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一
双皮奶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特色小吃。第一次品尝它,是在一次旅行中,那天,我初次品尝了这“天堂美食”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它。
双皮奶,顾名思义,就是有两层奶皮的牛奶,它的上层奶皮比较甜,有一点儿香草的清香味儿,下层奶皮更嫩、更滑一些,吃起来很q。有些双皮奶呈奶黄色,而有一些则是纯白色的。当你离它还有一些距离时,就能闻到它浓浓的奶香了。那香甜的气味,真是让人禁不住地想“消灭”了它!
双皮奶不仅味道好,做法也十分简单。
你只需要准备500毫升的纯牛奶,三个鸡蛋和一些白糖就够了。首先将牛奶倒入锅中温一下,但切记,千万不要煮熟了,那样的话就结不出奶皮了,然后再把牛奶倒进另外一只碗里,放到通风的地方等它结第一层奶皮,然后在结好的奶皮上轻轻地划一道十厘米左右的小口子,将底下的牛奶倒出来,最好要留一点在里边,否则奶皮就会粘在碗底上了;接下来要将准备好的三个鸡蛋打在碗里,快速均匀地搅拌,筛出蛋清,将蛋清倒进准备好的牛奶里,再沿着刚刚划过的小口子倒进去,一定要小心一些哦!如果奶皮破了,就前功尽弃了;最后,敷上一层保鲜膜,再放进锅里蒸上十分钟,再焖五分钟,将双皮奶小心取出,撕开保鲜膜,就可以享受这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的美食啦!
双皮奶那么美味,营养价值又高,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那就是:你不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啦!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二
嗨!伙计!你来过我们邵阳吗?如果来过,那就肯定知道我们哪里最具有特色的小吃-——猪血丸子!
一说起猪血丸子,我就有说不完的话!因为我小时候天天把这个当饭吃,害得我总被奶奶骂。为什么呢?因为那猪血丸子太好吃了!
它有一本字典那么大,但字典是方的,它是圆的。别看它外表黑黑的,但里面却是红红的。
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猪血丸子吗?因为它就是由猪血做成的,不只掺了猪血,还有豆腐,肉和水啊!丢这个猪血丸子也是有技术的。
为什么叫“丢”。因为我们把做猪血丸子叫做“丢丸子”。不过,做猪血丸子的方法也离“丢”差不远了。
首先,你先把用掺和了猪血、豆腐、肉和水的材料抓一把放手上,不过水不要掺太多,不然不好丢。
然后,把那一坨揉成一个球形,但揉的时候要小心点,不要把那坨掉到地上。再然后,就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丢了。
先把材料抓在右手上,要抓稳。左手做虎爪形和右手保持5厘米的距离。然后右手慢慢向左手丢去,左手要正好在右手的正下方,要保证未成形的猪血丸子掉下来稳稳地掉在左手上,不能掉地上。
第二步,左手稳稳向右手丢去,反复几个回合就可以尝试着拉远距离了。
丢着丢着,如果你感觉到有点凝固在一起了,那就可以烤了。
烤是放在一个铁架子上,几十、几百个猪血丸子放在上面,底上是熊熊燃起的大火,那场面,可壮观了。如果天冷的话,还可以烤烤火呢!
