是),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了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到1937年2月,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不过,虽然中国共产党党内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但是这一时期并未来得及从政治、理论和思想上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清算。教条主义者仍然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经验主义者仍然固守自身的片面经验,看不见革命的全局,盲目地进行工作。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已出现的良好革命形势,就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清算主观主义的错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而《实践论》就“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的。它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判主观主义,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0 年前后, 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 他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用马克思主义来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这使他的实践观逐渐地走向成熟, 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方向发展。毛泽东实践观发展的脉络是实践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再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推进之后,围绕“怎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来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57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和挫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认识到这些错误之后,曾采取过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重申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认真总结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国民经济建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等等,从而初步纠正了1958年以来农村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实践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毛泽东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 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 、“客观的活动”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 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即实验和工业。”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他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 他指出:实践是人们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活动。因此, 毛泽东在肯定实践是人的“客观活动”同时, 更加明确地揭示了实践概念中的目的与人的活动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他看来,人的客观活动是与一定的目的紧密相联的, 实践活动真实地反映了人的客观活动与目的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

泽东同志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明确阐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发生学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人们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从认识产生的顺序来说, 首先产生的是有关“各种事物的现象方面, 各个事物的片面,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即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并不是认识的全部内容, 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 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 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 产生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事物的全体, 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即理性认识。至此认识的一个过程完成了。在这里,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贡献不仅仅在于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将实践引入认识论的思想, 而在于将实践的观点与认识的产生联系起来, 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重要思想,不仅肯定了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来源是实践, 而且也肯定了实践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一一理性认识的来源的决定性意义。“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运动, 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源泉的理论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阐发。

毛泽东的实践观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如果说他在早期仅仅是重视实践, 后来又把实践看成“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做或行动”而到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中, 他便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 离开人的历史发展, 去观察认识问题, 因此, 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首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那么, 究竟什么是社会实践, 它都包含着哪些内容和形式呢?他又进一步说人的社会实践, 不限于生产活动的一种形式, 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 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 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社会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 在《实践论》发表后,1963年毛泽东又对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從社会实践中来, 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一概括, 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更加丰富和完善。

四、毛泽东实践观的价值意义

江海不拒细流,然后成其大。马克思主义因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践论》之所以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因在于关于汲取各方面的思想营养。并使之带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书之后,毛泽东特地以它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做过讲演”,说明了毛泽东对《实践论》的极其看重。虽说哲学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对《实践论》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补充和发展,使之更加完善。但是《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文献,作为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社会实践越发展, 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就越会层出不穷。因此, 在“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愈突出, 科學实验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 也就愈来愈重要。但是,不管科学实验多么重要, 它毕竟还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实验活动。所以, 最后它还是要服从于以改造世界为直接目的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客观需要。科学实验同其他两种形式的社会的实践, 一方面, 是互相区别和互相排斥的;另一方面, 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即它们相互之间是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之中。毛泽东的实践观,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和发展过程、认识的标准和目的的理论。

毛泽东的实践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从不成熟到成熟, 从朴素到科学, 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实现的。他科学地指出了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 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 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更加丰富、完善和科学。毛泽东的实践观, 不仅在过去的革命中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就是在我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的历史时期, 也仍然是指导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它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都有现实的意义。

毛泽东实践观中有关认识的辩证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毛泽东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在于:认识必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思维,达到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即达到理论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认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外部联系深入到内部的规律性。关键的问题是要从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作为当前和今后建设和改革的借鉴。

\[责任编辑:杜红艳\]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毛泽东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五

毛泽东最霸气的话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主席的一些话语你有兴趣阅读么?来看看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毛泽东最霸气的话,欢迎阅读!

毛泽东最霸气的话精选:

1) 你办事,我放心,不要急,慢慢来。

2)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4)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5)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6)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7)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8)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猛烈的行动。

9)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10)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1) 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打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12) 没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要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毛泽东最霸气的话最新:

1) 人民万岁!

2)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3) 我们一定要解放中国台湾!

4)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5)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6)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7)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8)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9)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12)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13)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14)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5)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17)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18)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

2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最霸气的话补充:

1)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 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5)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6)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7)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8)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9) 不到长城非好汉!

10)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1)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12)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

13)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14)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15) 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立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6) 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7)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8)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9) 别了,司徒雷登!

