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考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选取适当的材料和论证观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一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吨”,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时间:2009年9月23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猜一猜这头大象有多重?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有的同学都会用“吨”来表示大象体重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1吨有多重”板书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
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板书:1000千克)。
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形成关系式1吨=1000千克。
读关系式;
2、算一算:小组合作,看图互相说一说多少物体的质量合起来是1吨。
分小组计算各图的物体数量。
小组汇报:
3头水牛约重1050千克,约1吨;10桶油约重1000千克,是1吨;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吨;40人约重1000千克,约1吨。
3、举一举: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教师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4、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小明体重35()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2、单位换算。
8吨=()千克3吨500千克=()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分小组提桶装矿泉水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都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解决问题列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了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练习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三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七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课件,镜子。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九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三(9)班、三(10)班学生情况两级分化严重,班中学生优等生不少,但学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谓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虽然在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四、实施措施: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一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二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较慢。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四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生智能分析:
1、学生人数少,易于管理。
2、学生好动人多,顽皮人多。
3、智力水平一般,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有新的教学理念。
9、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主要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本单元主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积累收集、整理数据是活动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三个内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重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措施。
(一)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充分机会,从而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也就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算法与策略的多样化,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个体差异使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时,他们对策略与算法所表现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的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是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策略与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策略与算法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于自己的策略与算法。
(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五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名。学生自觉性比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很大成绩,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六
一、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进行操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七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汇总18篇)篇十八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