你知道为什么它的外表是黑黑的,吃起来外面一圈硬硬的吗?因为它烤了很久很久,我奶奶说她们以前要烤上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但现在科技发达,时间只要几十天或几天了。
猪血丸子现在只要一过节或有什么重大的仪式,都会出现在我们邵阳人的餐桌上。
嗨!伙计!你现在知道猪血丸子是什么了吗?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三
小吃是厦门市食俗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由于厦门市小吃体现了厦门市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品种的丰富多样,全国罕见;也不仅由于厦门市小吃的风味独特,令人难忘;更因为对厦门市人来说,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没有一个厦门市人不吃小吃,它已经深深溶于厦门市人饮食习俗之中,成为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一种民风。对于厦门市人来说,那深夜街巷里叫的"烧肉粽",那马路边骑楼下点着"臭十"(乙炔)灯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铭心的故乡印象。可以说,不了解厦门市的小吃,就不仅无法了解厦门市的食俗,也无法了解厦门市人。
据厦门市民俗学会近年的调查,目前厦门市的小吃大约有200多种,制作售卖小吃的摊点、酒楼、餐厅仅在岛内就有2600多家,许多黄昏之后才出现的流动摊贩尚不计算在内。这么庞大的数目,只能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负盛名的摊点、酒楼简略介绍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厦门市小吃有;土笋冻、烧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枣、章鱼、油葱馃、卤豆千、卤鸭、蚝仔粥、面线糊、炸枣、糖葱饼、薄饼、沙茶面、鱼丸、蚝仔煎、麻籽、贡鱿鱼、"翻煎"豆干、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蚝仔炸、马蹄酥、炒馃条、面茶、虾面、烧豆花、花生汤、炒面线、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土笋冻是用生长于海边滩涂的一种名叫"土蚯"的无脊椎软体小动物加工制作的.,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种佐料,更别具风味。据说,制作上笋冻的"黑土蚯",全国只有厦门市、海沧、安海一带沿海滩涂才有,而以厦门市百谷港出产的品质最佳。可惜围海造地,芫当已不再成港,现在的土笋冻只有靠高浦、海沧、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极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蚝仔煎则是选黑耳白肚(黑白对比越强烈,说明越新鲜)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摊入油锅,两面煎透。讲究一点,还要在入锅后,再摊上搅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锅后,撒点胡椒,放数叶芫荽,吃时再蘸上芥辣、辣酱、香酷,简直连舌头都会一起吞下去。
虾面的主料是虾和面,然而妙处却不在虾,也不在面,而在汤。先把虾去壳水熟,捞起虾仁,再用这汤熬虾壳,熬了第一遍后,把虾壳过滤出来,捣碎,掺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过的猪骨头汤,撒上葱花、蒜末,方才成为虾面汤头。食时,将面搅熟。捞置碗中,放上几只承熟的虾仁和几片猪肉,加上一小匙葱头油及些许蒜泥,再舀进熬好的虾汤,撒上胡椒,味道之鲜美,令人难忘。
糖葱饼,过去有许多小贩挑着担沿街走巷叫卖,现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约五六厘米直径的小春饼皮,包上一小段专门炼制的油葱糖和酸萝卜、葱、蒜、辣酱、莽辣。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当今厦门市最普遍的小吃了,无论闹市或深巷,几乎无处不有。沙茶面的妙处,也是在汤头。好的沙茶面汤,是用猪的大骨汤加上沙茶辣酱、花生酱等熬成的,又鲜又辣,别具口味。
芋泥、芋枣、芋包,则是把槟榔芋头蒸熟,捣成泥,然后包肉、笋等,用蒸笼蒸过,即成芋包。什么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枣,再油炸,即成芋枣。若是加糖,油炒,则成芋泥。芋泥起锅后,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烟,但内里却是十分烫,不知底细,就要吃亏。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苹泥包上各种菜,整碟或整碗蒸熟,边上再撒些油炸过的酥脆可口的青菜叶丝,吃起来十分可口。
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于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烂。主要喝稀饭汤。