20)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1)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2) 江山如此多娇!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六

ok3w_ads("s005");

李 鹏 姚米娜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具有内在联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
发展社会生产力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72-0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思想界和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广泛争论和探讨。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些粗浅的思考。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

回顾历史,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较多地学习和搬用了苏联模式。到1955年底,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在1956年初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他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从这一时期开始,毛泽东即开始着手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观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主要取得了如下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要分两个阶段、两步来走。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把中国建成具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58年11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提出,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
1959年,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要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关于建成社会主义,即达到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毛泽东在1955年,估计需要半个世纪,后来又说需要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挫折,毛泽东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了进一步了解,在1962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已经接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框架。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956年,中共八大在全面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国内阶级斗争状况后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6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没我们的新国家”。毛泽东当时已经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还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新提出了一些初步构想。比如,对于中共八大之后出现的自发经营、市场活跃的情况,毛泽东认为,只要社会需要,“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并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陈云提出了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萌芽。

(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58年后,毛泽东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时期,要废除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商品生产,必须遵守价值规律,中国的商品生产要大发展,商品的流通还需要扩大,要将价值法则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他指出,在中国还存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价值规律还在起作用;
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混为一谈,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出现资本主义,而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出现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有益探索,无疑对后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积极影响。

(五)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外国的长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对中国推行敌视政策,中国长期处在被封锁的国际环境中。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了向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学习的方针,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他还明确提出,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指出:“一切国家的好的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对于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创新的地方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从大处讲,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初步探索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表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根本改变了。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如果说我们有失误,首要的表现就是建设思路的失误,这一点邓小平讲得很真切。他深刻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这一新思路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与以往有根本的不同。

其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4t:,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而是一场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公报同时指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正因为有了建设方法方式的不断创新,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其三,完善了执政党的活动方式和执政方式。

邓小平非常重视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问题。1980年1月,他第一次以明确的语言提出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之后,还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一定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党的十四大通过的部分修改的党章,再一次明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又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写入了总纲。这是过去党章中从来没有过的内容,它正确地规定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领导作用必须遵循的原则。

其四,创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法治和人治问题上,新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坎坷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率先提出“依法治国”的口号,视法治为基本的治国之道,开始了治理国家方式的创新,并形成了“从制度人手”的治国新思路。他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法治,他讲道;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治国思路、治国方略和政治发展道路等方面同以前相比有根本的不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88年征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

作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其主体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核心是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反对三大敌人,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政权和革命道路问题,主要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革命的步骤和前途是什么的基本问题。

作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改变为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从根本上说,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不断坚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努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通用七

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便在于其超越于常人的思维与堪称伟大的丰功伟绩。毫无意外,毛泽东同志便当之无愧地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伟人。即便不经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难以体会到当时的艰辛,借着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我依旧有幸见证了一名伟人的成长。

我们常说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往往离不开他的家庭培养,毛主席也是如此。他的家庭并不是显赫的达官贵族,但是却也不是穷困潦倒的贫农阶级。毛家的生活比韶山大部分人家要宽裕,在毛主席的童年时期,他的父亲便将原本贫穷的毛家变成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相比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毛主席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他不曾挨过饿,衣服不多但从不曾衣衫褴褛。持家井井有条的母亲,精打细算的父亲,都对他有显著的影响。由贫转富的父亲不仅让毛主席自小能够过上温饱的生活,而他在农商两行的精炼也让幼年的毛泽东体会到见识到不同的观点。

或许正是这种家境,使得毛泽东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却明白什么不是自己需要的。在求学这件事上,毛泽东换过许多的学校,虽然在艺术绘画等课程上他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各种先进书籍的大量阅读却是助力他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或许还不明确,但是燎原的星星之火却是已经播下种子。另一方面,也正是这段时间他获得了许多同学的爱戴,他的坚持与务实求真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在当时或许显得有些幼稚,然而正是这种幼稚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对于真理的执着。

从在长沙读中学时第一次读到民报知晓广州七十二烈士救难的情形,并为他们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著名革命家孙中山的名字也开始在他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在各路罢工起义的动乱年代毛泽东在成长,这个成长当然包括生理和心理那份革命救亡的日益成熟。赴沪参加中共一大揭开了毛泽东红史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所倡导的独立学说,摒弃苏联的教条模式。将农村作为革命的基点。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使得所谓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惊讶不已;他的那套“游击战”理论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朵绚烂花朵。

在《毛泽东传记》中,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看完毛泽东传,与其说是在看一名伟人的成长史,不如说是在看两个时代的缩影,与那个时代最璀璨的巨星相比,难免感到自身许多方面的不足,坚定的意志,顽强不屈的精神,对国家始终不灭的爱国之火,都是当今社会任何人都应该自习思考与学习的地方。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细细阅读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从中必然会有自己不同的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