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修养,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与人为善、待人宽容。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感恩文章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自己所感恩的对象是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阅读这些感恩文章,从中汲取感恩的力量和智慧。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一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学习目标。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__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__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二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 “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2~93页的内容。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1、学习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2、学习的方式以自主探新、合作交流为主。
1、谈话:今天,我们的朋友小仙子来到了课堂,请听:(录音)小仙子先要带我们去个地方(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热闹的情景)
2、仔细观察,操场上有那些小动物他们参加了哪两项运动?
(一)按运动项目统计
1、提出问题
2、收集数据
只要统计出(板书统计)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各有几名运动员就知道了。
3,整理数据
出示第92页第一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
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同学汇报。
5、分析数据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仙子提的问题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二)按动物种类统计
1、提出问题
2、收集数据
只要统计出参加动物运动会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几只就可以了。
3、整理数据
出示第92页第二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
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同学汇报。
5、分析数据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仙子提的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三)归纳小结
仔细观察统计表,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1)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并在全班交流后填写统计表。
(2)统计班级看动画片的情况。
(3)这两个统计表格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从中你知道了我们班的什么情况?
(4)小仙子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课件出示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请拿车的小朋友到前面把车举起来,并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
小结:原来分类的标准不同,所以你两次站的位置也不同。
谈话: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同一事物可以根据不同标准来分类统计的?课后请仔细观察,如果确定了统计内容就可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四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五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我们如何 收集数据?
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六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不重复
制成统计表不遗漏
分析数据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七
教材分析: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三年级篇八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3.小结.
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