传统中,一种小吃总是和最受欢迎的某一摊点的店名或主人名字连在一起,如黄则和的花生汤,"好清香"的烧肉棕,"碰记"和"真好味"的鱼丸场,"章记"的虾面,关隘内治姐的美人薄饼,思明北路程阿树的蚝仔煎,二舍庙陈汉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吴唇的韭菜盒,打锡箔巷叶栋梁和笛仔仙陈金水的土笋冻,福茂街口何金钗的沙茶面,海关边王奕然的油葱馃,思明北路猫车的贡鱿鱼,赖厝埕蔡淑贞的芋包,十六崎脚陈玲的麻嵫等等。
岁月流逝,数十年前的这些老字号能留存至今的已经不多。但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尤其是80年代以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一种潮流是将大众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楼为代表。像"九龙盘",借成套餐具为媒介,将九种小吃组成一道风味梅花拼盘,构思相当奇巧。同时将芋包、肉粽、油葱馃、夹饼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们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尝多种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厦门市街头巷尾可见的风味小吃,但又较那些小摊点工料精致,风味更佳。
另一潮流则是将小吃"家常化"。像芋枣、卤鸭、五香、卤豆干、咸馃等等,各菜市场都有许多摊点,专卖给顾客带回家做家常饭菜。
无论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厦门市人对小吃的喜爱是何等深切。相信厦门市的小吃还会再发展,发展得更丰富多彩,更令人难忘。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四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小吃街。古色古香的牌坊里,行人络绎不绝。大家一个个都空手而来,满意而归。
还未走进小吃街,那一股股食物的鲜香便一股脑儿地钻入我鼻子里,诱得馋虫蠢蠢欲动,望着走出来的那一张张已吃得油光发亮的嘴唇,我咽了一口唾沫。
来到小吃街,见到的只有人,排山倒海的人群像潮水般涌上去。我挤到路边,小吃摊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本以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小吃摊,却见路边乃是一家家“正规”的店铺。店铺里的“大厨”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都乐呵呵的,满头大汗却笑呵呵地工作着。店铺的招牌都很特别。大家都挂了一面面小旗,上面写着xx店、xx小吃。当然,有的糖葫芦店还别出心裁地挂了一个个超大型糖葫芦状招牌。我一路观赏着这些美味的小吃。不住的缠着妈妈买这买那。
“我要吃这个!我就要吃这个!……”一个任性的声音隐约传入我耳膜。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指着邻座的一个吃的东西正哭喊着撒娇呢!我依旧回过头来,透过人群的间隙,在“灯火阑珊处”见到一个女孩蹲在高处的楼梯上手握一串羊肉串,津津有味地啃食着。她满脸陶醉,早已被嘴边的食物深深地吸引住了。
左右两边的糖葫芦店比比皆是,每个店铺前都人山人海。挤上前的人一群接一群。令我无处“插针”。食物的香味更浓了,它们夹杂在人群中,钻进人们的鼻子,诱出又一批的馋虫。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刚吃饱也不会无动于衷的。三四条叉开的街道里,千奇百怪的食品更是层出不穷。我们选定了一张桌子,开始了“正餐”。
我舔了舔已经沾满油汁的嘴唇,不甘心的了望着后面又长又大、且价格便宜的羊肉串,又一次挤进了人群。我握着几乎有半个人长的肉串,一个劲儿的往嘴里塞。我咬住一大片肉,嘶啦一声扯下一大片肉来,嘴里充满了肉块,满嘴都是肉香,满心都是舒畅!
夜幕降临,姐姐和我又一次走近店铺,买下了一大捧羊肉串。
人群依然拥挤,我把那羊肉串高举过头顶,肥油顺着杆子流下来,流到了手上、流到了心上。我等一路走一路吃,嘴角都积了厚厚一层油脂,大饱口福而归,那王府井小吃街也深深留在我心中。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五
新疆昌吉市回民小吃街声名远扬。它位于昌吉市人民公园东侧,它以清真回民为主。
小吃为两翼,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其中获“中华名小吃”的有:欧表尔、麦克来、百味庄园等;获“昌吉市名小吃”美誉的有:小林丸子汤、伊斯玛烤肉凉面、老朋友椒麻鸡等。具有特色的名小吃品种达70多种。
进了回民小吃街的大门,会看到两座一大一小的牌楼。再往前走,还能看到七层高35米的平安观光塔,登上去能把回民小吃街全景尽收眼底。
观光亭的右侧有一队骆驼,骆驼的雕塑栩栩如生,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呼唤远方的同伴;有的低着头,好像在吃草;还有的带着它们的孩子,好像要去远方。
回民小吃街的小吃,有羊羔肉、椒麻鸡、小林丸子汤、大盘鸡、胡辣羊蹄、油炸糕,在远处,也能闻到一股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因为小吃街有特色食品,所以迎来了许多游客。有时间,你也要去回民小吃街,尝一尝回民小吃街的特色食品。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六
来到厦门市,不但可以看到大海,而且厦门市小吃闻名中外,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人一饱眼福,大饱口福!
人们磨肩接踵,举袂成云,挥汗如雨,各种小吃摊前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在小吃街上,红壳大海蟹新鲜出炉,香味扑鼻而来,那香味仿佛一只魔爪,引诱着我们的食欲,让人非要尝尝不可。海蟹足足有菜碟子那么大,打开蟹壳吃海蟹肉,就算是没加一丁点儿作料,也是我们当地海鲜比不上的。蟹肉非常软,还有些鲜味的汁,吃起来很嫩,就像吃白豆腐一样,蟹腿很长,我如同一只贪吃的小老鼠,使劲咬开蟹壳,吸着“白豆腐”。
橙汁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买了几杯,这些橙汁是纯天然的,不加水,不加糖,现榨的,四个橙子才能榨成一杯,酸酸甜甜,果真味美。
挺着满肚子橙汁,我又尝了馅饼,它是鼓浪屿很有名气的小吃,口味有很多,有水果饼、香芋饼、蛋黄饼、绿豆饼……分为甜、咸、荤、素四种。馅饼是一层一层的,薄如纸,又叫千层酥。
肚子已经饱了,可妈妈还在嘀咕:“还是慢慢吃,多吃点,回长沙就没有这些小吃了。”于是,我们又买了一盒麻糍,麻糍是传统美食,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它是用熟糯米粉为皮,内包贡糖、外粘芝麻制成。麻糍制作很细致,吃在嘴中不腻,很香甜。
夕阳西下时,我坐在海边,吹着微熏的海风,听着海浪扑打礁石声,嘴里咀嚼着生蚝肉,身边是一大袋各种厦门市小吃。在厦门市,吃吃吃,除了吃还是吃!你的嘴巴可以永不停止,但是肚子却装不下了。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七
本文介绍了石狮的名小吃——海蛎煎,条理比较清晰。从行文内容来看,作者从做法以及色、香、味等方面展开描写,写得真实,表现出了作者对海蛎煎的喜爱,但如果能在细节方面加强笔力,并对海蛎煎的口味进行一番“亲口经历”般的描述,让海蛎煎的“色香味俱全”写得更细致到位,那就很好了!其次,作者在语句的流畅性、简洁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方面急需加强。不足之处见文中标示。
点评人:吴晓婷(小学高级教师)
你如果走遍石狮的大街小巷,(你)都会发现路边有许多卖石狮小吃的摊子,其中最好(吃)的就要数海蛎煎(了)。(开篇突出“海蛎煎”这个石狮小吃。但要注意语法的准确与表述的完整。)
海蛎煎是由半斤海蛎、淀粉水、香葱和鸡蛋做成的,(。)做海蛎煎开始(时),(要)先往锅(里)倒(些)花生油,(等油热了以后,)再放入半斤海蛎(慢慢地煎),这些海蛎肥大肥大,让人一看,就垂诞欲止。海蛎等到煎(待海蛎)半熟的时候,放入淀粉水与青葱未倒到锅里,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将已经调了(好)味道的蛋液倒入锅里了,等(在)蛋液(、淀粉等配料与海蛎)凝固(成块)后,即后(再)翻个面继续煎香,(直到)煎得两面金黄的时候,就(便)可(起锅)以放入盘内开始食用。 (叙述制作海蛎煎的过程,但表述不完整,口语较多且不规范,希望作者加强片段训练。)
煎好的海蛎煎,色泽非常鲜艳:(,)煎好(熟)的海蛎(都)成了一个圆(状),外面(都被)金灿灿的鸡蛋把这些海蛎紧裹住(着),(如果在海蛎煎)上面再放上一些青瓜薄片和一小点香菜,让人一看,就会产生食欲(就会让人食欲大??)。 (对海蛎煎的外观颜色描写不够细腻、表述欠流畅,比如“色泽鲜艳”,是什么颜色应该具体写出来。)
海蛎的香味十分独特。它即(既)有郁金花的香味一样浓郁,也有风吹稻花的稻香的清香,南宋时期有位诗人林升的诗句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汴州!”而这海蛎煎简直让人迷醉到把这海蛎煎看作“满汉全席”上最好吃的菜了! (引用的诗句不正确!海蛎煎是石狮的特色小吃,与“满汉全席”无任何关联。作为说明类的作文,在内容上是不能有任何不符合事实的杜撰或牵强附会的!)
海蛎煎的味道也十分了得。只要尝一口,你就会情不自禁也把一整盘海蛎煎吃得精光,嘴里还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是什么味道要具体写出来。“意犹未尽”在这里与“回味无穷”意思上重复,不能并列使用!)
这就是石狮的风味小吃——海蛎煎。 (第一段就有说明了,这里的结尾也就成画蛇添足了。)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八
这天,我们坐了六个小时的动车,来到厦门旅游。第一站就是小吃特色街——中山街。
在火车站到中山街的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当地的特色美食,尤其提到厦门的姜母鸭与笋冻,说这是当地的二绝,到了厦门,必须尝一尝。
到了中山街我们挑了一家老字号的店坐下,特地点了这两道菜。大概过了20分钟,在千呼万唤之中,笋冻和姜母鸭才先后来到我们面前撩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先来的是笋冻。你可不要被笋字给迷惑了哦,其实笋冻非笋。它的原材料实际上是一种沙虫。把沙虫放在水里,让它膨胀,膨胀到很大的时候呢,再把它晾干,形状像笋,最后做成冻,就是笋冻。据当地人说,这种东西非常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内含许多的胶原蛋白。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看着里面黄中泛黑的沙虫,心里只觉得也有一只虫子在爬啊爬啊的,有点恶心。我强忍住那种恶心的感觉,尝了一小口,别说味道还有点好—冰冰滑滑,就像果冻一样。
接着上来的就是著名的姜母鸭了。先问你一个问题:姜母鸭必须用母鸭做的吗?很多人会说:“当然是了,要不然为什么叫姜母鸭,而不叫姜公鸭呢?”哈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姜母鸭也可以用公鸭做。那为什么不叫姜公鸭呢?其实呀,如果要念应该念成姜母/鸭。这个姜母呢,其实就是老的生姜。因为老的生姜才更容易入味,俗话说得好嘛:“姜是老的辣。”好了,不说这些了,让我们赶紧来尝尝这著名的姜母鸭到底是什么味道吧!我小心地用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嚼了嚼,味道真棒!肉细致,姜味浓郁,入口生香,别有一番风味。我还在回味之中,哎哟,一盘码得高高的姜母鸭已经快速地明显下降。原来是表姐完全不顾淑女形象,在风卷残云呢。腮帮子已经鼓鼓囊囊的了,手里还夹起一大块使劲往嘴里塞。
说好的风度呢?不管了,后下手已经遭殃了,我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接着就是一顿勇猛的扫荡。那架势看得老爸老妈瞠目结舌,马上别过头去,装作不认识我。
唉,现在想来,真有点难为情呢。对了,我得快把老爸手机上的这几张照片删了!
特色的小吃特色美食小吃篇九
小吃是厦门市食俗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由于厦门市小吃体现了厦门市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品种的丰富多样,全国罕见;也不仅由于厦门市小吃的风味独特,令人难忘;更因为对厦门市人来说,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没有一个厦门市人不吃小吃,它已经深深溶于厦门市人饮食习俗之中,成为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一种民风。对于厦门市人来说,那深夜街巷里叫的"烧肉粽",那马路边骑楼下点着"臭十"(乙炔)灯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铭心的故乡印象。可以说,不了解厦门市的小吃,就不仅无法了解厦门市的食俗,也无法了解厦门市人。
据厦门市民俗学会近年的调查,目前厦门市的小吃大约有200多种,制作售卖小吃的摊点、酒楼、餐厅仅在岛内就有2600多家,许多黄昏之后才出现的流动摊贩尚不计算在内。这么庞大的数目,只能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负盛名的摊点、酒楼简略介绍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厦门市小吃有;土笋冻、烧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枣、章鱼、油葱馃、卤豆千、卤鸭、蚝仔粥、面线糊、炸枣、糖葱饼、薄饼、沙茶面、鱼丸、蚝仔煎、麻籽、贡鱿鱼、"翻煎"豆干、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蚝仔炸、马蹄酥、炒馃条、面茶、虾面、烧豆花、花生汤、炒面线、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土笋冻是用生长于海边滩涂的一种名叫"土蚯"的无脊椎软体小动物加工制作的,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种佐料,更别具风味。据说,制作上笋冻的"黑土蚯",全国只有厦门市、海沧、安海一带沿海滩涂才有,而以厦门市百谷港出产的品质最佳。可惜围海造地,芫当已不再成港,现在的土笋冻只有靠高浦、海沧、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极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蚝仔煎则是选黑耳白肚(黑白对比越强烈,说明越新鲜)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摊入油锅,两面煎透。讲究一点,还要在入锅后,再摊上搅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锅后,撒点胡椒,放数叶芫荽,吃时再蘸上芥辣、辣酱、香酷,简直连舌头都会一起吞下去。
虾面的主料是虾和面,然而妙处却不在虾,也不在面,而在汤。先把虾去壳水熟,捞起虾仁,再用这汤熬虾壳,熬了第一遍后,把虾壳过滤出来,捣碎,掺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过的猪骨头汤,撒上葱花、蒜末,方才成为虾面汤头。食时,将面搅熟。捞置碗中,放上几只承熟的虾仁和几片猪肉,加上一小匙葱头油及些许蒜泥,再舀进熬好的虾汤,撒上胡椒,味道之鲜美,令人难忘。
糖葱饼,过去有许多小贩挑着担沿街走巷叫卖,现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约五六厘米直径的小春饼皮,包上一小段专门炼制的油葱糖和酸萝卜、葱、蒜、辣酱、莽辣。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当今厦门市最普遍的小吃了,无论闹市或深巷,几乎无处不有。沙茶面的妙处,也是在汤头。好的沙茶面汤,是用猪的大骨汤加上沙茶辣酱、花生酱等熬成的,又鲜又辣,别具口味。
芋泥、芋枣、芋包,则是把槟榔芋头蒸熟,捣成泥,然后包肉、笋等,用蒸笼蒸过,即成芋包。什么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枣,再油炸,即成芋枣。若是加糖,油炒,则成芋泥。芋泥起锅后,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烟,但内里却是十分烫,不知底细,就要吃亏。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苹泥包上各种菜,整碟或整碗蒸熟,边上再撒些油炸过的酥脆可口的青菜叶丝,吃起来十分可口。
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于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烂。主要喝稀饭汤。
传统中,一种小吃总是和最受欢迎的某一摊点的店名或主人名字连在一起,如黄则和的花生汤,"好清香"的烧肉棕,"碰记"和"真好味"的鱼丸场,"章记"的虾面,关隘内治姐的美人薄饼,思明北路程阿树的蚝仔煎,二舍庙陈汉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吴唇的韭菜盒,打锡箔巷叶栋梁和笛仔仙陈金水的土笋冻,福茂街口何金钗的沙茶面,海关边王奕然的油葱馃,思明北路猫车的贡鱿鱼,赖厝埕蔡淑贞的芋包,十六崎脚陈玲的麻嵫等等。
岁月流逝,数十年前的这些老字号能留存至今的已经不多。但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尤其是80年代以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一种潮流是将大众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楼为代表。像"九龙盘",借成套餐具为媒介,将九种小吃组成一道风味梅花拼盘,构思相当奇巧。同时将芋包、肉粽、油葱馃、夹饼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们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尝多种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厦门市街头巷尾可见的风味小吃,但又较那些小摊点工料精致,风味更佳。
另一潮流则是将小吃"家常化"。像芋枣、卤鸭、五香、卤豆干、咸馃等等,各菜市场都有许多摊点,专卖给顾客带回家做家常饭菜。
无论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厦门市人对小吃的喜爱是何等深切。相信厦门市的小吃还会再发展,发展得更丰富多彩,更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